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心理学文案
3·5交际语言
语言是交际的主要媒体,其中口头语言更是交际的主体。
“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
生活中的口语表达千差万别,甚至判若天渊,即便一样有着良好的主观愿望,有人一句话就把人说笑,而有人一句话却把人说跳。
“会话策略”是后天锤炼的重要交际本领。
1、交际语言重在得体。
所谓得体是指说话要看地点、看场合、看对象。
在特别熟悉的朋友亲人面前,或许可以心直口快,想怎么说就怎么说,但在社交场合,说话需要有选择,要符合当时的环境、符合自己的身份、不让人难堪、不引发消极的结果。
一次聚餐,上来一盘“鱼桥”,这是一种有的人非常爱吃,而有的人可能难以接受的菜。
李先生尝了一口,觉得这道菜做得麻辣鲜香、松嫩爽滑,非常地道,于是,立即推荐给邻座的一位大姐“吃吧,做得不错的”,却见这位大姐坚决地边摆手边做出厌恶的表情,大声的说“我最不爱吃这个了,一吃我就要吐”。
李先生被这一句闹得尴尬,到嘴的鱼桥不知该不该继续吃下去,也不知该说什么好,只好讪讪的说“啊、啊”。
这位大姐不爱吃鱼桥肯定是事实,但面对他人的一番好意,应该还有其他的回应方法,“谢谢,你多吃点”、“谢谢,我更爱吃这个呢”,更何况,在餐桌上说“吐”这个字也是不雅的。
这位大姐的语言当然就是不得体。
民间流传的张大户请客的笑话也是在告诫人们不得体的语言引发的后果:说是张大户偶遇喜事,请了四桌客人,到了开席的时间,依然有一桌的客人没到,张大户是个胆小本份的人,遇事不顺意就紧张起来,觉得这样等着浪费了已经到来的客人的时间,过意不去,就来到第一桌客人身边,很真诚的表达疑惑和歉意:“哎,该来的,怎么还没来呢?”这桌客人听了这句话,没听出什么歉意,反而想:“该来的还没来,那意思是,我们就是不该来的了。
”便愤然离席而去;张大户这个善良本份的人更慌张了,赶紧来到第二桌客人面前,很委屈的解释说:“哎,怎么不该走的又走了呢?”第二桌的人听了也生气了,“不该走的走了,那我们就是该走的了,那就走好了”。
张大户更加委屈,甚至是手足无措怯生生地来到第三桌客人面前想得到支持:“天地良心,我说的可不是他们”。
第三桌
客人听了,“你说的不是他们,那就是我们了,我们是不该来的,我们是该走的,不走都不行了”。
张大户原本一片善意,却三句话气走了三桌客人,是说话不得体,引起歧义所致。
2、语言需要艺术外衣。
面对熟悉的亲近的人,有时候直述胸意有很大的冲击力,但如果是在一般的交际环境中,口直心快的风险也是很大的。
而加以修饰的艺术化的语言或者不让人尴尬、或者以情动人、或者令人深思,往往有独特的感染力,并产生意想不到的积极效果。
帽子被抢:一个时尚的姑娘,戴着一顶时尚的帽子骄傲地走在大路上,突然遇到了一群多事的小伙子,其中的一位抢走了姑娘的帽子。
对于这群青年来说,他们习惯了打击别人,然后看别人恼修成怒的样子,并以此为乐。
当他们等着姑娘转身怒目而视的时候,却看到了姑娘放松的笑容,姑娘说“你很喜欢这顶帽子吗?”姑娘出乎意料的反应使小伙子一时回不过味来,还没等他反应,姑娘的第二句话来了“是不是想给你妹妹买一顶啊”。
这句话还是让小伙子不知所措。
姑娘的第三句话又来了“我看还是别买啦”。
这回小伙子回话了“为什么?”,姑娘说了“小心被别人抢走啊!”姑娘巧妙的周旋化解了自己的危机,也温柔地教训了那群闹事的小伙子。
3、提高幽熵,增加魅力。
幽默是一种令人愉快的素质。
幽默或通过调侃、或展示机智,总是一些出乎意料的表达。
一个幽默的人常常被认为是一个有智慧的人,一个令人愉快的人。
在聚会的场合,幽默先生幽默小姐的加入,会使聚会更加的生动更加的温情和圆满。
生活中幽默的人也因为这一独特的魅力更容易受人青睐。
特冷特刻薄的幽默更适合用来打击对手。
而善意的幽默常常令人会心而笑,或者为自己化解尴尬,或者缓解紧张的气氛,或者,什么也不为,就是让人为智慧的闪现而感动而喝彩。
迷人的猴子:生物进化论之父达尔文也在幽默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一改人们对科学家严谨呆板的刻板印象。
当时达尔文的进化论思想还难以为时代接受,它不仅触动了神学以上帝为人类万物之主的思想,导致了神学的抵制,也
大大伤害了人类的自尊心,人是万物之灵,居然也是猴子的后裔。
一天,达尔文出席一个聚会,一位漂亮的女士坐在达尔文的旁边,用带有挑衅的语气说:“尊敬的达尔文先生,听说你断言,人类是由猴子变来的?!”“是的”。
“那我也是猴子变的了”。
“那当然了,不过,你不是由一般的猴子变来的”。
“怎么了”?“你是由那种长得非常迷人的猴子变来的”。
达而文幽默的语言既维护了自己的观点,也避免了冲突,甚至令挑衅的女士高兴而生敬意。
智者斗智:幽默大师肖伯纳曾经与首相邱吉尔表演了一场幽默与智慧对决的好戏。
肖伯纳的新戏剧要上演了,于是,写了一个邀请函送给朋友丘吉尔:“尊敬的丘吉尔先生,拙作今晚上演,特请阁下与朋友一起前来观看首场演出,如果阁下这样的人,也会有朋友的话”。
丘吉尔当然心领神会,于是给了一个精彩的回复:“尊敬的肖伯纳先生,我和我的朋友因为有约在先,不能前来观看阁下的首场演出了,很抱歉。
不过,我一定带朋友一切前来观看阁下的第二场演出,如果阁下这样的作品也会有第二场的话”。
每个人都知道幽默是一种能耐,每个人都希望自己富有幽默感。
幽默感是天赋吗?能通过学习和训练获得并提高吗?心理学上的“遗传限”的观点或许可以解释关于先天与后天的关系问题。
“遗传限”认为,人的遗传素质不是一个点,而是一个区间,是一个从最低值到最高值的阈限值。
最低值是遗传就已经获得的基础,而最高值则是人的潜能的最大值,是后天努力所能到达的最高境界。
后天的学习就是使个体将自己的潜在能力发展出来,但后天的努力无法超越个体遗传的最大值。
以智商而言,有的人的智商遗传限可能是70—100,而有的人可能是100—130。
以幽默而言,不是每一个人都有很高的遗传幽商,但每一个人都有自己可以提高的幽商空间。
做个有心人,多积累,多模仿训练,不一定能成幽默大师,但必然可以提高语言技巧,增强幽默感。
4、说不好,就等会再说。
交往中,不是每个人都能灵活应对各种交流信息,不知如何反映,不知如何回答的时候是很多的。
如果勉强为之,可能失礼、失言、
破坏气氛。
此时,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哼哈”之词或是保持沉默。
沉默的策略在给自己时间,寻求合适的语言,也是一种低调的态度,能把更多的机会让给他人。
少说话,只说有份量的话,有时更显个性魅力,所谓“沉默是金”。
5、留有余地。
人和人的正常交往,可能有“话不投机半句多”的时候。
如果总是将别人说得理屈词穷、江郎才尽、万分尴尬,也未必是好事。
一来,对方丢尽了颜面,自己因此也不会增长什么光彩。
二来,将对方置于万分尴尬的境地,十之八九会恼羞成怒,出现完全预料不到的结局,这样,后果就严重了。
有道是“穷寇莫追”。
著名作家刘墉先生曾在一篇文章里写道:“我常常看到电视上的政治谈话节目,话题尖锐,来宾立场鲜明,针锋相对。
可是我发现,即使是政客,当他抓住对方弱点,可以穷追不舍、打死为止的时候,却常常问着问着,看对方已经词穷而招架不住时,突然刹车,不再继续。
”为此,刘墉先生还曾问一位政坛高手:“为什么会这样?”对方这样说:“谁赢了,谁输了,谁被问倒了,谁理亏了,观众早看在眼里,何以欺人太甚?”
因此,要善于让“剑拔弩张”化解为和风细雨,给别人留有余地。
一味唇枪舌剑,刚柔不分,不是真口才,更不是真君子。
真口才不是争强好胜,而是能在适当的场合化不利为有利,甚至化干戈为玉帛。
真君子不是逼人“一死路”,而是主动给别人搭个台阶,顺势而下。
如此这般,才是真正的胜利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