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儿童家庭教育1.概述、分离焦虑

儿童家庭教育1.概述、分离焦虑


幼儿“分离焦虑”的主要表现
1、忧郁,独自哭泣,不愿接近老师和小朋友; 2、拒绝玩幼儿园的玩具、不参加老师组织的游戏 活动; 3、往外跑; 4、以“绝食”示威; 5、大哭大闹,满地打滚; 6、发脾气,攻击他人; 如何克服 7、特别依恋某一位教师等等。 分离焦虑呢?
应对分离焦虑的措施
• (一)家长 • 1、做好幼儿的思想工作 • 多增加一些谈论幼儿园的 话题。 • 帮助孩子了解一些集体生
注意事项
1、轻松入园
2、坚持送园 3、果断分离 4、按时接园 5、其他方面
从教育的角度看,生 活中没有小事,事事都 关乎着育人。孩子只有 懂得了感恩才会知道自 己应负的责任,只有懂 得了感恩才会激发自己 进步的愿望,换来努力 奋斗的动力。
让我们一起陪孩子度过适应期
充满爱与理性地去认识孩子及
• 3、调整作息时间 • 生活作息尽量的和幼儿园的一日生活作息时间相 吻合。 • 4、要言而有信 • 家长答应孩子的事情就一定要做到,许多家长答 应孩子要在第一时间来接孩子,要给孩子什么奖 励,就一定要说到做到,否则会给孩子留下一定 的阴影。
• 5、家园沟通联系 • 家长与老师的沟通能 够使双方更加的了解 孩子在家里和幼儿园 的表现,同时,能够 共同配合,采取孩子 更能接受的方式来帮 助孩子消除分离焦虑。
本章导读
1 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的涵义
2
家庭与托幼机构教育的比较
3
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的特点
一、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的涵义
学前儿童家庭教育: 双向沟通,相互影响
广义:家庭成员间的相互影响和教育
狭义:家长对儿童进行的教育和施加的影响
家庭成员包括谁?
• 据调查:有90%以上的0-3岁婴幼儿在家中由父母、 祖父母或者保姆照料,在 科学喂养、育儿观念的知 识和方法方面都需要科学 的指导。父母们迫切需要 全方位、系统的科学喂养 以及早期教育等知识。
• (五)权威性和专制性
• 家长是家庭生活的领导者和组织者,决定在孩子
心中家长享有崇高的威望和威信
四、案例分析
情景
开学第一天
围墙里孩子泪流满面,嘶声裂肺的
哭声要找妈妈爸爸。。。。。
家长表现
• 总爱从窗口“窥视”孩子的活动,宁可上班迟到,也要趴 在窗外看孩子几眼。
• 孩子的背影早已消失在走廊尽头,也许孩子早已投入到五 彩缤纷的游戏里,家长的“凝望”却延续着。 • 伸长了脖子,有的踮起脚尖,但大多都咧着嘴,表情严肃。 • 虽然招了手,道了别,有的还进行了拥抱、双击掌,不变 的叮嘱早已说过:“快些进教室;进教室要问老师好;记 着上厕所;一会儿就来接你„„”
项目 托幼机构 家庭
相 教育目标 促进心身发展,为入小学准 备 同 点 教育内容 进行体、智、德、美教育 教育性质 专门场所,保育教育是唯一 功能
培养成社会所需要的人
健康、认知、品行、审美等教育
综合场所,还有休闲娱乐等功能
不 教育环境 有专门设备,做得教育化、 有一些,并不一定儿童化 艺术化、儿童化 同 点 教育者及 教师受过之前培训,教育30、 不一定都受过培训,一般教养1 对象 40个孩子 个孩子 教育途径 各种活动,集体教育为主, 小组和个别教育为辅 教育管理 组织性、教育性强、多向多 及评价 层评价 家庭内外生活,个别教育为主 灵活性、随意性大,单向单一评 价
• (二)亲情性和感染性
受到父母和孩子间的感情亲密程度的制约
父母和孩子感情越深厚,感化作用就强
• 孩子年龄特征的制约
孩子年龄越小,对父母的依赖越多感染作用越大
• (三)针对性和随机性
• 知子莫若父 • 家庭教育没有固定的模式和程序,不受时间和空 间的限制
• (四)连续性和一贯性
家庭的生存空间、教养条件、家长的情况等变化 不大 如:美国孩子的理财教育 3岁时能够认识硬币;4岁知道每枚硬币是多少美 分;5岁时知道硬币的等价物;6岁时能够找数目 不大的钱;7岁时能看价格标签等。
原因之四:幼儿的性格
• 每个孩子天生的气质不同,对外界接受能力也有 所不同,多血质、胆汁质的孩子较容易接受新的 环境,较容易融入新的集体,与人交往能力较强, 在遭遇分离焦虑时能较快的度过这一时期,而粘 液质和抑郁质的孩子在遭遇分离时就显得格外的 焦虑,无所适从。
原因之五:家长的焦虑
家长们则表现为心神不宁,送孩子入园后恋恋不舍,总 希望再抱一下、望一眼;长时间在活动室门口、窗口甚至 幼儿园外观看孩子,不愿离去;每天来园、离园时多次、 长时间与教师交谈,了解孩子在园情况,回家后更关注自 己的孩子状况;有时为了让孩子在情感上得到安慰,就过 分迁就或是无原则地满足孩子的要求等等。这些都表现出 了家长的焦虑。
误 区 六 :
怎样看待各 种补习班?
二、家庭教育方式的影响
一、民主型:
• 提供关爱的、支持 性的家庭环境 • 对孩子的行为提出 期望和高标准 • 在家庭中推行的准 则具有一致性 • 让孩子参与家庭中 的决策
二、专制型
• 给孩子的关爱较少, • 对孩子是行为提出高 期望和高标准 • 确定行为准则时,很 少考虑孩子 的需要 • 希望孩子无条件遵守 准则 • 讨论问题时,很少与 孩子交换意见
• 爸爸:有大魄力、积极乐观 、生活俭朴 、不浪费
粮食、积极学习新事物 、积极锻炼身体 。。。。 • 妈妈:奉献 、勤劳 、忍耐 、与人和善 、生活俭 朴 、包容 、贤惠、温柔。。。。。。
三、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的特点
• (一)时代性和社会性
表现在:不同的历史时期
不同的国度
同一国家不同地区
美国父母教子独立十二法
• 6、克服家长的分离焦虑 • 每天在送孩子上幼儿园后,总有些家长不愿意离 去,停留在窗口或者与陪同幼儿在园里玩耍,这 对于消除幼儿分离焦虑是十分不利的。
• 7、按时接送孩子 • 给家长的建议:
• 1、放松心情,给宝宝 自然的心态。 • 2、给宝宝适应的时间、 信心与能力。 • 3、全家协调一致,耐 心期待适应。
这说明了什么?
分离焦虑
• 年幼的孩子猛然间离开了熟悉的生活环境,离开 了与他们朝夕相处的家人,来到幼儿园,开始集 体生活,会出现情绪的不稳定,比如哭闹、不吃 不喝、不睡觉、跟人或者默默不语------恐惧、 不安时刻陪伴着他们,使他们对新的、陌生的环 境产生了心理上的排斥,这种不适应的过程被人 们称为“分离焦虑”
安全感受到很大的冲击,而他们没有经验应付这
种变化,继而产生焦虑情绪。
原因之三:日常行为规则的改变
幼儿从家庭到幼儿园的一个显著改 变就是行为规则的改变。幼儿在家庭中 的活动内容、方式、范围、时间等都相 对自由,行为规则比较灵活、随意,而 幼儿园的一日活动内容有一定的常规和 固定的要求,这对孩子具有一定的约束 力。幼儿对新环境、新规则产生不信任 感和不安全感,出现焦虑情绪。
• 3、开展丰富有趣的活动 • 在一日生活中,开展丰富 有趣的游戏活动、语言活 动、艺术活动,通过活动 中的师幼交流、幼幼交流 来消减或消除分离焦虑带 来的不良情绪。
案例
• 铭轩小朋友在刚来幼儿园 时,跟在老师后面整整哭 闹了一个早上,在第二天 来幼儿园时,任然哭闹, 不愿理离开奶奶,但铭轩 小朋友很爱玩游戏,在接 下来铭轩来园时,老师主 动带他来到娃娃家等游戏 区域,挑一些他爱玩的游 戏,很快铭轩便转移了注 意力,停止哭闹的行为。
(二)教师的工作对策
• 1、对新生进行全面的 家访 • 了解每个家庭、孩子 的特殊之处,比如: 孩子的性格特点、喜 好、家庭的教养方式 等等,同时向家长提 供一些有利于减轻幼 儿入园焦虑的小建议。
• 2、创设温馨舒适的班级 环境 • 尽可能的创造一个温馨舒
适的班级环境,让幼儿有 “家”的感觉,如在班级 中布置娃娃家,布置我爱 我家的宣传栏,摆放电话 以及各种各样幼儿喜爱的 玩具。
活准则。
• 培养规则意识。
• • • • • •
2、提高自理能力 教孩子学会独立吃饭、洗手、擦嘴。 想小便的时候,跟老师说。 自己主动去喝水。 会穿脱简单的衣裤。 教孩子大声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意思。
帮助宝宝做好充分准备
• 书包 两套衣裤、袜子(不要背带裤、系带鞋) 平时喜欢的玩具 全家合影的照片 做被褥 所有物品都要绣上名字或标记!!!
个完全陌生的环境生活,担心妈妈不来接(孩子问得 最多的是一句“妈妈来吗?”),就会哭闹,进而产
生分离焦虑。这既是他们对自己亲人与家庭生活的
依恋,也是自我保护的心理体现。
原因之二:生活环境和人际关系的变化
从家庭生活到集体生活,幼儿生活的内容、形
式、要求都发生了重大变化。当幼儿入园后交往
对象变成了陌生的老师和同伴,这就使得孩子的
案例
• 德国大诗人、剧作家歌德: • 2-3岁时父亲抱着他到郊外 野游,观察自然,培养他
的观察能力;
• 3-4岁时父亲教他唱歌、背 诵歌谣、讲童话故事,培 养他的口语能力; 有没有家庭教育 不良的例子呢?
• 狼孩“卡玛拉”从小 被狼叼去,8岁时被人 发现,但是其生活习 惯与常人两样,四肢 爬行,吃生肉,昼伏 夜行,后经过人为的 训练,2年后才能站立, 6年后才能像人一样行 走,4年学会了6个单 词,17岁时智力水平 仅达到3岁孩子的水平。
三、溺爱型
• 提供关爱的在、支持 性的家庭环境 • 对孩子的行为很少提 出期望和标准 • 很少惩罚孩子的不良 行为 • 允许孩子自己做出一 些决策
四、忽视型
• 很少给孩子情感上的 支持 • 对孩子 的行为很少提 出期望和标准 • 对孩子的生活很少关 心 • 整天忙于自己的事务
我心目中的父母
孩子心中---爸妈的优点
• • • • • • • • • • • • 1.让婴幼儿从小单独睡觉,无父母陪护 2、一些年轻父母把几个月大的婴儿扔进水里,让其学会游泳 3、孩子跌跤,父母不管,让他自己爬起来 4、父母要求几岁大的孩子做家务,如洗碗,擦地,洗衣服等 5、自己的事情自己决定,自己的事情自己处理 6、看到国旗时,目视两分钟,听到国歌奏响时,手握胸口,默 唱国歌 7、鼓励孩子自己挣钱,支付自己的部分学习费用和其他花费 8、18岁以上的孩子都经济独立,自己找工作挣钱读书 9、没有午睡的习惯 10、孩子用钱很吝啬,不摆阔,不赶时髦 11、鼓励孩子做登山、攀岩、跳海等运动 12、父辈一般不会给孩子继承权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