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作文教学方法的探讨和实践中学作文教学是众说纷纭的话题与难题,当前中学作文教学存在什么问题,如何改变呢?笔者根据自己的写作经验和作文教学经验,谈谈如下:一、中学作文教学现状(―*)学生方面1、中学生作文“贫血”“缺氧”,部分己蜕变为新八股文。
2、出现编空话、套话、谎话、假话的现象。
3、一些学生对母语的学习、对作文训练持有偏见,认为“语文是主科中的副科” 不予重视。
4、中学生生活圈子太小,活动空间有限,生活内容相对单调,一些封闭式管理的学校更是把学生限制在学校的四堵墙之内、小天地之中,连电视、报纸也不常接触,写作的生活之源本身就近乎枯竭。
(-)教师方面1、当今社会中,语文教师尤其是重点中学的语文教师的工作和生活除了用“忙" 与“累”两字概括外,还有一个“少”字,即他们很少有时间用于学习,包括对作文教学的钻研,其带领学生进行的“写作训练”盲目性、主观随意性也就难以避免。
2、语文教师写作能力的缺失。
目前,制约中学作文教学提升的首要与主要因素是语文教师写作能力的残缺或丧失。
据我观察与了解,现在许多语文教师的文学素养好像就体现在“文学知识”上,而真正具有写作经验与写作能力的语文教师比例寥寥,这种现象非常普遍。
3、许多老帅习惯性地认为中学作文教学就是课堂上向学生讲点作文知识。
这种观念是比较狭窄粗陋的。
作文教学绝不仅仅是向学生传授一些写作技巧就万事大吉了,它还需要教学生如何读书、如何观察生活、如何思考生活与把握写作技巧、如何修改作文等一系列的问题,记得以前名作家茅盾、冰心等人谈作文的秘诀是:“多读多写”。
我认为这是不够的。
“多读(包括多看、多听、多问)一一多悟 --多写”是一个互动系统,其中“多悟”是最重要的,是作文教学的灵魂,而这-点恰恰被我们许多语文老师忽视。
4、重点练笔严重不足。
据我的观察,目前作文教学中有重点练笔的人还是凤毛麟角,教师不能有效地组织针对学生个性特长的重点练笔,造成重点练笔长期缺失。
(三)社会方面1、媒体的作用与影响是很大的,但有时候媒体充当的角色并不光彩。
每年高考中考之后,不少媒体总要发表一批满分作文,但其中有抄袭之作,有内容空洞、词藻华丽的“美文”,甚至有无病呻吟之作,影响很不好。
2、作文类出版物琳琅满目,充斥着大小书店的书架,但真正好的并不多,有的偏重于“炫技”,有的则提倡文字游戏;学生类报刊上的-•些作文指导类文章大多讲“开头x法”之类的技法,很少强调对生活的观察与思考,强调作文要有思想,要注重积累等要义,更有甚者,有的文章表面讲考场作文之法,实质传授如何获得阅卷老师青睐的“技巧”,促使-一部分学生的作文之舟偏离了正确的航向。
二、对中学语文作文教学方法的探讨和实践(一)改变单一的作文形式和作文内容作文形式、内容避免单i化,应走向多元化。
因为单-一的形式和内容,容易造成学生思维的单向性,表现在习惯于一•个方面思维,不善于从多方面、多角度进行思维,并且往往成为定势,严重影响了创造性思维。
这是作文水平难以提高的重JK 因2^ ・—* °诗人说删繁就简三春树,“标新立异”。
好的作文正如一个“完人”,要“天庭饱满,地革方圆,五官端正,口齿清淳”,对作文的立意、选材、组材有明确的要求。
但这些内容,同时和谐地把握,对初学者来说是比较困难的,根据初中学生的心理素质和承受能力,分阶段单项训练是一种效果良好的方法。
如一次作文课,我搞了《老师,我感谢您》的开头结尾的练习,有学生这样写:“如果说母亲给我一把遮阳的伞,那么老师却给我迎战风雨的翅膀,风雨中母亲扶着我走路,而老师在前边召我快行。
老师,我感谢您,给了我超过母爱的力量……”结尾写道:“看着老师微驼的身弧,我突然意识到,我长高的那部分正是老师的血肉,他把全部的精华无私的奉献给了她的学生。
”学生饱含深情的开头和结尾,已经让作文成功了一半。
综合训练的形式可以多样,如“实话实说式”、“焦点访谈式”、“花边文学式”、“囊中探宝式” O实话实说,就是侧重真情实感的练习,培养学生的人情观。
焦点式,就是侧重对社会的调查,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花边文学式, 就是要以小见大,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囊中探宝式,就是要就地取材,留心身边的人和事,培养学生的观察和积累能力。
比如,•母亲节快到了,请每-•位同学回家为母亲做一件事,上学后采用“实话实说式” 口述自己做了哪些事,有什么感受。
课堂上有娓娓叙述的真情,有朴实无华的真挚情怀,有热情奔放的诗歌朗诵,有情真意实的忏悔……人性的光辉在热烈的叙述中呈现出异样的光彩。
当学生把这种感受形成文字之后,由于作文有了情感的浸润而显得丰盈,因为有了哲理而显得深刻、独特。
一篇篇充满着人文价值和独特个性的文章让教师激动不己。
肯定、热情、欢愉等积极情感体验,将促使写作的观察、记忆、思维、想象等智力活动更加活跃,激情点燃智慧火花,将直接推动智力的发展。
为此,要教会青少年善于将自己的激情融入作文之中,以激活文思。
如在写以“美”为话题的作文,我是这样开头的:“同学们,你生活在这世上有十五、六年了,你所看过或感觉过最美的是什么?请马上在纸上写出你的答案!互相不能商量,不许偷看!” 学生马上兴致高昂,笑着写下了答案。
答案五花八门:蓝天白云、草原、晚霞、花草树木、大海、老师、女孩、友谊、心灵、食物、漫画、我家的小鸡、金鱼、麦当劳、邻家的小孩、妈妈的眼睛、外婆的手……我在微笑中看完全班53位学生的答案。
学生们期待地看着我,我拿出一部录音机:“下面,请同学们闭目伏在桌上听钢琴王子理查德的这首钢琴曲《水边的阿狄丽娜》,一•边听,一边好好地想象你所见所感的最美的东西。
”学生在音乐声中让想象和情感插上了翅膀,自由飞翔在文学语言的王国里,下面是这次作文采撷的话语:“我听到了花儿开的声音。
” “我闻到了太阳的味道。
” “他睁开眼睛,睡眼惺T 公地对我们-•笑,满面绯红,散发着孩子浓睡的芳香。
”“大约五岁的样子,小鱼儿祥安静。
纤细的五官是用最软的炭笔画上去的,稍不小心,就蹭晕了。
一头茸茸的头发像一•蓬烟会随时飘散。
”“生活就像一个洋葱,一层一层地剥,总有一层让你流出眼泪来”……事实上,中学生的想象力由于受知识、阅历水平限制较少,反而显得十分广阔而瑰丽。
具有这种想象力的语言本身所具有的无穷魅力往往是逻辑缜密的“成人语言”所无可比拟的。
走进孩子的心灵,和孩子真诚的对话,从儿童的视角进行作文教学。
将使师生共同感受写作的乐趣。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曾说:“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关于激励、唤醒、鼓舞。
”(《西方资产队级教育论著选》),写作是一种潜能,需要老师去唤醒、去挖掘。
许多老师都有这样的体会:对命题作文感到困难的一部分学生, 在口记和自由文中却能洋洋洒洒,下笔千言。
改革作文命题,改变单一的写作内容,有利于唤醒学生的写作潜能。
如写历险日记,是我的学生一次新奇而又兴奋的体验。
题目是这样的:有一•天,你背着行囊,划着小船出海,谁知在第一天便遇到风暴……经过七天,你终于遇救,回到日思夜想的家。
请同学们把你这七天的经历,用口记的形式写下来,每天写一篇。
学生拿到这历时七天才能完成的作文,非但亳无怨言,还显得兴奋异常,摩拳擦掌,似乎个个将成为豪壮的历险勇士,整个星期以来,“历险”便成为了学生的中心话题。
心理学告诉我们:“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和光明的教学环境的重要途径之一。
”(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一位优秀的语文教师说:“把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起来,那么,所有课堂教学以及课外作业就会被当作一种礼物。
对于礼物,学生是乐意领受的。
”除了以上的片段作文、综合训练、音响作义、想象作文,我还搞了作文填空、连词口头作文、编写课本剧、电视剧等多种形式的作文,使学生学习如同游戏,兴趣盎然。
心理学认为:“当一个学生对某种学习产生兴趣时,他总是积极主动, 而且心情愉快地去进行学习,不觉得学习是一种沉重的负担。
” “有兴趣的学习不仅能使学生全神贯注、积极思考,甚至会达到废寝忘食的境地。
”(二)快乐改作文评改是作文教学过程中必不可缺的一环。
评讲促使学生明晓所以然之故的必要手段。
作文指导,仅让学生停留在知其然当然是不够的,还必须使学生探索并明晓其所以然之故,才使学生切实获益。
所以改变单一的老师评改作文的形式,是提高评讲质量重要的环节。
以往教师评讲作文,总是找几篇好的或差的习作,老师以公式化的评语下注,读读、听听、或老师点评点评。
这样会使学生厌倦眼前的“雕虫小技”,要把修改作文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他们自己读,让大家共同议,适当的时候老师点评。
要针对—•些学生作文中存在的共性和特殊性去讲评,评出特色来。
这样既锻炼了学生的口语表达,也充分开发了学生的潜在思维能力,使学生对问题的看法有了共识,思想认识水平会有提高。
如在评改“美”的话题作文的时候,有两位学生都写《落叶》,一篇是写一个叫“秋叶”的单亲女孩,母亲在一个雪夜为特困生补课而病逝,自己由于未能考上重点中学完成母亲的遗愿而自杀的故事。
这篇文章的文辞优美,意境凄美,但思想太消极。
另一篇通过对落叶的描写,写出一个很美的秋天,写出秋叶的奉献精神。
这篇文章遣词造句的功力较前者稍逊,但立意颇高,是不错的一篇文章。
评讲时,先让两位小作者给大家把文章有感情朗读一•遍,然后让大家打分。
这一来,学生的情绪被调动起来了,思维被激活,表达的欲望高涨,大家沸沸扬扬,各抒己见,甚至争得面红耳赤,最后,在深入争论和探讨中,大家达成共识,评出文章各自的优缺点及今后写作中要注意改进的地方。
又如在评讲“感悟生活” 这个话题作文时,我是把评讲分为“榜上有名”“片段展示”“佳作欣赏”“出谋划策” “老师例文”五个环节。
先宣读文章有优点的学生的名字,再让这些学生把好的片段和文章读给同学们听,然后老师“采访”他们,让他们谈写作的感受及自己对作品评价,接着让全班同学讨论并发表自己的见解。
“出谋划策”是把一篇中等水平的文章印刷出来让学生评品并加以修改,使之在众人的“谋策” 之下,成为一•篇优秀的作品。
最后是朗读老师的“下水文” O这种评讲作文的形式,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学生当然乐于接受了。
学生优秀作文的展示,除了老师范读,学生自读外,还成立了班里的优秀作文展评小组,小组的性质类似于—•个小编辑部。
用张贴、出版文集、校园广播、配乐录音甚至制作网页的形式,让大家分享作文成功的喜悦。
就是通过这样的形式生动的评展作文,充分地发挥了学生的主体能动性,既让学生深地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又让学生锻炼了表达、组织、管理和创新的能力。
有效地推动了学生乐学乐写的情绪。
作文教学无论何时何地,都必须以人为本,着眼于人的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整体优化和和谐发展。
追求人人爱作文,人人能作文,人人好作文。
实现叶老概括的“自能作文,不待教师教;自能改文,不待教师改”的理想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