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情境认知学习理论.

情境认知学习理论.


习者在根据独特的真实活动情境发现应对问题的方式时
的灵活性。

高文 《情境学习与情境认知》教育发展研究 2001·8
主要观点

• (4)生态学的效度:认知具有面向“生活世界”的效度或“ 生态学的效度”,也就说认知是在一个开放的、活生生的 、实际的情境中进行,其中智能体对开放复杂性的认知适 应和生存是自组织地完成的,而不是在一个人为设置好的 局域中进行的,其中智能体的行为是他组织地设计的。生 态学效度强调认知的自然性而不是人为性,哈钦斯,也把 这种自然性称为“原野中的认知” 。

( 4 )在情境认知与情境学习中必须提供学习者对各种基本 的假设进行反思的机会,因为正是在这些假设的基础上同时 形成专业实践活动中的问题发现与问题解决。
( 5 )必须为学习者提供机会从多种观点中识别关键概念, 由此促进学习者对真实活动过程复杂性的鉴赏力以及形成学


王文静 《情景认知与学习理论研究述评》全球教育展望
2002·1
情境认知的相关假设
( 1 )认识学习者的生活经验以及在新知识的获得与运用 中利用这一生活经验对于情境认知与情境学习是十分重要 的。 ( 2 )在研究情境认知与情境学习时必须认识到,对于以 行动为目的的知识必须提供以下学习机会,这种学习机会 既跟真实的职业实践的境域相整合,又能十分贴切地模拟 实践的需求。 ( 3 )在发展与从业者、教育者、行政工作者和研究者相 关的技能的全部课程中,都必须提供基于真实情境的学习 的机会。
• 盛晓明,李恒威 《情境认知》科学研究
2007·5

研究的历史轨迹
• (1)早期研究阶段 • 情境认知与学习的早期研究可追溯到许多领域, 像马克思 的知识社会学、杜威的实用主义、维果茨基的文化历史学 说、里昂节夫的活动理论、控制论和系统论、人种方法论 、生态心理学等等。1929阿尔佛雷德· 诺斯· 怀特海川首 先提出学生在学校中学习知识的方式导致了“ 惰性知识 ” 的产生,相关的论述被看做实关于情境认知的最早和相 对具体的论述。总的来说处于萌芽和孕育阶段,没有形成 系统的理论体系,相关的论述零散。

(2)理论体系的初步形成(80年代中期以后到九十年代初) 1987 年,瑞兹尼克发表的演说《学校内外的学习》论述了学 校内外学习的差别,以及相关的文章被认为是推动情景认 知的动因,且推动了以情景认知为重点的参与观点的发展 1989 年,布朗科林斯与杜吉德的《情境认知与学习文化》系 统阐述了情境认知学习理论,成为这领域的开创于指导性 之作。 著名代表:莱夫为代表的人类学家从人类学的角度进行一系 列的探讨,相关的论述被发表的收录,他认识到“默会知 识”在学习中的重要性,提出了“情境学习:合法的边缘 参与”。随后,教育实践者开始对其进行研究。
Hale Waihona Puke • (3)意向性和意义:认知的情境观认为:意义不是客 观的、普遍的,它具有智能体的生存或适应的意向 性,它是在智能体-环境的相互作用的整体中显示 出来的。知识的意义具有不可避免的意向性 ,它总 是指向、参与、影响、改变和塑造情境的某种实 践活动;知识不是纯粹理性的先验的心智状态,确 切地说,“它是事物的经验的关系”而如果外在于 这种经验,它就没有任何意义” 。

一.情境认知的来源和含义
• 情境认知是对立于客观主义的认知主义发展起来的,但作 为一个新的认知运动,它有一些更早的思想和观念来源: 实用主义、现象学、皮亚杰和维果斯基的理论、吉布森 生态心理学、社会学、人类学和民族方法学等。然而,对 当代情境认知研究则源于发展和教育心理学、解释学、 科学的历史、社会和文化研究、新的智能研究等多进路 的推动。

(3)理论体系发展阶段(1993年至今) • 1993年3月美国权威杂志《教育技术》开辟专栏对情境 认知与学习进行探讨,一直到 1994 年。 1996 年,希拉 里·麦克莱伦将这些论文以《情境学习的观点》为题 结集出版,将情境学习与计算机教育,情境学习与课 堂学习,情境学习的评价及一些案例研究与开发等。 之后有关情境认知与学习的理论与实践研究渗透到教 育研究的各领域。其他的一些观点也引进到情境认知 中来,西方不仅发展和完善了理论研究,还进行了大 量的实践探索。

• (1)智能体-环境的相互作用和整体性:认知始终发生在一 个特有的且自然的情境中,它是一个发生在智能体-环境相 互作用和相互关系的整体中的事件。个体的心智活动于其 中的环境组织、指引和支撑着认知过程;知识是心智-环境 经纬编织(woofandwarp)的整体的产物, 情境认知视系统 —人、他者、社会、自然环境为一个共存的整体,它们共 同构成了认知意义的视域。
L/O/G/O
情景认知学习理论
• 情境认知理论(Situated Cognition)是继行为主义“刺激 —反应”学习理论与认知心理学的“信息加工”学习理论 后,与建构主义大约同时出现的又一个重要的研究取向, 它试图纠正刺激反应和符号学说的失误。情境认知理论试 图纠正认知的符号运算方法的失误,特别是完全依靠于规 则与信息描述的认知,仅仅关注有意识的推理和思考的认 知,忽视了文化和物理背景的认知。

• (2)情境认知的普遍性。认知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在人类认 知的整个过程中,认知都有赖于情境;我们所知觉到意义不 可能独立于对情境的解释和适应。人类的所有认知活动都 包含着两种加工的相互作用:既有依赖于环境刺激的自下 而上的加工,即一个适应的过程,也有依赖于人的已有主 体性的自上而下的加工,即有一个解释和构造的过程。这 两个过程是内在辩证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