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剪窗花教案【篇一:中班社会活动《窗花》教学设计】中班社会活动《窗花》教学设计中班社会活动《窗花》教学设计设计意图:班里正在进行“迎新年”的主题活动,孩子们在装饰自己班的活动室前参观了大班活动室,对大班活动室的窗花产生了兴趣。
窗花在国的迎新年习俗中代表着对新年的美好祝愿。
决定将这一幼儿感兴趣而又不太熟悉的内容纳入集体教学活动,让幼儿感受美、欣赏美,并初步学习表达美。
在欣赏感知的过程中,以屏风窗花导入活动,让孩子初步感知窗花,体会红色窗花所蕴含的意义。
然后,让幼儿欣赏各种特殊的艺术窗花,让幼儿说一说、猜一猜、动一动,使幼儿处于主动学习的状态中。
接着,让幼儿欣赏窗花艺人的作品,初步了解窗花的制作过程,使幼儿对窗花艺人产生敬佩之情,从而萌发制作窗花的愿望。
整个活动以情感为主线,不仅使幼儿感受了窗花的美,对窗花这种民间艺术有了初步的了解,还促使幼儿关注生活中的美,形成热爱生活的积极情感。
目标:1.欣赏、感知各种各样的窗花,了解窗花的多样性。
2.乐意表达对窗花的理解,体验人们贴窗花迎新年的传统过节方式。
准备:1.物质准备:(1)各种镜框窗花(如十二生肖、放生桥、福字、老鼠、鱼、菊花等),贴在屏风上的教师剪的窗花若干,磁性板上的窗花(用卡纸做一个窗框,贴上“年年有余”与“福”字窗花,以红丝绒布遮掩,两边悬挂红色鞭炮,渲染喜庆氛围),“窗花世界”背景图(贴上十二生肖、放生桥、公园等剪纸图)。
(2)《敲锣打鼓迎新年》的音乐磁带,录音机。
(3)自摄陈爷爷剪纸的录像片段,剪刀,练习纸。
2.经验准备:参观大班活动室,欣赏苏绣,认识“福”字。
过程:一、初识窗花1.马上就要过年了,老师剪了许多窗花,们打开窗户看一看吧。
(出示屏风窗花让幼儿欣赏。
)2.这些窗花是什么图案?它们都是什么颜色的?(幼儿欣赏窗花。
)3.为什么窗花都是红红的呀?(红红的窗花能给们带来喜气和好运,所以过年时们用红红的窗花迎接新年。
)4.你在哪里也看到过窗花?二、欣赏艺术窗花1.欣赏“老鼠”窗花。
(出示“老鼠”窗花)这张窗花讲了什么事?你看了觉得怎么样?(五只老鼠在敲锣打鼓放鞭炮。
)2.欣赏“年年有余”窗花。
(1)有张窗花是老师送给大家的一份新年祝福,祝大家年年有余。
你们猜猜是哪一张?(教师出示“年年有余”窗花与两张“福”字窗花,让幼儿猜测哪张是“年年有余”窗花。
)(2)你怎么猜出来的?(3)好多好多鱼儿在一起,快快乐乐,美美满满,就表示年年有余。
们一起来说说这句好听的话。
3.欣赏“福”字窗花。
(1)这张窗花是一个字,你们认识吗?(2)一个“福”字代表什么意思呢?4.欣赏其他类型的窗花。
(1)想不想看更多的窗花?老师带你们到“窗花世界”去走一走。
看一看。
(2)教师引导幼儿欣赏“窗花世界”,让幼儿自由观赏交流,特别引导幼儿关注窗花“十二生肖”与“放生桥”的艺术美。
三、认识窗花艺人陈爷爷1.你们知道这么多窗花是谁剪出来的吗?是们朱家角一位很有名的陈爷爷剪的,他在全国剪窗花比赛中还得过金奖呢!陈爷爷本来要来幼儿园教大家剪窗花的,可是不巧,陈爷爷生病住院了。
不过老师拍了一段录像,让们来认识一下这位了不起的陈爷爷。
2.幼儿观看录像,教师引导幼儿关注陈爷爷剪窗花的过程,让幼儿感知窗花的美,激发幼儿学剪窗花的愿望。
四、学剪窗花1.一张普通的纸在陈爷爷的手里很快就变成了一张美丽的窗花。
陈爷爷是怎么剪窗花的?他先做什么,再做什么?他剪窗花的时候动作、神态是怎么样的?2.快过年了,老师也想请大家用窗花把们班的活动室打扮一下。
们一起来剪窗花,好吗?3.今天是们第一次剪窗花,老师已经为大家准备好了剪窗花的纸,你们只要沿着上面的花纹剪,一会儿就会变出美丽的窗花。
4.幼儿操作。
(1)教师提出要求:使用剪刀时注意安全,剪下的纸屑先放在桌上,活动结束后再整理。
(2)幼儿剪完后,师幼一起用剪纸作品装扮活动室。
延伸活动:1.区角中投放剪窗花的纸样及手工纸,让幼儿自由选择材料学剪窗花。
2.布置窗花垂帘,让幼儿欣赏、感知窗花对称、镂空的特点,体验热闹、喜庆的节日气氛。
反思:“窗花”是“快乐的新年”主题活动背景下的一次集体教学活动。
它具有以下特点:其一,从审美目标出发,引导幼儿感知窗花的色彩美、图案美、寓意美,是一次美的熏陶与教育。
其二,从当地人文资源出发,帮助幼儿发现生活中的美,激发幼儿对民间艺人的敬佩之情及对民间艺术的热爱。
其三,从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出发,引导幼儿充分观察、体验,激发幼儿对新年的企盼之情。
同时,在以下方面进行了实践:一、精挑窗花式样,力求创造丰富而兼具艺术美的“窗花世界”,引导幼儿欣赏屏风上的窗花、镜框里的窗花、墙面上的“窗花世界”,层层拓展,充分调动幼儿的感官,感知、发现窗花独特的艺术美。
二、巧妙利用视频材料,使幼儿掌握制作窗花的要领,萌发制作的愿望与兴趣。
三、在活动的最后环节,提供了制作窗花的轮廓图,给初次剪窗花的幼儿以有力的支持,有助于幼儿获得成功。
【篇二:剪窗花教案】《剪窗花》教案活动目标1、尝试剪出各种形状的窗花,提高折、剪的技能。
2、锻炼手部小肌肉群的协调能力。
活动准备课件窗花范例、剪窗花的步骤图、剪刀、彩纸活动过程1、教师:孩子们,过新年的时候,你们家里怎样打扮呢?2、教师小结:小朋友讲得真好,红红的灯笼,红红的中国结,红红的对联都能给新年带来喜庆、祥和、热闹的气氛,那你们想不想知道北方人过年时家里又是怎么样打扮的呢?教师:现在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吧。
二、播放课件,引导幼儿看窗花。
1、教师逐一播放窗花,引导幼儿仔细观察。
2、教师提问:刚才你们看到了北方人过年时家里是怎么样打扮的呢?教师:都有些什么图案呀?3、引导幼儿说说什么叫窗花?窗花在什么日子里贴?4、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进行小结:过新年或结婚等喜庆日子里,贴在窗户上的剪纸图案就叫窗花,窗花是中国传统的一种民间剪纸艺术。
三、教师讲解,幼儿学习剪窗花。
1、出示大正方形纸、剪刀,告诉幼儿它们是用来剪窗花的材料和工具。
2、教师即兴剪窗花,引导幼儿仔细观察。
3、启发幼儿说出教师剪窗花的过程:先将正方形纸对角折三次,再在两边剪出各种各样的图案,如小半圆、小三角、小爱心、小花、小草等。
4、将幼儿说的图形板书在黑板上,供幼儿操作时参考。
四、尝试剪窗花,教师巡回指导。
1、教师交待剪窗花的要求,发放操作材料和工具。
2、教师提醒幼儿找准中心角,并在中心角的两边剪出各种好看的图案,然后将废纸扔进小篓子里,培养幼儿环保意识。
3、鼓励幼儿大胆尝试剪出与众不同的图案,并对能力差的幼儿进行个别指导。
五、展示作品、评价幼儿作品1、请几位剪的好的幼儿将自己的窗花贴在活动室窗户上,其他幼儿进行观察比较,并说说谁剪的窗花最漂亮,为什么?2、请其他幼儿将剪好的窗花贴在活动室“窗花展”栏上。
3、教师评价作品。
表扬窗花剪的好的幼儿,鼓励作品不够完美但能积极参与活动的幼儿。
4、教师小结:今天小朋友表现的真捧!用自己的小手剪各种美丽的窗花,将活动室打扮的漂漂亮亮,我们来跳个欢乐舞为自己祝贺吧!活动延伸1、在美工区投放剪刀、正方形彩纸、胶水等剪纸的工具和材料,供幼儿在区角活动时练习剪窗花。
2、请家长配合,在家里为幼儿准备一些材料纸和剪刀供幼儿练习剪窗花,提高剪纸能力。
【篇三:美术、剪窗花教案】班级:大班人数:25人课题:剪纸活动目标:1、感受剪纸的生动的形象,强调、概括简化、夸张变形的造型,虚实装饰的构图。
了解剪纸是中国传统民间艺术作品。
2、根据折好的边与展开的纹样之间的关系学习剪团花方法。
3、了解人们用剪纸作品来表达喜庆、愉快的心情。
活动重难点:重点:花边剪法和对折剪法的学习:区分连续纹样和独立纹样难点:四折剪法和五角形剪法的学习活动准备:1、独立纹样(如青蛙、小猫、双鱼、猫头鹰等)和连续纹样(以团花为主,如蛙莲、蝶花等)剪纸图若干张,其他形式的剪纸作品(如鞋花、喜花、枕花、门笺等各一张)。
2、对折剪、四折剪、五角形剪、六角形剪、团花、花边的剪纸作品若干,染成各色的剪纸、白色和黑色厚纸、剪刀、浆糊等。
3、以上剪纸作品有的贴在窗户上,有的贴在门上,有的贴在墙上。
活动过程:(35分钟)1、欣赏剪纸作品(3分钟)教师:今天,大家有没有发现我们的教师有什么变化?(教师引导幼儿探索环境变化。
)幼儿在教室里四处走动,欣赏所布置的剪纸作品。
2、讨论作品的艺术特色(10分钟)教师:你在这些画上看到了什么?(此处教师的问题可以让幼儿有机会描述自己的所见。
)幼儿1:我看到了红色的纸。
幼儿2:我看到了红色的纸剪出来的小猫。
幼儿3:我看到了蓝颜色的青蛙,纸是蓝色的。
幼儿4:我看到了红色的花。
教师:这些动物的神态看上去怎么样?(引导幼儿进一步深入地关注自幼儿:小猫看上去形状很丰富。
教师:你为什么有这样的感觉?(帮助幼儿将自己的无意识的、自发的审美经验过渡为有意识的、自觉地审美经验。
教师所提问题应该是开放性的而不是封闭性的,这种问题应能引起幼儿思考。
)幼儿1:因为它身上的花纹很美丽、很漂亮。
幼儿2:我看到这只猫头鹰很好看,因为它的身体中间有一朵花。
幼儿3:我也喜欢这只小猫,它看上去很好看,很神气。
幼儿4:我觉得这只小猫在叫,如果有老鼠,他就能一把抓住老鼠,我感觉这只小猫很厉害。
幼儿5:我喜欢这只猫头鹰,我看它正在看月亮呢!幼儿6:我觉得这只小猫在笑。
幼儿7:这只青蛙是用蓝色的纸剪成的,我觉得他正在找孩子。
(让孩子充分而自由地发挥自己富有个性的想象力,沉浸在自己的想象世界里,感受审美愉悦。
)教师:刚才你们都说了很多自己的想法。
那么,你们能不能说一说,这些图在剪法上有什么不同?(从个别的作品的欣赏扩展到作品的整体感知。
通过对不同风格的剪纸作品的对比,培养幼儿对作品风格的敏感性。
)幼儿1:我发现猫头鹰和小猫的眼睛耳朵剪法上不一样,剪的花纹也不一样。
幼儿2:猫头鹰是对折起来剪的。
教师:为什么要对折起来剪?(顺应儿童的思路,通过问题,让幼儿思考形式上的对称美是用什么方法形成的。
)幼儿:我知道了,因为猫头鹰是对称花纹。
教师:请你们再看一看,还有哪个动物也是对称的?(再次提醒幼儿注意对称这一形式美。
)幼儿:还有青蛙,剪的也是对称的。
教师:那么,哪一个动物是用不对称的方法剪的呢?幼儿:小猫是用不对称的方法剪的,小猫的右边是毛线球,左边是它的尾巴。
教师:也就是说,小猫左右两边的剪法是不一样的。
现在,我们再来看一看其他几幅剪纸作品是用什么方法剪的。
幼儿:都是对称的,就是中心线有两条。
(让儿童通过自己的观察,发现四方连续和二方连续的差异。
)教师:中心线在哪里,是什么样的?(教师引导幼儿进一步分析四方连续图案的特点。
)幼儿:中心线像十字形。
教师:这样剪出来的图案是怎样对称的?(让幼儿充分了解对称花纹的特点。
)幼儿:是上下对称,左右对称。
教师:这样的图案是一个中心花纹的团花图案,有一个中心,请小朋友找一找中心在哪里?(恰当地教给幼儿“团花”这一术语,为今后进一步的欣赏打下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