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析外包业务在中国的发展

浅析外包业务在中国的发展

浅析外包业务在中国的发展
09040627 国贸1班徐莉君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国际分工的不断细化使得生产流程在不同的环节上细分,于是外包这一新兴的形式出现了,给企业带来了新的活力,并推动了国家经济的发展。

本文主要介绍外包的含义,并主要分析了外包中服务外包,其在我国的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等方面来阐述外包。

关键词:外包外包优势服务外包发展现状存在问题
一、外包的含义
外包是指企业将生产或经营过程中的某一个或几个环节交给其他公司完成。

外包是一个战略管理模型,企业为维持组织的核心竞争能力,且因组织中人力不足的困境,可将组织的非核心业务委派给外部的专业公司,以降低营运成本,提高品质,集中人力资源,提高顾客满意度。

外包业是新近兴起的一个行业,它给企业带来了新的活力。

外包将组织解放出来以更专注于核心业务。

外包合作伙伴为组织带来知识,增加后备管理时间。

在执行者专注于其特长业务时,为其改善产品的整体质量。

外包解放了公司的财务资本使之用于可取得最大利润回报的活动。

外包使一些新的经营业务得以实现。

一些小公司和刚起步的公司可因外包大量运营职能而获得全球性的飞速增长。

二、我国发展外包的优势
1、中国知识型劳动力成本相对较低。

外包业务需要数以百万计的低成本劳动力,而中国正好拥有这样的劳动力,因此目前很有竞争力。

2、除了劳动力这项大笔运营成本低之外,中国基础设施优越、政府的大力支持,加上跨国公司需要分散风险的意愿,都促使许多大公司向中国拓展外包业务。

3、国际大公司大力拓展中国的外包业务市场是受海外迅速增长的客户需求推动的。

这些客户要求降低成本,更合理地分散风险以及取得地方政府的支持,以便扩展其在中国的业务。

中国国内公司也开始通过外包业务降低成本,提高效率。

与此同时,中国国有公司也都急需信息技术的基本架构和“后店”支持,这样的涓涓溪流将汇集成一股洪流。

外包的范围可以按工作性质分为“蓝领外包”和“白领外包”。

“蓝领外包”它指的是产品制造过程外包,而“白领外包”又可以叫做“服务外包”。

以下主要介绍“白领外包”,即“服务外包”。

三、服务外包的定义
服务外包指企业将系统开发、应用管理、业务流程优化等自身业务需求通过外包由第三方(即服务外包提供商)来完成,以专注企业核心业务,更好实现企业经营目标的经济活动。

它可以划分为在岸外包和离岸外包。

前者是指同一本土的不同法人实体之间发生的业务流程合作关系;后者是指不同国家的不同法人实体之间发生的业务流程合作关系。

四、中国服务外包行业发展现状
中国服务外包产业经历了十多年的快速增长,产业发展规模和质量都得到了很大提升。

2010年服务外包产业全年合同执行金额达198.0亿美元,其中离岸合同执行金额为144.5亿美元。

服务外包产业呈现出了从面向企业业务流程各环节的服务外包向垂直行业的综合服务外包转变的趋势,拥有垂直行业专业知识的企业将获得成功,接包商通过强化行业知识,为客户提供更专业的服务,提升其竞争力。

目前,中国在软件业、金融业、通信业、制造业、生物医药等服务外包领域已形成一定的优势,市场发展初具规模。

(一)软件服务外包快速发展
1、行业规模持续扩大。

近年来,我国软件服务外包迅速发展,产业规模不断扩大,行业收入不断增加,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不断增强。

软件服务外包企业有效地整合优势资源,优化产品结构,推进品牌的国际化战略,国际竞争力快速提高。

2、产业呈集聚发展态势。

我国软件服务外包产业呈集聚发展态势,以21个服务外包示范城市为重点,形成了中国软件服务外包产业五大集群——环渤海集群、长三角集群、珠三角集群、中西部集群和东北集群。

3、业务向二三线城市转移。

随着一线城市人力成本及商务成本的上升,软件接包企业将低附加值业务转移至二三线城市。

国内不少中小型企业组成企业联盟,作为大型外包企业的下游企业,获取软件服务外包的转包和分包业务。

4、新技术为软件服务外包提供新的发展方向。

根据IDC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2010年中国云计算服务市场规模已经达到3.2亿美元,未来将以接近40%的年复合增长率快速增长。

云计算、物联网等新技术的应用使企业看到了新的技术方向,众多软件服务外包企业纷纷在新技术转型上寻找新的发展之路。

(二)电信服务外包处于优势
近几年来,随着电信运营商的重组与转型、3G网络以及物联网、云计算等新技术的开发与运用、新型服务项目拓展等,推动了电信服务业的大力发展,促使电信服务外包市场和规模扩张迅速,并且保持持续增长态势。

2009年中国的电信服务外包市场规模达到了451.4亿元,比2008年的351.0亿元增长28.6%,比2003年的198.1亿元增长127.9%。

2003~2009年,中国电信服务外包市场规模年均增长达到14.7%。

电信服务外包在众多服务外包行业中处于优势地位,并且呈现出广阔的发展前景。

1、电信服务外包市场规模持续扩大。

电信企业为降低成本、提高竞争力,以及新业务的不断推出,业务外包需求持续增长。

2、电信服务外包市场日益专业化与规范化。

政府管理的日益加强,外包业务的进一步细分,使得电信外包市场日趋专业化和规范化。

3、服务接包企业与发包企业的战略合作关系更加成熟。

接包企业不仅成功为运营商提供服务,同时借助自身研发能力,把握前沿技术,引导电信运营商的最优发展。

(三)金融服务外包持续增长
目前,中国金融服务外包主要集中在银行业和保险业外包两个领域。

银行业外包业务主要集中在信息技术外包、灾难备份外包、银行卡外包和客户服务四个方面;保险业外包业务主要集中在信息技术外包、理赔勘查外包、营销业务外包等几个方面。

随着金融业前台业务和后台业务、核心业务和非核心业务、标准流程业务和非标准流程业务分离的趋势日益加快,未来金融后台的建设和以各类后台为载体的服务外包业的发展将持续推进,建立金融后台服务中心的城市将不断增多。

目前中国金融服务外包发展主要表现出以下特征:
1、银行业和保险业的外包市场趋于成熟,证券业的外包服务正在兴起。

银行业和保险业仍将持续释放大量的外包需求,从以ITO为主导,逐步向BPO、KPO领域延伸;证券业的IT投资日益增加,企业不断发展壮大,证券业的外包服务正在兴起。

2、金融后台中心建设取得长足进展。

金融机构前台业务与后台业务的分离日益加速,大型金融机构利用其自建的全权持有的分支企业运营后台业务成为发展的主流模式。

3、发包商倾向于将ITO、BPO捆绑,寻找综合技术解决方案的供应商。

金融领域外包的商业模式逐渐从一般软件配套服务进入了运营操作过程承包,运营过程与高技术外包逐渐融合,形成一个更完整的外包服务供应链。

4、外包服务逐渐向更细分的专业市场发展。

中小型金融服务外包企业逐步定位于做特定领域的细分市场外包服务供应商,通过提供特殊的专业能力以帮助客户处理特殊需求的商业功能,比如图像处理、数据管理、ATM服务、E-banking服务等,获得竞争优势。

总体而言,我国的金融服务外包尚处于起步阶段,为了规范行业发展,政府在加强金融服务外包监管方面做了一系列工作,如2010年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制定颁布了《银行业金融机构外包风险管理指引》,引导金融服务外包行业规范稳步发展。

五、服务外包存在的问题
尽管我国的服务外包发展很迅速,规模不断变大,水平和方向上各有特点,但其中也存在一系列的问题。

1、人才资源结构不尽合理。

我国虽然拥有多所高校,具有丰富的人才储备,但人才结构并不十分合理。

以软件产业为例,目前软件产业对人才的需求呈金字塔形结构,而软件人才结构则呈“橄榄型”,位于产业上层的软件架构师、系统设计师严重短缺,属于产业基础的软件蓝领非常稀少,而处于金字塔中层的系统工程师相对过剩。

2、布局分散难以形成集聚效应。

产业集聚能够产生显著的经济效应,服务外包也很讲究规模效应,但目前我国服务外包发展布局比较分散,企业规模小,缺少龙头企业和知名品牌。

缺乏规划布局引导政策,承接与开发大型服务外包项目能力不足,集聚效应受到较大制约和影响。

3、缺乏必要的政策扶持。

服务外包的发展涉及到宽领域、多部门,需要完善的配套措施进行产业支持。

从外包企业的工商登记政策、人才政策到税收政策、财政政策等,需要有一整套的优惠政策对服务外包进行扶持。

目前我国还没有相关配套的扶持政策,虽说目前我国都有政策支持服务外包的发展,但是这些政策仅涉及某一领域,加之有些政策(如税收)又无法落到实处,政策效应很难体现。

4、市场不够规范。

我国服务外包市场还存在许多不规范的现象,如外包服务质量的监控还不到位、服务外包合同还不是很规范、履行合同也不是很严格,缺乏行业标准以及市场不正当竞争等现象仍较多。

目前中国在接受跨国公司外包业务方面仍处于初级阶段,所占市场份额很小,但潜力很大,正日益成为国际信息与咨询公司的外包目的地。

牢牢把握这一机遇,大力承接国际(离岸)外包业务,有利于转变对外贸易增长方式,扩大知识密集型服务产品出口;有利于优化外商投资结构,提高利用外资质量和水平。

参考文献:
[1]《中国服务外包行业发展现状与趋势分析》李庭辉2011年09月《中国服务外包》杂志
[2]《我国服务外包发展现状与对策》2008年02月《中国发展观察》
[3]《国际服务贸易概论》刘东升北京大学出版社。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