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内科学课程教学大纲.doc

内科学课程教学大纲.doc

《内科学》教学大纲第一篇绪论一、课程的性质、目的与任务内科学在临床医学中占有及其重要的位置,是临床医学的基础课程,它与基础医学和临床各学科有密切的联系。

内科学涉及范围广泛,包括呼吸系统疾病、循环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泌尿系统疾病、血液系统疾病、内分泌系统疾病、代谢疾病与营养疾病、结缔组织病和风湿病等。

涉及人体各个系统和器官的生理和病理过程,疾病发生的原因,发生发展的过程,诊断方法和防治措施。

内科学的任务和目的是在基础医学的基础上,用先进的医学思想和现代医学的成就,系统地传授内科学常见疾病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并注重临床思维和基本技能的训练,树立科学的、正确的临床工作方法。

二、课程基本要求和教学基本内容1、内科学的学习方法2、内科疾病的诊断3、内科学的进展第二篇呼吸系统疾病总论一、课程基本要求1、掌握呼吸系统的解剖生理特点。

2、了解呼吸系统疾病发病率和病死率增加的原因;呼吸系统疾病医疗、防治和科研的展望。

二、课程教学基本内容1、呼吸系统疾病是我国的常见病和多发病2、呼吸系统的结构功能与疾病的关系3、影响呼吸系统疾病的主要相关因素4、呼吸系统疾病的诊断5、呼吸系统疾病的防治展望肺炎一、课程基本要求1、掌握肺炎的分类(包括解剖分类、病因分类和患病环境分类)。

2、熟悉病原体引起肺炎的途径。

3、掌握肺炎的诊断程序(确定肺炎,评估严重程度和确定病原体)4、掌握肺炎的治疗原则5、了解肺炎的预防6、掌握肺炎球菌肺炎的病因、病理、临床表现和治疗。

7、熟悉葡萄球菌肺炎,克雷白杆菌肺炎、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特点、诊断和治疗。

8、了解军团菌肺炎、肺部真菌感染等。

二、课程教学基本内容1、肺炎的定义、流行病学概况2、肺炎的病因、发病机理3、肺炎的分类方法及其特点4、肺炎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严重程度的评估,如何确定病原体5、肺炎的治疗6、肺炎球菌肺炎的病因、发病机制、病理、临床表现、X 线检查、诊断和鉴别诊断、治疗7、感染性休克的治疗8、自学其他病原体肺炎肺脓肿一、课程基本要求1、掌握肺脓肿病因、发病机理、临床表现;诊断与鉴别要点。

2、熟悉治疗原则及手术指征。

二、课程教学基本内容1、肺脓肿的病因2、发病机理3、病理4、临床表现5、实验室检查6、诊断与鉴别诊断7、治疗支气管扩张一、课程基本要求1、掌握支气管扩张的病因及其成为慢性支气管化脓性疾病基础的特点;症状、体征;诊断与鉴别要点。

2、了解治疗原则、手术指征。

二、课程教学基本内容1、病因和发病机理2、病理3、病理生理4、临床表现5、实验室和其他检查6、诊断与鉴别诊断7、治疗肺结核一、课程基本要求1、掌握结核病的发病情况,发病的三大环节;结核病的病因、发病机制和病理改变;肺结核的临床类型,与其他疾病鉴别要点;抗结核药的化疗原则;肺结核的诊断纪录方法;肺结核X线特点;痰菌检查、结核菌素试验、卡介苗接种;常规化疗与短程化疗,给药方法;对症治疗;咯血处理。

2、熟悉常用的抗结核药物。

3、了解肺结核的手术治疗。

二、课程教学基本内容1、概述2、病因发病机制(疾病的发生、发展)3、病理4、临床表现5、诊断与鉴别诊断7、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一、课程基本要求1、掌握COPD的临床特点与诊断要点,治疗原则与预防方法。

2、熟悉COPD的临床严重程度分级。

3、了解COPD是常见多发病,发病率高、并发症严重、危害性大,必须积极进行防治。

二、课程教学基本内容1、概念2、病因和发病机理3、病理4、病理生理5、临床表现5、实验室和其它检查6、诊断和鉴别诊断7、并发症8、治疗支气管哮喘一、课程基本要求1、掌握支气管哮喘的定义、临床表现、诊断及鉴别诊断、并发症;哮喘急性发作期及危重哮喘的处理原则。

2、熟悉支气管哮喘的发病机理,影响因素,急性发作期的分度和慢性持续期的分级;哮喘急性发作期的治疗和慢性持续期的治疗。

二、课程教学基本内容1、病因和发病机理2、临床表现3、实验室和其它检查4、诊断与鉴别诊断5、并发症6、治疗肺血栓栓塞症一、课程基本要求1、掌握肺血栓栓塞症、肺栓塞、肺梗塞、深静脉血栓形成和静脉血栓栓塞症的定义以及相互关系,了解其发生的危险因素、病理和病理生理。

2、熟悉肺血栓栓塞症的临床特点、诊断方法和临床分型,尤其强调不明原因呼吸困难是肺血栓栓塞症的重要临床征象,要引起足够重视;肺血栓栓塞症的治疗原则,溶栓和抗凝之间的关系。

二、课程教学基本内容1、概述2、危险因素3、病理和病理生理4、临床表现5、诊断、鉴别诊断6、临床分型7、治疗肺源性心脏病一、课程基本要求1、掌握肺心病心肺功能急性加重期和缓解期临床表现特点和诊断方法。

认识到呼吸功能不全的处理是本病治疗的关键,掌握处理肺心病心功能不全与一般心功能不全的异同点;以及治疗原则及必须的具体措施。

2、熟悉肺心病“肺动脉高压”的发病原理和酸碱平衡失调的原理。

3、了解肺心病是以肺功能不全为基本矛盾的全身性病变及其病情复杂多变的特点。

二、课程教学基本内容1、概述2、病因3、发病机理和病理4、临床表现5、并发症6、实验室及其它检查7、诊断、鉴别诊断8、治疗间质性肺疾病一、课程基本要求1、掌握弥漫性间质肺纤维化的定义;该组疾病的共同的临床表现;诊断要点。

2、熟悉该组疾病的X线表现、影像学检查和治疗方法。

3、了解该组疾病的肺功能特征、分类方法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的临床表现和诊治要点。

二、课程教学基本内容1、概述2、肺间质的概念3、发病机制4、分类5、临床表现6、诊断要点7、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的特征8、治疗结节病一、课程基本要求1、掌握结节病的定义、临床特点、诊断要点。

2、熟悉结节病的X线表现和主要治疗方法。

3、了解结节病的分期。

二、课程教学基本内容1、结节病的病因2、发病机制和病理变化3、临床表现4、诊断、鉴别诊断5、治疗胸腔积液一、课程基本要求1、掌握结核性胸膜炎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与细菌性胸膜炎、恶性胸腔积液的鉴别诊断要点);结核性胸膜炎的处理方法;漏出液和渗出液的鉴别要点。

2、熟悉良性和恶性胸腔积液的鉴别要点。

3、了解脓胸、恶性胸腔积液的治疗原则。

二、课程教学基本内容1、胸腔积液产生和吸收的机理2、病因和发病机理3、临床表现4、实验室检查、X线检查、超声检查、胸膜活检或胸腔镜及开胸活检5、诊断与鉴别诊断6、治疗气胸一、课程基本要求1、掌握病因及发病机理、临床类型、临床表现和诊治原则。

2、了解气胸的手术指征。

二、课程教学基本内容1、病因和发病机理2、临床类型3、临床表现4、诊断与鉴别诊断5、治疗原发性支气管肺癌一、课程基本要求1、掌握原发性支气管肺癌的病理特点、临床表现、诊断与鉴别诊断。

2、熟悉原发性支气管肺癌的病因和发病机制。

3、了解肺癌的TMN分期、常用的化疗方案。

二、课程教学基本内容1、流行病学2、病因、病理、分类3、临床表现4、实验室及其它检查5、诊断与鉴别诊断6、临床分期7、治疗8、预防及预后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一、课程基本要求1、掌握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定义和分类,中枢型和阻塞型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不同点;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诊断方法和治疗原则,尤其是多导睡眠图检查的意义和经鼻持续气道正压的价值。

2、熟悉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临床特征以及不同类型之间的差别。

3、了解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发病机制。

二、课程教学基本内容1、定义和分类2、病因和发病机制3、临床表现4、诊断、鉴别诊断5、治疗呼吸衰竭一、课程基本要求1、掌握慢性呼吸衰竭的病因,以及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的发生机理,及其对人体影响;呼吸衰竭的临床表现,诊断要点及血气分析对诊断治疗的指导意义;呼吸衰竭的治疗原则,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抢救处理措施。

2、熟悉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和机械通气治疗。

二、课程教学基本内容1、病因2、分类3、临床表现4、诊断5、治疗6、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和机械通气治疗第三篇循环系统疾病总论一、课程基本要求1、掌握循环系统疾病特点:病因、病理解剖和病理生理分类诊断在内的特殊诊断方法。

2、熟悉心血管病是危害人民健康的常见病和主要死因,并认识在我国以冠心病、高血压病和风心病为防治重点。

认识众多的检查方法(侵入性和非侵入性)。

3、了解心血管病的研究发展和发展方向。

二、课程教学基本内容心血管疾病,在内科学中占有重要的位置,是危害人民健康的常见病、多发病。

通过本系统的学习,应掌握常见心血管病的临床表现、诊断依据和治疗要点,了解心血管病研究进展和防治上的成就。

心力衰竭一、课程基本要求1、掌握心功能不全和慢性心力衰竭的概念、发病机理、病因(基本病因和诱因)、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原则和急性左心衰的抢救治疗。

2、熟悉心功能不全和心力衰竭的病理生理,心力衰竭的类型。

3、了解心功能不全和心力衰竭的实验室检查。

二、课程教学基本内容1、心功能不全的概念、病因、病理生理、心衰类型2、发病机理3、临床表现4、诊断与鉴别诊断5、诊疗原则和急性左心衰的抢救治疗心律失常一、课程基本要求1、掌握常见心律失常(早搏、房颤、心动过速、房室传导阻滞等)的典型心电图表现,临床诊断、治疗原则。

2、熟悉常见心律失常的病因、分类、机制。

3、了解心律失常的介入治疗和手术治疗。

二、课程教学基本内容1、概述2、典型心律失常的心电图诊断3、临床特点4、处理原则,包括抗心律失常药物的合理应用5、心律失常的介入治疗和手术治疗原发性高血压一、课程基本要求1、掌握原发性高血压的分类、定义、诊断标准、分级、鉴别诊断、药物治疗;高血压急症的临床表现和处理。

2、熟悉原发性高血压的病因、危险因素、发病机制、病理改变、并发症;继发性高血压的常见病因。

3、了解高血压的流行病学、实验室检查。

二、课程教学基本内容1、分类、定义、流行病学2、病因、机制、病理改变3、临床表现、并发症4、诊断、鉴别诊断、实验室检查5、治疗6、继发性高血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一、课程基本要求1、掌握冠心病的分型、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心绞痛和急性心肌梗死的治疗措施。

2、熟悉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防治措施;冠心病的危险因素,发病机制以及冠心病诊断过程中各种实验室检查的选择、意义;冠心病的介入诊断。

3、了解冠心病的介入治疗。

二、课程教学基本内容1、动脉粥样硬化、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表现、诊断依据、鉴别诊断、不稳定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的抢救措施。

2、冠心病危险因素、临床分型、心绞痛和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病机制和各种实验室检查的选择及作用,以及心肌梗死并发症。

3、冠心病预防和康复治疗。

心脏瓣膜病一、课程基本要求1、掌握二尖瓣病变和主动脉瓣病变的诊断、鉴别诊断和主要治疗措施。

2、熟悉二尖瓣和主动脉瓣病变的病因、病理生理、临床表现、心电图、X线和超声心动图检查及并发症。

3、了解三尖瓣和肺动脉瓣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