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临床输血与创伤急救ppt课件
临床输血与创伤急救ppt课件
临床输血与创伤急救
扬州洪泉医院 急诊科 陈国清
目录
一.临床输血 二.临床输血新理念 三.临床输血管理规范 四.创伤出血估计 五.创伤复苏(指南解读) 六.创伤输血(指南解读) 七.合理用血、规范输血 八.输血安全(不良反应)
-
2
主要内容: 1 临床输血、规范输血 2 创伤急救 、合理用血 3 指南解读与规范复习
• 使用CPD保存液的期限为21天, • 使用CAPD保存液为35天。 • 全血在储存过程中可出现衰老变化,
如ATP、2、3 DPG活力下降(1/2恢复 时间为3~8小时,全部恢复需24小时 ),这些衰老变化在输入患者体内后 可恢复。
• 新鲜血不安全
• 一天内难以完成HBsAg、HCVIg、艾滋病抗体、梅毒试验等。
①. 红细胞的破坏 ➢ RBC平均寿命为120 天。 ②. 血小板的破坏 ✓ 血小板进入血液后,只在开始两天具有生理功能,其平均
寿命7~14天。 ③. 其他血细胞的破坏 ➢ 如中粒细胞在循环血液中停留8小时左右进入组织,一般3
天后将衰老死亡。
-
9
主要血液制品的成份:
血制品
成份
保存
规格、使用
悬红
1U红细胞由200ml全血去除血浆,加入 抗凝剂所得(200ml左右)。
-20℃下保存一年
200ml、100ml、50ml、 25 ml
按10~15ml/kg体重 输注
冷沉淀
每袋由200ml血浆制成 Ⅶ80~100单位; 纤维蛋白250mg; 血浆20ml
-20℃以下一年
20ml
血小板
浓缩血小板:200ml分离为1U=2*1010
单采血小板:1治疗量=2.5*1011,可以 提高血小板20*109/L
• 以补充凝血因子为目的,应输24小时内的新鲜血浆或新鲜
-
14
输血有益无害吗?
• 输血无益:
全血中的白细胞是传播血源性病毒 的主要媒介。
全血使用适应证:既需补充红细胞携氧,又需补充血容量的患者。 1.体外循环;2.换血(新生儿溶血病);3.大出血的患者
-
12
更新临床输血理念----新鲜血比库血更“新鲜”
• 库血也“新鲜”
• 保存全血中的红细胞输入受血者体内 24小时后,有正常携氧功能的红细胞 复原率达70%。
血浆渗透压约为313mOsm/L,在37℃时,与生理盐水等 渗
5.血浆的pH
正常人血浆的pH为7.35~7.-45。
7
血液功能:
运输功能:O2,CO2 维持机体内环境的相对恒定 提供反馈信息,参与体液调节 防御和保护功能 凝血与生理止血
-
8
血细胞的生成与破坏
仅红细胞与血小板,每公斤体重每天生成和破坏 各占2.5×109个左右。
ACD:21天; CPD:28天; CPDA:35天
2U、1.5U、1U 1U悬红可提高6g/L的 Hb
新鲜冰 冻血浆
含有全部凝血因子 血浆蛋白为60-80 g/L; 纤维蛋白原2-4 g/L; 其他凝血因子0.7-1.0 IU/ml
自采血后6-8小时内 (ACD抗凝剂:6小时 内;CPD抗凝剂:8小 时内)速冻成块
• 如大量输血的患者(24小时大于4000ml),因库血中红细 胞2、3DPG活力的回升需一定的时间,(1/2恢复时间为3 ~8小时,全部恢复需24小时)。
• 以补充白细胞为目的,应输8小时内的白细胞制品。
• 以补充血小板为目的,应输保存期内的血小板制品(专用 的保存袋,22℃左右,震荡条件下,可保存5天)。
-
3
临床输血
• 输血(blood transfusion)定义:
静脉输注全血或血液成分以补充血液或血液成分的丢失,缺乏或过多破坏, 达到维持有效循环血量和恢复血液的携氧能力,抗感染,提高血浆蛋白,增 加凝血功能的治疗目的。
输血的历史: • 体液学说(希波克拉底,2500年前) • 放血疗法(柳叶刀 THE LANCET由来) • 动物-人的输血(著名的病人:莫里) • 人-人输血(1918年 James Blundell 输血手术,The Lancet, 1928 ) • 血型匹配研究(兰士台纳:发现ABO血型,Otternberg:血型匹配) • 血液抗凝(Lewisohn:柠檬酸抗凝) • 成份输血、自体输血
4℃下保存4小时
按2U/10kg体重输注 或1~2个治疗量 生存期5天,2~3天 后重复使用
临床输血新理念
A.不输新鲜(全)血 B.尽量不输亲缘血 C.大力开展自身输血 D.缺什麽补什麽
-
11
更新临床输血理念----全血“全”吗?
• 全血并不“全”
1. 血液离体后即发生"保存损害";
2. 血小板4℃保存12小时丧失大部分 活性;
血液的组成:
血液的主要成份: 1 血浆: 55%~60%,包括水、气体、无机盐类、不含氮有
机化合物、非蛋白氮、血浆蛋白质和脂类等。
2 血细胞: 40%~45% 包括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等.
血浆部分恢复快,输液+组织间液→血管内;细胞成分必须靠外来补充 ,其中红细胞占94%,血小板5%,白细胞1%。
血液的组成:
血液的生理特性:
1.血量
约占体重的7%,按70公斤计,约5000ml,妊娠期血量可 增加23%~25%。
2.血液的比重
全 血: 1.050~1.060; 血 浆: 1.025~1.030;红细胞: 1.090
3.血液的黏滞性
血液的相对黏滞性为4~5,血浆为1.6~2.4。
4.血浆渗透压
• 质量控制部门来不及抽检。 • 已存在的病源;疟原虫4℃保存两周大部分 灭活。
结论:新鲜血不安全;保存良好的库血在保质期内能满足临床需要; 除大量输血(24小时超过4000ml)外无需输注全血。
-
13
输新鲜血的临床指征
• 除纠正贫血外还需尽快恢复红细胞携氧能力的患者,应输 新鲜红细胞(以ACD保存液保存5天,CPD保存10天的红细 胞)。
3. Pt保存24小时丧失全部活性;
4. 中性粒细胞4℃保存4~8小时丧失 大部分功能,24小时丧失全部功能 ;
5. Ⅴ和Ⅷ因子4℃保存1~3天活性丧 失50%。
• 全血的缺点
大量输全血可使循环超负荷;
全血输入越多,患者代谢负担越重 ;
全血除红细胞外,其余成分均达不 到治疗浓度;
全血容易产生同种免疫,不良反应 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