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热爱关心学生,是后进生转变的源动力

热爱关心学生,是后进生转变的源动力

热爱关心学生,是后进生转变的源动力惠安第四中学张惠阳摘要:本人一直长期在农村中学任教,始终服务于教学的第一线,时刻关注着学生学习生活的动态发展,在教育教学上与学生一起成长,深入学生的生活实际,倾听学生的心语,做学生的知心朋友。

在农村中学,后进生的面比较大,学校在管理的难度上也较大,老师在教育教学的时候更是要讲究方法,要因材施教,循循善诱,要有耐心、恒心、信心,更重要的是要有爱心,方法不能简单粗暴,也不能放任自由,要像父母、兄长一样对待自己的孩子、兄弟姐妹,关心爱护他们的健康成长。

本文主要从四个方面的分析(1)后进生成因的分析(2)学习陶行知无私的奉献精神的分析(3)教育教学实践的分析(4)班主任德育工作的分析和一个结论谈谈后进生是如何转变的,源动力在哪里?关键词:后进生,热爱,转变源动力自任教以来,本人一直担任两个班的数学教学,并兼任多年的班主任,一直本着爱岗敬业、奉献精神、为人师表等师德风范严格要求自己,并时刻告诫自己:教书育人,是自己最起码应尽的职责,不但不能误人子弟,而且还要教好书育好人。

下面本人就教育教学和这多年来的班主任工作并结合陶行知思想谈谈后进生转变的源动力。

一、后进生成因的分析后进生通常是那些品行或学习等方面暂时落后的学生,他们是和优秀生相比较而言的,他们一般有较重的自卑心理,他们总是觉得自己不如人,老师对后进生应有要有一颗爱心,它不埋在胸膛里,而应擎在手上,高高举起,让学生看得见,摸得着,时时感觉到。

老师对后进生更要倾注真诚的爱心,使学生感到老师的亲切、集体的温暖,从而树起生活的信心,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在农村中学,后进生的面比较大,学校在管理的难度上也较大,老师在教育教学的时候更是要讲究方法,要因材施教,循循善诱。

新课程改革就是要引领学生走陶行知先生的“爱满天下”,把爱的教育发扬光大。

教师对学生的爱在教育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老师要有“爱满天下”的高尚情怀,发扬“因为差,更要抓”“因为差,更要爱”的敬业精神。

二、学习陶行知无私的奉献精神的分析(一)“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是陶行知自己一生为人的真实写照。

也是他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生动体现;更是他投向腐朽人生观,损人利己和营私舞弊者的精神原子弹。

陶先生为穷人办学,为劳苦大众办事。

为人民奉献一生,真可谓“一身正气,两袖清风”。

与陶行知先生对比,我们难道还有什么可以计较的呢?陶行知的教育思想和中国现代教育思想有着许多结合点,特别是陶行知先生关于教育目标方面的思想、理论、实践都有十分重要的现代价值,陶行知“以人为本”、“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于教万教教人求真,干学万学学做真人”的教育思想,为学校文化赋予了更深的内涵。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作为福建省行知实验中学的惠安四中,如何创设一个适应课程改革的文化氛围,学校在校本课程上作了尝试,结合学陶师陶的特色以及学校本身的实际情况,开发了有关陶行知生平、实践和教育思想的校本教材。

并精选陶行知教育理论的一些名言警句,在教室、在办公室、在墙板,在校园内,为全体师生营造良好的学陶氛围。

陶先生“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博大胸怀和高尚道德,激励着广大教师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上,以教书育人为己任,实践陶先生的奉献精神。

近几年来我校中考、高考成绩每年上一个台阶,结出了累累硕果。

(二)作为人民教师,爱心是最基本的要求,也是最本质的要求。

陶行知先生“爱满天下”,他要求教师不仅要爱亲人,爱学生,爱同志;也不只是爱乡里,爱民族,爱国家,爱世界;还要爱人类以外的生灵与万物。

他教育我们要“与万物为友”,“拜万物为师”,与自然和谐相处。

他的博爱精神,更集中体现在师爱上。

他对学生一视同仁,从不偏爱,更不以家庭门第,穿戴面貌取人,而且还能虚心地向学生学习。

他说:“教育者,乃为教养学生而设,全以学生为中心,故开办学校,聘请教师,无一非为学生也。

……以学生之乐为乐,以学生之忧为忧;学生之休戚即我之休戚,学生之苦恼即我之苦恼是也。

”陶行知先生特别强调热爱学生,他在《我之学校观》中说:“我要有一句话奉劝办学同志,这句话就是:待学生如亲兄弟。

”他是尊重学生和信任学生的表率。

他说:“你若把你的生命放在学生的生命里,把你和你的学生的生命放在大众生命里,这才算是尽了教师的天职。

”也就是说,我们的教师要以宽阔的胸怀爱所有的学生,既爱表现好的学生,也爱后进的学生。

只有这样教育目标才能达到。

三、教育教学实践的分析1995年9月,完全从经验等于零的起点,开始了我的从教生涯,一切从零开始,由于教材不熟,可想而知,备课、听课、改作业、与学生交流谈心,多学习,多交流,一天下来时间都是满满的。

我不敢说有多累,但至少不再轻松,但收获良多,每天都是新鲜的,每天都有启发。

我们又是一所农村三级达标校,生源是比较薄弱的,任务确实艰巨。

但不管怎样,意味着我已经踏上教学一个新的旅程,一切从头开始,再经过几年的辛勤耕耘,一定会有很多的收获,一定会在专业素质和业务水平会有一个质的飞跃,一定会是一个崭新的自我,我深信自己,充满了激情。

在实际的初中数学教学实践中,如何把后进生的成绩提上去,让他们有信心、有兴趣学好数学是他们转变的关键,也是我的一个尝试。

“亲其师,信其道”,我首先做到的是要热爱关心他们,与他们谈心、交朋友,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了解他们的思想,时刻关注着学生学习生活的动态发展,后进生主要表现为缺乏上进心,自制能力差,品德不良等几方面。

缺乏上进心的学生主要表现为源动力不够,对事物的认识不积极主动,经受挫折和失败的体验较多,很多事经过多次努力无法摆脱困境,对自己的表现失去信心,不愿再做出努力,不能找到自己正确的归因,面对这些情况,我降低难度,增加学生的成就体验,给学生创设成功的机会,多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和亮点,帮助学生解决实际困难。

其次是在课堂上,尽量把书本的很多题目的已知、结论分解下来,分成若干个条件,若干个结论,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并注意因材施教,大胆变动教材的处理,把难点分散,尝试集思想方法于一体的数学方法,让他们在新知识时,感到有台阶可上,尽量不会让他们感到好像一下子老师就把他们悬在半空中,否则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学生会因此害怕,会因不会学,失去了信心,当我看到了同学们聚精会神听着我有意分解题目下来帮助他们上去的时候,他们是那样的专注,我开始舒心地与同学们大笑起来,这分明让我看到他们也有一股很强烈的求知欲望,他们这时候很需要老师帮他们一把,扶他们一把,很需要老师给他们信心,很需要老师热爱关心他们,他们经不住老师的冷眼,尤其是老师的眼光里流露出来的一点点神态,哪怕是一点点的不在乎,都会触及到他们那稚嫩的心灵,他们也需要在一个有爱的学习氛围过程中成长起来的。

事实也证明,本人在多年任教的毕业班中,中考的及格率一直走在年段的前列,很多后进生的成绩先是不及格,再提到及格,最后竟然冲到优秀,转化后进生的成绩显著,很让我倍感欣慰。

再次利用课外时间进行个别辅导,面批面改,效果显著。

最后每次考试后,都要他们进行总结,他们不约而同地提到了下一个的奋斗目标。

我也每次给他们进行了富有成效的总结,这总结更多的是鼓励,也是一种积极向上的乐观体现,是学生树立信心的动力。

四、班主任德育工作的分析(一)在做“后进生”的教育转化工作时,要做到有的放矢,实事求是,坦诚相待、以理服人,以情动人,要注意结合学生的个性特点和未来发展,对他们的优、缺点进行具体地分析展望,绝对不能讽刺和挖苦。

只有这样,才能将外在的认识转化为学生内在的动力,让学生自己选择和调整自己的行为方向。

我时刻关注着学生学习生活的动态发展,在教育教学上与学生一起成长,深入学生的生活实际,倾听学生的心语,做学生的知心朋友。

(二)让学生树立一种自信的心理。

自信是一种心理状态,它是一个人意志顽强的反映,是美好心情的表现。

自信心不仅是学生学好功课的强大精神力量,也是学生成就事业的巨大精神支柱,而自信的反面是自卑,学生的学习成绩越落后,自卑感就越强。

也就丧失了信心,自暴自弃。

特别是在后进生违纪时,教师不是细心地去教导,是简单粗暴地惩罚:“又犯错误了,罚做一周卫生”。

严重伤害学生的自尊心,不利于教育工作的开展。

但是如果维护后进生的自尊心,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那么他们就会以饱满的热情,旺盛的精力,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去。

所以,教师要帮助后进生砍断自卑的“枷锁”,在他们心中播下“自信”的种子。

以平等的,发展的眼光看待他们,给他们以关心、理解、信任与尊重。

发动同学接近他们,团结他们,帮助他们,使他们感受到集体的温暖,营造良好的氛围,恢复他们的自尊心,帮助他们树立坚定的信心,这样才能为后进生的转化创造条件。

(三)教师一定要有耐心、恒心、信心,更重要的是要有爱心,方法不能简单粗暴,也不能放任自由,要像父母、兄长一样对待自己的孩子、兄弟姐妹,关心爱护他们的健康成长,要多关心深入他们的生活,需要生活上的一些帮助,我都很乐意地帮助他们,尽量排除生活上的困难并保证他们有一个安心舒适的学习环境,使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来。

(四)要建立后进生学习成长的档案,记录他们的转变过程中的每一份成功与收获。

(五)多参加一些有意义的社会实践活动或集体活动,让他们多接触自然、社会,学会做人,激发他们对真、善、美的追求,从而树立自己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为成为社会的有用之才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五、一个结论:热爱关心学生,是后进生转变的源动力对于后进生的转变,我们不必太悲观失望,不必大讲特讲后进生是如何地不好,我们还是应给他们多一点时间和空间,多一片关心,多一片爱护,多一份理解,多一份耐心,使他们找到自信,克服自卑,那么任何再困难的事,都可以在老师的循循善诱下,慢慢地克服下来,并且使他们在德、智、体、美、劳等得到全面发展,为他们今后走出社会成为有用的人才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

如果我们一味地责怪后进生是如何如何地笨,那只能适得起反。

热爱关心学生,是后进生转变的源动力,只要我们用真诚的爱心和耐心,学陶师陶,构建新型平等的师生关系,“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而努力教育教学,充分激发后进生的学习兴趣,那么后进生的转变一定会硕果累累,他们的明天一定会更加美好,对此我们满怀信心。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