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王磊-新课标-新教材-新教学-必修-成都2019年7月
王磊-新课标-新教材-新教学-必修-成都2019年7月
必修课程具体知识内容的调整
无机 有机
修订前
修订后
变化
钠、铝、铁、铜等金属及其重要 化合物
钠、铁及其重要化合物
减少铝、铜的系统认识
氯、氮、硫、硅等非金属及其重 要化合物
氯、氮、硫及其重要化合物
减少硅的系统认识
了解有机化合物中碳的成键特征。 知道有机化合物分子是有立体结构的,以甲烷、乙 初步认识有机分子的立体结构;
核心素养导向的 新课标、新教材、新教学
王磊
教育部高中化学课程标准修订组 北京师范大学化学学院
核心素养导向的新课标简介
高中化学的学段、模块和学分的规划
任
选 选修
要 求
(0--4学分) 0.5学分 为单位
完全校本 任意组合
系列1:实验化学
保留
系列2:化学与社会
合并
系列3:发展中的 化学科学
新增
高考 要求
核心知识、活动经验
课程、教学 年级
王磊,教育研究,2016.9;王磊等,基于核心素养的学科能力研究,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12
示例:王磊、宁燕丹,高中必修宏微结合化学素养内涵构成与表现水平研究
示例:科学探究素养系统构成模型
王磊等著,基于核心素养的化学学科能力研究,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12
反应规律 周期律 化合价
创新意识 孤立-系统 类别通性
科学精神与
代表物
社会责任
给提自 定示主 角角角 度度度多 角 度Biblioteka 熟简陌 悉单生 原变复 型式杂
间接度
熟悉度
元素化合物
物 质
物 质 组
元 素
不同 元素
核心知识和活动经验
C3 创新思维 C2 系统探究 C1 复杂推理
B3 简单设计 任
B2 推论预测
务 类
课程内容的修订
学科核心素养导向 学科大概念统领 明确主题的学习内容和学业要求 删减、调整、整合部分内容 规定学生必做实验 提供主题教学策略、学习活动和情景素材建议
关键:认识知识与能力和素养的关系; 建立从知识到能力和素养的通道。
必修课程内容
修订前
化学1 主题1 认识化学科学 主题2 化学实验基础 主题3 常见无机物及其应用
化学2 主题1 物质结构基础 主题2 化学反应与能量 主题3 化学与可持续发展
原有问题: 化学1课时特别紧; 学生实验不重视; 有机内容和要求不太合理 知识点导向、偏重具体知识
学习要求模糊
修订后 主题1 化学科学与实验探究 主题2 常见无机物及其应用 主题3 物质结构基础及化学反应规律 主题4 简单的有机化合物及其应用 主题5 化学与社会发展
烯、乙炔、苯为例认识碳原子的成键特点,以乙醇、乙 初步认识有机化合物的官能团
醛、乙酸、乙酸乙酯为例认识有机化合物中的官能团。
了解甲烷、乙烯、苯等的主要性
认识乙烯、乙醇、乙酸的结构及其主要性质与应用。认识性质限定3种物质:乙烯、乙
质。
结合实例认识甲烷、苯、甲醛、油脂、糖类、蛋白 醇、乙酸
知道乙醇、乙酸、糖类、油脂、 质、高分子等有机化合物在生产生活领域中的重要应用。
化学学科核心素养
更加具体明确 更有学科内涵
学科核心素养的系统构成模型
水平
学科思想 认识方式 认识思路 认识角度
直接、间接;熟悉、陌生
问题情境认识对象
创新思维 创新 系统探究
迁移
能
复杂推理
实 质 内
力
活
简单设计
动 及
应用 实践
推论预测 分析解释
涵
表
现 学习 说明论证
理解 概括关联
知识经验基础
辨识记忆
课程目标的修订
整合三维目标 提出学科核心素养
化学学科核心素养
• 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 • 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 • 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 • 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 • 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
探讨几个问题: 1.与三维目标的关系;2.素养构成系统;3.素养与知识的关系;4.各维素养间的关系
各类素养的关系
素养与知识和课程 内容的关系
修订重点: 打通模块边界,合理统筹课时; 删减调整具体物质性质的知识;
规定学生实验及探究; 适当加强有机化学的初步认识 素养导向、聚焦大概念、明确学业要求
规定必修课程学生必做实验
• 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 • 用化学沉淀法去除粗盐中的杂质离子 • 铁及其化合物的性质 • 不同价态含硫物质的转化 • 同周期、同主族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 • 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 • 原电池 • 搭建简单有机化合物分子的球棍模型 • 乙醇、乙酸的主要性质
系化 统学 构学 成科 及核 评心 价素 模养 型
王磊、支瑶, 教育学报,2016,第4期
示例:“无机物”主题核心素养关键能力系统模型
研究对象及问题情境
学科素养
性质
保检使 鉴 分 制 存验用 定 离 备
转化
宏观辨识与
微观探析
认识方式
变化观念与 认识方式类别 认识角度
平衡思想
物质结构
证据推理与 宏观-微观 模型认知 静态-动态 科学探究与 定性-定量
蛋白质的组成和主要性质。
物质结构
能结合有关数据和实验事实认识
B1 分析解释 型
A3 说明论证 A2 概括关联 A1 辨识记忆
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关系
水平4
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
精神价值层面
思维变量 认识变量 情境变量
水平3 水平2
宏观辨识 与
微观探析
证实据验推探理究 与与
模创型新认意知识
变化观念 与
平衡思想
理性认识层面
水平1
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
实践认识层面
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是化学核心素养的实践基础 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是化学核心素养的思维核心 宏微结合与变化平衡是化学核心素养的学科特征 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是化学核心素养的价值立场
知识 技能
学生发展核心素养 三维目标(科学素养)
过程 方法
人文底蕴、科学精神 学会学习、健康生活 责任担当、实践创新
情感 态度 价值观
科学认识 和观念
科学思维 与方法
科学探究 与实践
科学态度 与社会责任
宏观辨识 微观探析
变化观念 平衡思想
证据推理 模型认知
科学探究 创新意识
科学态度 社会责任
更加整合 更有功能
要选全选
物质结构与性质模块(2学分)
选择性
化学反应原理模块(2学分)
必修
毕 业
(0、6学分) 有机化学基础模块(2学分)
要
求
必 修 化 学(4学分)
不分模块
化学科学与实验探究
常见无机物的性质与应用 简单有机物的性质与应用
物质结构基础和化学反应规律、化学与社会发展
新课程结构方案的实施建议
(1)必修化学可以以学年为单位进行整体安排 (2)必修化学可以进行分类分班教学 (3)合理安排选必化学三个模块的学习顺序 (4)统筹安排时间完成选必课程的修习 (5)每周固定时间平行开设丰富多样的选修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