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效率分析与管理
工人责任指标
表示工人的努 力程度
管理者责任指标
表示管理人员的 努力程度
8
(二)三级综合工作效率的划分
1、组长级工作效率
组综合效率=所属工人工作效率×组长 责任开工率
=
产量工时 制度工时 厂、车间责任除外工时
9
2、车间级工作效率 车间级综合效率=组综合效率×主管 责任开工率 产量工时 = 制度工时 厂责任除外工时
5
三、工作效率分解
(一)原理 工作效率,按其影响因素可分解为
两个方面: 工人工作效率(或作业实施效率) 开工率
6
工作效率
标准时间 实际时间
产量工时 实际工时
产量工时 制度工时除外工时
制度工时除外工时 实际工时
表示工人的作业效率
表示开工时间的长短
除外工时:各级管理责任造成的浪费工时
7
上式可以概括为: 工作效率=工人的工作效率×开工率
16
2、车间主管职责
车间主管每周必须填报和总结一周各 班组的工作效率情况,回顾每天的管理 情况和发生的问题并制订下周的工作计 划,到了月末再做一次总结。 车间工段综合效率周(月)报表
17
3、主管生产的厂长(经理)职责
生产厂长(经理)召开会议分析当月 厂综合效率情况,将月度计划与实际情 况相比较,考察各部门的开工率、综合 效率是否提高,劳动成本是否降低。 厂综合效率周(月)报表
指生产中由操作者、管理者的责任而 造成的工时损失。
4
设计工艺、方法时间 研究人员的责任
管理人 员的责 任
操作者 的责任
基本的 必要工 时
产品设 计上的 浪费工 时
加工工 艺上的 浪费工 时
管理上 造成的 浪费工 时
操作者 造成的 浪费工 时
设定的标准状态下的 必要工时
实施上的工时 浪费
实际消耗的工时
=
制度工时
各级责任除外工时应进行分类,由其负 责报告和采取措施尽可能减少或清除。
14
(四)工人工作效率的计算
工人工作 效率 =
产量工时 制度工时 厂长、主管、组组长责 任除外工时
15
四、工作效率管理
1、班组长职责 班组长每天将该班组员工的情况记录在工
作日报表上,工作日结束时,应将工作日报表 交给部门管理人员,经签字确认后,交由生产 部统计员进行统计。每周填报和总结本组工人 的工作效率情况,到了月末再做一次总结。 工作日报表样板
表示现实的 反映
(动态的)
2
其数学表达式是:
实际生产率
生产量 实际时间
生产量 标准时间 标准时间 实际时间
表示:制造工艺的 先进程度
反映:制造系统的 劳动有效度
表示:工作效率的 高低
反映:实际上的劳 动有效度
3
二、影响生产率的工时浪费
(一)制造技术上的工时浪费 1、产品设计上的工时浪费 2、加工工艺上的工时浪费 (二)生产过程中的工时浪费
10
3、厂长级工作效率 厂综合效率=车间综合效率×厂长 责任开工率 产量工时 = 制度工时
11
即:
厂综合效率
车间综合效率
组综合效率
厂综合 工作效
=
工人工 作效率
×
组长责 任开工
×
主管责 任开工×
厂长责 任开工
率
率
率
率
12
(三)各级管理责任开工率的计算
厂长责任 制Leabharlann 工时 厂长责任除外工时开工率 =
制度工时
主管责任 制度工时 厂长、主管责任除外工 时 开工率 = 制度工时 厂长责任除外工时
组长责任 制度工时 厂长、主管、组长责任 除外工时 开工率 = 制度工时 厂长、主管责任除外工 时
13
组长责 主管责 厂长责 总开工率 = 任开工 × 任开工× 任开工
率
率
率
制度工时 厂长、主管、组长责任 除外工时
18
五、提高实际生产率的途径
1、通过技术开发以及提高设计工艺工作质 量,减少设计工艺上的工时浪费,借以 压缩标准时间,提高理论的生产率。
2、改善生产组织与管理,减少生产过程中 管理人员造成的工时浪费,借以提高开 工率。
19
3、加强劳动纪律,减少生产过程中 操作工人造成的工时浪费,借以增 加工人作业的净时间。
第二讲 工作效率分析与管理
一、决定实际生产率的因素 实际生产率就是实际生产量与实际投
入劳动时间的比率。影响因素可以分为 两类:①产品的制造工艺(或加工方式) ②生产者与管理者的工作效率。
实际生产率
制造工艺
工作效率
1
其逻辑关系是:
实际生产率=制造工艺×工作效率
用标准时间
表示理论的 产物
(静态的)
用计算指标
4、激励操作工人提高作业速度,充 分利用设备能力,发挥动作效率, 借以增加单位劳动时间的产量。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