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察执法防卫与控制
摘要:警察控制与防卫技能是人民警察制止违法犯罪行为,制服擒获犯罪嫌疑人,保障执法自身安全的重要技能。
在面对暴力冲突时,警察的战术意识,心理准备,身体状况,徒手防卫,警械使用,安全执法的策略和方法得当,才能保证执法人员安全,执法过程顺利。
根据控制与防卫技能的特点,正确认识控制与防卫技能的作用,从而使警察控制与防卫技能在公安实际工作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警察安全防范能力是安全执法和提高自身战斗力的有力保障。
在警务实战训练中,应强化安全意识培养,强化解脱与防卫技术的掌握,将战术配合与安全防范相结合,法律知识灌输与防护技术训练相结合,以达到真正提高警察安全防范能力和队伍整体执法作战水平的最终目的。
一、强化警察安全意识培养
安全是个体内在的基本要求,安全意识是个体自我保护层面的先在要求。
按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的需要层次结构论,安全被列为基本的需要,是人的行为活动的原动力。
警察由于其职业的特殊性,面临的威胁往往是突发性和致命性的,因此,警察在执法时拥有较强的安全意识显得尤为重要,需要有时刻防备犯罪嫌疑人袭击的良好的安全防范意识。
然而很多警察对当前社会治安形势的严峻性和犯罪分子的凶残性的认识不足,对犯罪分子的警惕程度不够,在执法中缺乏应有的防止袭击的安全意识而遭到袭击,甚至造成严重的流血牺牲事件,给警察队伍造成损失。
在警务实战训练中培养警察的安全意识,首先需要改变一味强调奉献与牺牲精神的教育理念。
在警务实战训练中培养警察的安全意识,还必须改变以往陈旧的教学指导思想,改变“主动攻击”和“打倒对方”的指导思想,转变为以“安全防范、依法防卫、合理控制”为指导,提倡在安全防范的前提下进行反击与控制。
在具体训练内容的选择上注意“进攻”与“防守”动作的合理选择与搭配,将进攻与防守的辩证关系融入训练中,以从观念层面上强化警察的安全意识。
只有安全意识与防护能力兼备,警察才能更好地规避风险。
强烈的安全意识,还能促使主体坚持不懈地、有目的地改造自己,从而提升安全防范能力。
可以在有条件的地方建立实战训练基地,对警察在执法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进行情景演练,民警要准确熟练的对突发事件进行判断,危情发生时应该使用什么样的警械武器来处理事件,而且还要保证使用的应对手段在法律上、战术运用上是正确可行的。
在这方面我们可以借鉴经验丰富的德国,他们在情景模拟上建立了以下几个场景,第一是假设警察最有可能遇袭的情况;第二是假设日常执行警务工作中存在的潜在危险;第三是假设突发情况超出了你的预料之外;第四是对假设的突发情况是采取防守还是进攻;第五是假设最有可能攻击警察的人包括醉酒人员、吸毒人员、精神病、有自杀倾向的人、被警察处理过的人、带有枪支的人等,然后将上述的情况混编成各种场景对受训人员经行训练。
通过上述的训练,德国警察对情况判断的准确性和使用警械武器时机的把握能力提高非常有效。
因此通过这种模式的培养我国警察的自我防护能力的提高将会让人拭目以待。
二、提高警察解脱与防卫技术
在警务实战训练中强化对警察安全防范能力的培养,应加大对被动防守或处于劣势时如何安全防范技能的学习和训练比重,尤其是应强化对解脱和防卫技术的学习与掌握。
在解脱技术方面,警察应当掌握手腕等关节部位被抓的解脱技术。
在执法过程中,民警的手腕等关节部位被抓住时要迅速解脱,才能在实现个人安全的基础上实现对犯罪嫌疑人的抓捕和控制。
还应当掌握腰颈及大腿等部位被抱时的解脱技术,一旦被犯罪嫌疑人抱住上述部位,或遭遇该类型袭警、扰警状况,必须迅速解脱,更不能让对方摔倒自己。
此外,还应掌握枪支警械被抓握被抢夺时的解脱技术,枪支警械是执法工具,绝对不能被犯罪嫌疑人夺走,否则可能造成严重后果。
在防卫技术方面,警察应防范对方对自己要害部位的伤害,例如头部、裆部等部位。
遭到多人围攻时,要利用突围技术,确保身后不受到攻击,然后利用周边物品进行防护,并伺机反击。
还需掌握倒地防卫技术,防范倒地后继续受到对方的攻击而导致严重后果,并积极寻找有利条件,迅速摆脱被动局面。
另外,在实战训练中还就有意识反复训练,提高自身抗击打能力,这也是提高警察战斗力的手段之一。
对于一名警察来说,掌握解脱与防卫技术能有效阻止对方的袭击,保护自己的安全,并能伺机打击制服对方,是培养警察安全防范能力的重要方面,应成为伴随
长期训练及实战的主要技术之一。
在警务实战训练的实践中,应强调对解脱与防卫技术的反复摸索与磨炼,通过多次的练习,形成一种类似本能的反应能力。
这种反应在技术层面来说不但符合人的潜意识的保护措施,更是一种训练积累的快速反应的体现。
三、警察应进行战术配合与安全防范相结合的训练
作为一名合格的警察不能追求个人英雄主义,逞匹夫之勇,否则有可能由于防护的缺失而导致伤害。
尤其是面对恶性案件中惯犯、累犯及与有组织的团体进行作战时,强化警察协同能力,将战术配合与安全防范相结合显得尤为重要。
以对犯罪嫌疑人盘查时警察之间的相互保护为例,许多西方国家的警察在警校内学到的是:执行巡逻任务时需由两人以上组成团组,发现可疑人员时由一名警察上前盘问,另一名警察在旁持枪监督被盘查人反应,并对周围环境进行警戒。
抓捕犯罪嫌疑人并给其戴上手铐后,立即进行搜身。
但在我国,警察之间相互保护的意识往往还比较淡薄,协同作战能力和水平较低,以致于有的警察在和犯罪分子作斗争中还来不及作出任何反应就遭遇犯罪分子的袭击而发生伤亡事件。
这种现象的存在,与相关技战术训练在我国警务实战训练中尚不普及有一定关系,强化警察协同能力的培养,将战术配合与安全防范内容更好地结合,应成为完善警务实战训练体系的内容之一。
我们应在警务实战训练中采用科学的方法和手段,规范执法战斗的技战术动作,把过去单纯对个体开展的体能、擒拿格斗、射击、查缉等技能训练转变为以团队为基础的体能、技能、战术相结合的综合教育训练,在训练过程中充分发挥团队合作精神,通过多种训练手段强化对警察协同能力的培养,将战术配合与安全防范更好地结合,从而使警察的生命安全得到更好保障,并有效提高警察队伍的战斗力和凝聚力。
警察队组之间技战术运用的训练是保证警察在执法过程中安全的又一重要方面,通常情况下警察在巡逻过程中都是两到三人一组再加一辆巡逻车,而警察伤亡多半发生在进行人身、车辆检查,超速驾驶检查,押运犯人,处理纠纷和暴力犯罪中发生的。
所以在巡逻中,进行检查时要特别的遵循战术原则:第一、要提早亮明警察身份,检查时站位一定要正确,保持在安全距离以外,必须有一人专门负责安全保护,一只手必须随时做好使用警械武器的准备;第二、无论是在进行人身检查,还是车辆检查时一定要控制住被检查人的手。
在检查过程中专门
负责保护职责的人员,必须始终监控住被检查人的手。
第三、遇到嫌疑人分散逃跑时,只追一人不能分开追捕,以免遇袭。
第四、遇到黑夜,地形不熟的情况,不要盲目追捕,应立刻请求警力支援。
在组织战术训练中,必须对每一名警察进行工作原则和战术原则意识的灌输和强化。
四、将法律知识与防护技术训练相结合
合法防卫、依法控制是和谐社会背景下警察个人防卫与控制的关键。
在警务实战训练中,应该渗透和体现合法防护理念,使防护技能训练和律知识灌输密切结合,使警察在熟知关法律知识的前提下合理运用防护技术,从而对防护适用情形和尺度把握有更清晰的理解,做到武力使用随着危险状况合法地升级,侵害到了什么尺度,就以相应的防护技能进行应对,并使防护与进攻合理转化,这无论对犯罪嫌疑人还是警察自身的权益来说,都是一种保护,也才能真正做到合法防卫、依法控制,提高警察的合法防护能力。
近年来,我国公安系统推行人性化执法,我国人民警察法赋予了警察执法中遭遇危险时自卫的正当权利。
作为战斗在维护社会治安,依法打击违法犯罪第一线的人民警察,在执法活动中无需因为自身职业的特殊性、敏感性就放弃必要的自卫行为,一味打不还手是对人性化执法的曲解。
从另一方面来看,警察的安全防范必须在合法的尺度下进行。
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中,要求警察执法达到更高的水平,特别是在防护过程中的武力使用,如徒手或使用警械开展防护的适用情形和尺度方面,均需要在法律许可的范围和尺度内进行。
例如,警察防卫过当或防卫不适时,都容易损害执法对象权益,使警察自身陷入法律纠纷,影响警民关系和谐甚至社会的稳定。
因此,在警务实战训练中,将防护技能训练和相应的法律知识相结合,对警察正确把握防护尺度,切实提高安全防范能力有重要作用。
五、进行警械武器装备熟练运用的训练
当前基层民警都配发了单警装备,但许多民警对其装备使用的不熟悉导致了很少有人会带单警装备出警,造成发生突发事件无法及时处理,并且严重时还会危及执法民警的生命安全。
为了减少因装备使用造成的这些不必要伤亡,应当对民警装备使用进行系统的培训,对每一名警察进行实战操作技术动作的训练,比如射击训练科目,应当包括警察在执法过程中依法可以使用枪支的情况,枪支的构造及杀伤力、出枪速度、射击部位、射击时机的把握、射击距离的判断等;警
棍的使用应当击打有效部位(不可对危及生命的地方进行打击);辣椒水的使用,应当在有效地距离内准确地喷射案犯的眼睛使其瞬间失去反抗能力;同时对上銬技巧也要进行训练。
这些实战操作技术的熟练运用的训练,对保护警察自身安全极为重要。
参考文献:
1.郝宏奎警察查缉战术2001
2.《公安教育》2003年第9期
3.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三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