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标准成本法
24
例 9-4
中盛公司本期预算固定制造费用为2400元,预算工时为1000
小时,实际耗用工时1200小时,实际固定制造费用为2600元, 标准工时为1100小时。 标准分配率=2400/1000=2.4;实际分配率=2600/1200=2.17 开支差异=2600-2400=200(元) 效率差异=2.4×(1200-1100)=240(元) 能力差异= 2.4×(1000-1200)=-480(元) 固定制造费用差异=2600-2.4 ×1100 =-40(元) =200(元)+240(元)-480 (元) 借:在产品 2640 固定制造费用开支差异 200 固定制造费用效率差异 240 贷:制造费用(固定) 2600 固定制造费用能力差异 480
1、直接材料标准成本的制定 标准成本=材料的价格标准×单位产品的用量标准 价格标准:单价+运杂费 用量标准:实际用料+生产中的必要损耗
7
标准成本的制定
2、直接人工标准成本的制定 标准成本=小时工资率标准×单位产品的工时标准 小时工资率标准:标准工资总额 / 标准总工时 用量标准:加工用时+必要的停工及不可必免的废品 耗用工时 3、制造费用(变动 / 固定)标准成本的制定 标准成本=单位工时制造费用分配率×单位产品标准工时 费用分配率:制造费用预算总额 / 标准总工时 标准工时:单位产品直接人工(或机器)的标准工时
17
固定制造费用差异的分析与计算
开支差异 固定制造费用开支差异=固定制造费用实际支付数-固
定制造费用预算数 效率差异 固定制造费用效率差异=标准固定制造费用分配率×( 实际工时-标准工时) 生产能力利用差异 固定制造费用生产能力利用差异=标准固定制造费用分 配率×(预算工时-实际工时)
8
标准成本的制定
价格标准
用量标准
直接材料标准成本 = 价格标准×用量标准
+) 直接人工标准成本=小时工资率×工时标准 +)变动制造费用标准成本=变动制造费用标准分配率× 工时标准 =按变动成本法计算的单位产品标准成本 +)固定制造费用标准成本=固定制造费用标准分配率× 工时标准 =按完全成本法计算的单位产品标准成本
变动成本差异分析
连环替代法
1 实际价格 AP 实际数量 AQ
材料价格差异 工资率差异 变动费用开支差异
(1)-(2)=价格差异(PV) 2 标准价格 SP 实际数量 SQ
(1)-(3)=实际成本 与标准成本的差异总额
(2)-(3)=数量差异(QV)
3
标准价格 SP
标准数量 SQ
材料用量差异 人工效率差异 变动费用效率差异
标准成本法:
二、标准成本法的作用
通过制定标准成本,将标准成本与实际成本进行比较获得成本差异 ,并对成本差异进行因素分析,据以加强成本控制的一种会计信息 系统和成本控制系统。
1、便于企业编制预算和进行预算控制; 2、可以有效的控制成本支出; 3、可以为企业例外管理提供数据; 4、可以帮助企业进行产品的价格决策和预测; 5、可以简化存货的计价以及成本核算的账务处理工作。
5
标准成本控制
三个阶段: (1)确定标准成本; (2)运作过程的实际成本计算 (3)根据成本差异采取行动 差异在合理范围 符合标准 生产流程 成本比较 比较结果 存在差异
成本标准
差异分析 差异控制 差异超出合理范围
6
标准成本的制定
成本标准= 用量标准× 价格标准 工资率/费用分配率
消耗量
工时 单价
4
标准成本的种类
一、理想标准成本 最佳工作状态下可以达到的成本水平; 要求太高,通常会因达不到而影响工人的积极性,同时 让管理层感到在任何时候都没有改进的余地; 二、正常标准成本 在正常生产经营条件下应该达到的成本水平; 在生产技术和经营管理条件变动不大的情况下,它是一 种可以较长时间采用的标准成本; 三、现实标准成本 在现有的生产经营条件下应该达到的成本水平; 最接近实际成本、最切实可行; 需要根据现实情况的变化不断进行修改;
19
标准成本法的账户设臵
标准成本法下设臵的“材料”、“生产成本”、“产成 品”、“在产品”、“产品销售成本”等账户,不论借 方还是贷方均登记实际产量的标准成本。 按具体成本差异的内容设臵“材料用量差异”、“材料 价格差异”、“直接人工效率差异”、“直接人工工资 率差异”、“变动制造费用效率差异”、“变动制造费 用开支差异”、 “固定制造费用开支差异”、 “固定 制造费用能力差异”、“固定制造费用效率差异”等九 个差异账户。 各种不利差异,应分别记入有关差异账户的借方;各种 有利差异,应分别记有关差异账户的贷方。
2
第9章 标准成本法
9.1 标准成本及成本差异 9.2 变动成本差异的计算、分析与控制 9.3 固定制造费用成本差异的计算、分析 和控制 9.4 成本差异的账务处理
3
概念与作用
一、概念 标准成本:
在正常的生产经营条件下应该实现的,可以作为控制成本开支、评 价实际成本、衡量工作效率的依据和尺度的一种目标成本。
变动制造费用分配率差异=(2.5-3)×8000 =-4000(元) 变动制造费用效率差异=(8000-6000)×3 = 6000(元) 变动制造费用差异 =20000-3×6000=2000(元)=-4000(元)+6000(元)
借:在产品 18000 变动制造费用效率差异 6000 贷:制造费用(变动) 20000 变动制造费用开支差异 4000
20
成本差异的账务设臵
差异账户 不利差异 有利差异
21
例 9-1
中盛公司生产甲产品需使用一种直接材料A。本期生产 甲产品200件,耗用材料A900克,A材料的实际价格为 每千克100元;假设A材料的标准价格为每千克110元 ,单位甲产品的标准用量为5千克A材料。 A材料的成本差异分析。 材料价格差异=(100-110) ×900=-9000(元) 材料用量差异=110 ×(900-1000)=-11000(元) 材料成本差异=100 ×900-110 ×1000=-20000(元) =-9000 (元) +(人工工资率差异 8000 直接人工效率差异 21600 贷:直接人工 80000
23
例 9-3
中盛公司本期生产甲产品200件,实际耗用人工8000 小时,实际发生变动制造费用20000元。假设变动制造 费用标准分配率为3元,标准耗用工时为6000小时。 变动制造费用差异分析
15
变动制造费用差异的计算与分析
变动制造费用差异=实际变动制造费用-标准工
时×标准变动制造费用分配率 效率差异=(实际工时-标准工时)×标准变 动制造费用分配率 分配率差异=(实际变动制造费用分配率-标 准变动制造费用分配率)×实际工时
16
例 9-3
中盛公司本期生产甲产品200件,实际耗用人工8000小 时,实际发生变动制造费用20000元。假设变动制造费用 标准分配率为3元,标准耗用工时为6000小时。 变动制造费用差异分析 变动制造费用分配率差异=(2.5-3)×8000 =-4000(元) 变动制造费用效率差异=(8000-6000)×3 = 6000(元) 变动制造费用差异 =20000-3×6000=2000(元) =-4000(元)+6000(元)
13
例 9-1
中盛公司生产甲产品需使用一种直接材料A。本期生产 甲产品200件,耗用材料A900克,A材料的实际价格为 每千克100元;假设A材料的标准价格为每千克110元, 单位甲产品的标准用量为5千克A材料。 A材料的成本差异分析。 材料价格差异=(100-110) ×900=-9000(元) 有利差异 材料用量差异=110 ×(900-1000)=-11000(元) 有利差异 材料成本差异=100 ×900-110 ×1000=-20000(元) =-9000 (元) +(-11000)(元) ; 有利差异
14
例 9-2
中盛公司本期生产甲产品200件,实际耗用人工8000小 时,实际工资总额为80000万元,平均每小时10元。假 设标准工资率为9元,单位产品的工时耗用标准为28小时 。 直接人工成本差异分析
直接人工工资率差异=(10-9)×8000=8000(元) 不利差异 直接人工效率差异=9×(8000-5600)=21600(元) 不利差异 直接人工成本差异=10×8000-9×200×28=29600(元) =8000(元)+21600(元) 不利差异
18
例 9-4
中盛公司本期预算固定制造费用为2400元,预算工时为
1000小时,实际耗用工时1200小时,实际固定制造费用为 2600元,标准工时为1100小时。 标准分配率=2400/1000=2.4; 实际分配率=2600/1200=2.17; 开支差异=2600-2400=200(元) 效率差异=2.4×(1200-1100)=240(元) 能力差异= 2.4×(1000-1200)=-480(元) 固定制造费用差异=2600-2.4 ×1100 =-40(元) =200(元)+240(元)-480 (元)
上节课的练习题
已知宏达公司拟于2014年初用自有资金购臵设备一台 ,需一次性投资100万元。经测算,该设备使用寿命为 5年,税法亦允许按5年计提折旧;设备投入运营后每年 可新增利润20万元。假定该设备接直线法折旧,预计的 净残值率为5%;已知,(P/A,10%,5)= 3.7908, (P/F,10%,5)= 0.6209。不考虑建设安装期和公司 所得税。 要求:(l)计算使用期内各年净现金流量。(2)计 算该设备的静态投资回收期。(3)计算该投资项目的 平均报酬率。(4)如果以10%作为折现率,计算其净 现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