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教学设计和有效教学

教学设计和有效教学


石头 鳟鱼 小花

小鸟
男孩
演员
《逃家小兔》环型结构图
帆船
数学教学: 教师理解数学 + 理解儿童
1. 需要操作经验的内化.
(在多种经验的基础上从具体到抽象概括)
2. 需要在生活情境中运用.
(理解数学问题: 如单双数)
3. 需要心理工具做媒介.
(教师要体验孩子学习数学的艰难; 尊重幼儿独特的思维 方式; 承认幼儿的个体差异; 耐心等待幼儿的成长.)
教材内容—分析教育元素,挖掘教育价值
------如何作价值判断?
儿童---感兴趣,能理解的知识和经验. 学科---某领域关键概念.技能.能力. 教育---在原有经验基础上提升.
如图画书<幸运的一天>
绘本阅读:《我的幸运一天》
设计意图: 故事《我的幸运一天》生动幽默地描述了一只小猪临危不惧,运用自 己的智慧“狐”口脱险获得幸运的过程。故事情节跌宕起伏,幽默风趣, 富有戏剧效果,能够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同时大班的幼儿已经具备了 初步的推理能力和表达能力,这样有助于他们对故事情节的大胆猜测和 主动交流,体验语言学习的乐趣。(选择四幅代表性的关键的讲述)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内容,了解小猪由不幸运到幸运的过程及原因。 2.通过猜测、验证、质疑等多种方法拓展想象,积极交流、主动表述。 3.懂得通过“智慧”也能获得幸运的道理,体会幸运带来的快乐。
1. 要以学生发展为本,适应不同学生的发展需要。 2. 体现教学目标的多元整合,目标中要追求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 态度价值观。 3. 基于教学资源的运用,为学生营造基于资源的学习氛围。 4. 注重多元化的学习反思和经历探究、体验、感受等多种学习方法。 5. 引发问题意识和探究意识,提高学生的一种学习能力,任何年龄段的 学生都相同。 6. 生活化、实践性、开放性的游戏和活动。 7. 过程性、发展性统一的教学评价。 8. 体现教学的一种有机互动的民主氛围。 9. 适应当时教学背景和教学实际情景的教学机智。
活动过程
一、猜谜语形式引出“夹子”,了解夹子的特征,说说在哪里见过夹子, 夹子 有 什么用处?(拓展经验:夹子有各种各样) 二、练习夹夹子,掌握夹的方法(每人椅子底下放一个)。 三、找相同,找6个相同颜色的夹子夹在衣服上, 并手口一致点数, 相互检查。 四、找不同,分类游戏“夹子回家”, 按大中小分类整理。 五、变魔术,利用辅助材料造型创作(青蛙\乌龟\梅花鹿\螃蟹\刺猬\孔雀)。 六、播放《森林狂想曲》音乐,让幼儿模仿想象造型动物舞蹈。在欢快的气 氛中结束。
• ——物理知识建构于幼儿所观察到事物对其
动作所产生的反应;(如探究沉浮现象) • ——数理逻辑知识来自儿童作用于物体的动 作和对动作的反思;(如区分左右) • ——约定俗成的知识只能凭借别人用某种约 定的方法来传达。(认识动植物)
幼儿园教学活动设计策略
1.教材分析策略(挖掘教材蕴含的价值,明确重点难点,分析儿童相关经验、发展状况) 2.目标整合策略(目标多元体现学科特质,指向三维发展目标) 3.资源利用策略(教具学具、教学资源的计划与分配) 4.内容展开策略(具体的教学活动内容如何层层递进和结构化) 5.情景创设策略(创设激发儿童兴趣和情趣的活动和游戏情境) 6.有效提问策略 (提问指向明确,开放有度) 7.自主学习策略(引导幼儿多通道参与,多元表现表达,感受体验合作、探究性学习) 8.对话互动策略(幼儿与同伴、与教师、与环境材料互动,二人、三人或者小组合作等) 9 .评价反馈策略(激励性评价:发现闪光点,引导同伴相互评价和交流,鼓励发散思维; 形成性评价:围绕教学内容和相关知识点教师进行适当的归纳\提升\总结) 10、动态生成策略(实施教案教师在教学情境中要变“死案”为“活案”,从“预成”走 向生成。 上课不是执行教案的过程,而是创生教案的一次实践)
中班综合活动:<趣味夹子>
活动目标: 1、通过玩夹子,培养幼儿积极探索的精神,知道夹子的用处。 2、学习手口一致,正确点数6以内夹子的数量。 3、能按照颜色和形状的不同分类,比较多少。 4、发挥想象借物造形,乐意表达自己的成果,体验快乐情感。 活动准备: 1、红、黄、蓝、绿夹子大中小每种各15个。 2、圆形和椭圆形的卡纸片,动物背景图15张。 3、《森林狂想曲》和舒缓的音乐。
3、实践性知识(解决教学过程中的具体问题或特殊的事件) ——指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会做和知道怎么的知识和经验,也可 以说是教师的“教育机智”和“教育能力”,这类知识的获得来源于 教育实践经验,是理论知识与教学情境相结合,通过对具体的教学情 境和教学事件的关注、反思,慢慢提升经验转化而来的。
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学设计理念
语言示范课<春天的脚步>
小朋友,美丽的春天来了,你看到的 春天是什么样的?教师在黑板上画春天 自然形成三个扳块的画,桃树,梨树、 野花开了;小蜜蜂、小燕子、蝴蝶都高 高兴兴的特级教师朱静怡执教儿童诗《春天的脚步》.展现了朱老师 与众不同的语言教学风格,她从幼儿的生活经验入手,鼓励幼儿大胆表述,启 发性提问---简笔绘画记录幼儿讲述内容---并以恰当的方法引领幼儿进入作品 情境---引导性重点讲述---最后色彩的运用更是点睛之笔,让幼儿体验到作品 美妙的、富有诗意的情景,真正体现幼儿是学习的主人.
主题活动<我和大树做朋友>生成的音乐剧
(1) (2) (3) (4) (5) (6)
序幕:年轮---大树爷爷您几岁. 春---树的生长. 夏---树的作用. 秋---树的特征. 冬---树的保护. 尾声:我和小树共成长.
歌唱活动:<你的眼里有个我>
活动目标: 1.感受一首歌曲用说唱、加衬词唱、改变旋律进行演唱的不 同效果,初步尝试与别人合作演唱歌曲。 2.在歌唱过程中,能注意倾听音乐的伴奏,体验不同方式演 唱所带来的快乐。 活动准备: 1.一幅乐谱节奏图; 2.乐曲《你的眼里有个我》;说唱伴奏; 3.分别用黄梅戏《树上的鸟儿成双对》和流行歌曲《对面 的女孩看过来》的旋律唱《你的眼里有个我》的视频。
例:教材分析 《玩偶进行曲》
乐曲《玩偶进行曲》选自俄罗斯著名音乐家柴可夫斯基的芭蕾舞剧《胡桃 夹子》。乐曲的旋律欢快活泼、诙谐有趣。乐曲为ABAC的结构形式,A段音乐 兼有进行曲和双拍子舞曲的特点,优美活泼的旋律生动描绘了木偶兵们吹着 小喇叭,昂首挺胸,神气十足的神态;B段音乐诙谐有趣,富有动感,就好象 老鼠王带领一群老鼠兵东瞧瞧西看看,鬼鬼祟祟出洞捣乱的样子;接着A段又 重现,表现了木偶兵在操练的紧张场面;C段的音乐激烈、变化丰富,让人仿 佛亲临到激烈的战争场面,并能通过起伏的音乐来了解木偶兵与老鼠兵紧张 的战况。音乐跌宕起伏的旋律、诙谐有趣的形象以及木偶兵与老鼠兵激烈的 战争场面,深深地吸引幼儿。幼儿通过欣赏活动,有助于感受乐曲优美活泼、 诙谐有趣、紧张激烈的特点,有助于提高幼儿对音乐的感受力和表现力。同 时,通过世界名曲的欣赏,打开了幼儿了解世界多元文化的窗口,为今后欣 赏世界名曲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活动目标: 1、根据故事和图谱提供的线索,初步了解作品结构及不同的旋律。 2、根据音乐特点,用不同的动作表现小木偶与小老鼠的形象。 3、体验乐曲诙谐的风格,提高幼儿对音乐的感受力和表现力。
教育活动目标制订—适度、明晰度
目标确定的一般原则: 围绕一个教学内容三维定位
1、第一层次:认知领域、知识技能目标; 2、第二层次:智力、能力培养目标; 3、第三层次:情感、态度、社会性发展目标。
目标是否切位
1. 目标是否具体, 核心目标是否突出? (避免标签目标, 太宽泛太笼统) 2. 目标是否与领域的教育对策(教学法)一致. 3. 目标是否适合该年龄班的幼儿? 4. 目标是否考虑到三维:知识,动作技能,情感态度? ------目标如何表述?
从教师角度表述:常用“鼓励”“引导”“帮助”“使”这些词语; 从幼儿角度表述:常用“感受”“体验”“理解”“尝试”“学 习”“萌发”等. 在一篇教案中表述要一致,要从统一的角度表述。
例举解读目标
小班下学期数学活动(目标涉及的量太多) 1、正确区分红、黄、蓝三种颜色,并能按颜色进行分类; 2、按卡点的数量匹配相应数量实物,感知4以内的数量并进行排序; 3、体验集体活动的快乐。 中班下学期语言活动(目标大而空,缺乏操作性) 1、欣赏故事,理解作品内容; 2、深刻感受母子之间的亲情。
四.互动讨论,迁移经验,出示其他图片拓展想象讲述.
例举数学活动
大班 <数数本领大>
---教具和问题情景的设计生活化元素和数学思维价值 小班 <男孩女孩> ---利用幼儿自身资源动态建构经验和数学概念关系 大班 <门牌号码> 同课异构(5所幼儿园) ---暴露了目标定位和学科特质等问题
例:大班科学活动<认识冬天>
大班语言活动《借动物》
一.启发谈话,故事导入--- 《借动物》 二.借助图片,分段讲述,猜想.表演故事情节.
1.欣赏.讲述故事的第一段 2.猜想.讲述.表演故事第二段 3.想象.讲述.讨论故事第三段
三.创设情境,分组讨论.联想.摆图讲述,扩展思维.
图1: 果园里很多水果成熟了; 图2: 邮局有很多快件缺少邮递员; 图3: 高层大楼着火了.
教学设计策略和有效教学
常州市教育教研室 庄春梅 2012年10月
教学设计相关情况分析
1、学习任务分析——包括对教学目标的分析和对教 学内容的分析(分析教材和内容价值); 2、学习者特征分析——包括了解学习者基础和知识 水平、学习动机、认知策略与认知能力等(幼儿情 况分析\相关经验兴趣); 3、学习环境分析——包括可利用的教育资源、时间 和空间材料等(教学具准备\教学情景)。
精心设计提问
例<会动的房子>提问语
[试教1] ”一开始小松鼠的家在哪里?它为什么要在地面上造房子?它在什 么地方造房子?那是一块怎样的石头?”(幼儿难以回答,有的直接答”大 石头上”) [试教2] ”小朋友猜一猜房子造在什么地方会动?故事中谁想重新造一座房 子?小松鼠在什么上面造了一座房子,小松鼠的房子会带着它来到哪里? 会看到什么?” [试教3]故事结束追问”小松鼠醒来一看,发现了什么奇怪的事?房子来到 了哪里?原来房子是在哪里的?为什么房子会动呢?”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