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当前我国财政政策取向的探讨

当前我国财政政策取向的探讨

当前我国财政政策取向的探讨
【摘要】在国际金融危机持续蔓延的大背景下,中国经济也遭到重创。

目前中央作出重大决定,要立足扩大内需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

本文在多马经济增长模型中引入财政政策变量进行分析,并结合研究结论对我国今后要采取的财政政策提出几点建议。

【关键词】经济形势多马经济增长模型财政政策
一、我国当前经济形势分析
从2007年开始的美国次贷危机,到现在演变为全球性金融危机,中国在此环境下无法独善其身。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已经显现出一些突出矛盾和问题,形势不容乐观。

下面就GDP、固定资产投资、居民消费这几个指标具体分析一下我国当前的经济形势。

1、GDP
(数据来源: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信息网http:///DRCNET.Channel.Web/。


由图1可以看出,2008年我国经济依旧保持了较高的增长速度,前二个季度全国国内生产总值增长10%以上,与世界其他国家相比,这个速度是最快的。

同时,往年偏快的经济增速到2008年减缓下来,GDP在2007年第二季度达到本轮经济扩张周期的峰值,此后连续五个季度出现回落。

另外,2006年和2007年四个季度的经济增长速度较为平稳,特别是2007年GDP增长率在高位运行。

2008年第一季度经济增长动力依然强劲,如果按照前两年的规律,第二季度应比第一季度增长速度快,但实际却出现了下降的态势,说明经济增长动力已经开始减弱;第三季度更是下降至9%,比同期回落2.5个百分点,下降幅度明显增大,这进一步说明中国经济开始走下降通道。

2、固定资产投资
虽然2008年GDP增长速度趋缓,但是投资仍然保持了过热的势头。

2008年1—11月,城镇固定资产投资127614.1亿元,同比增长26.8%。

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完成投资53365亿元,增长21.6%;房地产开发完成投资26546亿元,增长22.7%。

2008年各累积月份的城镇固定资产投资总额明显高于2007年,增长率也基本上比2007年高。

3、居民消费
(数据来源: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信息网/DRCNET.Channel.Web/。


根据国研网的数据统计,2008年各月社会消费总额及增长率均高于2007年。

但是,2008年卡斯特景气指数显示,2008年消费者预期指数、消费者满意指数和消费者信心指数基本上呈下降态势,11月份满意指数已跌破90,达到89.2,预期指数则从98.6降至90.8。

由于物价上涨、股市快速下跌等多重不利因素的叠加影响,11月份消费信心指数创下近三年最低90.2。

持续下跌的卡斯特景气指数及社会消费品零售增长率,意味着今后消费者的消费习惯会发生改变,内需将会缩小,对经济状况产生不利影响。

二、多马经济增长模型中的财政效应机理分析
现代西方经济学把经济增长作为一个独立的领域是从英国经济学家哈罗德(R.F.Harrod)和美国经济学家多马(E.Domar)开始的。

哈罗德把凯恩斯短期静态均衡分析所提出的国民收入决定理论长期化和动态化。

在同一时期,多马也进行了类似的研究,完全独立地提出了与哈罗德基本一致的经济增长模型,并且还引入了财政政策变量,为后来诸多经济学家探讨经济增长中财政政策的效应开了先河。

多马经济增长模型把生产能力和总需求处于均衡增加的经济增长叫做必要增长率。

当现实经济增长率大于必要经济增长率时,总需求超过生产能力,经济出现过热现象;当现实经济增长率没有达到必要经济增长率里,生产能力超过总需求,出现经济萧条。

1、基本模型
假定没有政府财政支出,社会处在充分就业状态,不存在对外贸易,不考虑时滞问题。

根据这些条件,多马经济增长基本模型为:
其中,R为必要增长率,Yd为国民收入,ΔYd为国民收入增加值,s为边际储蓄倾向,v为产出系数(即1单位投资所能带来的生产能力的增加)。

2、在多马的经济模型中引入财政因素
多马认为财政既具有扩大总需求的效应,又有提高生产能力的效应。

(1)财政对总需求的作用效应。

由于财政政策的介入,总需求的增加可以写为:
ΔYd=ΔC+ΔI+ΔG(1)
其中,ΔC是消费需求增加,ΔI是民间投资需求的增加,ΔG是财政需求增加。

ΔC=(1-s)(ΔYd-ΔT)=(1-s)(1-t)ΔYd (2)
其中ΔT是税收增加额,这个公式表示消费需求是可支配收入的函数。

另外:
ΔG=gΔYd (3)
这个公式代表财政支出介入后国民收入增加的乘数式,可以看出经济变动的始发因素就是投资变动。

(2)财政对生产能力的作用效应。

生产能力的增加可写为:
ΔYc=v(I+rG)(5)
其中,ΔYc是生产能力的增加,r是财政支出占投资支出的比率,rG是财政投资额。

为了简化分析,假定财政投资的产出系数与民间投资的产出系数相等。

该公式表明财政投资的介入会使生产能力增加。

(3)财政介入对必要增长率的影响。

为了实现均衡经济增长,生产能力的增加和总需求增加必须处于均衡水平,即:
由于Yd=C+I+G,G=(1-r)G+rG,可得:
I+rG=[1-(1-s)(1-t)-g(1-r)]Yd(7)
公式(9)是考虑财政介入后的必要增长率,式中存在各种财政变量——财政投资率r、财政支出率g和税率t。

这些财政变量作为财政政策的手段各自对必要增长率会产生怎么样的影响?对此,下面分别求出r、g、t的偏微分。

投资增加会创造和扩大生产能力,从而促使经济增长。

率。

当g提高时,在整个政府财政支出中,有相当一部分用于了消费支出,也就是说更多的民间投资被财政消费所占据,财政投资降低,客观上造成了必要增长率降低。

率就等于提高财政储蓄率。

三、中国目前财政政策取向
1、增加政府的投资性支出
这项措施实际上是通过降低政府消费占财政支出的比率来增加政府投资性支出。

相对于资本边际生产率而言,我国经济增长更加依赖高投资率,因为政府投资增加,会提高社会生产能力,经济增长率必然也会随之提高。

2008年11月9日,国务院常务推出了十项措施及4万亿投资计划,4万亿元中有10000亿元来自中央政府直接财政支出,其余由地方政府及其他非政府机构承担。

除此之外,为保证各级政府投资资金的顺利到位,应适当控制政府的消费性支出,开源节流,监督完成这项投资计划。

2、发行国债,实行赤字政策
赤字政策对经济的积极作用是不可低估的,它是经济低谷时期的一项有效的短期政策。

财政赤字可以扩大社会总需求,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刺激经济复苏。

我国目前采取的积极财政政策,无非是通过两种方式实现:一是增加政府开支,二是减税。

根据多马经济增长模型的研究,减税不利于经济增长,而且在我国两税合并之后,减税的空间已经很小,所以目前我国应适当地加大政府的投资性支出。

短时期内提高政府支出需要有大量的资金,最快捷最有效的来源渠道就是发行国债。

我国是世界上赤字率最低的国家之一,2003—2007年,我国财政赤字率依次是2.4%、2%、1.6%、1.3%、0.8%,均低于国际警戒线(3%)。

为保证今后4万亿投资计划的顺利实施,保证铁路、城市公共交通及农村公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中央政府可以考虑通过发行国债增加政府投资,刺激社会需求,实行赤字政策。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