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病原生物学-第12章-正式细菌的遗传与变异
病原生物学-第12章-正式细菌的遗传与变异
第十二章 细菌的遗传与变异
遗传变异
生命的特征——遗传和变异
遗传:生命有机体在生殖过程中表现
出来的子代与亲代之间的相似性。遗 传使物种能保持相对稳定。
变异:同种个体之间的差
异性。变异增加了生物对环 境的适应性和物种的多样性 ,为生物进化提供了选择的 材料。
遗传变异
学习内容
❖常见的细菌变异现象 ❖细菌遗传变异的物质基础 ❖细菌遗传性变异的机制 ❖细菌遗传变异的应用
噬菌体对理化因素及多数化学消毒剂的抵抗力比一 般细菌的繁殖体强,75℃30min灭活。噬菌体能耐受低温 和冰冻,但对紫外线和X射线敏感。
遗传变异
(二)噬菌体与宿主菌的相互关系
毒性噬菌体(virulent phage):能在宿主细胞内复制 增殖,产生许多子代噬菌体,并最终裂解细菌
温和噬菌体(temperate phage):噬菌体基因与宿主 菌染色体整合,不产生子代噬菌体,但噬菌体DNA能随 细菌DNA复制,并随细菌的分裂而传代。
42-43℃
(1)炭疽杆菌────→失去形成芽胞能力, 毒性
10-20天
降低
(2)变形杆菌 迁徙生长
1%石炭酸 单个菌落(鞭毛) 鞭毛变异
(H菌 落)
(O菌 落)
遗传变异
有荚膜的肺炎球菌
无荚膜的肺炎球菌
细菌形态结构变异
遗传变异 (二)生理特性变异
1、毒力变异(有利有弊)
β棒状杆菌噬菌体 白喉棒状杆菌──────→ 获得白喉毒素
遗传性变异(基因型变异):细菌的基因结构发生了 改变,如基因突变或重组,不可逆,可遗传给后代。
非遗传性变异(表型变异):环境因素改变所致,基 因结构未发生变异,可逆,不可遗传。
遗传变异
第一节噬菌体
❖ 1.概念:噬菌体是感染细菌、真菌、放线菌或螺旋体 等微生物的病毒,在葡萄球菌和志贺菌中首先发现。
❖ 2.噬菌体的特性:
❖ 细菌染色体DNA的复制:已证明大肠埃希菌的 DNA是双向复制。
遗传变异
细菌染色体DNA
遗传变异
(二)质粒
❖ 质粒是细菌染色体外、不依赖于染色体而自我复制的 遗传物质,是环状闭合的双链DNA。
❖ 几种重要的质粒 ▪ 致育质粒(F质粒):编码性菌毛的合成 ▪ 耐药质粒(R质粒):编码细菌对抗菌药物和重金 属盐类的耐药性。 ▪ 毒力质粒(Vi质粒):编码与该菌致病性有关的毒 力因子。 ▪ 细菌素质粒(Col质粒):编码各种细菌素。 ▪ 代谢质粒:编码与代谢相关的各种酶类。
(无毒)
(有毒)
遗传变异
胆汁、甘油、马铃薯培养基
牛型结核杆菌────────→卡介苗 (强毒 ) 13年(230代) (弱毒)
卡介苗是由法国巴斯德研究所的卡默特和介 林(Calmette & Guerin)两人首创的。卡介二氏 于1908年对一株从乳牛脓液分离的毒力很强的牛 型结核菌进行了研究,将有毒力的结核杆菌在含 有胆汁的甘油马铃薯培养基上连续传代,经13年 230代获得了减毒但保持免疫原性的菌株,为纪念 卡默特与介林的功绩,称此菌苗为卡介苗,简称 BCG。用于人工接种以预防结核病。
床用药时参考。 (4)加强药政管理,抗菌药物凭处方供应。 (5)实行抗菌药物“轮休”制 (6)研制新的抗菌药物。
第三节 细菌遗传变异的物质基础(掌握)
(一)细菌染色体
❖细菌属于原核细胞型微生物, 细菌染色体是环状双 螺旋DNA,不含组蛋白, 无核膜包围。
❖ 细菌基因组是具有一定生物学功能的核苷酸序列, 可编码多种的结构蛋白和酶类;其基因结构是连续 编码的、无内含子。
3%-6%食盐琼脂培养基 鼠疫杆菌(典型形态)────→多形态性(衰残型)
遗传变异
形态结构变异
❖
青霉素、溶菌酶
正常形态细菌──────→ L型变异
抗体或补体
(部分或完全失去胞壁)
正常葡萄球菌
葡萄球菌L型
遗传变异
形态结构变异
3-6%食盐
鼠疫耶尔森菌
多形态性
陈旧培基物
遗传变异
形态结构变异
❖ 特殊结构的变异(芽胞、鞭毛从有→无)
遗传变异 吸附 成熟、释放
穿入 生物合成
毒性噬菌体的溶菌性周期
遗传变异
前噬菌体
温和噬菌体的溶源性周期
遗传变异
噬菌体的溶菌性周期
遗传变异
遗传变异 第二节、常见的细菌变异现象
(一)形态结构变异 (1)形态变异 (2)结构变异 (二)生理特性变异 (1)毒力变异 (2)耐药性变异
遗传变异
(一)形态结构变异
遗传变异
2、耐药性变异(变本加厉)
❖ 概念:细菌对某种抗菌药物有敏感变成耐药的变异称为 耐药性变异。
❖ 现状:金黄色葡萄球菌耐青霉素的菌株已从1946年的 14%上升至目前的90%以上 。
敏感------单一耐药--------多重耐药性----药物依赖性
含链霉素培基 痢疾杆菌─────→依链株(耐药菌株)
长期培养
遗传变异
菌落变异
在陈旧培养基中长期培养
光滑型菌落(S)
粗糙型菌落(R)
光滑型菌落
粗糙型菌落
遗传变异
遗传变异
遗传变异
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
❖如何防止细菌的耐药性变异?
(1)合理使用抗生素,用药要足量,疗程要合适,维持体内 药物的抑菌浓度。
(2)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防止耐药菌的交叉感染。 (3)做好药物敏感试验,提供细菌对药物的敏感程度,供临
遗传变异
质粒的特征
▪ 自我复制能力,为复制子,单拷贝或多拷贝 紧密型质粒和松弛型质粒
▪ 编码产不相容性
▪ 个体微小,需用电镜观察, 可以通过细菌滤器
▪ 没有完整的细胞结构,由蛋 白质和核酸组成
▪ 专性细胞内寄生的微生物
遗传变异
(一)噬菌体的生物学性状
❖ 形态与结构: ❖ 噬菌体有三
种形态:蝌蚪 形、微球形和 丝形,但多数 为蝌蚪形。
遗传变异
噬菌体
细菌细胞
遗传变异
噬菌体的特点
噬菌体具有严格的宿主特异性,即某一种噬菌体只难 感染某一种微生物,甚至只能感染某一种微生物中的某一 型。因此可用来鉴定和分型。
遗传变异
学习要求
❖1)熟悉细菌常见的变异现象,并掌握与细 菌遗传变异有关的物质基础。
❖2)熟悉细菌变异的机制以及细菌基因转移 与重组的四种方式。
❖3)了解其它内容。
遗传变异
概述
一、概念
❖ 遗传(heredity)
▪ 亲子代间生物学性状的相似性称为遗传。
❖ 变异(variation)
▪ 亲子代间以及子代之间生物学性状的差异性称为变 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