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从实验学化学单元测试含答案

从实验学化学单元测试含答案

从实验学化学单元测试一、选择题1.下列实验操作中叙述正确的是( )A .萃取操作必须在分液漏斗中进行B .分液操作时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下层液体从下口流出C .蒸馏属于化学变化,分液属于物理变化D .蒸馏时接收冷凝出的液体常用烧杯代替锥形瓶2.下列实验方案设计中,可行的是( )A 加稀盐酸后过滤,除去混在铜粉中的少量镁粉和铁粉B .用萃取的方法分离汽油和煤油C .用溶解和过滤的方法分离硝酸钾和氯化钠固体混合物D .将O 2和H 2的混合气体通过灼热的氧化铜,以除去其中的H 23.下列有关除去杂质(括号内为杂质)的操作中正确的是( )A .硫酸钠(碳酸钙):加水溶解,然后过滤B .碳酸钠(大量水):蒸发C .氯化钠(氯化镁):加水溶解,然后过滤D .硫酸钡(硝酸钡):加水溶解,然后蒸发4.提纯含有少量硝酸钡杂质的硝酸钾溶液,设计实验方案为: 溶液――→过量X ――→过滤――→除去沉淀――→适量硝酸KNO 3溶液则X 试剂为( )A .Na 2CO 3B .K 2CO 3C .Na 2SO 4D .K 2SO 4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在25℃、1.01×105Pa 的条件下,2.24 L H 2中含有的分子数小于0.1N AB .1 L 1 mol·L -1的CaCl 2溶液中含Cl -的数目为N AC .在标准状况下,22.4 L H 2O 的质量约为18 gD .22 g CO 2与标准状况下11.2 L H 2O 含有相同分子数6.用N A 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含有N A 个原子的氢气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约为22.4 LB .25℃,1.01×105 Pa,64 g SO 2中含有的原子数为3N AC .40 g NaOH 溶解在1 L 水中,所制得的100 mL 溶液中含Na +数为0.1 N AD .标准状况下,11.2 L H 2O 含有的分子数为0.5N A7.将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4%的KOH 溶液加热蒸发掉100 g 水后,得到溶质的质量分数为28%的溶液80 mL ,此时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A .5 mol·L -1B .6.25 mol·L -1C .7 mol·L -1D .6.75 mol·L -18.若m g 密度为ρ g·cm -3的Al 2(SO 4)3溶液中含SO 2-4 n g ,则该Al 2(SO 4)3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是( )A.ρn32m mol·L-1 B.ρn48m mol·L-1 C.1 000ρn192m mol·L-1 D.1 000ρn288m mol·L-19.等质量的CH4和NH3相比较,下列结论错误的是()A.它们的分子个数比为17∶16 B.它们的原子个数比为17∶16C.它们的氢原子个数比为17∶12 D.它们所含氢的质量比为17∶1210.相等物质的量的CO和CO2相比较,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①它们所含的分子数目之比为1∶1 ②它们所含的O原子数目之比为1∶2③它们所含的原子总数目之比为2∶3 ④它们所含的C原子数目之比为1∶1⑤它们所含的电子数目之比为7∶11A.①和④B.②和③C.④和⑤D.①②③④⑤二、综合题11.12.4 g Na2R含Na+0.4 mol,则Na2R的摩尔质量为______,R的相对原子质量为_______。

含R的质量为1.6 g的Na2R,其物质的量为_____。

12.填写下列空白:(1)1 mol H2O中约含有______个H2O、________个H、____个O、____mol H、_____ mol O。

(2)含有6.02×1023个H的H2O,其物质的量是_____;1 mol Na2SO4溶于水能电离出____个Na+、_____个SO2-4。

(3)______mol H2O中含有的氧原子数与1.5 mol CO2中含有的氧原子数相等。

(4)将等物质的量的NH3和CH4混合,混合气体中NH3与CH4的质量比为________。

(5)要使NH3与CH4含相同数目的H原子,则NH3和CH4的物质的量之比为_________。

(6)标准状况下,密度为0.75 g·L-1的NH3与CH4组成的混合气体中,NH3的体积分数为____________,该混合气体对氢气的相对密度为________。

(7)某结晶水合物的化学式为A·n H2O,A的相对分子质量为M。

如将a g该化合物加热至结晶水全部失去,剩余的残渣为b g,则n=________。

(8)已知a g A和b g B恰好完全反应生成0.2 mol C和d g D,则C的摩尔质量为______。

13.在实验室利用胆矾晶体和烧碱溶液制备氧化铜固体,其实验操作可分解为如下几步:①混合;②过滤;③加热分解;④溶解;⑤洗涤。

就此实验完成下列填空:(1)正确操作步骤的顺序是______________(填序号)。

(2)步骤②中所用到的玻璃仪器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实验中多次用到玻璃棒,其作用有三个,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1)从含碘的有机溶液中提取碘和回收有机溶剂,需要经过蒸馏,指出下面蒸馏装置图中的错误之处。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果上述有机溶剂为CCl4(沸点为77℃),试回答:进行上述蒸馏操作时,使用水浴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最后晶体碘在_______里聚集。

15.某同学用某种粗盐进行提纯实验,步骤见下图。

请回答:(1)步骤①和②的操作名称是________。

(2)步骤③判断加入盐酸“适量”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步骤④加热蒸发时要用玻璃棒不断搅拌,这是为了防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当蒸发皿中有较多量固体出现时,应______________,用余热使水分蒸干。

(3)猜想和验证:课后练习区1.B [萃取操作也可以在试管中进行,然后转移到分液漏斗中分液;蒸馏是利用沸点的不同进行分离,属于物理变化;蒸馏时冷凝出的液体有的沸点比较低,易挥发,因此常用小口容器锥形瓶接收液体而不用烧杯。

]2.A [镁粉、铁粉能与盐酸反应而溶解,铜粉不反应,过滤后得到铜粉,选项A 正确;汽油和煤油为互相溶解的液体混合物,应选用蒸馏的方法分离;硝酸钾和氯化钠都是可溶性固体物质,溶解后应选用结晶的方法分离;O 2和H 2混合气体通过灼热的氧化铜时会发生爆炸(H 2不纯),故选项B 、C 、D 均不正确。

]3.B [A 项中硫酸钠易溶于水,碳酸钙难溶于水,加水溶解、过滤后得到的固体是碳酸钙不是硫酸钠;B 项中碳酸钠易溶于水,蒸发可以除去水;C 项中氯化钠和氯化镁均易溶于水,不能用过滤的方法分离;D 项中硝酸钡易溶于水,硫酸钡不溶于水,蒸发后仍然是二者的混合物。

]4.B [除去硝酸钾溶液中的少量硝酸钡选用的试剂是碳酸钾,可使硝酸钡转化为碳酸钡沉淀,易于分离,且过量的碳酸钾可用硝酸除去,不会引入新的杂质。

]5.A [标况下,2.24 L H 2中含有H 2等于0.1N A ,而25℃、1.01×105Pa 条件的温度高于标准状况,此时分子间的平均距离增大,体积随之增大,同样体积的气体与标况时相比所含分子数少,A 选项正确;1 L 1 mol·L -1的CaCl 2溶液中含有1 mol Ca 2+、2 mol Cl -,则Cl -数目为2N A ,B 选项错误;常温下水是液体,标况下为液体或固体,不能用气体摩尔体积加以衡量,换言之,假定水的密度为1 g·cm-3,22.4 L H 2O 接近22.4 kg 比18 g 大得多,C 选项错误;按此分析,D 选项明显错误。

]6.B [A 项中含有N A 个氢原子的氢气的物质的量为0.5 mol ,其在标况下的体积为11.2 L ;B 项64 g SO 2的物质的量为1 mol ,含有原子的总物质的量为3 mol ,故原子总数为3N A ;C 项中所得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不是1 mol·L -1,则100 mL 溶液中Na +的数目无法计算;D 项中水在标况下不是气体,一定体积的水不能按气体摩尔体积进行计算。

]7.B [设蒸发浓缩后溶液物质的量浓度为x ,根据蒸发前后溶质质量守恒,则(0.08 L ×x ×56 g·mol -128%+100 g)×14%=0.08 L ×x ×56 g·mol -1,x =6.25 mol·L -1。

]8.D [n (SO 2-4)=n 96mol ,Al 2(SO 4)3的物质的量n [Al 2(SO 4)3]=n 3×96mol ,溶液体积:V =m ρcm 3=m 1 000ρL ,故Al 2(SO 4)3的物质的量浓度c =n V =n 96×3mol m 1 000ρL =1 000ρ n 288m mol·L -1,答案为D 。

] 9.B [根据m =n ·M 。

对于CH 4和NH 3,M 分别为16 g·mol-1和17 g·mol -1。

n 1M 1=n 2M 2,分子数之比为n (CH 4)∶n (NH 3)=M (NH 3)∶M (CH 4)=17∶16,原子数之比为n (CH 4)×5∶n (NH 3)×4=17×5∶16×4=85∶64,H 原子数之比为n (CH 4)×4∶n (NH 3)×3=(17×4)∶(16×3)=68∶48=17∶12,H 的质量比也等于H 原子数之比为17∶12。

只有B 选项不正确。

]10.D [本题主要考查对一定物质的量的物质化学式中分子与组成元素的原子及电子数目之间关系的理解。

题中CO 和CO 2的物质的量相同,所以含有的CO 和CO 2的分子数目也相同,则①的叙述是正确的。

又因CO 和CO 2分子中的O 原子数分别为1和2,则物质的量相同的CO 和CO 2,所含的O 原子数目之比为1∶2,则②的叙述是正确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