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临床内科学教学大纲.doc

临床内科学教学大纲.doc

《内科学》教学大纲(供临床医学专业用)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内科学是临床医学专业的主要课程之一,也是临床其他学科的基础,它涉及面广、整体性强,它与其他各科之间的关系甚为密切,尤其是随着生物化学、免疫学、遗传学、分了生物学、药理学等基础学科的飞跃发展,使内科学也相应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

本课程的教学任务主要是通过内科学的学习,使学生对内科疾病的发生、发展、临床表现,检查方法和诊治原则等各个方面有一个比较全面系统的认识,使学生能熟练掌握内科常见病和多发病的临床知识和相应的诊治技能。

在教课过程中,根据不同情况分别采用多媒体课件、投影仪、录像等教学工具,结合临床病历分析,进行讲授教学。

木课程授课时间为第二学期,总学时120学时,其中理论课90学时,见习课30学时;考试成绩结构:期中成绩,期末成绩,见习课成绩等。

二、课程目标通过理论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疾病的病因、病理,掌握各系统疾病发生后的临床表现、诊断及其鉴别诊断、疾病的防治;同时通过临床见习课的学习,使学生把课堂学习的理论与医院病人诊治相结合,锻炼和提高学生独立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课程衔接内科学是一门继学习解剖学、组织与胚胎学、生理学、生物化学、病理学、药理学、临床诊断学等基础课之后的临床课,因此,在其教学内容安排上是以前者为基础进行的。

四、教学方法内科学教学分为理论教学和见习。

理论课教学以全国高职高专院校规划教材《内科学》第六版为基本教材,参照本科第七版《内科学》教材,在教学中,根据当前内科常见病、多发病的实际情况,以课堂讲授和临床见习为主要形式,以多媒体教学为主要手段进行授课。

在教学中,要求根据当前内科常见病、多发病的实际情况,以课堂讲授和临床见习为主要形式,以多媒体教学为主要手段,结合网络课件和专题讲座等,在充分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基础上,运用启发式和循序渐进的教学方法,使学生能全面牢固地掌握内科学的基本理论。

医学发展非常迅速,在教学中需注意介绍一些新的理论、新的观点、新的检杏技术和新的治疗方法。

同时还需注意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注意加强三基训练(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切实提高对内科疾病的诊治能力。

五、学时分配序号章节内容理论学时实验学时备注第一篇内科学绪论【教学内容】一、内科学的范围和内容。

二、内科学的学习目的、要求和方法。

三、内科学的进展。

【目的与要求】一、掌握内科学的学习目的、要求和方法。

二、熟悉内科学的进展。

三、了解内科学的范围和内容。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多媒体。

第二篇呼吸系统疾病第一章总论【教学内容】一、呼吸系统疾病的病因。

二、呼吸系统疾病的主要临床表现、诊断。

三、呼吸系统疾病的防治进展。

【目的与要求】一、掌握呼吸系统疾病的主要临床表现、诊断。

二、熟悉呼吸系统疾病的病因。

三、了解呼吸系统疾病的防治进展。

第二章慢性支气管炎、慢性阻塞性肺气肿和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第一节慢性支气管炎【教学内容】一、慢性支气管炎的病因与发病机理。

二、慢性支气管炎的临床表现、并发症及治疗原则。

三、慢性支气管炎的诊断标准、预防措施。

【目的与要求】一、掌握慢性支气管炎的临床表现、并发症及治疗原则。

重点掌握急性期、喘息型慢支的治疗。

二、熟悉慢性支气管炎的病因与发病机理。

三、了解慢性支气管炎的诊断标准、预防措施。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多媒体。

第二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教学内容】一、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病因与发病机理。

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临床表现、并发症及治疗原则。

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具体抢救措施。

【目的与要求】一、掌握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具体抢救措施。

二、熟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临床表现,并发症及治疗原则。

三、了解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病因和发病机理。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多媒体。

第三节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教学内容】一、慢性肺心病的病因与发病机理。

二、慢性肺心病的临床表现(肺心功能代偿期及失代偿期)及诊断与鉴别诊断。

三、慢性肺心病的治疗(原发病、心衰、呼衰及并发症的治疗)。

【目的与要求】一、掌握慢性肺心病的治疗,特别是并发症的治疗。

二、熟悉慢性肺心病的临床表现及诊断、鉴别诊断。

三、了解慢性肺心病的病因和发病机理。

第三章支气管哮喘【教学内容】一、支气管哮喘的病因与发病机理。

二、支气管哮喘的临床表现、其中哮喘持续状态要重点介绍。

三、支气管哮喘的治疗,对解痉药物做重点介绍,如激素、0体激动剂、磷酸二酯酶抑制剂、抗胆碱能药、肥大细胞抑制剂等,重点强调预防复发。

【目的与要求】一、掌握支气管哮喘的(尤其是持续状态)具体抢救措施。

二、熟悉支气管哮喘的临床表现,并发症及治疗原则。

三、了解支气管哮喘的病因和发病机理。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多媒体。

第打章肺炎和肺脓肿【教学内容】一、肺炎的病因与发病机理。

肺炎球菌性肺炎的病因、诱因、临床表现、并发症、治疗。

对葡萄球菌肺炎也作一介绍。

二、肺炎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三、感染性休克的临床表现及具体抢救措施。

【目的与要求】一、掌握肺炎的诊断和治疗,重点掌握感染性休克的救治。

二、熟悉肺炎的临床表现。

三、了解肺炎的分类、病因和发病机理。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多媒体。

第六章肺结核【教学内容】一、肺结核的病因和发病机理(结核杆菌的特性、感染途径、人体易感性、反应性)。

二、肺结核的临床表现、分型、辅助检查(如PPD试验的临床意义,痰菌检查、x-ray 检查)。

三、肺结核的诊断依据(病史、临床表现、x-ray检查、痰菌检杏)、治疗(如化学药物治疗、对症治疗、激素的应用)和预防。

【目的与要求】一、掌握肺结核的病原学、流行病学以及防治,强调本病的预防如卡介苗接种等。

二、熟悉具体化疗用药,并熟记化疗药的副作用及预防措施。

三、了解结核的分型(5型)。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多媒体。

第七章胸膜疾病第二节气胸【教学内容】一、自发性气胸的病因、诱因、临床表现、并发症、治疗。

二、自发性气胸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三、自发性气胸的具体抢救措施。

【目的与要求】一、掌握自发性气胸的诊断和治疗。

二、熟悉自发性气胸的临床分型及其临床表现。

三、了解自发性气胸的病因和发病机制、鉴别诊断。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多媒体。

第十一章呼吸衰竭【教学内容】一、呼吸衰竭的病因与发病机理。

二、呼吸衰竭的临床表现、辅助检查(重点介绍血气分析)。

三、介绍呼吸衰竭的诊断依据(病史、原发病、低氧血症、高碳酸血症)。

四、详细介绍木病的治疗(吸氧、改善通气功能、控制感染、纠正酸碱失衡、纠正电解质紊乱)O【目的与要求】一、掌握呼吸衰竭的诊断(血气分析为重点)及抢救。

二、熟悉呼吸衰竭的临床表现、分型、防治原则。

三、了解呼吸衰竭的病因和发病机理。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多媒体。

第三篇循环系统疾病第一章总论【教学内容】一、循环系统疾病的病因、主要临床表现。

二、循环系统疾病的辅助检杳和诊断。

二、循环系统疾病的防治原则和进展。

【目的与要求】一、掌握循环系统疾病的病因、主要临床表现。

二、熟悉循环系统疾病的辅助检杏和诊断。

三、了解循环系统疾病的防治原则和进展。

【教学方法】第二章心力衰竭【教学内容】一、心力衰竭的病因和发病机理(病因、诱因、发病机理、尤其是舒张功能减退的机理)。

二、心力衰竭的临床表现(早期表现、左心衰、右心衰、全心衰的表现,除介绍收缩功能不全外,还应介绍舒张功能不全,介绍心衰时的辅助检查,重点是x-ray,彩色多普勒超声。

三、心力衰竭的诊断与鉴别诊断、治疗(强心剂、利尿剂、扩张血管药物等)。

【目的与要求】一、掌握心力衰竭的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

二、熟悉心力衰竭的发病原因及防治原则。

三、了解心力衰竭的发病诱因、发病机制和辅助检查。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多媒体。

第三章心律失常【教学内容】一、心律失常的分类。

二、心律失常的病因、临床表现、心电图特点及防治原则。

三、致命性心律失常的急救。

【目的与要求】一、掌握心律失常的的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

二、熟悉发病原因及防治原则。

三、了解心律失常的机制、分类和辅助检查。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多媒体。

第四章原发性高血压【教学内容】一、原发性高血•压的病因和发病机理。

二、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表现(缓进型、急进型及分期方法)。

三、原发性高血压的诊断与鉴别诊断,重点是症状性高血压。

四、原发性高血压的治疗:如阶梯降压、高血压危象及高血压脑病,强调系统治疗的重要性。

【目的与要求】一、掌握原发性高血压的防治方法。

二、熟悉原发性高血压病的临床表现及诊断。

三、了解原发性高血压的病因和发病机理。

【教学方法】第五章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教学内容】一、冠心病的病因与发病机理,冠心病的临床分型。

二、慢性稳定型心绞痛的症状、体征及治疗。

三、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表现(症状体征、心电图及临床表现,心肌酶的变化),治疗(心电监护、止痛,抗心律失常,抗休克,抗心衰)。

【目的与要求】一、掌握冠心病的治疗方法、重点掌握急性心肌梗死的抢救。

二、熟悉冠心病的症状和体征、并发症及治疗。

三、了解冠心病的病因和发病机理。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多媒体。

第六章心脏瓣膜病【教学内容】一、心脏瓣膜病的类型及各型的临床表现(二尖瓣、主动脉瓣及联合瓣膜病变)及血液动力学变化。

二、心脏瓣膜病的实验室检查(重点是超声心动图)及并发症的诊断。

三、心脏瓣膜病的各类型的治疗。

【目的与要求】一、掌握风湿性心脏瓣膜病中的二尖瓣狭窄与主动咏瓣狭窄及关闭不全的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与治疗。

二、熟悉风心病并发症的诊治。

三、了解心脏瓣膜病的病因和发病机理。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多媒体。

第四篇消化系统疾病第一章总论【教学内容】一、消化系统疾病的病因及分类。

二、消化系统疾病的主要临床表现、诊断。

三、消化系统疾病的防治原则。

【目的与要求】一、掌握消化系统疾病的主要临床表现。

二、熟悉消化系统疾病的防治原则。

三、了解消化系统疾病的病因及分类。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多媒体。

第三章胃炎【教学内容】一、急性与慢性胃炎的病因、分类。

二、急性与慢性胃炎的临床表现与辅助检查。

三、急性与慢性胃炎的治疗方法。

【目的与要求】一、掌握慢性胃炎的临床表现及治疗。

二、熟悉慢性胃炎的分类、辅助检查及诊断。

三、了解慢性胃炎的病因、发病机理。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多媒体。

第四章消化性溃疡【教学内容】一、消化性溃疡的病因与发病机理。

二、消化性溃疡的临床表现特点及辅助检查。

三、消化性溃疡的并发症及治疗方•法。

【目的与要求】一、掌握消化性溃疡的临床表现及治疗。

二、熟悉消化性溃疡的辅助检查及并发症。

三、了解消化性溃疡的病因、发病机制。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多媒体。

第七章肠结核和结核性腹膜炎第二节结核性腹膜炎【教学内容】一、结核性腹膜炎的病因与发病机理。

二、结核性腹膜炎的临床表现特点及病理分型(渗出型、粘连型、干酪型)。

三、结核性腹膜炎的辅助检查及治疗方法。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