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讲假设法解应用题教学目标:1.理解假设法解题的原理,掌握假设法解题的方法2.培养学生理解能力、推算能力、分析能力及综合能力,训练学生假设思维、比较思维、对应思维、代入思维的能力。
教学重点:先假设要求的两个或几个未知量相等,然后比较题目中的已知条件,找出产生差异的原因,最后通过对应求出某个量。
教学难点:找出产生差异的原因。
教学过程:一、游戏引入:上课前我们先来做一个游戏。
请大家拿出纸和笔,在你的纸上画出三角形和四边形,你只要告诉老师你一共画了几个图形,这些图形一共有多少条线段,我马上就知道你画三角形和四边形各几个。
接着就是争先恐后让老师猜。
等老师猜了几个后,好几个同学好像找到了规律,也能猜出来。
其他同学急于想知道方法。
师:想知道方法吗?学习了今天的知识你就和老师一样了.....二、新课学习师:刚才我们所玩的游戏就是,今天要学习的内容---鸡兔同笼,也会学习一种新的方法,我们一起来看例1.例1.在一个笼子中关有若干只鸡和兔,从上面看有50个头,从笼子下面数有158只脚,问笼中有鸡、兔各有多少只?师:1.看题目中,有几种动物?2.告诉你的是两种动物的哪些已知条件?你还知道其中的隐含的一个条件吗?(一只鸡两条腿,一只兔子四条腿)3.针对这种类型的题目,我们会用一种特定的方法---假设法假设全部是鸡兔的只数:(50×4-158)÷(4-2)=21只鸡的只数:50-21=29只答:鸡有29只,兔有21只.小结:鸡兔同笼的一般步骤,我们来回顾一下,(1)假设全为其中一种动物,(2)找矛盾,假设脚的总数与原来脚的总数差(3)总脚数差÷每只脚数差=另一种动物的只数(4)总头数-其中一种动物的数量=另一种动物的数量。
过渡:抓住本章节的本质,这里的鸡不仅仅代表鸡,这里的兔也不仅仅代表兔,这类问题不仅仅局限在鸡兔问题上,那还可能是什么问题呢?让我们到实际生活中去看一看。
如果题目中没有出现两种动物,而是其它的事物,你还会做吗?例2.学校共买了两种戏票,一共30张,付出200元,找回5元。
甲种票每种7元,乙种票每张6元,学校共买甲乙两种票各多少张?师:1.你能找到与例1中相似的已知条件吗?2.可以把题目中的什么看成鸡?什么看成兔?3.实际30张用去多少元?4.按照例1的方法,自己试试,看能不能解决?假设全是乙种票。
甲种票:(200-5-30×6)÷(7-6)=15张乙种票: 30-15=15张答:学校买甲乙两种票各15张.小结:在这题中,虽然没有鸡和兔,但有两种不同的票价,可以看成鸡和兔,转化成假设法来解决,注意,题目中的小小变化,找回的5元需要先去掉。
练习:大油瓶一瓶装4千克,小油瓶2瓶装1千克,现有100千克油装了共60个瓶子。
问大小油瓶各多少个?过渡:有些行程问题也可以转化成今天的鸡兔同笼来解决,我们来看看。
例3.晶晶去游山,他从东坡上山,每小时行2千米,到达山顶后休息了一小时,然后从西坡下山,每小时行3千米,全程共行了19千米,共用了9小时,上山的路和下山的路各有多少千米?师:1.请同学们自己找找看,什么代表鸡?什么代表兔?2.全程用9小时,是都在走吗?上山和下山的路程相等吗?3.我们一起来分析:总共走了8个小时,若每个小时都走3千米,可走3×8=24千米,与实际相差24-19=5(千米),是因为上山每小时少走了3-2=1千米所导致的。
4.注意问题问的是什么,以及要求的是什么.5.请同学们根据刚才的分析将题目独立完成,指名学生去黑板上写。
假设全是下山。
上山:(3×8-19)÷(3-2)=5 (小时)上山路程:5×2=10(千米)下山路程:19-10=9(千米)答:上山路程是10千米,下山路程是9千米.过渡:一般两事物,我们都能联想到例1来解决,如果出现了3种事物你还会吗?例4. 某地区因为环境污染严重,一部分青蛙发生了变异,有些青蛙3条腿,有些青蛙有5条腿,现从该地区捕捉了98只青蛙,总共有386条腿,其中5条腿的青蛙有2只,则四条腿的青蛙有多少只?师:1.题目中,青蛙的腿有多少种?分别是哪几种?2.像这样的问题,我们有什么方法来解决?3.还是可以用刚才的方法吗?只要去掉一种青蛙,就好解决了.假设全是3条腿的青蛙。
386-5×2=376条98-2=96只4条腿的:(376-3×96)÷(4-3)=88只答:四条腿的青蛙有88只.过渡:同样是3种量,下面的这三种量又该怎样解决?例5.有一元、两元、五元的人民币20张,总值56元,其中五元和一元的张数相等,求三种钱各有多少张?师:1.同样的三种量,但是有两种是一样的,我们可以采用合并的方法,也就是捆绑法。
2.接着就可以采用和之前一样的方法来解决了。
假设20张人民币全部是2元的,则一共有20×2=40元,比实际少了56-40=16元是因为5元和1元的张数相同,每次可用2张2元的换一张5元的和一张1元的,这样,每换一次就多了5+1-2-2=2元,可见替换了16÷2=8次。
2元的:20-8-8=4(张)答:2元的有4张,5元的和1元的各有8张.总结,本题应用了假设法之后,又应用了捆绑法。
过渡:今天巨人学校发奖品,小明和小刚都得到50份奖品后,老师又将给小明7份奖品,小刚送给老师3份奖品,现在小明和小刚谁的奖品多?多多少?像这种一多一少,相差多少,用加法,利用这种方法来看例5.例6.数学竞赛题共20道。
每做对一道题得8分,做错一道题倒扣4分。
迎迎得了100分,问:她做对了几道题?师:1.从题目中分别找出鸡和兔。
2.一道题做对和做错相差多少分?3.还是用假设法,然后找到它们之间的总分数差,和每道题目对与错的分数差。
老师引导学生一起分析,假设全做对做错:(20×8-100)÷(8+4)=5道做对:20-5=15道答:她做对了15道.练习:小毛参加数学竞赛,共做20道题,得67分,已知做对一道得5分,不做得0分,错一题扣1分,又知道他做错的题和没做的同样多。
问小毛做对几道题?过渡:现在网上购物的人越来越多,那么物流产业就非常的火爆了,但是在运送东西的过程中,有些东西会损坏,你还给运费吗?聪明的同学都知道,不仅不给运费,物流公司还得赔偿。
看怎么解决下面的这个问题。
例7. 某玻璃杯厂要为商场运送1000个玻璃杯,双方商定每个运费为1元,如果打碎一个,这个不但不给运费,而且要赔偿3元。
结果运到目的地后结算时,玻璃杯厂共得运费920元。
求打碎了几个玻璃杯?师:1.同学们,看完题目后,发现能用前面的方法来做吗?2.1000个玻璃杯都运到了吗?3.不赔钱时获得的运费与实际的运费之间相差多少钱?为什么钱数会有差距?差距是几个玻璃杯的价格?4.根据刚才的分析,我们一起来列算式:假设没有打碎玻璃杯(1000×1-920)÷(1+3)=20(个)答:打碎了20个玻璃杯.过渡:这类型的题目不仅会出现在生活中,还会出现在行程问题里。
例8.一辆电动车从甲地到乙地每小时30千米,若想往返的平均速度达到每小时40千米,则返回时每小时应行多少千米?师:1.速度和平均速度有什么不同?2.怎样求平均速度?公式是怎样的?3.题目中只有速度,怎么办?最关键的路程没有,怎样解决?4.先设一个路程,求出往返的时间,和去的时间,得到返回的时间,就可以求出返回的速度了。
设全程60千米。
60÷(60×2÷40-60÷30)=60(千米/时)答:返回时每小时行60千米.课堂小结“假设法”是解答应用题时常用的一种方法。
在某些应用题中,要求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未知量,可以先假设要求的两个或几个未知量相等,或者先假设要求的两个未知量是同一个量,然后按照题里的已知条件进行推算,并按照已知条件把数量上出现的矛盾做适当的调整,最后得到答案,这就是“假设法”。
解决“鸡兔同笼“问题的方法通常是用“假设法”。
其基本关系式是:鸡数=(兔脚数×总头数-总脚数)÷(兔脚数-鸡脚数)兔数=(总脚数-鸡脚数×总头数)÷(兔脚数-鸡脚数)课后作业:练习巩固 2,4,6,8,10板书设计:鸡兔同笼鸡数=(兔脚数×总头数-总脚数)÷(兔脚数-鸡脚数)兔数=(总脚数-鸡脚数×总头数)÷(兔脚数-鸡脚数)练习巩固1、欢欢花4元2角钱买贺年卡和明信片共10张,贺年卡每张3角,明信片每张5角,他买了多少张贺年卡,多少张明信片?假设全是3角的明信片明信片:(42-3×10)÷(5-3)=6(张)贺年卡:10-6=4(张)2、小克林顿做家务每天可得3美元,做得特别好每天可得5美元,有一个月(30天)他共得100美元,他这个月有几天做得特别好?假设他这个月每天都可得3美元做得特别好:(100-3×30)÷(5-3)=5(天)3、15元钱买5角和8角的邮票共21张,那么所买的5角邮票和8角邮票相差多少张?假设全是5角的8角的:(150-21×5)÷(8-5)=15(张)5角的:21-15=6(张)相差:15-6=9(张)4、实验小学为奖励三好学生共买钢笔和铅笔27盒,共计300只。
铅笔每盒12只,钢笔每盒10只,问钢笔、铅笔各有多少盒?假设全是钢笔铅笔:(300-27×10)÷(12-10)=15(盒)钢笔:27-15=12(盒)5、某场乒乓球比赛售出30元、40元、50元的门票共200张,收入7800元。
其中40元和50元的张数相等,每种票各售出多少张?假设全是30元的(7800-200×30)÷(50-30+40-30)=60(张)30元的:200-60-60=80(张)6、数学竞赛题共20道。
每做对一道题得5分,做错一道题倒扣4分。
贝贝得了46分。
问:她做对了几道题?假设全做对做错:(20×5-46)÷(5+4)=6道做对:20-6=14道7、两人运青花花瓶250只,规定完整运到目的地一个给运费20元,损坏一个赔100元,运完这批花瓶后,两人共得4400元,损坏了多少只花瓶?假设没有损坏损坏:(250×20-4400)÷(100+20)=5(只)8、一条船从东港到西港,去时每小时行15千米,返回时每小时行10千米,这条船往返每小时行多少千米?假设东港到西港的路程是30千米30×2÷(30÷15+30÷10)=12(千米/时)9、王老师带45名同学去公园划船,共乘9条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