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医运动养生

中医运动养生


要循序渐进,不可急于求成。操之过急,往往欲速而不达。
(四)持之以恒
锻炼身体并非一朝一夕的事,要经常而不间断。因为运动养生是一个时间积累的过程, 效果是随着运动进程而逐步显现出来。要有“只顾攀登莫问山高”的精神。“流水不
腐,户枢不蠹”,这句话一方面说明了“动则不衰”的道理,另一方面,也强调了经
常、不间断的重要性,水常流方能不腐,户枢常转才能不被虫蠹。只有持之以恒、坚 持不懈,才能收到健身效果。古人所谓:“心诚则灵”,“功练千遍,其效自见”即
(三)循序渐进
运动养生是通过锻炼以达到健身的目的,因此,要注意掌握运动量的大小。运动量太 小则达不到锻炼目的,起不到健身作用;太大则超过了机体耐受的限度,反而会使身
体因过劳而受损。孙思邈在《千金要方》中指出:“养性之道,常欲小劳,但莫大疲
及强所不能堪耳”。剧烈运动会破坏人体内外运动平衡,加速某些器官的磨损和生理 功能的失调,结果缩短生命进程,出现早衰和早夭。所以,运动健身强调适量的锻炼,
医家养生派
• 医家养生包含动养和静养。 • 医家养生派以防治疾病,保健强体为目的。 • 《黄帝内经》记载五种医疗方法:砭石、毒 药、灸、九针、导引按跷。 • 现代流行健身养生方法:放松功、内养功、 强壮功、五禽戏、保健功等。 • 以医疗保健为目的的养生方法都可以算作医 家养生方法。
儒家养生派
• 儒家养生讲究坐忘,以静坐修身养气为目的。
(五)延年益寿
(六)通络止痛
二、运动养生的原则
传统的运动养生之所以能健身、治病、益寿延年,是因为它有一套较为系统的理论, 原则和方法,注重和强调机体内外的协调统一,和谐适度。从其锻炼角度来看,归纳 起来,有四个方面原则:
Sport ONE DAY
• 动静原则
• 练养相兼
• 循序渐进 • 持之以恒
(一)动静原则
传统的传统的运动养生中动静结合有两种含义:其一是在运动方式上动功与静功配合。 因为动则为阳,静则为阴,各有所属。动静兼习,阴阳结合,更有益于健身祛病。其
二是指在锻炼时,要动中有静,即在外形动作的条件下,思想安静,注意力集中。练
静功时,在人静放松时,可促使内其运行,气血流畅。故动与静的有机结合,可以相 互促进,这样有利于内气的聚集与运行,又能提高锻炼效果。
(二)练养相兼
指锻炼与合理修养并重,即练中有养,又练又养。练指运动过程,养是指运动过程中 产生的一种是身体机能改善的状态。在人静后,精神处于高度安静状态,运动养生的
目的就是要达到这样。并让这种静养状态在不断深入的锻炼中维持并发展,向更高的
境界升华。养的另一方面是指在进行一系列的内部锻炼后必须修整,使另一个新的过 程来临之际能重新入静,不应无休止地练。
传统运动养生法
组员:赵鸿飞、吴少瑶、韩瑞雪、游竹婧、于贺、
张雪、王鑫
作用 机理
原则
特点
优点
养生 功法
流派
一、运动养生的作用机理
作用机理:运动养生是中医养生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人类养生实践中的主要内容之一,其作用机理归纳
起来为以下六方面:
(一)壮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强身
(二)安神益智
(三)美容养颜
(四)预防衰老
四、顺应自然界四时变化以养生
中医强调“天人合一”的观点,在进 行养生运动时,应顺从自然规律,只 有顺乎自然界阴阳变化的运动方式, 才能很好地保养人体的生机而健康无 病。
三、运动养生的优点
(一)简单方便,易于掌握 (二)经济实用,灵活多样 (三)寓练娱乐,愉悦身心 (四)防病强身,治病祛疾
传统运动养生流派
• 《庄子》有颜回‘坐忘’之说,这是我国静坐的 开始。正统儒家宋明理学派讲:静坐修身养气。 程颢强调“只闭目静坐,可以养心。”朱熹提倡 “半日静坐,半日读书。”
• 读书人提倡静坐养气之类的功夫,可以称为儒家 健身养生。 • 代表功法:坐忘法等。
总结
THANK YOU!
二、意、息、形的协调统一
强调意念,呼吸和形体的配合, 即所谓的意守,调息,调身的统 一。动以养形,静以养神,只有 形神具旺,才能强壮、长寿。
三、集导引、气功、武术、医理为一体
源于导引气功的功法如八段锦、武术 如太极拳、太极剑等。不论哪种功法, 都讲求调息、意守、动作形态。融诸 家长为一体,则是运动养生一大特点。
是此意。 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是不会达到锻炼目的。运动养生不仅是身体的锻炼,也
是意志和毅力的锻炼。
二、运动养生的特点
一、以中医学基础理论为指导 运动养生是以自我调节为主的一种主动 锻炼方法,是以阴阳、脏腑、气血、经络等 理论为基础,以养精、练气、调神为基本要 点,用整体观念协议统一,是自我身心并用 的一种主动锻炼的方法。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