2012年05月第18卷第3期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JournalofInne/"MongoliaUniversityforNationalitiesMay.2012VO1.18No.3借鉴国外模式探讨我国社区居家养老建设许泽宁,毕(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北京100872)[摘要]我国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需要照料的老年人口迅速增长。
由于传统的家庭养老支撑能力大幅下降,而机构养老又面临资金及床位不足等诸多问题,由此,社区居家养老成为未来普及养老方式的首选。
本文借鉴了国外社区居家养老模式的先进经验,并依据我国社区居家养老的不足,探究了社区居家养老建设的改善方法。
[关键词]人口老龄化;社区居家养老[中图分类号]C9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5149(2012}03—0073—02在全球老龄化的背景下,我国已于2000年进入老龄化二、国外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经验借鉴社会。
据预测,2050年以后,我国老年人占全国总人口(一)德国的居家养老服务体系30%,每三个人中就有一位是老年人。
面对老龄人口的快速德国的老年护理方式首选家庭护理。
护理经费由长期增长,民政部提出要建立起“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护理保险筹资和支付,除少数人外,所有参加医疗保险的公构为支撑,与人口老龄化进程相适应、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民都要投保长期护理保险。
此保险分为社会保险和私人保相协调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
社区居家养老作为解决我国险两类,分别覆盖人口的90%和10%。
保险资金由政府、企人口老龄化问题的重要方式,既可以减少养老院建设过程中业、个人和医疗保险机构四方负担,政府负担1/3以上,企业所需的高昂费用、提高社会资源的利用率,又可以节省老年与个人负担较小。
护理服务由独立的盈利或非营利性机构人的养老开支、解决老年人独自生活或儿女赡养的种种困提供,两者约各占50%。
凡申请家庭护理或人住老年护理院难、减轻家庭的负担。
的老人,须由本人或家属提出申请,保险公司根据老人身体系统功能状态、生活自理能力及社会交往能力等进行评估,1.资金来源渠道单一。
随着养老形势日趋严峻,仅靠并定出护理级别。
护理机构根据不同级别提供相应服务。
政府投入已经不能满足养老需求,而社会福利募捐等方式又服务内容主要有基础护理服务、家政服务、陪伴服务、暂息服缺少统一组织,使得资金投入的随意性和波动性较大。
另一务、医疗器械提供、房屋改建等。
其中,凡从事家庭护理的人方面,资金分配也存在着地区分配不均等问题。
员必须是老年护理培训学校毕业并具有“老年护士证书”的2.服务内容匮乏。
目前我国已开展的社区居家养老服护士,或为护士学校毕业并具有护士执照的护士,具有慎独务主要集中在娱乐休闲、医疗保健等普通生活帮助方面,而精神。
对于精神护理、法律援助、情感支持等层面的服务则较少。
(二)荷兰的居家养老服务体系3.服务队伍水平偏低,规模不足。
现阶段我国居家养荷兰的养老体系在政府主导下建立,以居家养老为基老服务队伍主要为社区管理人员及医护人员。
而在实际工础。
其养老保险制度最突出的特点是“三个支柱”的制度框作中,管理人员往往缺乏为老服务的工作经验和管理模式,架,第一支柱为普遍保障的国家养老金,每一个年满65岁的而且待遇偏低,因此难以吸引高层次人才,也存在着人员不荷兰居民都有权享受,实行现收现付制;第二支柱为行业或足的问题。
另外,服务队伍的志愿者队伍建设仍处在起步阶企业举办的职业年金(补充养老保险),约91%的荷兰劳动者段,发展相对滞后。
已参加补充养老金计划,其年金大多是完全积累制的DB计4.服务对象覆盖面偏小。
由于社区居家养老仍属于一划;第三支柱为私人年金(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完全建立种新兴的养老方式,并且受限于诸多外部因素,因此目前的在个人自愿的基础上,为税收优惠驱动型,由政府设计详细服务对象主要集中在独居、残障、患疾、高龄等老年人群体,精确的财税政策。
荷兰推行“首先是家庭、其次是社区、最后覆盖面有待提高。
才是保险机构”的老年人养老护理原则,逐渐形成家庭、社73・区、保险机构共同负责的老年人护理机制,支持家庭成员护理生活尚能自理的老年人。
服务组织提供相关公共服务设施,如住房、交通设施的人性化设计和改造,提供预防性的保健照料知识等。
老年人进入养老院需要缴纳一定的费用,不足部分由社区从社会保障机构和政府获得。
荷兰政府还通过促进老年就业、转移养老重心和改革卫生医疗体制等缓解人口老龄化的压力,并对现行的养老制度及服务进行监督。
(三)日本的居家养老服务体系日本的养老服务模式以家庭护理为前提,居家养老为核心,公共福利服务和市场服务为补充。
其养老服务由长期护理保险筹资并支付大部分费用,个人只承担10%的共付费用。
在参加护理保险的人中,65岁以上为第一号被保人,4064岁为第二号被保人。
第一号被保人只要有护理需求,保险权自然产生,而第二号被保人的保险需求限制在初期老年痴呆等l5种疾病范围内。
护理保险财源一半来自于被保险者缴纳的保费,另~半由公费承担。
其中保费部分由第一号被保人承担17%,第二号被保人承担33%,而公费部分中,国家、都道府县、市町村的负担比例为2:1:1。
居家养老服务由政府组织、政府资助的民间组织、志愿者团体、公司式养老机构等提供,服务人员包括医生、护士、康复师、家庭服务员等。
老年人需要护理服务时,须先向所在的市町村护理保险窗口提出申请,由市町村派遣调查员走访老人家庭、调查老人身心状况、填写统一调查表并做出是否需要护理的判定。
“护理认定审查会”在此判定的基础上,参考主治医生意见书及走访实录,做出最终决定并判定护理等级。
“护理士”据护理等级制定护理计划,提供上门护理服务。
社区养老服务的内容包括家庭帮助服务事业、白天服务事业、短期留宿服务事业、长期服务事业、老年保健咨询和指导及“老年人俱乐部”等。
(四)社区居家养老模式的比较笔者从资金来源、服务提供者、服务人员、自付比例、服务内容等五个方面对德国、荷兰、日本等三个国家的社区居家养老模式进行了比较。
从结果中可以看出,三个国家有着定的共性。
就资金来源看,德国和荷兰以政府财政为主,日本则由保险和个人共同承担。
就服务提供者来说,德国依靠独立的盈利或非营利性机构,荷兰依靠家庭、社区、保险机构共同负责,日本依靠政府组织、政府资助的民间组织、志愿者团体、公司式养老机构等提供;三个国家总的共同点是多由政府、非盈利机构或社区提供,以确保服务的稳定性及持续性。
就服务人员来说,德国要求服务人员必须是老年护理培训学校毕业并具有“老年护士证书”的护士,或为护士学校毕业并具有护士执照的护士;日本要求服务人员是医生、护士、康复师、家庭服务员;荷兰除养老机构工作人员外,还有部分义工。
从自付比例来看,德国和日本各按国家保险制度规定,交纳很小一部分;荷兰则依据“三大支柱”制度不同而分情况讨论,但总体来说,自付比例仍旧很小。
服务内容上,74・德国提供基础护理服务、家政服务、陪伴服务、暂息服务、医疗器械提供、房屋改建等;荷兰提供相关公共服务设施和预防性的保健照料知识等;日本提供家庭帮助服务、白天服务、短期留宿服务、长期服务、老年保健咨询和指导等。
三、国外养老模式对我国的启示(一)扩大资金来源首先,应加大政府投入,健全养老保险机制,从宏观角度支持养老制度的完善,如制定立法层面的养老保险金运行机制、养老设施收费优惠、减免注册手续费等。
其次,可以将养老保障金运作市场化,调动社会各方力量建设惠及社会的养老体系。
如发挥企业作用,建立企业年保险金,或者建立个人养老保险金预存制度,促进私人储蓄养老金发展,强化人们的养老意识。
通过这种方式,既能起到一定的激励作用,又能减轻年轻一代的养老压力。
(二)丰富养老服务内容方面,应该改善现有养老服务设施的使用功能,完善保健康复设施,提高养老资源利用率。
可以以社区为依托,提供各种专业化的养老服务。
另一方面,应该探索开展更加丰富的养老服务,如临终关怀、法律咨询、文体培训、精神护理等,从而为广大老年人营造良好、完善的养老环境,满足其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提供更能体现人文精神的养老服务。
(三)养老服务队伍扩大化和专业化养老服务队伍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服务质量,因此,应当对服务提供队伍进行必要的专业培训,并严格评审考核制度,不断提高从业人员水平,作为骨干人员,为老年人提供健康养老服务。
此外,还可以发动身体健康并有帮助意愿的低龄老人从事这项工作。
通过社区老年人互助小组等方式,能够有效调动老年人提供互助服务的积极性,使得他们既能得到生活满足,又能切实解决人员缺少的问题。
更为重要的是,这种互助方式可以增进老年人之间的信任感、亲切感,在很大程度上为老年人提供了精神慰藉。
除此之外,志愿者制度仍有待完善,应从制度层面加以规范。
可以建立权威机构进行统一管理,收集志愿者特长、服务提供方向等资料,从而切实发挥志愿者作用,提高服务效率。
(四)扩大社区居家养老覆盖面应当加大政府支持和宣传力度,让更多的老人了解社区居家养老。
并有针对性地对社区居家养老体系进行完善,更好地提高养老服务质量,扩充低偿、无偿的养老服务,真正满足老年人的总体需求,引导更多老年人选择社区居家养老。
更为重要的是养老观念的转变。
要引导老年人融入社区,增强他们的主人翁意识,增强对社区的认同感和责任感,从而转变养老思维模式,促进社区居家养老健康发展。
(责任校对赵贤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