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危机下对经济全球化的新看法
潘光辉
摘要:随着科技变革和全球生产一体化程度的深入,经济全球化在各国的经济互相依赖,互相渗透的背景下日趋明显。
这种在世界范围内扩张的经济形式,既为投资者带来了丰富的机会,加强了资源的流动性,促进了国际间合作与交流,推动了世界经济结构的调整;同时,也对国家经济安全,经济模式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
本文结合当今全球金融危机的背景,展开了对经济全球化的新一轮思考,分析了经济全球化与金融危机的相互作用,并为我国更好地面对金融危机提供一些建议与意见。
关键词:金融危机经济全球化
经济全球化是自20世纪以来世界经济的发展趋势。
尤其进入21世纪以后,经济全球化、一体化的趋势加大,经济全球化给世界带来了巨大的变化。
流动性在世界范围内扩张,国际贸易日益加剧。
尤其是国际金融市场作为世界经济的核心,促进了资本的国际化进程。
在世界金融营造的高回报,高流动的开放性环境中,造成了金融投资者低估风险、一味追求高利润的投资浪潮中。
然而2007年以来次贷危机的发生,导致了美国金融危机的发生。
由于金融市场的全球化以及金融衍生工具的快速扩张,这场金融危机以巨大的波动影响着世界经济的稳定,使全球都陷入经济萎靡不振的困境中。
这场金融危机的发生,使沉浸在经济全球化带来的巨大好处中的世界开始反省:国际金融市场随着垒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而变得相互联系相互依赖,华尔街金融危机牵一发而动全身,造成了全球金融体系的危机。
结合当今的国际局势,更应该展开对经济全球化的新一轮研究,正确认识经济全球化的双重作用,制定克服国际金融危机的有效措施。
1全球金融危机的发生和发展
2007年年初,美国著名的次级抵押贷款公司——新世纪金融公司宣布破产,由此拉开了一场席卷全球的国际金融危机。
2008年,华尔街第四大投资银行雷曼
兄弟公司申请破产保护,美林被美国银行收购,AIG接受政府救济勉强维持。
一时间,华尔街金融市场陷入瘫痪,美国的投资市场受到重创。
这场危机并没有就此结束,而是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和国际金融市场的迅速扩张,从美国传导到其他国家,从金融领域拓展到其他经济领域,使世界人民陷入一种经济衰退、生活水平下降的恐慌中。
为了应对这次百年一遇的巨大金融危机,众多国家协议磋商,在IMF和世界银行年会以及欧元区峰会、发达国家组成的西方七国集团财长会议、发展中国家组成的24国集团会议上,各国领导人努力把脉金融危机,寻找对策,希望共同努力一起渡过这次危机。
各国政府纷纷出台救市政策,以期早日恢复世界经济发展的良好势头。
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国家一致下调利率,企图通过降息等方式挽救市场。
这次危机引发了各国对金融体系改革的思考,使人们认识到建立一个有序的国际金融秩序、健康的全球经济环境是至关重要的。
2美国金融危机与全球化经济的相互作用
2.1经济全球化对美国金融危机的作用
美国金融危机的产生原因是多方面的,这包含了国际金融体系对美元特殊地位的操纵,美国过度提倡过度消费模式的恶性循环、美国货币政策的错误导向等因素。
但不可否认的是,经济全球化、金融全球化造成了美国金融危机的多米诺效应,从而波及各个国家以及其他实体经济。
(1)对经济全球化带来的利润过度追求。
国际金融系统放纵金融投资者的投资以及追求高回报的行为是次贷危机的重要因素。
各个国家将目光停留在经济一体化带来的生产要素的高流动性、高回报上,从而刺激了投资者的过度投资行为。
美国的次贷市场对住房贷款有非常宽松的政策,导致更多没有偿还能力的购买者可以购买住房,随着次贷规模的日益扩大,一旦购买者不能及时偿还债务,就可能导致金融市场的次贷危机。
次贷危机导致了美国金融危机,同时由于经济全球化导致国际金融一体化,使得这次次贷危机最后演变成一场全球性的金融灾难,甚至入侵到实体经济领域。
(2)对经济全球化带来的风险估计不足。
世界经济一直倡导经济全球化,但是却过多关注到全球化带来的巨大利益,却忽略了其反面影响,即国际金融体系中各个国家的相互关联性造成了整个金融系统的联动性风险。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股票市场、金融衍生工具市场大规模发展,这种虚拟经济能够使投资者充分
利用钱来生钱,推动国际资本的流动。
但同时虚拟经济的急剧变动会通过利率.汇率或资产价格变动迅速传播到实体经济中去。
一旦发生金融危机,威胁的不仅仅是某个区域、某个行业。
这次的金融危机,美联储在内的很多中央银行都低估了全球化带来的对经济和金融市场的深远影响,没有做好政策制度上的准备。
2.2美国金融危机对全球化经济的影响
(1)金融危机引起国际金融市场的巨幅震荡、世界金融体系的变革。
房产与资产价格泡沫破裂,引发房贷机构与证券投资者巨大亏损。
引发金融市场价格大幅下跌,并波及到其他的金融领域,投资者的疯狂出逃造成作为金主要来源的货币市场资金的枯竭,造成市场价格更加剧烈的动荡。
同时也引发了世界金融体系的变革,现有体系缺乏有序秩序,监管匮乏,世界各国都强烈提出改革国际金融体系的愿望,提高监督公信力,增强政策稳定性。
(2)金融危机引发信用危机,导致信用缩进,限制了全球资本的流动性。
随着投资者投资行为失败带来的亏损日益增大,各大信贷机构与银行纷纷选择高贷款利率,减少贷款数量。
信用贷款迅速缩水,导致全球资本流动性不足,引发信用危机。
金融工具的过度创新正引发一场信用高度膨胀的危机。
(3)金融危机蔓延到实体经济领域,导致实体经济萎靡不振。
金融工具连续不断的创新导致了金融的过度虚拟化、波动性,一旦货币的流动性受到阻碍,就不可避免金融危机。
随着金融危机形势的加剧,渐渐也波及到实体经济的发展势头。
实体经济比如农业、工业、交通运输业、汽车行业等都受到影响,多个国家经济出现衰退、步入寒冬。
(4)金融危机导致全球经济倒退,打击了消费者积极性,使失业率大幅上升。
金融危机使伞球陷入一片恐慌之中,各国的消费者、投资者信心受到打击,最新公布的2008年12月份消费者信心指数来看,美国、英国、韩国等世界各国和地区的消费者信心指数均创历史新低,反映出民众对经济的悲观情绪。
由于金融危机波及到实体经济的各个领域,许多大型企业、工厂纷纷倒闭,很多机构通过裁员勉强维持,这导致全球失业率大幅上升。
(5)金融危机使原本发展势头良好的国际自由贸易受到损害。
贸易保护主义一直利用各种事端来阻止经济全球化的进程,这次的金融危机为他们创造了更有利的机会来放大国际贸易的风险,大肆宣扬购买国货的保护理论,同时设置更高的贸易壁垒或者关税限制进口。
贸易保护分子的目的非常明确,那就是想要通过损
害国际自由贸易的进行来保证本国商家、就业者的利益。
3基于经济全球化理念下我国应采取的克服金融危机的措施
经济全球化是当今世界发展的必然趋势。
它有利于各国经济的相互补充,加入经济全球化是世界各国发展经济的必由之路;但同时又使发展中国家的经济主权和经济安全面临空前的压力和挑战。
正确认识全球化的双重作用,有利于我国经济实力的提高与国际地位的提升。
尤其置身在国际金融动荡这一空前危机中,正确处理好经济全球化与金融危机之间的关系,显得更为重要。
这就要求我国必须在经济全球化的理念下,要充满危机意识、机遇意识、全球意识,积极采取有效的措施,来克服金融危机带来的损害。
(1)加强宏观调控,保证我国经济的增长。
在全球经济急剧衰退的情况下,我国的首要任务就是要加强国家的宏观调控作用,确保经济的稳定增长,并加快经济结构的调整,改变过去依靠出口拉动经济的被动局面,打开新的切入口。
(2)运用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拉动内需,提高消费者的消费信心。
金融危机大大挫伤了消费者的信心,造成消费市场的不景气。
当前国家应该采取适合的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引导人们对金融危机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同时适时地拉动内需,提高消费信心。
(3)完善金融体系,增强稳定性、抗风险性。
经济全球化带来的金融系统的开放给我国的政策制定带来了更大的困难,为了应对金融风暴的冲击,我们必须保证一个对外开放的金融体系具备很强的稳定性,能够抵抗来自世界金融体系的风险。
现阶段我国金融体制尚不健全,金融市场相对脆弱。
这就要求我国金融机构在现有基础上不断改革,既与全球体系相互融合又保证一定的独立性。
(4)密切联系世界各国,互相扶持,相互帮助,共同抵抗金融危机。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我国的开放程度将进一步提高,与世界各国形成紧密联系的整体。
应对金融危机,不仅仅是美国或者某些国家的职责,而是全球化的任务。
我国必须密切联系他欧美国家以及其他各个地区的国家,互帮互助,共同抵抗这一全球灾难,也只有世界人们齐心协力,才能渡过这次难关,创造经济的新繁荣。
参考文献
【1】吴丹.美国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影响与启示.消费导刊,2009(2).【2】彭江.经济全球化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双重影响.财贸研究,2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