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个人主义

个人主义

个人主义[编辑本段]个人主义的定义中国幸福学认为,人的本性是不满足,不满足就是指人们都希望我或者我们的事物更好。

爱国主义其实就是人们不满足本性的一种表现形式,所以,个人主义就是每个人都希望我的事物更好的信仰或理念。

[编辑本段]词语解释【名称】个人主义,【拼音】gè rén zhǔ yì【解释】有双层含义,一是个体主义,指的是从个人追求利益、自由、权利等方面正当要求。

二是自私自利的利己主义或者以自我为中心的。

【出处】毛泽东《关于纠正党内的错误思想》:“这是小资产阶级个人主义的表现。

”【英文】individualism个人主义是资产阶级世界观的核心,是资产阶级道德的根本原则。

其特征是:把个人价值看得高于一切,把个人的特殊利益凌驾于社会公共利益和他人利益之上,为达到个人目的,甚至不惜损害和牺牲社会公共利益和他人利益。

个人主义是生产资料私有制在人们意识中的反映。

作为私有制的产物、它是一切剥削阶级共同的道德原则。

在资本主义上升时期,它作为资产阶级反对封建禁欲主义、专制主义和宗教统治的有力思想武器,曾发挥过解放思想的积极作用,但同时又有鲜明的损人利己的弊端。

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资产阶级个人主义发展到了顶点,成为极端个人主义。

极端个人主义者为了榨取更多的剩余价值,损人利己,损公肥私,尔虞我诈,唯利是图,甚至要求国家、集体、他人的利益服从于个人利益。

个人主义是与无产阶级集体主义道德原则根本对立的。

个人主义也是小生产者人生观的一个重要特征,在他们身上主要表现为自由散漫和狭隘自私。

在革命队伍内部,个人主义也表现为小团体主义、本位主义、宗派主义等,这是剥削阶级道德原则在革命队伍内部的反映。

坚持和发扬集体主义的精神,提倡大公无私、克己奉公,反对和克服自私自利、消极怠工、贪污腐化、风头主义和“合理利己主义”等各种形式的个人主义,是思想战线的重要任务之一。

雷峰同志曾说过:“对待个人主义要像秋风扫落叶一样。

”这句话直刺个人主义者的灵魂。

个人主义自由主义的基础是个人主义。

波普尔认为,个人主义同唯我主义或自私自利根本不同,自私自利的行为既可以是个人做出的,也可以是一个集团做出的。

个人主义是与集体主义对立的概念。

个人主义和集体主义代表了两种截然不同的方法论和价值观。

哈耶克指出,真正的个人主义的本质特征是:( 1 )它主要是一种旨在理解那些决定人类社会生活的力量的社会理论;( 2 )它是一套源于这种社会观的政治行为规范。

个人主义的核心是本体论的个人主义。

这种本体论的个人主义的最典型的阐释者是霍布斯,人们常用机械主义来概括这种个人主义的立场。

简要地说,认为个人先于社会而存在,个人是本源,社会、国家是个人为了保障自己的某种权利或利益而组成的,除了个人的目的,社会或国家没有任何其他目的。

边沁曾说,所谓“共同体”完全是虚构的概念,“共同体的利益”只是该共同体的成员的利益之总和。

与本体论的个人主义紧密相连的是认识论的个人主义。

其核心是强调认识的个人特征,否认客观真理。

许多自由主义者关于个人自由的论证就是从认识论的个人主义出发的。

密尔曾经从认识论的个人主义出发论证言论和讨论自由的必要性。

在个人主义中至关重要的还有伦理个人主义,它的核心是否认道德的绝对性,强调道德在本质上是个人的。

个人主义的根本原则在于,善和恶完全是个人的主观评价,因为不可能从对象本身的本质之中得出任何善与恶的共同准则,善和恶的用法从来就是和使用者相关的。

一个行为若只关乎个人,那么,个人就是该行为道德与否的评判者,他无须诉诸于任何高尚的伦理原则,只要判定该行为是否增加自己的快乐,就可评价该行为的道德性。

宗教个人主义意味着,个人对自己的宗教命运负责,个人有权以他个人的方式并通过自己的努力直接与上帝建立联系,而无需要通过任何中介机构。

伦理个人主义实际上使个人的意旨有了神圣性。

正是在本体论、认识论、伦理、宗教个人主义的基础上,政治与经济个人主义才有了可能。

政治个人主义的原则包括:( 1 )个人权利的至高无上性;( 2 )政府的目的在于保护个人的权利和利益;( 3 )政治个人主义的延伸必然要求政府的建立必须基于社会成员的同意,政府权威的合法性来自公民的同意,即民主原则。

经济个人主义强调个人追求自己经济利益的合法性,强调个人通过竞争和市场经济实现个人利益,强调政府较少干预经济。

至于方法论个人主义,许多自由主义者认为,完整的个人主义包含方法论个人主义,但方法论个人主义与个人主义诸项基本规范则并无必然的因果联系。

<个人主义与经济秩序>作者:F.A.哈耶克个人主义1 个人主义是西方政治文明的基本特征(1)个人主义是西方文明的核心价值(2)个人主义是西方文明与其他文明相遇时最主要的价值冲突2 个人主义内涵(1)独立的个人是社会的本源或基础(2)个人是社会的终极价值(人是目的)(3)个人与他人、社会之间的界限(4)所有的人都是平等的(5)个人对自己的行为负责(6)自治自律的人格、自组织行为、对抽象的公共权威的服从3 个人主义表现(1)自由、平等、人权是个人的政治诉求(2)民主是对个人的尊重(3)宪政是个人的制度保障(4)市场经济是对个人经济追求的承认与规范(5)基督教是个人的灵魂拯救(6)文学艺术是个性的表现(个人体验、情感、意志、理想等的表现或表达)(7)科学是个人的求知活动(满足好奇心)(8)生活方式是个人对幸福的追求个人主义是指一种结合松散的社会组织结构,其中每一个人只关心自己,而且也只依靠个人的努力来为自己谋取利益。

个人主义思潮在经济转型社会的滋生传播和表现:1.个人主义通过市场传播2.个人主义伴随西方文化传播3.个人主义伴随学术界的研究与争论传播4.个人主义与小生产意识相呼应形成人际传播5.转型期的急功近利心理助长了个人主义个人主义对青少年的道德观的影响:1.对西方个人主义理论的认同呈上升趋势2.个人主义价值观取向有加强趋势3.影响情况呈现出多样性和差异性西方个人主义对青少年思想行为的危害:1.造成青少年接受集体主义思想的障碍2.为部分青少年奉行利己主义思想提供理论辩护3.强化了少数青少年极端利己主义倾向个人主义政治系列自由主义显示▼发展显示▼思想显示▼学说显示▼重要人物显示▼区域显示▼组织政治主题查•论•编•历个人主义是一种道德的、政治的、和社会的哲学,强调个人的自由和个人的重要性,以及“自我独立的美德”、“个人独立”。

个人主义反抗权威以及所有试图控制个人的行动—尤其是那些由国家或“社会”施加的强迫力量上。

因此个人主义直接的反抗将个人地位置于社会或共同体之下的集体主义。

个人主义经常被人与利己主义相混淆,但事实上个人主义与利己主义是不相同的。

目录[隐藏]▪ 1 政治个人主义▪ 2 个人主义和社会▪ 3 经济个人主义▪ 4 反对观点▪ 5 参考文献▪ 6 参见▪7 外部链接[编辑] 政治个人主义在政治哲学上,个人主义主张国家应该仅仅作为保护个人自由的工具,保护个人能在不侵犯他人同等自由的情况下作出任何他想做的事情。

这与集体主义的理论相反:集体主义要求国家必须迫使个人替社会的整体利益服务。

个人主义也与法西斯主义相较,法西斯主义要求个人必须替国家的利益服务。

个人主义一词也被用以描述“个人的进取性”和“个人的自由”—或许更明白的说便是法语里的“自由放任”(laissez faire)一词,这一词代表的是“让他做、让他去、让他走”。

在实践上,个人主义最关注的是保护个人免受国家的侵犯。

举例而言,个人主义通常反对民主制度,除非有一套宪法能够保护个人免受多数的侵犯。

公民和经济的自由都是个人主义着重的。

个人主义最极力避免的是商业和产业力量被过度集中于国家的手上,因为这会造成两个问题:民选的民意代表并没有能力和责任感去处理这么多公司,同时也会造成公共行政牵涉到大量的资金;在个人主义者看来,“国家的健康”是根基于个人各自追求利益的努力上的。

个人主义也可能采取极端的形式,例如个人无政府主义的形式。

个人主义者将社会视为是“许多个人一起运作”以改进他们各自(和集体的)幸福的架构。

每个独立的个人不该被视为是统一的团体里的一份子,事实上,每个个人本身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而社会只不过是这些“个体”所组成的一个架构罢了。

而国家则是组织化的社会形式,借由法律来“保护个人自由”(由国家提供保护服务)。

也因此,个人主义的政治理念通常倾向于提倡保护或保障个人自由的法律,但反抗将个人地位置于群体之下的法律。

[编辑] 个人主义和社会让-雅克·卢梭的“社会契约”理论主张,个人的意愿注定必须服从于所谓的“公意”。

这种将个人地位置于群体之下的理论在根本上与个人主义的哲学相反,个人主义强调个人进入社会的目的是为了追求他自己的利益—或至少有其权利去替他自己的利益着想,而无须考量社会的利益(但个人主义者不该等同利己主义)。

个人主义反对任何要求个人牺牲其私利以达成“更高”社会目标的意识形态。

社会和团体可能是不同的,这取决于它们是属于“利己的”(个人主义的、或追求私利的)还是“利他的”(以群体或社会为方向)倾向。

同时,贬低个人地位的社会也可以分为以“刑罚”作为手段(例如中世纪的欧洲)或以“羞辱”作为手段(例如日本,违反群体规范的个人便是“让祖先蒙羞”)的社会,在后者的社会里,人们必须不断回顾自己的言行,以确保那样的行为是“可以被接受的”(这种现象又称为团体迷思)。

衡量一个社会是否是“个人主义”的标准则会随着时间和国家而改变。

举例而言,日本社会是非常以群体为取向的(例如“决定”往往是由团体的共识所达成,而非个人),而且也被称为“人格发展缓慢”(与西方国家相较)的社会。

美国通常被认为是属于个人主义社会的“最极端”,而欧洲社会则较倾向于认同“公共精神”、国家的“社会主义”政策、以及“公共”的行动。

约翰·加尔布雷斯曾经提出一个经典的对照,他比较了“个人富裕而公共穷困”的美国和其他“个人穷困而公共富裕”的国家—例如欧洲,这种差异往往是和个人主义的程度和公共领域对于个人的干涉及课税程度一致的。

个人主义经常被人与极权主义和集体主义相对照,但事实上这种政治光谱分布相当广泛,从高度个人主义的社会(例如美国)到混合的社会(例如二战后的英国)、到彻底集体主义的社会都存在着。

一些集体主义者(尤其是无政府共产主义或自由社会主义者)在主张废除经济自由的同时,却也主张维持自由思想和个人自由,反对极权主义的行动。

然而,支持经济自由的个人主义者如弗里德里克·哈耶克则主张,经济上的自由是公民和政治自由所不可或缺的要件,限制经济自由的国家最后必然会开始限制公民和政治的自由。

个人主义有时会与某些意识形态例如个人无政府主义、自由意志主义、或古典自由主义相连结,主张个人的行动应该由个人自行决定,除非牵涉到强迫力量的运用,否则国家或社会没有权利对于一个人的决策过程加以干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