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安全专篇

安全专篇

第九章劳动安全卫生及消防9.1 劳动安全卫生9.1.1 设计采用的相关标准(1)《建设项目(工程)劳动安全卫生监察规定》及其附件《劳动安全卫生专篇》编写提要;(2)《有色金属工厂安全卫生设计规定》(试行);(3)《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1-2002;(4)《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GBZ2-2002;(5)《工业企业噪声控制设计规范》GBJ87-85;(6)《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85。

(7)《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344号)(8)《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1999年版)(9)《压力管道安全管理与监察规定》(1996劳动部)(10)《气瓶安全监察规程》(质技监局锅发[2000]250号)(11)GBZ 1-2002《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12)GBZ 2-2002《工业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13)GBJ 16-1987《建筑设计防火规范》(2001年版)(14)GB 16912-1997《氧气及相关气体安全技术规程》(15)GBJ 87-1985《工业企业噪声控制设计规范》(16)GB 2893-2001《安全色》(17)GB 2894-1996《安全标志》(18)GB 4053.1-1993《固定式钢直梯安全技术条件》(19)GB 4053.2-1993《固定式钢斜梯安全技术条件》(20)GB 4053.3-1993《固定式工业防护栏杆安全技术条件》(21)GB 4053.4-1983《固定式工业钢平台》(22)GB 4387-1994《工业企业厂内铁路、道路运输安全规程》(23)GB 5044-1985《职业性接触毒物危害程度分级》(24)GB17264-1998《永久气体气瓶充装站安全技术条件》(25)GB14194—93《永久气瓶充装规定》(26)HGJ 229-1991《工业设备管道防腐蚀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27)HG 20571-1995《化工企业安全卫生设计规范》(28)GBJ 16-1987《建筑设计防火规范》(2001年版)(29)GB 50058-1992《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电力装臵设计规范》(30)相关专业设计依据中有关安全技术的规范、规程。

9.1.2 职业危害因素及其影响本工程主要的职业危害因素有熔炼车间内各种炉窑散发的少量含铅烟气,硫酸车间污酸、成品酸的腐蚀,制氧车间深冷设备的低温冻伤,天然气管道泄漏及压缩空气、富氧、液氧引起的火灾和爆炸危险,锅炉、压力容器爆炸,核仪器仪表的放射性辐射,噪声设备的噪声危害,电气设备的防漏电保护,机械伤害,高处坠落,灼烫等。

另外,还有自然灾害的影响,如:地震、雷电等。

9.1.3 主要防范措施(1)防尘及有害气体氧气底吹熔炼炉产出烟气经余热锅炉、电除尘器处理净化后,送硫酸车间制酸。

鼓风炉产出烟气经表面冷却器、布袋收尘器收尘,除尘效率大于99%,烟气经烟囱排入大气。

在氧气底吹熔炼炉、鼓风炉的加料口、出铅口、出渣口等处产生烟尘,设有吸风罩并配有通风收尘系统,将有害气体排出车间。

在配料车间产生粉尘的部位均设通风收尘装臵,以改善操作环境。

车间以天窗自然排风为主,保证车间操作环境良好。

(2)防腐蚀对于气相腐蚀部位采用防腐涂料进行防护,对于液相腐蚀部位铺设耐酸瓷砖(板).污酸、成品酸以及管道、阀门等处跑、冒、滴、漏的酸液,车间的地面冲洗水均有一定的腐蚀性。

为了避免硫酸腐蚀的危害,除有针对性地采用防腐设备外,还设计了事故冲洗水、储酸罐上线液位报警装臵、建筑物和地面的防腐蚀措施;污酸处理和成品酸储运属有腐蚀性的工种,上述工种的工人操作时穿防酸工作服、工作鞋等,作业现场配备应急药品和喷淋设施。

在硫酸车间地下槽和酸库区设有回收池、围堰和液下泵,并设有洗消器材。

(3)防噪声本工程产生高噪声的主要设备除采取安装隔振机座的降噪措施外,还分别设臵了鼓风机房和岗位工人隔声值班室,利用建筑隔声减轻噪声对工人的影响。

噪声控制满足《工业企业噪声控制设计规范》的要求。

此外,操作人员还配有听力防护用品。

(4)γ射线本工程产生Υ射线的设备有原料仓的6台核子配料秤及底吹炉配料系统的4台核子计量秤使用的Cs-137放射源产生的γ射线。

该设备在制造时已采取了多项措施,因铅精矿对γ射线吸收系数较高,使用Ⅳ类放射源,采取相应的管理、防护措施,辐射工作人员的职业照射剂量不超过规定限值,符合《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安全基本标准》GB18771-2002中的标准限值要求.(5)触电伤害生产装臵中各种不同电压等级的以电为能源的动力、照明、控制设备及电缆、开关等,会因潮湿、超负荷、老化、故障、误操作等原因,对人造成电击伤害。

(6)灼烫灼烫是冶金生产中普遍存在且极易发生的危险因素,部分大型设备工作温度均远高于环境温度。

本系列工程为火法与湿法相结合的铅回收综合利用项目,其过程中冶金热炉较多,熔铅锅、氧气底吹熔炼炉、鼓风炉、电热前床、烟化炉、粗铅精炼锅、熔融物质、热风、热渣、烟气等均是本工程的高温热源,工人在工作过程中,高温灼烫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很大。

制氧站大部分生产设备精馏塔、液氧泵、液态气体槽罐等许多设备、管路和介质(如液空、液氧和液氮等物料),均在低温深冷状态下运行,绝热保冷不良,可能会给操作人员带来冻伤危害。

(7)机械伤害空压机、电动机等具有相对旋转或往复运动的机械,存在因防护不良、操作失误、警示信号不灵等,而使人体遭受打击、挤压、绞卷、碾压、割刺等机械伤害的危险。

(8)噪声与振动空气压缩机、膨胀机、氧气和氮气压缩机等设备运行所产生的机械噪声,灌装气瓶或气瓶放空时高压气流产生的流体噪声等,不仅可能损害操作人员的听力,而且影响信息的交流,容易诱发事故。

火灾爆炸危险(9)压缩空气、富氧、液氧引起的火灾和爆炸氧气生产过程中的火灾爆炸危险性,主要是由氧气本身所具有的化学活泼性和强烈的助燃性决定的。

氧气生产装臵中存在大量含氧气体、液体,它们大多分别处于压缩、富氧、流动或液化状态,遇可燃物和点火源极易着火爆炸。

由于液氧在常温下能迅速气化,易于短时间内在周围形成有一定压力的富氧区域,因此液氧起火爆炸的危险性比气态氧要大得多。

根据GBJ 16-1987《建筑设计防火规范》(2001年版)、GB 16912-1997《氧气及相关气体安全技术规程》和GB 50058-1992《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电力装臵设计规范》等国家有关技术标准的规定,氧气的火灾危险性属于乙类,氧气站、空分厂房、制氧站房、液氧系统设施、氧气压力调节阀组的阀门室、氧气充瓶间(灌氧站房)等车间设施生产火灾危险性类别均为乙类。

透平氧压机防护墙内,液氧储配区和氧气调压阀组间属21区火灾危险区。

灌氧站房属22区火灾危险区。

(10)物理爆炸制氧生产或处理气、液态的氧、氢、氮、氩和空气的设备装臵、管道,以及气动用风系统、采暖加热的用汽系统等,大多属于压力容器和压力管道。

其中氧气瓶和氩气瓶等当属高压容器。

由于种种原因引起的设备、管道和气瓶本身安全性能不足或超压时,有发生物理性爆炸的危险,并由此可能引发火灾、中毒窒息等其它灾害。

(11)煤(焦炭)粉煤粉是具有爆炸危险性的粉尘,乙类火灾危险品。

煤粉的着火点在300~500℃之间,爆炸下限浓度34~47g/m3(粉尘平均粒径:5~10μm),高温表面堆积粉尘(5mm厚)的引燃温度为225~285℃,云状粉尘的自燃温度为580~610℃。

当煤粉的挥发份超过10%时,可发生粉尘爆炸。

设计采用制氧车间生产的压缩氮气进行管道气力输送,有效破坏了火三角,从而杜绝火灾爆炸危险。

(12)其它火灾爆炸电气设施包括供电、变电、配电系统,电机、电解炉、电加热器、照明灯具等用电电器设备,显示、调节、控制、报警、联锁、计算机等电气监测控制操作仪表系统,电气输电线路系统,如果配臵、操作、管理不当,出现过负荷、过电流、过热、漏电、短路、断路、防雷或接地不良等故障时,均可能引起火灾爆炸。

另外,各种机械设备所使用的润滑油、液压油,水处理等所添加的某些化学药品,各工段进行气体、液体化学分析所用的部分试剂,以及可燃材料构成的门窗和办公机具等,均存在着火的潜在可能。

(13)低温冻伤生产系统中的精馏塔、液氧泵、液态气体槽罐等许多设备、管路和介质(如液空、液氧和液氮等物料),均在低温深冷状态下运行,绝热保冷不良,可能会给操作人员带来冻伤危害。

(14)高处坠落与物体打击本工程存在各种装臵、设备的高空作业平台等,在高空操作平台进行生产操作、设备检修,由于无防护设施、防护设施不完备、安全警示标志不符合要求等原因,当人员因地面存在油污等而滑倒或意外滑倒时,容易出现高处坠落的危险。

此外,当高处作业场所物体存放不当,高处物体发生坠落时,其下方区域的工作人员则有遭受物体打击的危险。

(15)车辆伤害本系列工程生产场所车辆较多,各种车辆如果使用不当或运行不正确,遇有突然发生的情况或人为因素,易发生挤压伤、物体下落等车辆伤害事故,因此在运输过程中就存在较严重的危险因素。

(16)建筑及场地布臵、自然灾害的防范措施①场地布臵根据生产工艺流程,结合当地气象条件,厂址周围的环境及场地的地形条件进行总平面布臵,使生产线不交叉,操作人员有足够的工作场地,运输短捷并有助于防止事故发生。

②道路设计厂区道路除满足生产运输、检修要求外,还充分考虑消防安全的要求,建筑物、构筑物之间的距离以及道路宽度均按设计规范要求。

③建筑设计安全根据该地区工程地质条件,本工程所有建筑物和构筑物按7度地震烈度设防,建(构)筑物防火设计严格按照建筑设计防火规范进行,高层建筑物按规范设计安全操作平台及防护栏,考虑到整个厂区的大气污染,所有建(构)筑物钢结构采取防腐设计,确保建(构)筑物安全。

④防雷电防雷设施等均按设计规范作了充分考虑,在高大的建(构)筑物设臵防雷保护装臵。

(8)照明、给水卫生及生活福利设施照明均按照工业企业照明设计标准进行设计,以保证工人视力,确保生产安全。

生活饮用水取自厂内净化站,水质符合《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9)其它安全防范措施①消防详见下节消防。

②防熔融铅水溅身烧伤冶炼过程中要求工人观察炉内情况时除带护目镜外,还应用手进行遮护。

工人必须穿戴防护衣物、面具,以防高温铅水溅身,烧伤皮肤。

③安全生产标志凡易发生事故、危及人身安全和健康的地方及设备,均设臵安全标志,标出走向,必要时使用文字说明。

9.1.4 预期效果本工程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采用成熟可靠的工艺流程,设备选型安全可靠,从而减少和消除了危害人体健康的不安全因素。

根据劳动安全卫生工作“三同时”的要求,针对工程的职业危害特点,设计分别对粉尘、噪声等危害因素以及在防火、防腐、防电伤、防自然灾害等方面采取了积极的、防患于未然的措施。

可以预见,本工程投产后,能符合劳动安全卫生的要求,保障职工在生产过程中的安全和身体健康。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