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文言文中数词的用法

文言文中数词的用法


5、表示分数。其形式有三:一是分母 、表示分数。其形式有三: 与分子连用,省略现代汉语的“分之” 与分子连用,省略现代汉语的“分之” 二字; 二字;二是分母与分子之间加入一个 动词; 动词;三是分母与分子之间加入名词 也可省略) 例如: (也可省略)和“之”字。例如:
(1)近塞之人,死者十九。 (《塞翁失 )近塞之人,死者十九。 马》) (2)借第令勿死,而戍死者固十六七。 )借第令勿死,而戍死者固十六七。 陈涉世家》 (《陈涉世家》) (3)不如自行搜觅,冀有万一之得。 )不如自行搜觅,冀有万一之得。 促织》 (《促织》) (4)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卖油翁》 (《卖油翁》) 狱中杂记》 (5)染此者十不一二。 (《狱中杂记》) )染此者十不一二。 (6)与吾居十二年者,今其室十无四五焉。 )与吾居十二年者,今其室十无四五焉。 捕蛇者说》 (《捕蛇者说》) (7)大都,不过参国之一,中五之一,小 )大都,不过参国之一,中五之一, 九之一。 郑伯克段于鄢》 九之一。 (《郑伯克段于鄢》) (8) 比之好游者,尚不能十一。 比之好游者,尚不能十一。
字表示一倍; 例(1)只用一个“倍”字表示一倍; )只用一个“ 字表示一倍, 例(2)后一句用“倍”字表示一倍, )后一句用“ 前面两句都未用“ 前面两句都未用“倍”字,直接用数 表示十倍和五倍。 词“十”、“五”表示十倍和五倍。
7、活用作名词。一般位于主语或宾语 、活用作名词。 的位置。例如: 的位置。例如: (1)一厝朔东,一厝雍南。 (《愚 )一厝朔东,一厝雍南。 公移山》 公移山》) 孙子兵法》 (2)故知胜有五。 (《孙子兵法》) )故知胜有五。 意思是一座山, 例(1)中两个“一”意思是一座山, )中两个“ 具有名词性,作主语;例(2)中的 具有名词性,作主语; ) 意思是五点、五个方面, “五”意思是五点、五个方面,也具 有名词性,作宾语。 有名词性,作宾语。
2006年高考湖南卷文言文阅读题, 年高考湖南卷文言文阅读题, 年高考湖南卷文言文阅读题 要求翻译曾国藩的《〈湖南文征〉 《〈湖南文征 要求翻译曾国藩的《〈湖南文征〉 兹编所录, 序》中“兹编所录,精于理者盖 十之六”一句, 十之六”一句, 其译文是:这部文集收录的,长 其译文是:这部文集收录的, 于说理的文章大概十分之六。 于说理的文章大概十分之六。
)(2)( 例(1)( )( )都属于第一类, )( )(3)都属于第一类, 十九”为十分之九, 十六七” “十九”为十分之九,“十六七”为 十分之六七, 万一”为万分之一。 十分之六七,“万一”为万分之一。 )(5)( 例(4)( )( )都属于第二类,分 )( )(6)都属于第二类, 母分子间分别加入“ 母分子间分别加入“中”、“不”、 十中八九” “无”,“十中八九”意思是十箭射 中八九箭, 十不一二” 中八九箭,“十不一二”意思是十个 里没有一二个, 十无四五” 里没有一二个,“十无四五”意思是 十家中剩下不到四五家。 十家中剩下不到四五家。例(7)属于 ) 第三类, 参国之一” 五之一” 第三类,“参国之一”、“五之一”、 九之一”分别为国都的三分之一、 “九之一”分别为国都的三分之一、 五分之一和九分之一。 五分之一和九分之一。
!(《 (5) 何令人之景慕一至于此!(《与韩荆 ) 何令人之景慕一至于此!( 州书》 州书》) (6) 愈闻周公之为辅相,其急于见贤也, ) 愈闻周公之为辅相,其急于见贤也, 方一食,三吐其哺;方一沐,三握其发。 方一食,三吐其哺;方一沐,三握其发。 〈〈后廿九日复上宰相书〉〉) 后廿九日复上宰相书〉〉 (〈〈后廿九日复上宰相书〉〉) 。(〈〈 (7) 不匝旬而得异地者二。(〈〈钴姆潭 ) 不匝旬而得异地者二。(〈〈钴姆潭 西小溪记〉〉 〉〉) 西小溪记〉〉) (8) 若其弄笔墨以邀利达而已,岂徒二三 ) 若其弄笔墨以邀利达而已, 子之羞,抑亦为国者之忧。(〈〈袁州州 。(〈〈 子之羞,抑亦为国者之忧。(〈〈袁州州 学记〉〉 〉〉) 学记〉〉) (9) 其喜之大小不齐,其示不忘一也。 ) 其喜之大小不齐,其示不忘一也。 喜雨亭记》 (《喜雨亭记》) 谏不从, (10) ……谏不从,再谏之;再谏不从, ) 谏不从 再谏之;再谏不从, 三谏之…… (《豫让论》) 三谏之 豫让论》
文言文中数词的用法
2005年高考浙江卷文言文阅读题 年高考浙江卷文言文阅读题 要求翻译孙樵的《书褒城驿壁》 要求翻译孙樵的《书褒城驿壁》 中的一个句子: 远者三岁一更, 中的一个句子:“远者三岁一更, 近者一二岁再更。 近者一二岁再更。” 该句的译文是:时间长的三年更 该句的译文是: 换一次,时间短的一二年更换两 换一次, 次。
9、活用作形容词。一般用作句子的谓 、活用作形容词。 例如: 语。例如: (1)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劝 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学》) (2)兵有长短,敌我一也。 (《心 )兵有长短,敌我一也。 术》) 意思是专一, 例(1)中的“一”意思是专一,例 )中的“ 意思是一样, (2)中的“一”意思是一样,二者都 )中的“ 具有形容词性,作谓语。 具有形容词性,作谓语。
要想将上述句子翻译得文从字顺, 要想将上述句子翻译得文从字顺,就 必须弄清句中的数词(尤其是“ 必须弄清句中的数词(尤其是“一”、 十之六” 的意义和用法。 “再”、“十之六”)的意义和用法。 同学们平时在阅读文言文时常会发现, 同学们平时在阅读文言文时常会发现, 一些数词就像这两句中“一更”“ ”“再 一些数词就像这两句中“一更”“再 ”“十之六 一样, 十之六” 更”“十之六”一样,与现代汉语的 用法有所不同。 用法有所不同。其特异之处到底有哪 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吧—— 些?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吧
劝学》 (1)蟹六跪而二螯 )蟹六跪而二螯…… (《劝学》) (2)毛遂比至楚,与十九人议论,十 )毛遂比至楚,与十九人议论, 九人皆服。 毛遂自荐》 九人皆服。 (《毛遂自荐》) (3)轩凡四遭火,得不焚,殆有神护 )轩凡四遭火,得不焚, 项脊轩志》 者。 (《项脊轩志》) 4)通计一舟,为人五,为窗八…… (4)通计一舟,为人五,为窗八…… 核舟记》 (《核舟记》) (5)举所佩玉决以示之者三。 )举所佩玉决以示之者三。 鸿门宴》 (《鸿门宴》) (6)梁使三反,孟尝君固辞不往也。 )梁使三反,孟尝君固辞不往也。 冯谖客孟尝君》 (《冯谖客孟尝君》)
)(2)中的“三五” 例(1)( )中的“三五”都指旧历 )( 的每月十五日, 的每月十五日,例(2)中的“四五” )中的“四五” 指旧历的每月二十日, 指旧历的每月二十日,例(3)中的 ) 二八”指十六岁, “二八”指十六岁,例(4)中的“六 )中的“ ”“八九 分别指三十六和七十二, 八九” 六”“八九”分别指三十六和七十二, 两数相“ 加在一起) 两数相“连”(加在一起)就是一百 零八。 零八。
三岁”表示多年, 例(1)中“三岁”表示多年, ) 三重”表示多层, 例(2)中“三重”表示多层, ) )(4)中的“ 例(3)( )中的“九”都表示 )( 多次。 多次。
3、表示加数。一般在整数与零数之间 、表示加数。 加一“ 加一“有(通‘又’)”字,表示两 数相加。例如: 数相加。例如: (1)题名并撰文,为字三十有四。 )题名并撰文,为字三十有四。 核舟记》 (《核舟记》) (2)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出师 )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表》) (3)今夫差衣水犀之甲者亿有三千。 )今夫差衣水犀之甲者亿有三千。 勾践灭吴》 (《勾践灭吴》) (4)邹忌修八尺有余。 (《邹忌讽 )邹忌修八尺有余。 齐王纳谏》 齐王纳谏》)
10、活用作副词。用作句子的状语。 、活用作副词。用作句子的状语。 例如: 例如: (1)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 )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 岳阳楼记》 (《岳阳楼记》) (2)一出门,裘马过世人家焉。 )一出门,裘马过世人家焉。 促织》 (《促织》) 意思是全都, 例(1)中的“一”意思是全都,作 )中的“ 的状语; “空”的状语;例(2)中的“一”意 )中的“ 思是一旦, 出门”的状语。 思是一旦,作“出门”的状语。
2、表示虚数。数词“三”与“九”常常被 、表示虚数。数词“ 用来表示虚数,泛指“ 用来表示虚数,泛指“多”。这是因为古 人释“ 天地人之道也” 人释“三”为“天地人之道也”,含有广 大众多之义;又认为“ 数之终, 大众多之义;又认为“九”是“数之终, 物之广,阳之极” 故用以称“ 物之广,阳之极”,故用以称“多”。例 如: (1)三岁贯女,莫我肯顾。 (《硕鼠》) )三岁贯女,莫我肯顾。 硕鼠》 (2)卷我屋上三重茅。 (《茅屋为秋风所 )卷我屋上三重茅。 破歌》 破歌》) 离骚》 (3)虽九死其未悔。 (《离骚》) )虽九死其未悔。 (4)公输盘九设攻城之机变,子墨子九拒 )公输盘九设攻城之机变, 之。 (《公输》) 公输》
1、表示确数。一般有三种形式: 、表示确数。一般有三种形式: 一是不像现代汉语把数词同量词结 合起来使用,而是省去量词, 合起来使用,而是省去量词,直接 用数词来修饰限制中心语; 用数词来修饰限制中心语; 二是将作定语或状语的数词置于被 修饰限制的中心语之后; 修饰限制的中心语之后; 三是将作补语的数词置于中心词之 例如: 前。例如:
)(2)( 例(1)( )( )中数词后就分 )( )(3) 别省去“ 别省去“只”、“对”、“个”、 等量词, “次”等量词,例(4)中数词 ) 就是定语后置, “五”、“八”就是定语后置, 例(5)中数词“三”就是状语后 )中数词“ 置,例(6)中的数词“三”就是 )中的数词“ 补语前置。 补语前置。
6、表示倍数。大致有两种形式:若是 、表示倍数。大致有两种形式: 一倍,只用一个“ 字表示; 一倍,只用一个“倍”字表示;若是 几个倍数连用,一般只留一个“ 几个倍数连用,一般只留一个“倍” 其余直接用数词表示。例如: 字,其余直接用数词表示。例如: (1)客倍而主人半,然可敌也。 )客倍而主人半,然可敌也。 孙膑兵法》 (《孙膑兵法》) (2)敌用兵之法,十则围之,五则攻 )敌用兵之法,十则围之, 倍则分之。 谋攻》 之,倍则分之。 (《谋攻》)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