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后日本经济的发展
性质分析
20 世纪80 年代初三大失衡局面
① 美国经济内部失衡:双赤字和外债增大、经济增长不均衡
机
1980-1982 年受“滞胀危机”影响,经济低迷, 1983-1984 年增长强烈回升 1985 年前两季度经济增长又大幅收缩。
②日本经济内部失衡:巨额的贸易顺差,日本成为全球最大的债权国 ( 1985年,对外净资产1298亿美元) ③世界经济失衡 Global Imbalance:美国对日本、对G2-日本、德国,G4-日本 、德国、英国、法国的经常项目赤字,日本、G2、G4 对美国的经常项目盈余 导致贸易摩擦不断,保护主义抬头。
USA “双赤字” 乌云 – 贸易赤字
Background 2
出口商品竞争能力日益削弱 ( 来自于日本、德国)EX 国内收入增大而引起进口商品的需求增大 IM
NX=EX-IX
USA “双赤字” 乌云 - 里根解决方案
Background 2
国际收支盈余 -> 弥补赤字
BP = NX ( Y, Yf , R ) + CF ( i, if )
makeup
财政赤字
Interest Rate in 1980-1985
Background 2
USA低税率、高利率下经济
Background 2
降低税率 t, 增大政府开支G
高利率
财政赤字
资本流入 外债 (JP/EUR)
美元需求
美元升值
收入增大
贸易赤字
净出口
打击出口+ 制造业
JP-US X-Change rate from 1980 - 1985
Company Logo
IS-LM Model
三大“利多”因素 1)Appreciation 2)Low Interest 3)Lower Oil Price
造成资金供给大大超过需求, 直接 导致了日本证券市场和房地产市 场间的连锁性交易的增长。
日本GDP增长率
1985~1990日本平均实际GDP增长率超过5%,
购买力平价 理论 PPP ( Purchasing Power Parity )
货币新汇率 R =( Rold * CPIf ) / CPI CPIf : 日本的物价指数 CPI: 美国的物价指数 Rold : 基准年度的汇率 (1978年)
Year
E(报告汇率) R(新汇率)
1978
195
1979
1985年各国占美国贸易逆差比例
Background 3
日元升值压力
Background 3
贸易顺差
货币需求增大
升值压力
Background 4: 相对购买力平价
1978 -1985 USA/JP CPI Increase Rate (%)
Year USA JP 1978 7.7 3.4 1979 11.3 4.8 1980 13.5 7.8 1981 10.4 4 1982 6.1 2.4 1983 3.2 1.9 1984 4.3 2.3 1985 3.6 2.0
“广场协议”的主要目的: 解决各国经济尤其是美国经济的内 外失衡 “广场协议”的性质: 解决世界经济尤其是美国经济的内 外失衡
协议效果 “广场协议”拉开了日元升值的序幕 !
日本大藏省大臣竹下登慷慨表示, 日本愿意协助美国,采取入市干预的 手段压低美元汇率,甚至承诺: “美元贬值20%
不成问题”
然而,日本政府错误地估计了形 势,美国政府和市场投机者并没有满 足于美元对日元贬值20%
Company Logo
“泡沫经济”的破灭
破灭原因概述
综观日本泡沫经济破灭的历程,原因大致可归结为四点:
货币政策有误 长时间实行扩张性货币政策
金融监管落后于金融规制的放开
错配经济资源
日本国民对经济的信心出现了变化 进入 90 年代后,日本国民对日本经济的信心减弱 对地产价格缺乏清醒认识
“泡沫经济”的形成
“泡沫经济”的形成
投资股票市场 ,催生泡沫
银行放贷“房地产”
“泡沫经济”的破灭
1989 年至 1990 年,面对通胀压力和愈演愈烈的投机之风,日本宏观调控部门相 继采取了一系列紧缩措施,导致极度膨胀的资产泡沫破裂直至急剧崩溃。具体而言 ,导致泡沫破裂的政策措施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240 83
1980
204 113
1981
220 75
1982
235 77
1983
238 116
1984
252 104
1985
201 108
JPY-USD X-Change Rate before 1985
1985.9 New York
Plaza Accord 广场协议
协议内容 性质分析
Plaza Accord 广场协议
Logo
Outline
Background Plaza
背景 (~1985)
日元升值的“必然”和“催化剂”
Accord 广场协议
日本的机遇和挑战
日本政策与“经济泡沫”
泡沫形成和破灭
中国版“广场协议”?
人民币升值压力和中国对策
Background背景
房地产价格虚拟膨胀
Company Logo
广场协议造成的日元升值虽会对日本短期经济增长有一定的负面作用,但是如果日 本能够采取恰当的政策措施, 完全能够凭借其强大的经济实力化解不良影响,充分发挥 其的正面作用, 抓住机遇, 实现日本的经济转型和经济长远发展,而日本没有采取恰 当的政策措施,错失机遇,最终导致日本经济陷入十年萧条。
Background 2
Background 2
Background 2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Background 3: 日本对美国贸易顺差
80000
日本净出口贸易顺差
进口 出口
70000
60000
贸易收支
50000
40000
30000
20000
10000
0 1946-1950 -10000 1951-1955 1956-1960 1961-1965 1966-1970 1971-1975 1976-1980 1983 1984 1985
二战后日本经济 发展 日本对美国贸易顺差
(经济环境)
80年代美国“双赤字”
(推动力)
(推动力)
相对购买力平价
(理论基础)
Background 1: 二战后日本的经济发展
美国的扶持(“军备竞赛”) 日本政府的“经济增长至上”方针
8
1965~85年间USA GNP Increase Rate
日本政策及后果
扩张性的经济政策
泡沫经济的形成与破灭
宽松的货币政策
升值的不利影响 : 抑制出口贸易、进口增大
Y= C + I –bi + G + NX
预期 在1985年“ 广场协议” 之后,从短期来看,日元升值确实会在一定程度上抑 制日本出口导向型经济的增长。 日元升值首先会使贸易收支恶化, 在总体上导致日本企业利润的降低,其次 , 升值会引起出口的减少和进口的增加, 两者都会导致日本国内生产的减少 对策 因此,为了防止日元升值打击经济成长和造成通货紧缩,政府实行了由“出 口主导”向“内需主导”的战略转变,大力推行扩大内需型的增长政策:制定了 一系列公共设施建设和改造计划的同时,两年之内连续5次下调官方贴现率。
贸易赤字
史无前例的货物贸易赤字,美国的对华贸易赤字远远大于对日贸易赤字 单位:亿元
Backgroud1:美国“双赤字”
财政赤字
主要原因在于金融危机引发的经济衰退给财政税收造成了严重影响,以
竹下登
协议效果
“广场协议”之后,以美国财
政部长贝克为首的美国政府当局
和以弗日德· 伯格斯藤(当时的 美国经济研究所所长)为代表的
专家们不断对美元进行口头干预
,表示当时的美元汇率仍然偏高 ,还有下跌空间。在美国政府强
硬态度的暗示下,美元对日元的
汇率
大跌。
日元汇率走势图
1985 .9 ~12 : 升值20% 1985.9~ 1987 :升值50%
NX = Export – Import < 0
USA “双赤字” 乌云 – 财政赤字
Background 2
降低税率刺激经济 与前苏联的军备竞赛的政府开支
降低税率 t 前苏联军 军备竞赛
IS-LM TA减小
政府开支G 增大
C , I 增大
财政赤字 = TA- ( TR+G) 增大
Y = C + I + G + NX 增大
高利率刺破了经济泡沫 连续5次大幅度调高利率,官方贴现率从2.5%提高至6% 美国压力加速了泡沫破裂 要求日本的银行持有股票的标准从5%降至2%
银行提高自有资本比率加剧了信贷紧缩 为了满足“资本充足率”,大规模缩减国内外贷款
紧缩贷款对过热的房地产行业如同釜底抽薪 对房产贷款进行总量控制,土地价格下跌,并拖累银行形成巨额房地产 坏账
USA 6.8
7
6
5
4 3 2 1 0 1965-1973 -1 -2 -3 -2.5 1973-1980 1981 1982 1983 1984 1985 1.9 3.2 4.2 3.6 3.0
Background 2: 80年代USA “双赤字”
财政赤字
BD = G+TR-TA < 0
贸易赤字
$1=250Yen drop to $1=201Yen $1=120Yen 日元对美元升值一倍
日本机遇与挑战
挑战 : 降低日本国内产出
出口减少、进口增加 贸易收支恶化,本国企业利润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