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一、防冲技术路线 (1)
二、防冲体系构建 (2)
三、防冲工作流程 (4)
四、防冲保障体系 (9)
一、防冲技术路线
冲击地压防治思路:防治结合、先防后治、以防为主,即优先进行冲击地压区域防范设计,以冲击地压危险预评估为基础,分阶段和分区域进行冲击地压的动态防治。
图1防冲技术路线
所谓冲击地压区域防范设计就是从煤层开采顺序、煤柱留设、开采方法等方面考虑,设计冲击地压危险最小的开采方案。
所谓冲击地压危险预评估就是在新的煤层开采、新的采区布置、新的工作面开采前均要进行冲击倾向性鉴定和冲击危险性评价,对于评价有冲击地压危险的区域,必须提前进行防治准备工作。
所谓分阶段进行冲击地压防治就是将防治工作分成开采设计、准备、和回采三个阶段分别进行。
在开采设计阶段力求从源头上消除冲击地压危险;在准备阶段要划分出冲击危险区域,提前做好冲击地压防治预案;在开采阶段要根据监测数据分析结果及时发现冲击地压危险源并采取解危措施。
所谓分区域进行冲击地压防治就是根据预评价结果将采掘空间
划分为强、弱和无冲击危险区,针对不同冲击地压危险区域采用不同的巷道支护方案、开采推进速度、卸压解危措施等,保证在冲击危险区域的安全。
所谓对冲击地压的动态防治就是要在开采过程中对监测方案、解危措施和参数不断进行调整优化并对解危措施实行效果检验,以达到最有效和最经济的防治目的。
二、防冲体系构建
很多矿井发生冲击地压主要都是因为冲击地压防治机构不健全,没有采取任何的冲击地压防治措施。
冲击地压防治体系的构建是有效防止冲击地压发生的一个必要条件,建立完善合理的矿井防冲体系是矿井安全高效生产的基本保证。
雨田一号井冲击地压防治原则是在区域防范的基础上,以煤层冲击倾向性鉴定和冲击危险性评价为依据,形成“监测预警—防治解危
—效果检验—安全防护—监督管理”的防冲技术体系。
图2 雨田一号井防冲体系
三、防冲工作流程
(1)监测数据资料分析流程
冲击地压监测室值班人员,现场监测措施落实人员负责监测数据的采集,冲击地压监测室值班人员绘制微震日报表,分析人员统计、分析监测数据变化趋势,防冲科(大队)技术人员根据钻屑法、矿压法、微震等监测数据进行综合分析,分析后判断冲击危险等级,经防冲副总、总工程师审核后不合格重新分析整理,合格后确定冲击地压综合分析日报表内容,指导现场生产。
数据资料分析流程
当现场施工人员发现有冲击地压征兆或冲击地压监测室监测数据异常时,立即汇报防冲科(大队)技术人员,技术员可逐级汇报给防冲科(大队)、安监处、防冲副总、总工程师、矿长,也可越级汇报,由调度室通知施工单位停产、撤人,同时矿长、总工程师、防冲副总、安监处、生产科、防冲科(大队)工程技术人员制定解危方案,并对措施进行效果检验,无冲击危险后技术部门汇报调度室,调度室通知施工单位组织生产。
预警工作流程
由总工程师、生产副矿长、防冲副总组织人员判断有无冲击地压危险,无冲击地压危险由生产单位组织生产,有冲击危险时由总工程师、生产副矿长、防冲副总组织有关人员初步制定防冲治理工程方案,并聘请专家评估确定防冲治理工程方案,防冲科(大队)的技术员根据方案制定防冲措施,经生产科、防冲副总、总工程师审批,防冲科(大队)施工人员根据审批后的措施,落实防冲治理工作量,并检验卸压效果,卸压效果不合格重新落实,直到无冲击危险后,再由生产单位组织生产。
冲击地压治理工作流程
(4)防冲例会工作流程
由防冲副总、总工程师、生产副矿长组织召开防冲例会,调度室通报防冲工作量落实情况,回采掘进施工单位汇报生产情况及存在的问题,安监处汇报安全措施落实情况,防冲科(大队)通报监测数据分析结果、汇报卸压工作量完成情况,生产副矿长、总工程师、掘进副矿长、防冲副总分析冲击危险程度,确定次日及近期防冲纪要及防冲会议分析安排工作表,下发有关单位组织落实。
防冲例会工作流程
(5)现场措施落实流程
矿总工程师、防冲副总组织制定防冲措施,经审批后落实执行,生产单位必须严格执行经审批的专项防冲措施,矿指定专人监督检查防冲措施的落实情况,防冲措施落实不到位必须重新整改,防冲措施达到施工要求,方准生产单位组织生产。
现场措施落实流程
四、防冲保障体系
保障体系包括冲击地压技术管理、冲击地压安全管理和冲击地压防治岗位责任划分。
图3冲击地压防治体系建设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