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细菌的遗传和变异
诱导
溶原性细菌(lysogenic bacterium)
溶菌性周期
四:噬菌现象
液体培养基 混浊 澄清 固体培养基中,出现噬斑(plaque)
五:噬菌体的应用
细菌的鉴定与分型
– 噬菌体与宿主菌的关系有高度特异性,可用于未知细 菌的鉴定和分型。如应用伤寒沙门菌Vi噬菌体可将有 Vi抗原的伤寒沙门菌分成96个噬菌体型。
分子生物学研究的重要工具
– 噬菌体基因数量少,结构比细菌和高等细胞简单得多, 而且容易获得大量的突变体。
细菌感染的诊断与治疗
– 应用噬菌体效价增长试验可检测标本中的相应细菌。 在怀疑有某种细菌存在的标本中,加入一定数量的已 知噬菌体,37℃孵育6~8h,再测定该噬菌体的效价。
– 辅助治疗,如应用铜绿假单胞菌噬菌体治疗创口感染。
抗体或补体
(部分或完全失去胞壁)
Hale Waihona Puke 特殊结构变异变形杆菌(0.1%石碳酸) H-O变异:细菌失去 鞭毛
毒力变异
增强
β棒状噬菌体
白喉棒状杆菌
获得白喉毒素
减弱
胆汁、甘油、马铃薯培养基
牛分枝杆菌
卡介苗
13年(230代)
耐药性变异
细菌对某种抗菌药物由敏感变成耐药的变异 称为耐药性变异。
有些细菌还同时耐受多种抗菌药物,即多重 耐药性,甚至产生药物依赖性。
诱导
溶原性细菌(lysogenic bacterium)
溶菌性周期
四:噬菌现象
液体培养基 混浊 澄清 固体培养基中,出现噬斑(plaque)
五:噬菌体的应用
细菌的鉴定与分型
– 噬菌体与宿主菌的关系有高度特异性,可用于未知细 菌的鉴定和分型。如应用伤寒沙门菌Vi噬菌体可将有 Vi抗原的伤寒沙门菌分成96个噬菌体型。
(三) 噬菌体
概念:噬菌体(bacteriophage,phage) 是感染细菌、真菌、放线菌或螺旋 体等微生物的病毒。
特征:1. 个体微小,可通过滤菌器; 2. 结构简单 (蛋白质和核酸); 3. 只能在微生物细胞内复制增殖。
分布:广泛。
一:生物学性状
形态
– 蝌蚪形、微球形和丝形
化学组成
– 蛋白质与核酸 (dsDNA)
温和噬菌体(temperate phage)/ 溶原性噬菌体(lysogenic phage)
– 噬菌体基因与宿主菌基因组整合,噬菌体基因 随细菌DNA复制而复制,并随细菌的分裂而分 配至子代细菌基因组中,细菌并不裂解。
毒性噬菌体复制周期
吸附 穿入 生物合成 成熟与释放
温和噬菌体
溶原性周期
前噬菌体(prophage)
分子生物学研究的重要工具
– 噬菌体基因数量少,结构比细菌和高等细胞简单得多, 而且容易获得大量的突变体。
细菌感染的诊断与治疗
– 应用噬菌体效价增长试验可检测标本中的相应细菌。 在怀疑有某种细菌存在的标本中,加入一定数量的已 知噬菌体,37℃孵育6~8h,再测定该噬菌体的效价。
– 辅助治疗,如应用铜绿假单胞菌噬菌体治疗创口感染。
抗原性
抵抗力
二:噬菌体结构
头部:蛋白质衣壳; 内含DNA/RNA
头部
尾部:包括中空尾管、 尾鞘、尾丝、尾刺等。 尾鞘
尾部 尾丝是吸附宿主细胞表面 特殊受体部位。
尾丝
三:噬菌体的种类
毒性噬菌体(virulent phage)
– 能在宿主菌细胞内复制增殖,产生许多子代噬 菌体,并最终裂解细菌,称为毒性噬菌体
抗原性
抵抗力
二:噬菌体结构
头部:蛋白质衣壳; 内含DNA/RNA
头部
尾部:包括中空尾管、 尾鞘、尾丝、尾刺等。 尾鞘
尾部 尾丝是吸附宿主细胞表面 特殊受体部位。
尾丝
三:噬菌体的种类
毒性噬菌体(virulent phage)
– 能在宿主菌细胞内复制增殖,产生许多子代噬 菌体,并最终裂解细菌,称为毒性噬菌体
含链霉素培基
痢疾杆菌
依链株
长期培养
菌落变异
在陈旧培养基中长期培养
光滑型菌落
粗糙型菌落
S
R
原因:失去LPS的特异多糖
细菌遗传变异的物质基础
基因组:染色体和染色体外遗传物质
质粒 噬菌体和转位因子
(一 )染色体(chromosome)
一条环状双螺旋DNA长链,按一定构型反复回旋 形成松散的网状结构; 缺乏组蛋白,无核膜包裹; 约含有5000个基因; 双向复制,全过程约20min。
温和噬菌体(temperate phage)/ 溶原性噬菌体(lysogenic phage)
– 噬菌体基因与宿主菌基因组整合,噬菌体基因 随细菌DNA复制而复制,并随细菌的分裂而分 配至子代细菌基因组中,细菌并不裂解。
毒性噬菌体复制周期
吸附 穿入 生物合成 成熟与释放
温和噬菌体
溶原性周期
前噬菌体(prophage)
(三) 噬菌体
概念:噬菌体(bacteriophage,phage) 是感染细菌、真菌、放线菌或螺旋 体等微生物的病毒。
特征:1. 个体微小,可通过滤菌器; 2. 结构简单 (蛋白质和核酸); 3. 只能在微生物细胞内复制增殖。
分布:广泛。
一:生物学性状
形态
– 蝌蚪形、微球形和丝形
化学组成
– 蛋白质与核酸 (dsDNA)
细菌基因型变异与表型变异的区别
特点 基因结构改变 可逆性 稳定性 出现频率
基因型变异
有 极少 强 低
表型变异
无 常见 弱 高
细菌的变异现象
形态、结构变异 毒力变异 耐药性变异 菌落变异
形态结构变异
有荚膜的肺炎球菌
无荚膜的肺炎球菌
细菌形态结构变异
形态结构变异
L型变异
正常形态细菌
青霉素、溶菌酶
L型变异
(二)质粒(plasmid)
细菌染色体外的遗传物质, 是环状闭合的双链DNA。 带有遗传性息,能自行复 制,随细菌分裂转移到子 代细胞,并非细菌生长所 必需。 特征
– 自我复制能力 – 编码产物赋予细菌某些性状
特征 – 可自行丢失与消除 – 转移性 – 相容性和不相容性
几种重要的质粒
– 致育质粒(F质粒) – 耐药质粒(R质粒) – 毒力质粒(Vi质粒) – 细菌素质粒(Col质粒) – 代谢质粒
第四节 细菌的遗传和变异
遗传(heredity):使细菌的性状保持相对稳定,
且代代相传,使其菌种得以保存。
变异(variation):在一定条件下,子代与亲代
之间以及子代与子代之间的生物学性状出现的 差异。
细菌变异的概念
细菌在繁衍过程中出现的子代与亲代间的性 状差异。可分为基因型变异(genotypic variation)与表型变异(phenotypic vari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