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情境认知与学习

情境认知与学习


基于情境认知与学习课程与教学改革
(一)学习观念的更新
学习是意义的形成与建构
学习是一种社会协商
学习是基于社会文化与历史背景的
立足于校外的学习来透视校内的学习
基于情境认知与学习课程与教学改革
(二)创设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环境
学习者处于意义形成的核心地位
真实、丰富的情境支撑
多种意义的社会协商
情境学习
情境认知与学习
在不同的研究领域,这两个概念的认识和使 用并不一致,但是,认知心理学家和人类学家常常相互借鉴观点, 结合在一起研究,这是西方以美国为代表的对情境认知与学习研 究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趋向。
情境认知与学习的主要内容
情境认知的理论研究主要分为两大领域
教育心理学领域 人类学领域
两者研究的区别
故事
学生在对故事的重构中产生了认知。 反思 认知学习理论中的“元认知”非常重视和关注反思。 “认知学徒制” 学生获取、开发和利用真实领域中的学习。“学徒制” 概念强调经验活动在学习中的重要性,并突出学习内 在固有的依存于背景的、情境的和文化适应的本质。 其他的要素包括:合作、辅导、多种实践、清晰表达 学习技能
NGS儿童网络和远程学徒
启动于1989年 儿童网络和远程学徒的主要特点是用信
息技术作支撑 旨在科学与社会研究中把学生与全球的 专家和世界各地的学生联系起来
情境认知与学习未来研究的发展
基于学校与课堂的情境创设,这是未来
研究的主要内容 学校培育支持“实践共同体”的创设应 该成为未来研究的一个主流 教育心理学与人类学的整合研究
情境认知与学习的涵义分析
情境认知
一般认为是认知心理学家提出来的。情境认知是不 同于信息加工理论的另一种学习理论。它试图纠正完全依靠对于 规则与信息描述的认知,忽视了文化和物理背景的认知 。 一般认为是人类学家提出来的。情境学习不仅仅是 一种使教学必须“情境化”或“与情境密切相关”的建议 ,知识 是基于社会情境的一种活动,是个体与环境交互过程中建构的一 种交互状态,是一种人类协调一系列行为,去适应动态变化发展 的环境的能力。
情境认知与学习
常 州 市 教 研 室 朱洁如
从一个陶艺学习的案例说起
课程的综合性 语文、美术、自然 研究的深入性 从各个学科切入 参观、制作、烧成、对话 听、看、做、写 发表与评价
陶艺成为了班级文化中非 常重要的一部分,每个孩子都 从这个主体学习中获得了许多 他们想要的东西,而且由于这 个重心,他们的学习文化带动 了整个的学习和生活。
研究框架初步形成 理论研究逐步系统化
教育心理学领域
知识是情境性的,是活动、 背景和文化产品的一部分。 知识在活动中、情境中、文 化中不断地被运用发展。 学习的知识,思考和情境是 相互紧密联系的。 知、情是相互的,知识处于 情境当中,在行为中发展。
人类学领域
“认知学徒”模式
“默会知识” “合法的边缘性参与”
基于情境认知与学习课程与教学改革
(四)教师角色的重新定位
教师要敢于做支架
实践共同体中的合作者
自我的发展与超越
谢谢!
2004.2
情境认知与学习研究的历史轨迹
(三)理论体系发展阶段(1993年至今)
1993.3——1994.10美国权威杂志《教育技术》围绕情
境认知与学习进行专题讨论,把对情境认知与学习的 研究推向高潮。1996年,麦克莱伦将这些观点编成 《情境学习的观点》。 情境认知与学习的理论渗透到了基础教育、远程教育、 成人教育等各个不同领域。 在理论体系发展阶段,情境认知与学习已成为认知心 理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很多教材把它专门作为一 个章节来讨论,作为一个重要的内容来掌握。
他的历险记是课程的一个主要模板。
立足于人类学理论的NGS儿童网络和远
程学徒 美国国家地理协会专门为支持这个项目 办了课题杂志
“贾斯珀”系列
启动于1984年 以录象为依据的十二个历险故事 以发现和解决一些数学问题为核心
每个数学问题的推理、交流、解决又与语文、
科学、社会学、文化、历史的互动提供了多种 机会 情境与认知学习关注情境在学生认知和发展中 的巨大作用,因此创设了遗留下唯一依据的故 事情境,它叫做“宏情境”或者叫“宏观情 境”。
情境认知与学习研究的历史轨迹
(二)理论体系初步形成阶段(80——90年代初) 1987年,瑞兹尼克发表著名的演讲报告《学校内外的 学习》。 1989年,布朗等三人发表了一篇著名的文章《情境认 知与文化》。 1991年,莱夫出版了他的两本著作《情境学习:合法 的边缘性参与》和《理解实践:活动与情境的观点》。 实验研究启动:1、美国温特贝尔大学认知与技术小组 的(Jasper)系列2、美国国家地理协会的“儿童网络 和远程学徒研究”
心理学领域
研究重点 分析单位 关注点 立足点 学习的目标 情境的作用
学生的认知 情境活动 互动中产生的意义 学校 为未来的任务作准备 背景的支撑
人类学领域
个体和共同体的关系 共同体中的每个个体 互动中产生的意义、身 份、共同体 日常生活世界 满足即时的共同体或是 社会需求 生态系统中的一个要素
教育心理学认为 情境认知和学习的构成要素
现代信息技术的支持
基于情境认知与学习课程与教学改革
(三)学校支持“实践共同体”的创建
实践共同体的涵义
包括一系列个体共享的相互明确的实践和信念以及对长时间追求 共同利益的理解。在这个共同体中所有资料共享,又有非常明确 的实践。 实践共同体的要素 共同的文化历史遗产 再生产能力 实践共同体的创建策略 确立主题、 搭建成员间协商与理解的平台、 提供共同体再生产资源、 运用多种互动协商的策略、 加强对实践共同体的调节与监控
当代西方情境认知与学习的研究
情境认知与学习研究的历史轨迹
情境认知与学习的涵义分析
情境认知与学习的主要内容
介绍有名的情境认知与学习的案例
情境认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与学习未来研究的发展
情境认知与学习研究的历史轨迹



(一)早期研究阶段(80年代前) 更早些,情境认知与学习的研究散落在其他的学科与 领域中。 杜威于1899年在其著作《学校与社会》中提出:生活 是真正的教育家,而学生求学的地方却成为世界上最 难取得实际经验的地方。要把社会搬到学校和课堂中。 怀海特于1929年在其著作《教育目的》中提出“惰性 知识”的概念。学校中学习的知识仅仅是为老师作准 备,不能解决实际情境中的问题。 自此,人们开始关注情境在教学中的作用,关注情境 在学生成长中的作用。
人类学认为 情境认知和学习的构成要素
社会实践
社会生活 学习课程
教育心理学与人类学 研究的案例各有侧重
教育心理学
基于问题的学习 抛锚式教学
人类学
SMART挑战系列 教师共同体
认知学徒模式
NGS儿童网络和远程学 徒
介绍有名的情境认知与学习案例
立足于学校与课堂的“贾斯珀”系列
“贾斯珀”是整个小组故事的主人公,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