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水土流失动态监测与公告项目实施方案水利部水土保持监测中心二○○七年四月全国水土流失动态监测与公告项目实施方案核定:郭索彦审查:姜德文校核:李智广编制人员:李智广严慕绥曹炜赵院肖冬X宪春梁音黄健曹文华陈薇罗志东前言《中华人民XX国水土保持法》第二十九条规定:国务院水行政主管部门建立全国水土保持监测网络,对全国水土流失动态进行监测预报,并予以公告。
《中华人民XX国水土保持法实施条例》第二十三条规定:国务院水行政主管部门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定期分别公告水土保持监测情况。
公告应当包括下列事项:(一)水土流失的面积、分布状况和流失程度;(二)水土流失造成的危害及其发展趋势;(三)水土流失防治情况及其效益。
自上世纪80年代初以来,水利部已组织开展了三次全国水土流失遥感普查,并公告全国水土流失面积、强度及其分布,为全国水土保持生态建设规划及相关行业提供了重要的基础数据。
2002年来,水利部组织实施了“全国水土保持监测网络和信息系统建设”项目,为全国水土流失动态监测和公告奠定了硬件和软件基础。
水利部连续发布了2003~2005年《中国水土保持公报》,公告了年度全国水土流失状况、国家重点防治工程建设情况及其效益,受到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为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提供了重要依据。
为了全面、科学、持续地了解和掌握全国水土流失动态变化情况,评价水土流失防治效果,为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决策提供科学依据,促进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又好又快发展,财政部和水利部批准立项实施“全国水土流失动态监测与公告”项目(《关于下达水利部2007年部门预算“一下”控制数的通知》,财农便函[2006]274号;《关于下达2007年部门预算控制数(财政拨款部分)的通知》,财经预[2006]154号),2007年预算控制数600万元,由水利部水土保持监测中心承担。
为了保证本项目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水利部水土保持监测中心聘请相关知名专家组成了项目专家指导组,成立了中心主任任组长、副主任任副组长、中心各处负责人参加的项目执行领导组,设立项目办公室;制定了《全国水土流失动态监测与公告项目实施管理办法》、《全国水土流失动态监测与公告项目外委任务合同管理办法》和《全国水土流失动态监测与公告项目财务管理办法》,规X了项目各项制度和执行程序。
根据项目“二上”的预算草案实施方案和《关于下达2007年部门预算控制数(财政拨款部分)的通知》,2007年1月,项目组编制完成了《全国水土流失动态监测与公告项目实施技术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2007年1月17日,组织各流域机构、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水土保持监测单位的领导和专家对《实施方案》进行了研讨,并安排各监测区域上报本项目监测的典型县、典型小流域和典型监测点;2007年2月5日,向业务主管部门水土保持司汇报了项目实施管理措施和《实施方案》,进一步研讨确定了项目技术路线和2007年监测的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典型监测县、典型小流域、典型监测点等;2007年2月12日,项目专家指导组对《实施方案》进行了论证。
嗣后,根据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对《实施方案》进行了补充、修改,形成了《全国水土流失动态监测与公告项目实施方案》。
目录提要1第一章项目工作内容与实施技术路线5一、项目工作内容5(一)水土流失动态监测6(二)全国水土保持监测网络管理与维护7(三)全国水土保持数据更新7(四)全国水土保持监测技术推广与应用7(五)中国水土保持年度公报编制8二、实施技术路线8(一)总体技术路线8(二)监测数据获取方法8(三)具体实施技术步骤10三、技术方案编制依据与原则10(一)技术方案编制依据10(二)技术方案编制原则11四、总体进度安排12第二章重点预防保护区水土流失动态监测14一、监测X围14二、监测内容与指标14(一)监测内容14(二)监测指标14三、技术路线15四、技术细则16(一)区域监测16(二)典型县监测17五、主要成果25第三章重点监督区水土流失动态监测26一、监测X围26二、监测内容与指标26(一)监测内容26(二)监测指标26三、技术路线27四、技术细则28(一)区域调查28(二)典型区调查31五、主要成果35第四章重点治理区水土流失动态监测36一、监测X围36二、监测内容与指标36(一)监测内容36(二)监测指标36三、技术路线37四、技术细则38(一)区域监测38(二)典型县监测39五、主要成果42第五章典型小流域水土流失动态监测43一、典型小流域选取43(一)选取原则43(二)选取结果43二、典型小流域监测内容45(一)基本情况45(二)水土流失状况45(三)水土保持措施45(四)典型样地及农户调查45三、技术路线45(一)技术路线45(二)工作步骤46四、技术细则47(一)地形调查47(二)土壤调查48(三)土地利用调查50(四)植被调查51(五)水土流失调查51(六)水土保持措施调查53(七)社会经济调查55(八)典型农户55五、主要成果55第六章典型监测点水土流失动态监测63一、监测点选取63(一)选取原则63(二)选取结果63二、技术路线66(一)前期准备66(二)定点观测66(三)数据分析总结66(一)坡面径流场67(二)控制站67四、技术细则67(一)坡面径流小区监测67(二)控制站径流泥沙观测68五、主要成果69第七章全国水土保持监测网络管理与维护80一、主要内容80二、技术细则81(一)VPN系统管理81(二)硬件设备维护与更新81(三)网络系统维护82(四)软件升级及维护82(五)网络系统安全评估83(六)线路租用83第八章全国水土保持数据维护更新84一、数据更新原则84二、数据更新内容84(一)全国水土保持数据库维护84(二)数据处理与更新85三、数据更新方法86(一)数据维护方法86(二)数据处理与入库88(三)数据库系统集成测试90四、数据更新成果形式91五、数据更新进度安排91(一)本项目产生的数据更新进度安排91(二)收集数据更新进度安排91第九章水土保持监测技术推广与应用92一、技术培训92(一)培训内容92(二)组织形式92(三)培训对象与培训任务93(四)计划安排93二、技术推广材料编制93(一)材料内容93(二)组织形式93(三)进度安排93第十章中国水土保持公报编制94(一)综述部分94(二)主体部分94二、成果大纲96三、组织安排96第十一章项目组织与管理制度97一、项目组织97二、项目管理97附件:1、关于划分国家级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的公告2、有关监测指标分类分级标准及编码提要依据财政部《关于下达水利部2007年部门预算“一下”控制数的通知》(财农便函[2006]274号)和水利部《关于下达2007年部门预算控制数(财政拨款部分)的通知》(财经预[2006]154号)文件要求,结合“一上”的《全国水土流失动态监测与公告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和“二上”的《全国水土流失动态监测与公告项目实施方案》,经过初稿编写、技术研讨、专家论证和补充修改等环节,编制完成了《全国水土流失动态监测与公告项目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
主要内容如下:一、项目工作内容和实施技术路线针对我国水土流失特点和水土保持监测公告的有关规定,提出本项目所要完成任务包括:全国水土流失动态监测、全国水土保持监测网络和信息系统管理与维护、全国水土保持数据更新、水土保持监测技术应用与推广、中国水土保持公报编制等五个方面。
全国水土流失动态监测的总体技术路线为:采用实验测试、地面观测、遥感监测、数理统计等方法,从监测点、小流域、水土流失防治重点区(包括重点预防保护区、重点治理区和重点监督区)等三个层次对水土流失及其治理状况进行监测,分析水土流失状况和治理效果。
其中,对分布在不同水土流失类型区的典型监测点、典型小流域,每年实施监测;对国家级水土流失重点预防保护区和重点治理区,实施5年一个周期的动态监测;对国家级重点监督区,每年实施一次全面监测;对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的典型县及典型区域,按照与对应重点防治区相同的频率进行监测。
本项目由水利部水土保持监测中心承担,相关流域机构水土保持监测中心站、省(自治区、直辖市)水土保持监测总站和分站、有关高等院校和研究所为协作单位。
2007年项目进度为:1~2月编制完成年度实施计划,并布置监测任务;3月做好准备工作,安排现场监测;4~10月,实施水土流失动态监测,并初步整理分析数据;11~12月分析监测成果,编制成果图件,进行数据库更新;翌年1~3月,编制《中国水土保持公报》。
二、重点预防保护区水土流失动态监测对16个国家级水土流失重点预防保护区,采用5年一个周期、分批抽样的方式,轮流实施区域和典型县的监测。
2007年,监测X围包括大兴安岭预防保护区、子午岭预防保护区、东江上游预防保护区、汉江上游预防保护区4个区,并选择XX省房县作为典型县。
监测内容包括预防保护效果和预防保护措施两方面,通过遥感手段对林缘线、植被覆盖度、土地利用情况等进行监测,适时掌握其变化动向,实现对预防保护效果的监测;通过逐级统计上报、汇总的方法,掌握预防保护区水土保持生态建设措施和管理规章制度。
三、重点监督区水土流失动态监测对7个国家级水土流失重点监督区,采取每年连续实施监测的方法。
2007年选择神东矿区作为典型区域。
监测内容包括开发建设项目造成的水土流失状况、水土保持措施与效果、水土保持执法监督与管理情况等三方面。
通过重点监督区的行政统计、项目建设监测和个案监测等方式进行监测。
四、重点治理区水土流失动态监测对19个国家级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区,采用5年一个周期、分批抽样的方式,轮流实施区域和典型县的监测。
2007年,监测X围包括三峡库区治理区、永定河治理区、珠江南北盘江治理区3个区,并选择XX省关岭布依族苗族自治县作为典型县。
监测内容包括水土流失的面积、强度与危害,水土保持治理措施的数量、质量和效果。
其中,区域水土流失状况及其相关因子的监测指标采用遥感监测方法,水土保持措施情况采用行政统计和抽样核实的方法;典型县相应监测指标采用高精度遥感影像获取,其水土流失危害、水土保持效益和水土保持措施采用实地调查和计算分析的方法获得。
五、典型小流域水土流失动态监测在不同的水土流失流失类型区,共布设典型小流域30条。
其中:东北黑土区4条、西北黄土高原区8条、北方土石山区6条、南方红壤丘陵区6条、西南土石山区6条;在大江大河流域的分布为:黄河流域10条,长江流域10条,海河流域2条,珠江流域2条,松辽河流域5条,淮河流域1条。
典型小流域监测内容包括坡面土壤侵蚀、沟道径流泥沙及水土保持措施调查。
监测方法是以1:10000地形图为工作底图,通过全流域、实地调绘的方式调查典型小流域的土壤侵蚀面积、强度、水土保持措施数量、防治效果,结合径流泥沙的定点观测以及降雨、经济社会状况资料,分析小流域水土流失动态变化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