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大道之行也》课件
• 大道:古代指政治上的最高理想。 • 大同:儒家的理想社会。 • 大道之行也:是指执政者施行大道, 则老百姓便可以生活在安定、和平的 大同社会。
大道和大同有什么关系? 大道之行也,是指执政者施 行大道,则老百姓便可以生活 在安定、和平的大同社会。
拓展探究:
1、文中“大同”社会跟陶渊明描 绘的那个“世外桃源”有没有相似的 地方? 2、孔子的“大同”社会的理想实 现了吗?21世纪的中国社会,是“大 同”社会吗?
二、词语积累(意): 1.通假字:与:通“举”,推荐 老而无妻的人
矜:通“鳏”,
2.词类活用: 亲:以……为亲; 子:以……为子(意动用法) 老、壮、幼、矜、寡、孤、独:(形容词作名词)
诵读课文,理清思路,思考:
1. “大同”社会的根本特征是什 么? 2.本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说明 “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的 ?
2、孔子的“大同”社会的理想实现
了吗?21世纪的中国社会,是“大 同”社会吗?
尽管这样的理想社会在当时的 社会条件下不可能成为现实,但它 却成为我国社会思想史上的一份宝 贵财富,两千多年来一直成为许多 思想家和改革家所追求的理想“桃 源”。其思想意义极为深远。
如何评价孔子所描绘的“大同”社会? 1、在当时看来:
3、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老而无妻的人、老而无夫的人、 幼年丧父的孩子、老而无子的人、残 疾人都能得到供养。
4、男有分,女有归。
男的都有职务,女子都能有归宿。
5、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
对于财货,人们憎恨把它扔在地上 的行为,却不一定要自己去私藏。 6、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人们都愿意为公众之事竭尽全力, 而不一定为自己谋私利。
• 本文是《礼记·礼运》开头部分里的 一段话,主旨是阐明理想中的“大同 ”社会的基本特征。
因为孔子是因为生活在变 乱纷乘的春秋末期,迫切希望 出现一个太平盛世。
课文欣赏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 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男有分,女有归。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已; 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已。 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 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7、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 因此奸邪之谋不会发生,盗窃、造 反和害人的事情不会发生。
8、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所以(家家户户)都不用关大门了,(音):
与(jǔ)通“举”
矜(guān)通“鳏” 分(fè n)
睦(mù )
长(zhǎng) 恶(wù )
2、在现在来说:
3、能否实现?
全文结构:
• 全文可分三层: 第一层(第1句话)对“大同”社会的纲领性说明。总 第二层(第2.3句话)
“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 分 1、人人都能受到全社会的关爱
2、人人都能安居乐业 3、货尽其用,人尽其力 第三层(第4句话)全文的总结语。 总
孔 子 : 大 同
幼老孟 吾吾子 幼老: ,, 以以 及及 人人 之之 幼老 。;
1、文中“大同”社会跟陶渊明描绘的
那个“世外桃源”有没有相似的地方?
“世外桃源”的境界显然是根据“大 同”社会的体制构想出来的,是艺术地再 现“大同”社会的生活风貌。两者都描绘 了一个没有战乱,没有剥削、压迫,人人 平等,人人安居乐业,和睦相处,丰衣足 食的理想社会。例如从“黄发垂髫,并怡 然自乐”中可以看出“桃源”中的老人和 孩子因为受到全社会的关爱,生活极其幸 福,这就是“大同”社会中“老有所 终”“幼有所养”了。
《礼记》
四书:《论语》《大学》《孟子》 《中庸》 五经:《诗经》《尚书》《礼记》《 周易》《春秋》 (简称:诗、书、礼、易、春秋)
《礼记》简介:
情况和各种礼节制度的记述外,还 包括了孔子及其门人言行的一些小 故事。 《礼记》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典 章制度书籍,又是一部重要的仁义 道德教科书。其语言简洁生动,具 有一定的文学价值。
折射
理想 • 谋闭而不兴 • 盗窃乱贼而不作 • 外户而不闭 现实 • 尔虞我诈,人人自危 • 盗贼横行,混乱不堪 • 社会变乱纷乘,动荡不安
第三层,采用对比的手法。描绘了一个和 平安宁,没有动乱没有压迫剥削,人人平等的 世界。这样结尾,能鼓舞人心,增强说服力, 使人们能为这一美好的世界努力奋斗。
大道指什么?大同指什么?
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兴起 这 是 理想社会
语句翻译
大道实现的时候,天下都是公有的,选 拔推举品德高尚和能干的人(给大家办 事),社会讲求诚信,培养和睦气氛。 2、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所以人们不只是把自己的亲人当做亲 人,不只是把自己的子女当做子女。
1、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 讲信修睦。
民 族 、 民 生 、 民 孙 权 中 山 ——
天 下 为 公
康 有 为 : 小 康
林觉民
1911年4月24日 林觉民 亦以天下人 为念,当亦乐牺 牲吾身与汝身之 福利,为天下人 谋永福也。
《礼记》,除有关我国古代社会
《大道之行也 》
——选自《礼记》,儒家经典之一。
选自《礼记 • 礼运》,该书大约是战 国末年或秦汉之际儒家学者托名孔子答 问的著作。 文章中提出一个著名的关于人类美 大同 ”。 好社会的构想,并给它定名为“ 请注意理解“天下为公 ”这个关键词, 大同 ” 社 理清课文的层次,然后分析“ 会的基本特征。
特征: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具体阐述:
人不独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 人人受到关爱 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男有分,女有归
人人安居乐业 物尽其用 人尽其力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 力恶其弃于地也,不必为己
任何想像都是植根于现实土壤的, 文中有无当时现实社会的影子?
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
供养 职业、职分 归宿
而无妻的人
憎恶
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对于财货,人们憎恨把它扔 在地上的行为,却不一定要 自己私藏; 人们都愿意为公众之事竭尽全力, 而不一定为自己谋私利。
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
因此 耍奸邪 之谋的行为 发生 造反 害人
陶 渊 明 : 世 外 桃 源
“有饭同吃,有衣同穿,有田同耕,有 钱同使;无处不保暖,无处不均匀。” ——洪秀全
洪秀全领导了近代史
上最大的农民起义。
马克思
伟大的思想家,他和 思格斯共同创立的马克思 主义学说,提出社会主义 和共产主义伟大的理想的 社会形式。 “各尽所能,按需分配” 是共产主义的社会制度的 基本概念。
字词理解
《大道之行也》 大道之行也,
施行
天下为公,
是
选贤与能,
与(jǔ),通 “举”,选举
讲信修睦。
培养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
因此 以……为亲奉养
为社会效力
因此人们不单奉养自己的父母,不单奉 养自己的子女。
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
顺理成长 同“鳏”,老
以……为子 终其天年,养老送终 抚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