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6阿长与山海经导学案(学生).

6阿长与山海经导学案(学生).

6阿长与山海经导学案(学生).
6阿长与山海经导学案
学习目标
1、识记重点字词,理解重点句子的含义。

理清文章的思路,弄清记叙的顺序。

2、学习本文选取典型事例表现人物性格以及详略得当的写法。

3、认识阿长的品格风貌和作者对阿长的思想感情,感悟作者对长妈妈的真切怀念之情。

4、
体会先抑后扬的表现手法;学习详略得当来使主题更鲜明,人物更突出的写法。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文中带有感情色彩的词句,把握作者情感变化的过程。

难点:体会先抑后扬的表现手法;学习详略得当来使主题更鲜明,人物更突出的写法。

三分钟演讲:
一、导入新课
自主学习:背景资料
1、鲁迅 (1881-1936,
2、“阿长”:
3、关于《山海经》
4、1926年3月18日北洋军阀政府枪杀进步学生,鲁迅受反动政府通缉,不得不到厦门大学任教,后又受守旧势力的排挤。

在那种境况下,作者不愿意想到目前,只能借回忆少年生活写点文章聊以自慰。

于是写出了回忆散文集《朝花夕拾》(共十篇文章,本
4、这些材料是按什么顺序来安排的?
三、合作探究
1. 课文题目为什么称长妈妈为“阿长”?
2、为什么作者说“使我发生了新的敬意”?
3、 . 文中最后一段表达了怎样的感情,作用是什么?
4、题目中“与”表示两者有并列关系,作者用意何在 ?
5、作者在刻画阿长这个人物形象时,
用了一种什么写法?作者叙述的几件事情中, 属于 “抑”
的方面的事件有哪些?属于“扬”的方面的事件有哪些?
6、 “我实在不大佩服她。

”你怎样理解这句话的含义?
四、重点研读买《山海经》部分, 学生朗读 19~29段,思考下列问题:
(1 当阿长来问《山海经》
是怎么一回事时,“我”是怎样想的?这种想法表现了“我”的什么心理?
(2 当阿长说“哥儿, 有画儿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
“我”有什么反应?表现出怎样的心情?
(3“这又使我发生新的敬意了,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够做成功。

她确有伟大的神力。

” 为什么会产生“新的敬意”?为什么说“她确有伟大的神力”?
(4“这四本书,乃是我最初得到,最为心爱的宝书。

”为什么这么说?
(5文中哪句话抒发了作者对长妈妈的怀念之情?
(6划出描写阿长的句子,判断这些句子运用了哪几种描写方法?
(7 分析“哥儿, 有画儿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一句有哪些精妙之处,
写出了人物的哪些特点?
(8“这又使我发生新的敬意了,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够做成功。

她确实有伟大的神力,”为什么说“她确实有伟大的神力”?
四、总结全文。

从整体说来,本文诙谐而富有情趣,但又不失深沉庄重。

“切切察察”的神态,睡相的描写,吃福橘时的紧张心情,
“长毛”的故事等,读后令人捧腹开怀,忍俊不禁。

可是,当长妈
妈为”我”买回《山海经》后,作者的感情变得深沉庄重,深切怀念之情流露于字里行间, 这种色彩的变化,使得作者对长妈妈的感情表达得更加真实感人。

五、写作特点:
☠先抑后扬,真实感人(儿童的心理刻画得好 ;
☠通过具体事件和生动细节表现人物特点;
☠详略安排得当。

六、文章主旨:
作者通过忆述儿时与保姆长妈妈相处的情景,真实、生动、鲜活地写出了饶舌多事、不拘小
节、乐于助人、有点迷信有点俗气的长妈妈的特点,表达了作者对长妈妈的尊敬、感激、思念之情。

七、当堂检测:(课件 27、 28
关注记叙中的议论和抒情
记叙文的主要表达方式是叙述和描写,但议论和抒情在记叙文中也经常运用。

阅读记叙文,要注意作者怎样在记叙的基础上进行议论和抒情。

在记叙文中,作者往往不经过严密的逻辑推理和周密的论述,而针对大量的生动、典型
的记叙材料,发表精辟简赅的评论。

有时议论在叙述前边,这种议论起提示文章内容和点明
中心思想的作用。

记叙文中的抒情,可以寄情于人、寄情于事、寄情于景、寄情于物等,在
叙述、描写的字里行间,渗透着作者的感情。

有时作者直接抒发感情,以引起读者在思想感情上的共鸣,增强文章的感染力。

所有这些,在阅读中要时时留意。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