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1、理解社会制度的类型和构成2、从社会学角度理解政治制度,经济制度3、理解克尔曼报告对中国的启示4、了解我国的教育制度教学重点:社会制度的含义、构成,克尔曼报告的启示教学难点:制度化,教育社会学观点教学内容:§8 社会制度导言:电影《孩子王》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在“文化大革命”期间,有一所简陋的山区学校师资奇缺。
于是,队长就把一个在这里插队的知青安排到学校做教师。
由于没有教材,知青便按照自己的一套方法教学生,和学生打成一片,成了“孩子王”。
他和学生以字典为赌注打赌,并在打赌过程中给学生讲述做人、做事的道理,激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他给学生讲述“从前有座山”的故事,使得朗诵该故事的声音从一个教室传到另一个教室……他用自己独特的教学方法激起了学生们学习的兴趣。
但这些做法却违反了当时的教学内容和条例,最终他被退回队里。
临走时,他把自己唯一的一本字典留了和他打赌的学生,并在上题了字……所谓“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不按规矩办事往往会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孩子王”就是没有按规矩行事,而丢了“饭碗”。
细心的同学会发现,在我们的身边充斥着各种规矩。
上街→交通法规;学校→校规、守则;超市→店规;企业、工厂→厂规……从小到大我们也一直被灌输“遵纪守法、守规矩”的观念。
其实,在社会学视野中,规矩便是所谓的社会制度。
§8.1社会制度概述在社会中,会受各种社会制度的管理和约束。
而社会如果没有了社会制度,就会处于一生混乱之中。
因此,社会学也关注对社会制度的研究。
在我国古代,就有比较完备的社会制度。
我们所说的“礼”,就是古代社会的社会规范和道德规范。
《周礼》、《礼记》就是记录和阐述我国古代社会制度的著作。
在《礼记·曲礼》中说:“道德仁义,非礼不成,教训政俗,非礼不备,分争辩讼,非礼不决。
君臣、上下、父子、兄弟,非礼不定。
”这里的“礼”就是社会制度,规定了人与人的相互关系和行为模式。
由此可见,我国古代就有丰富的记载。
而现代的许多社会科学,对社会制度也非常重视。
社会制度是社会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一定的社会关系及其模式和规则,是社会行为的规范体系,它们规定了社会关系网络中每个特定角色的权利、义务及行为方式。
而在中国,社会制度具有三层含义:①宏观意义上的社会经济形态,社会主义制度、资本主义制度;②中观意义上的社会某一具体领域里的社会规范体系,经济制度,政治制度,教育制度;③微观层面上某一组织结构内部的规范规则,考勤制度,值班制度,学生守则,医生职责。
社会学主要研究的是中观层面的制度。
社会制度的核心是价值标准,组织规范体系和物质设备是制度的外在形式。
根据这一认识,我们把社会制度定义为:基于一定的价值标准而设立和形成的一套相对稳定的、模式化的、被人们习惯和自觉遵守的规范体系。
(社会制度是指各种社会系统内,正式或非正式的社会规范与系统内社会成员的共同行为模式的总和。
)一、社会制度的特征1、普遍性(一切社会中)2、相对稳定性如果一个制度朝令夕改,会使人无所适从3、复合性4、变异性不同时代不同性质,不同社会有不同表现形态5、强制性强制性有强有弱,分成不同层次:6、阶段性阶级打上阶级烙印二、社会制度的历史演变首先要说一下社会制度的起源。
社会制度为什么会产生?从理论的角度来划分,大体分为人类基本需要起源论和社会需要起源论。
人类基本需要论的人认为,制度起源于人类的四种基本需要——饥饿、爱情、虚荣和恐惧。
饥饿产生社会自存制度,如工业组织、商业组织;爱情产生社会自续制度,婚姻、家庭;虚荣产生社会自足制度,如礼仪、娱乐等;恐惧产生宗教制度。
台湾学者龙冠海也持这种观点:“人有营生的需要,便有经济制度;有性的需求,便有婚姻制度;有生殖育种的需要,便有家庭制度;有和平相处的需要,便有政治法律制度;有抵御敌人的需要,便有军事制度;有传达思想的需要,便有语言、文字、交通制度;有解释和对付自然力量的需要,以求精神上的安慰,便有宗教制度。
这些制度都是人类社会中最基本的,而每一个制度,都有一种基本需要为其依据。
”而社会需要起源论的人认为社会制度是满足人类需要的手段和途径,是社会发展的产物。
社会制度的形成有两种途径。
一是自发形成,由民俗升格为民德,再由民德发展为制度;二是立法产生,通过立法的形成制度。
三、社会制度形成的关键阶段:制度化制度化是指群体和组织的社会生活从特殊的、不固定的方式向被普遍认可的固定化模式的转化过程。
具体过程:1、确定共同的价值观念2、制定规范3、建立机构四、社会制度的类型和构成1、类型本源制度:经济制度、婚姻家庭制度(满足生存和延续的需要)派生制度:政治制度、法律制度、文化制度(满足人类发展和社会秩的需要)2、构成(1)基本观念与基础理论基本观念是制度的灵魂,体现社会的普遍价值。
而观念系统不是专门设定的,而是体现在一系列的理论或思想中。
如学校的教育背后总有一整套文化观念作为支持,包括培养目的、校训、教师的敬业精神等,折射出一个制度的灵魂。
张艺谋的电影《一个都不能少》中,不能让任何一个孩子辍学就是那一所山村小学得以存在的精神核心,没有这一观念的维系,那个学校早就维持不下去了。
(2)规范体系社会制度都包含着一套规范体系,规范了人们之间相互关系(地位与角色、权利与义务等)以及行为模式。
规范体系包括风俗、习惯、传统、惯例、道德、伦理等(不成文的)和准则、章程、条例、法律、纪律等(成文的)社会中通常的规范形式包括习俗、规则、道德与宗教、法律等。
(3)组织系统这是制度的实体部分,涉及职能的分工和人员的分配,用以检查和推动制度的运行。
组织系统包括组织的管理者、职能部门和具体执行任务的组织成员。
一项社会制度是否顺利运行,除了必备一套令人接受的观念系统,一套合理有效的规范体系外,在很大程度上还要领带于一套分工严密、权责清晰、效率超前、领导有方的组织系统。
例如,学校从校长到老师,再到保洁员,他们都必须遵守学校所要求的行为模式,他们的存在和工作保证了学校的正常运转。
也就是说,组织系统是执行者和推动者。
(4)设施系统是制度运行的空间场所和物质基础。
没有物质设备,制度就发挥不了作用,设施系统分为两类,一类是实用性的物质设施,如政治制度的政府、军队、法庭、监狱等;经济制度的货币、银行、公司、工厂、商店等;宗教制度的教堂、神庙、神器、经书等;教育制度的学校、教学楼、图书馆、教材等。
另一类是象征性标帜,例如国旗、国徽、党旗、军旗、校徽等,具有一定象征意义,在一定范围内起到团结一致、增强凝聚力的作用。
以上四部分构成一个有血有肉的现实制度,缺一不可,无法也不必要严格分开。
即有它的灵魂(概念、规则)又具有躯体(组织、设备)五、社会制度的功能1、行为导向功能为了使人们的角色行为保持一定程度的协调和一致,保障社会生活的有序性和连续性,社会总是通过一系列规范来约束人们的行为,社会制度就是其中最重要的一种。
通过规范体系规定人们的权利和义务,地位和角色,也就为人们提供了思想和行为的模式,使其依照行事。
2、社会整合功能社会制度的调控与整合功能是行为导向功能的强化和延伸。
社会制度通常通过鼓励及惩戒等方式来调适角色关系,消除社会运行的障碍,建立正常的社会秩序,促使社会行为有序化。
人们只要规范行事,就会使整个社会关系结构完整,社会活动有条不紊,各方面默契配合,整个机体运转灵活。
3、传播和创造文化功能社会制度作为一种整合力量,通过保存和传递社会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使之得以世代沿袭,并在空间上得到普及和发展。
人类文化都是在制度中保存、施行、表现出来的,是靠制度规定来进行实践活动的,制度促进文化累积与继承,推运创造新文化。
4、社会化功能人的社会化正是在社会制度的规范下进行,而学习的内容正是这些规范体系。
也就是说,从制度的层面来看,社会化是制度化的过程,从社会化层面来看,制度化是社会化的手段和方法。
§8.2 经济制度经济制度是社会制度中的本源制度,它对人类的一切经济活动(包括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作出了规定(主要由经济法规、条令、经济组织条例及其职能和性质的规范等方面构成),社会学对经济制度的研究不在于经济内部结构问题,如供需、产销、征税等问题……而在于研究经济与其他社会制度的关系,以及对社会的影响。
经济制度起源与人类生活的需要。
一、经济制度对人们经济行为的规范(164页~165页12345)经济制度的主要内容可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对财产所有权的规定;(2)对社会经济活动中的劳动分工的规定;(3)对社会经济运行中交换活动的规定;(4)对市场运行的规定;(5)对经济活动中相互承诺的规定。
二、职业社会学1、三种产业的划分第一产业:农业、林、牧、渔(与自然资源收集、开采)第二产业:制造业、工业第三产业:服务业(服务行业、银行、医药、教育等)2、职业的专业化专业化职业:指必须具备广博而系统的理论和科学技术知识,并受过一定的训练才能胜任的职业。
专业化的职业与其他职业的区别166页三、劳动和异化异化:人们在自己无力支配并认为是压抑的社会制度和社会条件面前的体验的一种束手无策、孤独和毫无意义的感觉。
由于高度分工,工人担负责任很小,他们一无工具、二不拥有最终产品,三不能参加决策,生产的利润也进不了自己腰包。
因此,失去了劳动的积极性,产生异化。
四、消费者社会的来临和消费社会学研究§8.3 政治制度一、政治制度概述1、政治制度:指的是国家权利如何产生、如何行使和有关权力结构的规定,由国家颁布并强制执行的,用以约束社会成员和群体活动的规范体系。
(换句话说,就是规范个人或团体获得权力并在社会中对他人实施权力的体系。
)2、功能(1)维持社会秩序(2)管理公共事务,起到协调、规划和监督作用二、政治社会学政治社会学是以政治制度及其与社会的相互关系作为研究对象的一门社会学分支。
主要研究社会现象中的政治现象,其中包括政治秩序、政治行为、政治权力、政治过程,以及政治对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影响等。
三、权威的三种理想类型1、权力:是一种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别人身上(不管别人愿不愿意)的一种权力2、三种理想类型韦伯权力合法性问题魅力型统治的基础知先、英雄、领袖、救星(卡里斯马型)传统型统治的基础西欧长老制、世袭、家长制法理型统治的基础法令、规章必须合乎法律§8.4 教育制度与教育社会学教育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一种培养人的活动,它既包括知识的传播,也包括人格的教育。
广义:指增进人的知识技能,影响人的思想品德的一切社会活动狭义:指学校教育,是对受教育者有目的的、有计划、有组织地传授知识技能、培养人的品德,发展智力体力,以便把他们培养成一定社会或阶段所需要的人的活动。
教育制度是社会的启导、延续和发展制度,是社会制度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传授知识与科学,提高人的科学文化素质的社会规范体系及其组织机构的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