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公开课课件百家争鸣 公开课课件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公开课课件百家争鸣 公开课课件


认为统治者只有实行德政,
使人民心悦诚服,
社会才会稳定。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公开课课 件百家 争鸣 公开课课件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公开课课 件百家 争鸣 公开课课件
有一天,孔子家的马棚失火了。孔子从朝廷下班回家,他看见马 棚烧没了,就问家人:“马棚失火伤着人了吗?”他却不问马怎么样 了。
孔子路过泰山的一侧,有一个在坟墓前哭的妇人看上去十分忧伤。 孔子立起身来靠在横木上,派遣子路去问讯那个妇人。子路问道说: “你哭得那么伤心,好像有很伤心的事。”那个妇人说:“没错,之 前我的公公被老虎吃了,我的丈夫以前被老虎吃了,现在我的儿子也 被老虎吃了。”孔子问:“那为什么不离开这里呢?”妇人回答说: “(这里)没有苛刻的暴政。”孔子说:“学生们记住,苛刻的暴政 比老虎还要凶猛可怕!”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公开课课 件百家 争鸣 公开课课件
《三字经》里说:"
昔孟母,择邻处"。孟
母三迁便出自于此。
孟子的母亲为了使孩
子拥有一个真正好的
教育环境,煞费苦心,
曾两迁三地,现在有
时用来指父母用心良
苦,竭尽全力培养孩
子。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公开课课 件百家 争鸣 公开课课件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公开课课 件百家 争鸣 公开课课件
4.相关著作:他的思想后来由其弟子整理成《论语》一书。
《论语》是孔子的弟子记录孔子言行的一部书,成书于战国初期。因秦始皇
焚书坑儒,到西汉时期仅有口头传授及从孔子住宅夹壁中所得的本子。
5.孔子的地位和影响:
(1)、地位: 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大思想家、教育家。
(2)影响: 孔子的学说,对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有非常重要的影响,他所提出的一 些道德规范对中国社会的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 孔子不仅是中国文 化名人,更是世界文化名人,他的思想对整个世界都产生了重要影响。
礼,有耻且格。
——《论语·为政》
你认为孔子提倡“为政以德”“道之以德”有什么积极
的意义?
答:“为政以德”即是反对苛政,要求统治者爱护百姓,同时 以道德教化天下。这体现了民本思想,有利于减轻压迫,改善 民生;其道德教化思想,有利于社会风气,弘扬正气。这些对 于我们今天提倡以德治国、建设和谐社会也具有重要的借鉴意 义。
几个月过去了。有一天,老头儿丢失的那匹马居然回来了,还意外地带回来一匹好马。 这事轰了全村,人们纷纷向老人祝贺。可是老头儿并不高兴。他对大家说:“这有什 么可以祝贺的呀,谁能料到这不是一场灾祸呢!” 几天之后,老人的独生子骑着那匹好马玩,这匹马不熟悉它的新主人,乱跑乱窜,将 小伙子摔了下来,把腿摔瘸了。人们听说了,又来安慰老人。可是老人仍然不焦急,他 说:“说不定还是件好事呢!” 后来,边境上发生了战争,很多青年人被征调入伍,上了前线,伤亡了十之八九,只 有老头儿的儿子因为身体残废,留在家里,才侥幸活了下来。 “塞翁失马”的成语就是从这个故事来的。它常常与“焉知非福”连在一起使用,意 思是老翁丢失了马,哪里知道就不是福气呢?这个成语现在往往用来比喻坏事可以转化 为好事,或者用来形容虽然暂时受了损失,也可能因此得到好处。 这个成语也常作“歇后语”用。只说“塞翁失马”,暗含的意思是“焉知非福。”
庄 子
《庄子》书影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公开课课 件百家 争鸣 公开课课件
名周,字子休,约公元前369年-公元 前286年,战国时期的宋国人。战国时期道 家学派的代表人物,著名思想家、哲学家。
主要思想: 治国要顺应自然和民心,人生应追求精神 自由,要保持独立的人格(要顺其自然, “无为而治”。)
历史地位: 战国时期道家代表人物
新课导入
变化急剧而深刻的春秋战国时期,造就了一大
批杰出的思想家。他们当中,影响最大的是孔子。在国内,各
地都有为纪念孔子而修建的文庙。在国外,美英等国的众多学
者公认孔子是世界伟大的思想家之一 。孔子在中国和世界思想
文化史上的地位由此可见一斑。要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必须了
解孔子。
北京孔庙
孔子学院
曲阜祭孔大典
《道德经》 (道家的经典) 道家学派的创始人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公开课课 件百家 争鸣 公开课课件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道德经》
古时候在边塞地区,有一个老头儿,人称塞翁。一次,他养的一匹好马突然失踪了, 邻居和亲友们听说后,都跑来安慰他。他却并不焦急,笑了笑说:“马虽然丢了,怎么 知道这就不是一件好事呢?”
思想家、教育家。儒家的主要代表之一。
主要思想:
提出“春秋无义战”,反对战争, “仁政”治国,轻徭薄赋,爱护自然资源。
著作 《孟子》
材料研读
历史地位: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孟子。滕文公下》
你认为孟子的这段话体现了什么思想?
孟子的话体现了做人要有骨气和浩然正气。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公开课课 件百家 争鸣 公开课课件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公开课课 件百家 争鸣 公开课课件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公开课课 件百家 争鸣 公开课课件
3.教育贡献:
(1)、创办私学,主张“有教无类”。
孔子之前,“学在官府”学校专为奴隶主贵族弟子而设,平民没有 受教育的权利。孔子开创私学使平民也可以接受教育,从而突破了“学 在官府”的限制。
历史地位:墨家学派创始人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公开课课 件百家 争鸣 公开课课件
《墨子》书影
《墨子》书影 清光绪湖北崇文书刻本。 总计53篇,大多为墨翟弟子及其后世门人对 墨翟言行的记述。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公开课课 件百家 争鸣 公开课课件
孟 子
名轲,约公元前372年-公元前289年, 字子舆,战国时期鲁国人。中国古代著名
老子的哲学和希腊哲学以其 作为世界哲学的源头。
——黑格尔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公开课课 件百家 争鸣 公开课课件
阅 读 : P38-40“ 孔 子 和 儒 家 学 说 ” 部
分,勾画批注 1.简介孔子。 2.孔子的政治主张 3.孔子在教育方面的贡献 4.孔子的著作 5.儒家思想对我国历史有什么影响?
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三人
行必有我师焉。”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公开课课 件百家 争鸣 公开课课件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公开课课 件百家 争鸣 公开课课件
(3)文化成就:精心整理古籍,对传承中国古代文化经 典和学术思想做出巨大贡献。
孔子曾整理《诗》《书》《礼》《易》《乐》《春秋》六种被后世 称为“六经”的典籍。 传说《春秋》就是孔子编写的,对传承中国古 代文化经典和学术思想作出巨大贡献。
逝世时,享年73岁,葬于曲阜城北即今日孔林
所在地。
“三十而立”私人讲学;51岁从政;55岁起周游列国14年;68 岁返鲁从教、整理文献;73岁去世。他从教40余年,三千弟子, 72贤人,一生坎坷,无权无势,仅凭才学、道德、精神赢得弟 子深情爱戴。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公开课课 件百家 争鸣 公开课课件
著作 《韩非子》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公开课课 件百家 争鸣 公开课课件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公开课课 件百家 争鸣 公开课课件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公开课课 件百家 争鸣 公开课课件
老子被世人称为哲学之父、智慧之父,是世界文 化名人,世界百位历史名人之一。
我受中国孔子、孟子影响 很大,受老子的影响巨大。
——托尔斯泰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公开课课 件百家 争鸣 公开课课件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公开课课 件百家 争鸣 公开课课件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公开课课 件百家 争鸣 公开课课件
“百家”泛指数量多;“争鸣”竞相鸣叫,比喻在学术方面,对各种看 法和观点进行争辩。 “百家争鸣”是指春秋战国时期知识分子中的不同学派的涌现及各流派 争芳斗艳的局面。
阅读:P40-42,思考下列问题:
“马棚失火”和“苛政猛于虎” 两则小故事体现了孔子的什么思想?
“仁”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公开课课 件百家 争鸣 公开课课件
仁、爱人、为政以德; 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公开课课 件百家 争鸣 公开课课件
材料研读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
荀 子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公开课课 件百家 争鸣 公开课课件
名况,号卿约公元前313年-公元前 238年。战国时赵国人。战国末期儒家学派 中的大师,战国时期的思想家、教育家。
主要思想: 主张实行“礼治”,明确尊卑等级,
以维系社会秩序。 历史地位: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
著作 《荀子》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公开课课 件百家 争鸣 公开课课件
一、老子
老子
(阅读书本P36,完成下面的表格。)
年代:
春秋时期
姓名: 李耳
国籍: 创立的学派:
楚国 道家学派
《道德经》书影
思想观点: 政治主张:
顺应自然。 认为事物都有对立面,对立的双 方能够互相转化。要从正反两方 面思考问题。(辩证法)
“无为而治”
约公元前571年─ 重要著作:
公元前471年
地位: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公开课课 件百家 争鸣 公开课课件
2、政治思想
(1)、核心思想:“仁”,他提出“仁者爱人”,即要有 爱心和同情心,“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将“仁”作为处理 人与人关系的最高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
(2)、政治思想:推崇西周的制度,主张以德治国。
要求统治者爱惜民力,体察民意。反对苛政,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公开课课 件百家 争鸣 公开课课件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