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文化事业的现状及对策
近年来,群众文化建设取得了较大的发展,群众开展文化活动的方式、阵地、内容都发生了很大变化。
但是在农村,文化建设依然存在发展不平衡、文化资源缺乏、设施落后等许多困难,与当前农村经济快速发展极不适应,加强农村文化建设已显得特别重要。
一、农村文化事业发展缓慢的状况和原因
1. 农村文化形式单一,文化活动匮乏
当前农村老百姓茶余饭后的娱乐方式,除了看电视、打麻将、外,几乎没有其他选择了。
2003年“非典”时期农村禁止集会、不准打牌,三两个农民这儿站一会,那里站一会,多想看场电影,多想看场演出啊!这是由于文化设施缺乏,文化活动稀缺,文化活动场所没有造成的。
而打输赢不大的“小麻将”、斗“小地主”,在农村的院落随处可见,已成为农村十分盛行的娱乐活动。
过去熟人见面相互问“吃饭没有”?现在变成了“手气如何”?
2. 各级党委政府“重经济发展,轻文化建设”的现象比较普遍
现在考核政府的硬指标偏重经济建设,文化事业等属于精神文明的项目不仅占的分值不高。
因为群众的文化生活等很难直接产生经济效益,因此下级党委政府,把绝大部分精力都放在财政收入、工农业增加值等经济指标上,放松了群众文化特别是农村文化事业建设。
3. 真正让农民参与的“三下乡”活动,受经费、人员等方面条
件的制约
“三下乡”活动没有专项经费,因而每年只能进行1-2次,而大多数只能利用集市、庙会在乡镇场上举行,真正到村社的很少,并且还不能保证每个乡镇都走到。
4. 为农服务的文化机构运转存在较大困难,服务能力逐渐弱化
县级文化馆、图书馆是最直接为农服务的文化单位,而目前地方财政基本只保人头工资,单位内部人员青黄不接,设备陈旧老化,能为农民提供的公共文化资源总量越来越少,而且质量不高。
经费、人员、设备等问题的严重存在,已经没有多大能力全力顾及农村,影响到了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
5. 农村乡镇文化专干基本不“专”
乡镇都设有专门的文化干部,然而,文化专干一年四季基本不“专”,大多数时间被分摊到抓硬指标方面去了。
因为不少领导对社会事业的价值估计不足,认为文化活动是务虚的,只有投入没有产出,引不起重视。
文化专干就是想过问,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无从下手,一切只能服从当地党委政府的安排,或者应付一下面上的工作。
二、加快发展农村文化事业的对策和办法
1. 发展农村先进文化、倡导农民健康娱乐应该是先进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应该纳入各级党委政府的工作日程当中,政绩考核之内。
各级党委政府要按照中央“五个统筹”的精神,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在考核中把社会事业等各项“软”指标“硬”起来,不要“喊得多,做得少”。
基层文化建设是政权建设的一个重要组织部分,是各级政府的重要职责之一。
一是要出台一些操作性强的东西。
二是要真正意义上的加大投入。
群众文化工作作为公益事业,政府就应该投入,不应该全部推向市场,因为经济与文化社会事业是否同步、协调发展关系到改革的成败。
2. 农村文化事业建设必须坚持两条脚走路的方针,以国办为主导,国办、民办并举。
一方面要明确农村文化事业建设是政府行使公共服务职能的重要内容,国办文化机构在农村文化工作中发挥主导作用。
如加大闭路电视的普及力度,把在农村很管用的广播恢复发展起来,完善固定阵地与流动阵地相结合的网络体系,运用现代科技成果不断创新农村文化服务内容、方式等。
另一方面要充分调动农民自办文化的积极性。
出台一些激励政策,支持农民发展民间剧团、文化户、文化大院、个体电影放映队、个人图书室等文化实体,调动民间艺人把群众喜闻乐见的地方民俗活动搞起来。
通过积极引导、民办公助、税收优惠、培训骨干、表彰奖励、加强管理等方式,促进农民自办文化的健康发展。
3. 加快发展文化设施建设,落实全国基层文化工作会议精神。
加大投入力度不能成为一句空话,不能再让基层文化工作者激
动一阵子,等待一阵子、失望一阵子。
切实解决县级两馆设施空白点和设施落后问题,切实解决乡镇文化站只有牌子而无场所,只有编制而无经费、只有人员而无活动的问题。
对当前农村文化建设出现的一些新情况新问题,需要引起足够的关注和研究,加以扶持和引导。
逐步缩小城乡的差距,逐步缩小区域的差距。
4. 变“三下乡”为“常下乡”,是解决当前农村文化生活贫乏最现实的行动。
实践证明,深入开展文化下乡活动,是加强农村文化建设、提高农村文化工作水平的重要工作手段,受到了广大农民群众的热烈欢迎。
文化下乡,不但活跃了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而且在提高农民群众精神文化素质,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还可以组织学生艺术团体、职工艺术团体、老年艺术团体、社会艺术团体等下乡,在农村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培养农民的兴趣爱好,带动他们开展健康有益的群体活动。
5. 农村群众文化工作应该抓重点地区和重点人群。
在当前农村经济发展还比较落后的情况下,抓重点地区和重点人群的文化工作,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当地政府应重点引导、培训、组织他们参加文化活动。
这些人经常爱聚集在一起,无事可做,如果没有健康的文化活动吸引他们,他们就容易走上邪门歪道。
丰富群众文化活动是团结群众、构建和谐社会的一种好方式,是抵制“黄、赌、毒”等社会毒瘤的有力武器,是具体体现优越社会制
度的极富使命感的工作。
切切实实解决基层特别是农村文化事业,制定出一些行之有效的政策、办法,并加以督促检查,才能使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本建立起来,基层文化单位的活力明显增强,文化服务水平有较大提高,文化发展水平明显低于城市的问题逐步解决,农民群众的文化生活和农村文化建设面貌得到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