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年代小说
❖ 心“空山灵雨” ❖ 身“缀网劳蛛”
作品特点:
❖
❖ 多写缅甸、印度等异域生活,充满了南国 情趣。
❖ 作品风格独特,卓然不群,具有宗教情怀, 在宗教氛围中探讨女性的命运。
❖ 情节上多贯穿爱情主线。
小说表现了宗教的慈爱、博爱与道德、 人性的冲突,表现了顺其自然,与世 无争的观点。对人生和命运的隐喻: 人生如网,任其而过,与世无争,顺 ❖ “我像蜘蛛,命运就应是天我的命网。。蜘蛛把一切有毒无毒
❖ 在语言文体上的创作,形成了冰心体,提倡 “白话文言化”,“中文西文化”。
❖ 艺术特点是:不事情节铺排,重写人物的心 理活动;宣扬爱的哲学,以女性的温婉之心来 观照生活;风格清新、飘逸、感伤;语言典雅 秀逸、清丽淡远、含蓄疑练、诗情洋溢。
许地山
❖ (1893—1941):笔名落华生。祖籍广东,生 于台湾,文学研究会成员。主要作品《命命 鸟》、《缀网劳蛛》、《玉官》、《春桃》、 《商人妇》等。
叶绍钧
❖ (1894-1988):原名圣陶,江苏苏州人, 小说家、教育家,文学研究会发起人之一, 早期问题小说家。我国最早的童话作家之一。 创办了我国第一个新诗刊物《诗》,是新文 学开创期最早取得较高创作成就的作家之一。 小说主要写小市民的灰色卑琐人生。《隔 膜》、《火灾》、《线下》、《潘先生在难 中》、《倪焕之》(长篇小说,写于1928)。 小说结构严谨,语言纯净。
❖ 郁达夫的小说呈现出强烈的士大夫情结, 有着挥之不去的传统隐逸思想。《迟桂花》 折射出作者人生跌宕中的身心疲惫和对自然 纯净境界的神往,是郁达夫后期小说的代表。
色欲描写:
❖ 小说中的色欲成分常作反判封建道德,抨击 封建礼教的表现,具有挑战和宣战性质;作 为探索人性的窗口,性的苦闷涵盖有深广的 社会内容,而非官能刺激和肉欲挑逗;性在 郁达夫小说中常有自我解剖、认识意义;性 在郁小说中常是人性冲突、精神升华、灵魂 超越的通道;性在郁小说中是一种审美呈现, 具有美学和心理学价值。故此,郁小说中性 的描写并非淫靡成分,而是审美的题材开掘。
二十年代小说
以社团为基础的创作倾 向----文学研究会,创造
社
1、“为人生”的现实主义小说
❖ 在20年代的小说创作界,“为人生”的现实 主义小说是其中重要的一支。做出成绩的主 要是在鲁迅影响下的文学研究会和未名社、 语丝社的一些成员。他们师承文学革命的传 统,从各种角度触及当时严重的社会问题。 与之相关的文学现象与潮流有:
郁达夫
❖ 1922年前的小说主要是写“性的苦闷”, 1922年7月回国后,作品的目光开始关注社 会底层的被损害者和侮辱者,诉说“生的苦 闷”。
❖ 郁达夫的小说主题:突出表现五四青年对人性 解放的追求和被生活挤出轨道的“零余者” 的哀怨。另一个主题是鲜明的表达了作者的 爱国主义和人道主义情怀。
❖ 作品有《沉沦》、《春风沉醉的晚上》、 《薄奠》、《采石矶》、《过去》、《银灰 色的死》、《迟桂花》等:以青年人生为题 材,以罕见的直率与真诚洞察人物灵魂深处 的隐秘,表现人生的苦闷和变态心理的“零 余者”形象。“赤裸裸地把我的心境写出 来”,作品流露出一种感伤美与病态美,体 现出当时的时代病。小说体现了郁达夫的中 国名士气度和自由民主精神。
《春桃》
❖ 写春桃、向高、李茂之间的情感纠葛。春桃与李茂 成亲那天,由于乱兵的冲击,两人在逃跑中离散。 后李茂参军,双腿伤残后流落街头成了乞丐。春桃 流浪到北平以捡破烂为生,与伙计日久生情。李茂 巧遇春桃后,被春桃背回去。后春桃成了李茂和向 高的媳妇,组成了一个和谐的家庭。在小说中,春 桃尤若一个得道高僧,超越了凡世的清规戒律。春 桃心中,已无男女,众生平等,丈夫已非丈夫,媳 妇已非媳妇,一切皆空。慈爱与宽容,超越世俗的 观念,已经成为了宗教的“空”的观念。
沉着厚实中流露出深沉、峻烈的情怀,同时又呈现 了各个作家多姿多彩的艺术风范。
冰心
❖ (1900-1999):原名谢婉莹,福建长乐人。 1918年进入协和女子大学学医,后改学文学。 新文学初期重要的女作家之一(也是新文学 史上最早的女作家之一)。受基督教的泛爱 思想和西方人道主义观念的影响,把人生理 解为爱,主要歌颂母爱、童心和大自然(大 海)。作品具有浓厚的宗教情怀和女性意识。
郁达夫小说的特点:
❖ 自我写真(大胆的自我暴露,感情率真、诚挚); ❖ 感伤的抒情,单纯的感伤抒情格调,忧郁、颓废、
忏悔情绪。作品整体上的呈现出一种感伤美的自然 美。 ❖ 结构的散文化,小说善于创造风景画,呈现出强烈 的诗情画意,用瞬间万变的自然景物来创造和渲染 气氛; ❖ 流丽、清新的文笔。
❖ 小说塑造了一个“零余者”人物序列形象 (社会人生被侮辱的形象,孤芳自赏、郁郁 寡欢的人物形象)。
❖ (1)问题小说 ❖ (2)乡土小说
❖ 从总体上看,以文学研究会作家为中坚的现实 主义小说,立足社会现实,关注民生疾苦, 针砭社会痼弊,执著于人生意义的探寻,同 情被侮辱和被损害的下层劳动者,表现出鲜 明的人道主义、民主主义精神,体现了“为 人生”的文学观,有着较强的社会意义和认 识价值。他们的艺术倾向基本趋于客观写实, 强调对外在世界的精密观察与真实再现,于
的昆虫吃入肚里,回头把网组织起来。它第一次放 出游丝,不晓得要被风吹到多远;可是等到粘着别 的东西的时候,它的网便成了。 ❖ 它不晓得那网什么时候会破,和怎样的破发。一旦 破了,它还暂时安安然然地藏起来;等有机会再结 一个好的。
❖ …… ❖ 人和他Biblioteka 命运,又何尝不是这样?所有的网都是自
己组织得来,或完或缺,只能听任自然罢了”。 ❖ ——许地山《缀网劳蛛》
小说创作阶段:
❖ 小说创作以问题小说开始,主要是探究人生的意义, 如《斯人独憔悴》、《两个家庭》、《秋分秋雨愁 煞人》、《去国》等,
❖ 后来小说的题材开始关注广阔的社会生活,以创作 去改良人生,具有敏锐的社会意识。如《超人》、 《烦闷》、《悟》(爱的三部曲)等,宣扬爱的哲 学。
❖ 30年代后的作品中阶级有了明确的观念。《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