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贵阳市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质量测试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2题;共4分)1. (2分)(2019·江门模拟) 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①倘若要我说说总的印象,我觉得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
②国家公祭日是国家为了曾经发生过的重大民族灾难而设立的国家祭日,而今年这一日前后,那英、赵薇等公众人物居然无视民意,前往日本。
③想不到昔日的浪子今天却成了英雄,这就不得不让人。
④经过重新装修,教学楼里里外外都,给了刚返校的师生们一个惊喜。
A . 标志记念刮目相看改头换面B . 标本纪念刮目相看焕然一新C . 标志纪念另眼相看改头换面D . 标本记念另眼相看焕然一新2. (2分)(2018·西宁) 下列病句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A . 我们认真讨论并学习了《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
(删去“认真”。
)B . 通过老师和同学的帮助,使我的学习成绩有了很大的提高。
(删去“通过”或“使”。
)C . 能否制订一个合理的复习计划是中考取得满意成绩的前提。
(删去“能否”。
或在“取得”前加“能否”。
)D . 回眸改革开放的发展历程,我们每个中国人无不为其取得的成绩而由衷叹息。
(将“叹息”改为“赞叹”。
)二、句子默写 (共1题;共5分)3. (5分) (2017七下·单县月考) 背诵默写.①用十七年未餍中国的眼睛,________ , ________ , ________ ,代替回乡。
②采一片树叶做一支叶笛,________。
③________ ,一支红杏出墙来。
④千里莺啼绿映红,________。
⑤《游山西村》中富含哲理的句子是________ , ________。
⑥中华民族是个有着悠久历史的民族,对黄河长江的歌咏之作数不胜数,调动你的大脑库存,写出两句描写长江和黄河的古诗词。
长江:________ , ________。
黄河:________ , ________。
三、字词书写 (共1题;共1分)4. (1分)下列各组词语中各有一个错别字,请找出来并订正在后面的横线上。
橱窗缝制报歉信守诺言________跺脚完蛋愚蠢轰堂大笑________趋势和影魔法趁热打铁________抱怨联邦热烈交头结耳________四、综合性学习 (共1题;共10分)5. (10分) (2017九上·长沙期中)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中国文化源远流长,而对联作为其中的精粹,是汉族文化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人津津乐道,对联言简意赅,对仗工整,字数相同,结构相同,是独特的语言形式。
对联以其独特的方式传承着中华文化,班级要开展以对联为主题的综合性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以下活动。
(1)对联按照功能可划分为许多种类:春联、职业联、挽联、名胜联、寿联、书画联、婚联、寺庙联等。
请分别指出下列四幅对联的种类。
①红妆带绾同心结,碧沼花开并蒂莲________②爆竹声声除旧岁,红梅朵朵迎新春________③德行齐辉一门合庆,福寿大衍百岁同符________④鹤驾已随云影杳,鹃声犹带月光寒________(2)对联往往蕴含着丰富的传统文化的信息,请你根据下列对联的内容,联系所学的古诗文,在括号中写出相应的文化名人。
例:译著尚未成书,惊闻陨星,中国何人领呐喊?先生已经作古,痛忆旧雨,文坛从此感彷徨。
(鲁迅)①世上疮痍,诗中圣哲;民间疾苦,笔底波澜。
________②允矣斯文,为古今中外君民立允极,合诗书礼易春秋集大成。
________(3)语文老师给大家出来一个上联,要求大家从《水浒传》《西游记》或《三国演义》中选择一位人物来对出下联。
上联:智勇双全武松打猛虎下联:________五、文言文阅读 (共2题;共20分)6. (8分)阅读《黄鹤楼》,完成下列小题。
州城西南隅,有黄鹤楼者。
《图经》云:“费祎登仙,尝驾黄鹤返憩于此,遂以名楼。
”事列《神仙》之传,迹存《述异》之志。
观其耸构巍峨,高标巃嵸,上倚河汉,下临江流;重檐翼馆,四闼霞敞;坐窥井邑,俯拍云烟:亦荆吴形胜之最也。
(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在文中的意思。
①州城西南隅 ________ ②遂以名楼________③高标巃嵸________ ④观其耸构巍峨________(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重檐翼馆,四闼霞敞。
(3)历史上,人们将黄鹤楼、滕王阁、岳阳楼并称为江南三大名楼,滕王阁在江西南昌,岳阳楼在湖南岳阳,请你根据“荆吴形胜之最”指出黄鹤楼修建的大致地点?(4)“费祎登仙”本属虚无,但作者却旁征博引《神仙传》《述异记》证明事实不虚,请说明作者这样写的目的。
(5)阅读下面材料,结合上文,回答下面的问题。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崔颢《黄鹤楼》两文都提到“仙人乘鹤”这个美丽的传说,但抒发的情结却不同,根据自己的理解谈谈你的看法。
7. (12分) (2015七下·敦煌期末) 阅读《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完成下列小题。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1)《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选自________,中心论点是________(2)解释下面句中加横线的字。
① 曾益其所不能 ________② 而后作 ________(3)翻译下面的句子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4)文中第一段所举历史人物有什么共同点?(5)“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在全文的结构上有何作用?(6)孟子在开篇以六位历史人物的经历要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六、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25分)8. (9分)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红书包秦文君20多年前,我还是个小学四年级学生。
有一回,同班的汪丽娜背了一只崭新的红书包,那书包简直美极了,我只看它一眼,心里就发颤,不由得伸出手去摸一摸,大概它美到我心里去了。
那天,我被这美丽的红书包缠绕着,别的一切感受都退得远远的。
我甚至感到,快活与否,就同这书包紧密地连在了一起。
放学时,汪丽娜就走在我的前面,我听见大伙都在议论她的书包漂亮,不觉有点儿生她的气。
在此同时,一个念头从我心里升了起来:我一定要马上拥有一只这样的书包。
一连几天,只要一放学,我就走上大街,专跑文具店。
终于,我在一家小文具店的橱窗里,找到了这样的红书包。
隔了层光闪闪的玻璃,我发现它更加吸引人了。
我在它跟前站了许久,一会儿()看,一会儿()看,过一会儿(),单眼看。
“没有什么能同它比美。
”真的,当时我就那么想。
我又奔又跑地赶到车站,等了三部公共汽车,才等到母亲从车上下来。
她惊讶地看着我,我什么也不说,拉着她的手直奔那家文具店。
到了那儿,就指着红书包说:“给我买吧,妈妈。
”“可你的书包还挺新的,而且也很漂亮。
”我不知怎的就想哭,一边死活不肯离开,像是打算在这儿站一辈子。
母亲摸摸我发烫的额头,心就软了。
没想到她摸出钱夹要付钱时,才发觉带的钱不够。
可在这时,店要打烊①了。
夜里,我老做梦,梦见店里的红书包让人用一把大剪刀剪坏了,急得我大嚷大叫起来。
爸爸把我唤醒,小声对我说,明天,他下了班就去把我的红书包买回来。
第二天的整个白天,我都非常快乐,心里涌动着紧张和激动。
见了汪丽娜,我就想:我马上就可以背上那只红书包,同你的那只毫无差别!到了傍晚,我突然变得惴惴不安:万一那店里的书包都让别人买去了呢!于是,我三番五次往那里跑,弄得店里人都开始皱起眉头来打量我。
晚上,爸爸一手推着自行车,一手高高举着红书包回来了。
我抢过那只鲜红的书包,高兴得打转。
等狂喜过之后,才看见母亲正在给父亲搽松节油。
原来,为了快点赶到店里,爸爸骑车时同一部黄鱼车撞在一起,膝盖上肿起老大一块。
我的心情沉重起来:我怎么会不顾一切地迷上这红书包的,竟没发现爸爸的膝盖为了它受伤了呢。
爸爸说:“爱美是件好事,可生活中美的东西太多。
你跟在别人后面,永远也是跟不过来的,能体会美才是最美的事情。
”第二天,我背着红书包兴高采烈地去学校,在校门口碰见汪丽娜,谁知她又换了个紫色的新书包,比原来的红书包漂亮不知多少倍。
从那天起,我依然爱一切美丽,美的旖旎②永远能给予我无限的灵感,可是从此就没有再像过去那样骄躁不安了。
能懂得美,懂得美的东西美在何处有时就很知足了,也很快乐,世界上最美的东西莫过于存着的爱美的心。
后来,那个红书包用旧了,而我一直珍藏着它。
不为别的,就为它成了我生活的启示录。
(选自《秦文君文集》,有改动)[注]①打烊(yáng):关门停止营业。
②旖旎(yǐ nǐ):柔和美好。
(1)为什么“我”会产生一定要有红书包的念头?(2)依次在文中括号里填入词语,恰当的一项是A . 捂着眼凑近着退远点B . 凑近着捂着眼退远点C . 凑近着退远点捂着眼D . 退远点捂着眼凑近着(3)依据文章思路和内容,在下面横线上填写合适的语句。
→我找到卖后书包的文具店→→ 我得到了心爱的红书包→(4)文中画线句子是作者修改后的,将它与修改前的句子作比较,从情节发展的角度具体分析修改后的好处。
修改前:晚上,妈妈一手推着自行车,一手高高举着红书包回来了。
修改后:晚上,爸爸一手推着自行车,一手高高举着红书包回来了。
(5)从全文看,篇末的“启示录”包含了那些内容?(答出三点即可)9. (16分) (2017八上·乐清月考)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红色玻璃球【美国】威廉•贝纳德①在美国艾达荷州东南部的一个小镇上,有个名叫米勒斯的菜商。
在经济大萧条时期,米勒斯先生在路边摆了个小菜摊,人们下班的时候路过这里,顺便采购一些新鲜的蔬菜,那个时候,钱和食品非常匮乏,所以,以物易物的交易方式十分流行。
②镇上有几个穷人家的孩子,他们经常到米勒斯先生的菜摊跟前晃悠。
当然,他们不想买菜,只是来欣赏一下那些当时非常珍贵的物品。
尽管如此,米勒斯先生也总是热情地招待他们,就像招待每个到这里买菜的大人一样。
③“你好,巴里!今天过得怎么样?”④“你好,米勒斯先生,我过得不错,谢谢。
这些豌豆看起来真新鲜。
”⑤“是的,巴里,你妈妈身体好点没?”⑥“是的,正在好转。
”⑦“那就好,你想要点什么?”⑧“不,先生,我就是看看,这些豌豆真的很不错!”⑨“你想带点回去吗?”⑩“不,先生,我没有钱。
”⑪“可以用东西交换啊!你有什么东西跟我换吗?”⑫“哦﹣﹣﹣我只有几个刚赢来的玻璃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