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统编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七单元导学案
统编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七单元导学案
2.回顾课文内容,再次梳理文章脉络。
3.明确本课主要探讨的问题:大自然还有哪些美妙的声音?
回顾课文,梳理脉络后,教师可引导学生质疑,从而提出探究的问题。
二、自主探究,感悟美妙(用时:20分钟)
1.组织学生交流探究:水声如何美妙?重点点拨以下语句。
课件出示:
(1)“小雨滴敲敲打打,一场热闹的音乐会便开始了。滴滴答答……叮叮咚咚……所有的树林,树林里的每片树叶;所有的房子,房子的屋顶和窗户,都发出不同的声音。”(2)“小溪淙淙地流向河流,河流潺潺地流向大海,大海哗啦啦地汹涌澎湃。从一首轻快的山中小曲,唱到 波澜壮阔的海洋大合唱。”
3.注重指导朗读,可采用不同方式调动学生朗读的积极性,为进 一步理解课文奠定基础。
三、精读课文,感受风声(用时:8分钟)
1.引导学生思考:风声美妙在哪里?自读思考。
2.朗读第一句话,交流读懂了什么。
3.引导学生自读描写风的句子,挑选喜欢的一句话谈谈喜欢的理由。 4.小结段落主要内容并点明中心 句的作用、总分构段方式的作用。
(3)互相检查自然段序号标注得是否 正确。
2.(1)认真读课件中的生字词。先借助拼音读,然后再独立认读。积极参加读生字词的游戏或竞赛。读准平舌音“奏”;翘舌音“喳”。
(2)按自然段读课文,读后试着从字音是否正确、语句是否连贯、断句是否合理等方面进行评价。
3.认真默读全文,思考并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本文介绍了大自然的风、水、动物等的美妙声音。)了解中心句在全文和段落中的作用。
(1)自由朗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词画出来,借助课后拼音读准字词音,个别可以借助词典理解意思。
(2)把解决不了的词语圈出来。
(3)标出自然段的序号。
2.检查初读情况。
(1)先课件出示带注音的生字词,用多种方式来读,检查生字词的读音,侧重纠正“奏、喳”的读音。然后课件出示去掉注音的生字词卡片,采用指名读、赛读、抢读等方的书写规律。
(3)教师边范写“奏”字,边引导学生观察书写要领。
(4)指导学生书写,教师巡视。
4.组织学生班内展示书写作品,引导学生积极评价。
1.听老师说字的特点,学生找出相应的字并大声读出来。
2.学生交流,给会写字扩词,并用自己喜欢的词语说句子。
3.写字练习。
课前准备
1.准备生字卡片。(教师)
2.搜集有关大自然声音的资料。(学生)
3.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师)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环节
教师指导
学生活动
教学提示
一、听音谈话,激趣引入(用时:5分钟)
1.播放大自然的声音,提示学生倾 听并回答:这是什么声音?你觉得好听吗?
2.质疑导入:“大自然的声音”怎么美妙?快去读读课文吧!(板书课题)
21《大自然的声音》导学案
课题
大自然的声音
课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1.会认“妙、奏”等7个生字,会写“妙、演”等13个字。联系上下文或联系生活理解文中的生字新词。
2.感受中心句和总分的构段方式的特点。
教学重难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大自然声音美妙的具体表现。
2.体会大自然的奇妙,激发学生保护大自然的情感。
(1)撇捺为主笔的字要写得舒展;
(2)每个字撇捺要放平。接着,就可以放手让学生临写,亲身感悟字的写法。
第二课时
教学环节
教师指导
学生活动
教学提示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1.课件出示生字词,引导学生正确认读。
2.引导学生回顾课文内容。
3.引入本课需要探讨的主要问题。
1.采用多种方式复习巩固生字词。
4.学生朗读课文,读出自己的感情。
1.识字教学一定要在学生充分自读课文、整体感知的基础上进行。学生已在初读课文的基础上初步识字,教师可以把精力放在读和认个别易错字上。如,提示“喳”是翘舌音,要注意其和渣、楂的区别。
2.概括主要内容的时候先让学生弄清每一段的内容,然后归纳总结。借助文章中心句来辅助概括主要内容。
(2)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引导学生读好排比句并读后评议。
3.引导学生默读全文,思考并总结课文的主要内容,了解中心句的作用。
4.指导朗读课文
1.(1)借助拼音轻声读课文,读准每个字的音,先自己认真读一遍,再同桌交替读、听,纠正错误的读音。
(2)圈出不懂的词语后,和同桌或小 组同学交流,把已解决的词语划掉。
1.仔细倾听大自然的声音,然后逐一回答问题,交流自己听后的感受。
2.齐读课文题目,明确学习任务,带着阅读兴趣走进课文。
此环节教师可用多媒体播放大自然的声音及相应的图片来导入课文学习。这样从一开始就能抓住学生的注意力,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自由朗读,识字学词(用时:15分钟)
1.提出初读要求:
1.自读课文第2自然段,思考风声美妙在哪里。 2.朗读第一句话,明确中心句的作用。
3.自由朗读第2自然段,感受微风和狂风不同声音的美妙,在对比中感知大自然的魅力。
4.了解中心句和总分构段方式的作 用。
1.教师要重点指导这一自然段的学习方法,为下文的学习打下基础。
2.引导学生精读第2自然段时, 要重点了解中心句和总分的构段方式。
(1)准确认读这几个字。(2)先认真观察撇捺为主笔的五个字的特点,再观察书写时应注意什么。然后观看课件演示,注意书写变化规律。
(3)用小手和老师一起书空,体会书写时的运笔方法。
(4)临写本课的13个生字,亲身感悟字的写法。4.学生展示书写作品并交流评价,然后针对评价改改自己的字。
本课要求会写的13个字,撇捺为主笔的字比较多,建议把重点放在指导学生写好撇捺为主笔的字的特点上:首先,指导学生整体观察,可以将“奏、琴、柔、受、器”等字通过课件放大,并将字的撇捺用不同颜色显示,从而让学生发现下面的书写规律:
3.可领读,按照总分的构段方式去感受风声的美妙,感受语言的优美,体会中心句的总领作用。
四、巩固识字,指导写字(用时:12分钟)
1.用字卡做游戏,巩固识记本课要求会写的13个字。
2.引导学生给会写字组词并用自己喜欢的词语练习说句子。
3.写字指导。
(1)课件出示“会写字”中撇捺为主笔的五个字:奏、琴、柔、受、器。
2.组织学生交流探讨动物声音如何美妙。重点点拨关键词句: 课件出示。
(1)走在公园里,听听树上叽叽喳喳的鸟叫;坐在一棵树下,听听唧哩哩唧哩哩的虫鸣;在水塘边散步,听听蝈蝈的歌唱。你知道他们唱的是什么吗?他们的歌声好像告诉我们:“我在歌唱,我很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