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离心式压缩机试车方案

离心式压缩机试车方案

离心式压缩机试车方案
1.工程概况
某某有限公司180万吨∕年劣质油综合利用项目及配套工程,100*104t∕a汽柴油加氢精制装置,压缩机(C1101)该机组由BCL409/A压缩机和BH25/01背压式汽轮机组成,压缩机与汽轮机由膜片联轴器联接,压缩机和汽轮机安装在共用钢底座上;整个机组采用润滑油站供油;
2.编制依据
2.3《压缩机、风机、泵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75-98
2.4《机械设备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31-98
2.5《化工机器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离心式压缩机)HGJ205-92
2.6《石油化工施工安全技术规程》SH3505-1999
2.7《化学工业工程建设交工技术文件规定》HG20237-94
3.主要施工程序
3.1机组的安装程序见图3-1。

4.施工准备
4.1 所有施工人员熟悉施工图纸(包括机组出厂技术文件、安装指导书、装箱单及合格证等)、技术人员编制施工方案、进行图纸汇审等;
4.2每一步工序施工前都要经有关管理人员(技术、质量、安全)对全体作业人员进行
技术和HSE交底,使作业人员对工程的情况、施工的程序和要求有全面深入的了解,同时也了解本工程的质量、HSE方面的要求。

4.3机组制造厂须提供的技术资料
4.3.1机组供货清单及装箱单;
4.3.2 机组的设备图、装配图、基础图、系统图及安装、运行、维护说明书等有关技术文件;
4.3.3 机组出厂合格证书及技术检验证明书,主要包括下列内容:
⑴重要零部件材质合格证;
⑵随机管材、管件、阀门等质量证书;
⑶机器出厂前预组装及试运转记录;
4.3.4其他需要提供的随机资料。

4.4施工现场条件
4.4.1基础施工完,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75%以上,并复查合格;
4.4.2现场内土建施工基本结束,所有杂物已清除;
4.4.3起重机安装调试完,并试运行合格;
4.4.4施工用电、水、气和照明已接通;
4.4.5施工机具、材料准备齐全,并满足使用要求;
12. 单机试车和机组试车
试车的具体步骤和方法按业主提供的方案执行,积极配合以使试车顺利完成。

12.1 试运转前应具备的条件及准备工作
12.1.1 压缩机机组及附属设备的就位、找平、找正、检查及调整等安装工作全部结束,
安装记录齐全并得到确认;试车时由厂家现场指导。

12.1.2 与试运转有关的水、气、风系统吹扫合格,具备使用条件;
12.1.3 电气、仪表专业设备及控制系统已调试完毕,满足使用要求;
12.1.4 有关机组试运转的各类管道均已安装完毕,支、吊架安装牢固,弹簧支、吊架已
按设计要求调整好;进、排气管道应清洁和畅通;
12.1.5 高、中、低压蒸汽管道和压缩机的各工艺管道均已试压吹扫完毕,气密试验等全
部合格;
12.1.6 各级安全阀经校验、整定,其动作应灵敏、可靠;
12.1.7 机组的润滑油、控制油的管道已按技术文件要求施工完毕,且油冲洗及油循环已
合格。

12.1.8 机组周围的操作现场应清洁整齐,压缩机、汽轮机及油箱周围应备有足够的有效
防火器材;
12.1.9 检查汽轮机、压缩机各联接件及锁紧装置是否拧紧、锁牢;
12.1.10 冷凝系统的密封试验、冷凝器及管道的水冲洗等试运合格;
12.1.11 汽轮机调速保安系统的静态调试合格。

12.2 汽轮机试运转:
12.2.1 试运转前的准备工作:
⑴根据试车方案,绘制汽轮机升速曲线;
⑵对电气、仪表的连锁、报警保护和控制装置进行检查,并调试合格;
⑶脱开汽轮机与压缩机的联轴器;
⑷准备试运转用的各种记录表格。

12.2.2 启动辅机,各系统按下列要求进行检查:
⑴润滑油、调节油系统投运后,检查主油泵出口压力、润滑油压力、调节油压力
符合技术文件要求;
⑵启动电动盘车器。

将汽轮机盘车数转,检查机内应无刮、碰等不正常声响;
⑶冷却水系统投运,检查冷却水压力、温度符合技术文件要求;
⑷冷凝系统投运,检查冷凝器水位应符合设计规定;
⑸检查、试验安全保护装置,各阀门动作灵活、正确;
⑹喷射器投运,抽真空。

12.3 机组的无负荷试运转:
12.3.1 查联轴器对中,联结联轴器;
12.3.2 手动检查机组转动灵活,应无卡涩、刮碰现象;
12.3.3 检查机组各滑销系统的组装和所有联系螺栓处垫片的膨胀间隙符合技术文件规
定;
12.3.4 机组入口管道、设备径清扫干净无异物。

并加设10目过滤网;
12.3.5 全开压缩机的入口阀、出口阀、放空阀及防喘振阀;
12.3.6 按“汽轮机的试运转”启动汽轮机,在压缩机额定转速下运转4h,并进行下面
各项工作:
⑴检查机组应无异常声响。

压缩机出口温度符合技术文件的规定;
⑵记录机组膨胀数值。

检查各膨胀垫圈能否自由转动;
⑶检查电气、仪表、自控保护装置运行良好,动作准确;
⑷附属设备、工艺管道运行良好,无异常振动和泄漏;
⑸机组振动的双振幅符合技术文件规定。

12.3.7 按“汽轮机的试运转”要求停机,测定机组的惰转时间,绘制惰转曲线;
12.3.8 启动盘车器进行盘车;
12.3.9 停车后打开各轴承箱,检查各轴承及轴颈情况。

(视情况而定)
12.4 机组的负荷试运转:
12.4.1 拆除临时过滤网,系统设备、管道恢复;
12.4.2 按无负荷程序启动压缩机运转20min后,分3~5次缓慢升压至规定压力;12.4.3 检查运动部位有无撞击声、杂音或异常振动现象;
12.4.4 检查轴承温度,滑动轴承温度不超过65℃,滚动轴承温度不超过75℃;
12.4.5 检查电气、仪表设备,应工作正常;
12.4.6 连续运转12h为合格。

12.5 试运转合格后,及时整理试车记录。

12.2质量保证体系
12.3 制定质量奖罚条例,奖优罚劣,将质量与个人收益直接挂钩,促使人员在质量意识上有所提高,为本工程创“优质工程”树立牢固的质量观念。

12.4 认真贯彻执行技术交底制度,主要工序均应有详细的切实可行的书面交底,使班组清楚任务,明确技术要求、规范标准以及作业程序。

12.5 建立完善的班组自检、互检及质量检查员检查验收、报检(包括工序交接报检及工程最终检验)、共检制度。

施工班组和检查部门要严格遵照执行,并及时做好数据准确、签字齐全的检验记录,做到有章可循、有据可查。

12.6 建立完善的工序交接制度。

各工序作业人员在本工序检查验收合格,做好工序检查状态标识,出具工序交接卡,并得到下道工序作业人员及检查部门签证后方可将工程转交下道工序。

未办理工序交接手续不得进行下道工序的施工。

12.7 强化设备检验,检验工作由物资供应部组织,质量安全部和工程管理部协助。

12.8 加强同设计单位的联络,虚心接受设计人员指导。

在相互理解和支持的基础上,妥善处理施工中各种不可预见的问题,确保工程质量符合设计意图和要求。

认真详细地做好工程原始资料的记录,正确、及时编写整理竣工图和交工资料,确保工程质量跟踪有据可查。

12.9 管道预制及组装时,不得将应力施向机组。

管道在与压缩机连接时使用百分表监控,严禁强力对口。

12.10 机器及零、部件吊装时应符合下列要求:
12.10.1 严禁将索具直接绑扎在加工面上,与机器接触的绑扎部位应垫上衬垫,或将索具用软材料包裹;
12.10.2 底座吊装时应有防止变形的措施;
12.10.3 机组调平使用千斤顶时要注意使底座受力平衡,不可见到明显倾斜;
12.11 零、部件的清洗除符合《机器设备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通用规定》GB 50231-98的有关规定外,还应符合下列要求:
12.11.1 使用汽油清洗时要注意防火;
12.11.2 清洗干净的零、部件应分别放置在专用的零件箱内,对于精密零部件应精心包装保护,不得堆压。

并设专人妥善保管;
12.11.3 机器的转动和滑动部件,在防腐层未清理前,不得转动和滑动,清洗检查合格后涂以机械油或汽轮机油保护。

12.12 安装过程中,要求所有部件使用帆布雨蓬进行临时保护,以防设备暴露与风雨中,所有开口使用钢板盲住。

所有部件在装运时进行了防锈处理,当无特殊要求时不要对部件进行检查。

13. HSE措施
13.1 针对本项目建立HSE管理体系如下:
13.2 在技术交底的同时也要进行HSE交底。

各级管理人员在安排和检查工作时,要讲HSE,为班组提供一个安全、文明、整洁的作业环境与休息条件。

对现场出现的不安全隐患和违反HSE规定的操作及时加以制止,并解决相应问题。

13.3 现场用电应由专人统一管理,禁止非专业人员随意接电。

经常对电气设备进行检查、维修、保养,使之处于良好的安全运行状态。

13.4 班组操作人员在施工中,要相互照应、相互提示,遵守HSE条例,做到不伤害自己、不伤害别人、不被人伤害。

每个人都要为自己、为他人创造良好的HSE环境。

13.5 进入现场必须戴安全帽,穿工作服,不得穿拖鞋。

13.6 吊车吊装设备时,现场设专人指挥,吊臂下严禁站人。

13.7 设备因使用船运输过来,要求在吊装前检查所有部件是否有松动,如松动,要求进行紧固后在吊装;
14. 劳动力需求及施工进度计划
14.1 劳动力需求
施工劳动力组织
15. 主要施工机具、施工手段用料及技措用料一览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