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外古诗词赏析课件.ppt
这首《长歌行》不同于汉代其他哀叹 人生的短促、鼓吹及时行乐的文人诗,可 以说是一首与时代唱反调的诗,一首催人 上进的佳作。
第二首 野 望 王绩
野望
王绩
东皋薄暮望, 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 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 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 长歌怀采薇。
作者简介
王绩,字无功,绛州龙门(今山西 龙门)人。生于隋末唐初,文学史家一 般把他列为最早的唐代诗人。贞观初年, 因病告退,仍回故乡,隐居于北山东皋, 自号东皋子。王绩以诗赋著名,其文集 名《东皋子集》。
名句赏析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举目四望,到处是一片秋色,在夕阳的余 晖中越发显得萧瑟。在这静谧的氛围之中,牧 人与猎马的特写,带着牧歌式的田园气氛,使 整个画面活动了起来。这四句诗宛如一幅山家 秋晚图,光与色,远景与近景,静态与动态, 搭配得恰到好处。
艺术特色
初唐沈佺期、宋之问时,律诗遂定型化, 成为一种重要的诗歌体裁。而早于沈、宋六十 余年的王绩,已经能写出《野望》这样成熟的 律诗,说明他是一个勇于尝试新形式的人。这 首诗首尾两联抒情言事,中间两联写景,经过 情——景——情这一反复,诗的意思更深化了 一层。这正符合律诗的基本章法。
名句赏析
气蒸云梦泽, 波撼岳阳城。
这两句被称为描写洞庭湖的名句。“气 蒸”句写出湖的丰厚的蓄积,仿佛广大的沼 泽地带,都受到湖的滋养哺育,才显得那样 草木繁茂,郁郁苍苍。而“波撼”两字放在 “岳阳城”上,衬托湖的澎湃动荡,也极为 有力。人们眼中的这一座湖滨城,好像瑟缩 不安地匍伏在它的脚下,变得异常渺小了。
长 歌
第一首
行
( 汉 乐 府 )
长歌行
汉乐府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解题
长歌:长声歌咏,也指写诗; 行(xíng):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 歌行体的简称,诗歌的字数,和句 子的长度不受限制。
长歌行是指“长声歌咏”为曲调 的自由式歌行体。
丞 相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 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 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 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 徒有羡鱼情。
艺术特色
这是一首干谒诗。唐玄宗开元二 十一年(733),孟浩然西游长安,写 了这首诗赠当时在相位的张九龄,目的 是想得到张的赏识和录用,只是为了保 持一点身份,才写得那样委婉,极力泯 灭那干谒的痕迹。
艺术特色
本诗二、三两联都是自然成对,毫无斧 凿痕迹。第二联两句都是指襄阳的位置,信手 拈来,就地成对,极为自然。第三联“乡泪” 是情,“归帆”是景,以情对景,扣合自然, 充分表达了作者的感情。最后又以景作结,把 思归的哀情和前路茫茫的愁绪都寄寓在这迷茫 的黄昏江景中了。
第四首望Βιβλιοθήκη 洞庭孟湖浩赠
然张
( 唐 )
文学常识
汉乐府:“乐府”原是古代掌管音乐的 官署。秦及西汉辉帝时都设有“乐府令”。 汉武帝时的乐府规模较大,其职能是掌管宫 廷所用音乐,兼采民间歌谣和乐曲。魏晋以 后,将汉代乐府机关所搜集演唱的诗歌,统 统称为乐府诗。乐府诗是最能代表汉代诗歌 成就的一种体裁。
文学常识
《乐府诗集》是宋代郭茂倩编的一部乐府 诗总集,全书一百卷,分十二类。上起汉魏, 下迄五代,兼有秦以前歌谣十余首。除收入封 建朝廷的乐章外,还保存了大量民间音乐的歌 词和文人创造的新乐府诗。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 上册
课外古诗词赏析
(十首)
诗词课题总览
《长歌行》汉乐府 《野望》王绩(唐) 《早寒江上有怀》孟浩然(唐)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孟浩然(唐) 《黄鹤楼》崔颢(唐) 《送友人》李白(唐) 《秋词》刘禹锡(唐) 《鲁山山行》梅尧臣(宋) 《浣溪沙》苏轼(宋)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陆游(宋)
名句赏析
全诗最有名的诗句是少壮不努力, 老大徒伤悲。一个人要有所作为,有 所发明创造,就应该从青年起努力学 习,不断扩充自己的知识,否则便会 虚度岁月,一事无成而空自悲叹!这 两句诗是古代诗人从实践中总结出来 的人生格言,对于今天的广大青少年, 仍具有积极的教育意义。
艺术特色
这是一首咏叹人生的歌。唱人生而从 园中葵起调,这在写法上被称作“托物起 兴”,即先述说其他事物,用来引起所歌 咏的内容。
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 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 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 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 烟波江上使人愁。
作者简介
崔颢,(704—754),汴州(今河南 开封)人。开元十年进士及第,曾出使河 东节度使军幕,天宝时历任太仆寺丞、司 勋员外郎等职。足迹遍及江南塞北,诗歌 内容广阔,风格多样。或写儿女之情,几 近轻薄;或状戎旅之苦,风骨凛然,诗名 早著,影响深远。
艺术特色
这首诗的艺术特点,是把写景同抒情有 机地结合在一起,触景生情,情在景中。诗的 前四句,描写洞庭湖的景致。把洞庭湖的景致 写得有声有色,生气勃勃。这样写景,衬托出 诗人积极进取的精神状态,暗喻诗人正当年富 力强,愿为国家效力,做一番事业。这是写景 的妙用。
第五首
黄
崔鹤 颢 (楼 唐 )
黄鹤楼
名句赏析
迷津欲有问,平海夕漫漫。
“迷津欲有问”,是用《论语•微子》孔子 使子路问津的典故。长沮、桀溺是隐者,而孔 子则是积极想从政的人。长沮、桀溺不说津 (渡口)的所在,反而嘲讽孔子栖栖遑遑、奔 走四方,以求见用,引出了孔子的一番慨叹。 双方是隐居与从政的冲突。
名句赏析
迷津欲有问,平海夕漫漫。
而孟浩然本为襄阳隐士,如今却奔走 于东南各地(最后还到长安应进士举),却 是把隐居与从政的矛盾集于一身,而这种矛 盾又无法解决,故以“平海夕漫漫”作结。 滔滔江水,与海相平,漫漫无边,加以天色 阴暗,已至黄昏。这种景色,完全烘托出作 者迷茫的心情。
第三首
早寒江上有怀
(唐)孟浩然
早寒江上有怀
孟浩然
木落雁南度,北风江上寒。 我家襄水曲,遥隔楚云端。 乡泪客中尽,孤帆天际看。 迷津欲有问,平海夕漫漫。
作者简介
孟浩然(689~740) ,唐代诗 人,汉族。本名浩,字浩然,世称 “孟襄阳”。襄州襄阳(今湖北襄樊) 人。与另一位山水田园诗人王维合 称为“王孟”。他以写田园山水诗 为主。因他未曾入仕,又称之为孟 山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