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四川省会理县木古地区蛇纹岩矿床成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王新鹏戚杰(四川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四○四地质队,四川西昌 615000)摘要:木古地区蛇纹岩的侵位活动在武陵期形成。
蛇纹岩体侵位或侵入于前震旦系会理群下亚群地层中,侵位时间应属青龙山组地层形成之后或者属同时,其上限应当是力马河组地层沉积之前。
区内后又经过构造制约;岩浆岩的侵位、侵入及火山活动,期次繁多,破坏矿层。
木古地区蛇纹岩矿属于高质量的钙镁磷肥原料;并伴生有多金属矿产镍、铬、钴、磁铁矿等可以综合回收利用,有较好经济价值。
关键词:找矿标志成矿地质特征矿床蛇纹岩木古地区会理县四川省1、木古地区蛇纹岩矿区位置木古地区蛇纹岩包括牛筋树、烂木桥、白云村3个矿段;木古属会理县管辖;位于会理县城200°方向;直距约28km处,中心点地理坐标:东经102°09′00″,北纬26°25′00″。
(插图1:交通位置图)。
1作者简介:王新鹏(1985—),男,河南郑州人,助理工程师,主要从事地质矿产勘查工作2、区域地质特征木古地区蛇纹岩位于川滇南北向构造带中段与南岑东西向构造带西延交接复合部位。
次级构造为“通安弧形构造带”(插图2:区域地质简图)。
区内岩浆活动频繁,类型繁多,持续时间长,其成因由喷出、喷溢到侵入、侵位均有。
岩性亦从超基性、基性、中基性、中性、酸性乃至偏酸性、碱性均有出现;形成时代从晋宁至加里东、海西期,绝对年龄为3~14亿年。
区内岩浆岩分布面积广,约占总面积的1/10,具有多种类、多成因、多期次、多旋迥的特点。
按岩体出露位置、岩石类型、生成时代及其与矿产的成因关系,大致以通安弧弧顶新铺子为界分为东西两大片。
其产出特征多为“面形”产出,厚度、延深都不大。
东片岩浆岩:以中基性岩和基性岩为主,超基性岩次之,东部出现有碱性岩。
岩石以富钠、富铁质为特征,形成时代为澄江期或澄江期以后,绝对年龄3~7.4亿年。
与铁矿在成因上关系密切。
西片岩浆岩则以基性、超基性岩为主,伴有偏碱性的超基性岩产出,同时出现了酸性岩,形成时代多数早于澄江期,绝对年龄8~14亿年,成因上多属于冷侵位,岩石以富镁(MgO≥25%)、贫钙(CaO≤5%)为特征、与镍铬矿产的关系密切。
区内构造极其发育,在漫长的地质发展历史过程中,由于构造应力场的反复变化,造成了不同构造体系相互利用、继承、干扰和制约,加之岩浆岩的侵位,侵入及火山活动的破坏,使本区构造行迹错综复杂,活动期次繁多,致使无法以单一的构造体系加以解释。
区内基底构造的主要表现是通安弧形构造,以新铺子为弧顶、褶皱轴线及地层均呈东西走向;东翼构造线走向多呈北东东、北东至近南北走向;而西翼的构造线(杨河—小关河)则主要呈北西—南东走向,局部受力的不均匀性,构造线产生了弯曲而呈弧形。
综观全区,断裂构造则以南北走向一组最为发育,北东走向及北西走向两组次之,东西走向组则断续出现,应属最早期的产物。
断裂活动具有明显的多期性和继承性;东西向组断裂被南北向组切割,南北向组断裂又有被东西向组切断,如此的相互切割关系至少可见到三次。
最多可达5次,足以说明断裂活动的多期性和应力场方向的多变性。
矿区包括烂木桥、牛金树、白云村三个矿段,三矿段均位于杨河东西向背斜的北翼,主要由青龙山组和力马河组地层组成,总体呈向北倾斜单斜构造。
2.1.1 地层矿区出露由会理群青龙山组(主)、力马河组,中生界的三迭-侏罗系,以及少量第四纪残坡积层、洪积地层。
由老至新叙述如下:(一)、中元古界会理群主要出露青龙山组的上、中、下三个岩性段,其次是力马河组,宁至加里东、海西期,绝对年龄为3~14亿年。
区内岩浆岩分布面积广,约占总面积岩性亦从超基性、基性、中基性、中性、酸性乃至偏酸性、碱性均有出现;形成时代从晋区内岩浆活动频繁,类型繁多,持续时间长,其成因由喷出、喷溢到侵入、侵位均有。
岩性亦从超基性、基性、中基性、中性、酸性乃至偏酸性、碱性均有出现;形成时代从晋宁至加里东、海西期,绝对年龄为3~14亿年。
区内岩浆岩分布面积广,约占总面积的1/10,具有多种类、多成因、多期次、多旋迥的特点。
构造极其发育,在漫长的地质发展历史过程中,由于构造应力场的反复变化,造成了不同构造体系相互利用、继承、干扰和制约,加之岩浆岩的侵位,侵入及火山活动的破坏,使本区构造行迹错综复杂,活动期次繁多,致使无法以单一的构造体系加以解释。
2.1地层区内出露的地层以中生界三叠系、侏罗系及白垩系为陆相碎屑沉积岩,多沿断陷盆地分布;中元古界会理群为一套海相—滨海相沉积的浅变质岩系,主要由泥炭质板岩、白云质灰岩、薄层状粉砂质板岩、硅质板岩、细砂岩透镜状及石英岩组成;主要地层由新到老简述如下:X):底砾岩、砂岩、泥质砂岩、泥岩和页岩等。
○1、白垩系小坝组(K2~~~~~~不整合接触~~~~~~○2、侏罗—三叠系白果湾组(T—J):浅紫红色底砾岩、泥岩、长石石英砂岩、页岩夹1一2层厚度20cm左右的煤线,局部构成劣煤层。
~~~~~~不整合接触~~~~~~l):底部见砾岩层(牛金树以西),变质细粒石英砂○3、前震旦系会理群力马河组(Pt2岩,黑色硅质,砂质板岩、石英岩和夹硅质板岩。
sh):上段为含铁粉砂岩、黑色硅质板岩,下段为火○4、前震旦系会理群双水井组(Pt2山碎屑岩及铁质千枚岩(多缺失)。
~~~~~~角度或平行不整合接触~~~~~~○5、前震旦系会理群青龙山(Ptq):上段:碳质砂板岩,紫红色砂板岩(仅于尘河以1西出现)含铁钙质板岩。
灰岩及白云质灰岩,泥灰岩、安山玄武岩和钠质火山岩。
中段:为钙质板岩、灰岩及白云质灰岩,局部为灰岩夹钙质板岩,或钙质板岩夹灰岩透镜状,纵向变化特大。
下段:钙质板岩,含钙砂质板岩。
夹碳砂质板岩透镜体,底部见含碳或不含炭变质石英砂岩透镜体。
- - - - - - - -整合接触- - - - - - - -h):上段:粉砂质板岩,含炭粉砂质板岩,母千枚岩,○6、前震旦系会理群黑山组(Pt1局部夹灰岩或泥质白云岩透镜体。
下段:由绢云母板岩、硅质绢云母、板岩和碳质板岩组成,局部泥灰岩透镜体。
2.2岩浆岩区内岩浆岩按其产出时代及岩体的分布位置可分为:菜子园蛇绿岩带(包括烂木桥矿段蛇纹岩体、牛筋树矿段蛇纹岩体)、白云村矿段蛇纹岩体、大陆闩—桃树湾超基性杂岩体、杨河贵州菁—黄家菁蛇纹岩体、盐井蛇纹岩体、田房及小关河超基性岩体、长塘花岗岩岩体等。
各类岩体均侵位或侵入于前震旦系会理群下亚群地层中,早期岩体受东西菜子园深大断裂及其派生的断裂控制,晚期岩体主要受南北向构造的控制。
黑山组及青龙山组地层中可见到火山碎屑岩、安山玄武岩及玄武岩存在,说明前震旦系火山活动的频繁性、持续性和广泛性。
岩浆岩侵位时间的下限应属青龙山组地层形成之后或者属同时,其上限应当是力马河组地层沉积之前。
3、蛇纹岩木古地区蛇纹岩主要分布在牛筋树、烂木桥、白云村三个矿段;氧化镁含量较高;而氧化钙一般较低;用作钙镁磷肥完全可以利用,并且三个矿段蛇纹岩内伴生多种金属(磁铁矿、镍、铬)矿物也可以综合回收利用。
3.1牛筋树矿段蛇纹岩(属于菜子园东西向蛇绿岩体)该岩体东起盐水河,西至大板桥一带,由10余个岩体组成东西断续延长12km,南北宽1.5km,岩带总体产状是向南倾斜,倾角42°~75°,局部地段有向北陡倾斜的,倾角85°~88°,呈岩墙状产出,受菜子园深大断裂的控制。
岩带侵位于前震旦系会理群青龙山组地层中,同时超覆于力马河组地层之上。
从岩性及岩石组合特征看,可分为四个层序或岩相带;底部为超镁质橄榄岩相(蛇纹岩),其分布纵贯整个岩带,东西两端仅此一个相带,产状与岩带的总体产状相同;而岩带的中段(下锅底塘—中梁子)岩性组合极为复杂,蛇纹岩分呈南北两支,其间夹有苦橄(玢)岩、蚀变橄辉岩(次闪石岩)、变辉石岩、变橄榄岩、变辉长岩和辉绿长岩,上述岩性组成镁铁质堆积杂岩相;产于堆积杂岩相与火山熔岩相之间的一系列脉岩,如煌斑岩、钠长岩、辉长岩、辉绿辉长岩、磁铁斜长煌斑岩等岩脉,可视为席状岩墙相;镁质火山岩、基性火山岩、安山玄武岩及玄武岩则可视为枕状熔岩相。
除此而外,岩带中常夹有大小不等、岩性各异的地层块体,各地层块体与岩浆岩的接触带上,可常见到破碎角砾带、片理化带、断层泥和构造透镜体,属断层接触关系。
3.2烂木桥矿段蛇纹岩该岩体出露在矿区的东北部,由12个大小不等、走向各异的岩体组成近南北向展布的岩体群,其中仅靠南西缘的两个小岩体走向近东西,其余10个岩体则呈南北走向。
分布范围南北长1700米,东西宽750米,最大一个岩体为Ⅰ①号蛇纹岩体,出露在南部,面积为703×360m2,岩体走向近南北,向西倾斜,倾角25°~68°,次为Ⅰ②号蛇纹岩体,出露在北部,面积约300×320m2,北与断层接触,向南分叉,深部与Ⅰ①相连。
3.3白云村矿段蛇纹岩白云村岩体侵位于青龙山组第二段的白云岩、板岩夹白云岩透镜体地层中,受北东向断裂控制,岩体断续长1.54km,由三个岩体组成,走向北东450,呈岩墙状产出,均向南东陡倾,倾角45~60°,主要由蛇纹岩和滑石岩组成,在岩体中尚见有晚期基性、超基性岩脉产出。
4、蛇纹岩矿床地球物理特征及异常验证通过对牛筋树、烂木桥、白云村矿段的地面高精度磁测工作,采集了大量的磁测数据,经各种计算、处理、成图、分析得出测区内的磁异常分布规律,反映出该区磁异常的变化特点与矿区地质体对应关系,可判定引起磁异常的原因及磁性体场源形状、走向、倾斜、位置、范围等空间参数;以及蛇纹岩内伴生磁铁矿、含镍磁铁矿分布情况。
对了解深部蛇纹岩体内多金属矿物分布规律作指导意义。
从野外实测的磁异常值来看,整个测区磁异常变化幅度大,最大正异常值为4538.7.0nT,最大负异常值为 -5440.0nT,局部位置出现孤立负异常,绝大部分均为正负异常成对出现。
根据标本物性测量结果,结合本次实测的磁异常值,在测区将围岩(板岩、砂岩、页岩等)引起的ΔT值作为正常场,范围在-500~500nT,将蛇纹岩引起的异场推断在范围500~1000nT和-500~-1000nT,而将含铁镍矿(化)蛇纹岩引起的磁异常圈定在小于-1000nT或大于1000nT的范围,以此为依据圈定测区的异常区。
ΔT值经过延拓处理后,矿区的零星局部异常被压制而消失,视为局部干扰,故在ΔT等值线平面图中选取规模较大、形态较完整、延拓后异常场值明显的局部异常作为目标异常源,并作详细的物探地质解释推断。
4.1测区磁异常特征测区△T异常等值线平面图,磁异常出现具有明显的分带性。
根据上述局部异常编号原则,在测区内划分出3个大的异常带,编号分别为M1、M2、M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