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敏C反应蛋白在诊断冠心病的应用
发表时间:2014-07-24T10:13:05.373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4年第20期供稿作者:魏建勋
[导读] 由于机体内其他慢性损伤和炎症反应也可导致hs-CRP不同程度的升高,因此在诊断和治疗时需参照其他指标,更能提高hs-CRP的价值。
魏建勋(沈阳市苏家屯区中心医院生化室 110101)
【摘要】目的:探讨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在诊断和治疗冠心病的应用价值。
方法:应用免疫散射比浊法检测结果:检测229例CHD患者,发现hs-CRP与冠心病病情变化呈正相关。
【关键词】高敏C反应蛋白冠心病
【中图分类号】R54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085(2014)20-0148-01 CRP被认为是第一个急性时相反应蛋白,在1930年,Tillet等发现在急性炎症中血清出现一种可结合肺炎球菌细胞壁C-多糖的蛋白质,命名为C反应蛋白,同时也是急性时相反应蛋白中最重要的蛋白之一,是一种敏感的炎症标志物,在急性创伤和感染时其血清浓度急剧升高,早年由于测定方法的限制,对C反应蛋白的测定极不敏感,限制了CRP的临床应用,随着分子生物学和免疫学的发展,其测定方法可
达到精确,微量,定量检测。
用于新的方法测定出低浓度的CRP,称为高敏C反应蛋白hs-CRP。
因此在我院住院患者中选出已经诊断为冠心病(CHD)的患者,观察他们入院和出院hs-CRP的变化。
仪器与试剂:西门子Pro特种蛋白仪,原厂试剂及校准和质控品。
对象:229例冠心病患者为我院2010-2013年心血管科住院患者,男142例,女87例,对照组77例,包括治疗无效死亡病例。
样本及处理:均为静脉采血,应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分析。
治疗前hs-CRP(mg/L)17.45(5.7-32.8),治疗后3.9(2.7-9.0),对照组0.76(0-2.1)与治疗前相比P<0.001。
讨论:研究证明,CRP在急性冠脉综合征中具有预测作用,与其他两种心肌损伤的血清标志物相比,CRP对不稳定性心绞痛的诊断敏感性显著高于肌钙蛋白I,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这是由于血液中肌钙蛋白I,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主要来自于心肌细胞,只有当心肌细胞出现缺血、缺氧发生变性、坏死时才通过破损的细胞膜释放入血,所以对心肌细胞微小损伤缺乏敏感性,相反,CRP是人体对炎症反应很敏感的炎症反应蛋白,在心肌动脉血管亚安装早期,即可轻度升高,早于其他两种标志物出现在血中。
hs-CRP测定,发现其轻度升高可预测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急性冠状动脉梗死的危险性,对无症状的患者,前瞻性研究显示,hs-CRP灵敏度高的测定才可做出预测。
冠心病的病理基础是动脉炎,继而产生粥样硬化,炎症在其中起到重要作用,CRP是炎症时血浆急剧升高的急性时相反应蛋白,它不仅是炎症标志物,也参与了炎症本身,CRP具有抗炎和促炎的双重作用,可与低密度载脂蛋白一起沉积在血管壁上,又可介导补体激活促使炎症加剧动脉炎(AS)的形成和CHD的发生。
使用阿司匹林和他汀类药物可降低AS和CHD发生。
由于冠心病的发生及其变化病程较长,系统性血管炎症反应较弱,体内合成的CRP含量较低,有人进行冠脉造影检查发现,CRP浓度与冠状动脉硬化程度明显相关,随着冠状动脉硬化程度加重,CRP水平也明显增加,粥样斑块增大时CRP的沉积增多,冠心病患者血清中CRP含量明显增加,可能与处于活动期的粥样硬化斑块炎症的刺激和组织损伤有关,CRP水平的增加可反映病变活动度,CRP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相关。
传统的CRP检测方法检测范围在3-200mg/L,检测能力在3-5mg/L,而健康人群CRP生理浓度在2mg/L以下,平均在0.8mg/L。
而>3.0mg/L就可以作为冠心病的预测指标,在冠心病急性发作期间,不管在住院期间或出院后,检测hs-CRP均有意义,随着治疗好转,hs-CRP的浓度也明显下降,如果持续高水平则预后不良,采取一些措施,降低hs-CRP浓度,可改善其病情。
已经确诊的CHD患者有数据表明,hs-CRP比TnT更具有判断预后的价值。
由于机体内其他慢性损伤和炎症反应也可导致hs-CRP不同程度的升高,因此在诊断和治疗时需参照其他指标,更能提高hs-CRP的价值。
参考文献
[1]董解菊,李真,高敏.C-反应蛋白作为冠心病危险因子的临床应用价值国外医学.临床生物化学与检验分册,2005,10 697-699
[2]尤国文,高敏.C-反应蛋白:冠心病诊断和危险的预警指标.国外医学.临床生物化学与检验分册,2005,10 700-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