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2019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唐宋之变 (共44张PPT)
2019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唐宋之变 (共44张PPT)
“唐宋变革”思维导图
经济 之变
政治 之变
文化 之变
三、微专题突破
突破1:唐宋政治变革
《旧唐书》所载从唐肃 宗到唐代末年之间的人 物,大约有将近十分之 七出自名族和公卿子弟, 出身于寒素者不及七分 之一,如果以宰辅的家 世作比较,两者的比例 更加悬殊(80%∶7% )
《宋史》所载布衣官员入 仕的途径,在北宋初期以 科举出身的约占三分之一, 在北宋中期已超过四分之 三,到北宋晚期更超过五 分之四。” ——均摘自 梁庚尧《宋代
三、微专题突破 突破3:唐宋文化变革
文学:六朝至唐初流行四六骈文,唐中叶变为散文体的古 文,诗文由重形式变为重自由表达;唐末兴起的词,宋元发达 的曲,打破音律,表达更加自由,曾经属于贵族的文学一变而 为庶民之物。
艺术:六朝隋唐盛行彩色壁画,五代两宋渐改为屏风画; 金碧山水就衰,白描水墨转盛;作为宏伟建筑装饰品、贵族道 具的画,变为平民出身官吏在流寓之际也便于携带、展览的卷 轴。乐、舞的变化也同样是从适应、服务于贵族生活,转以迎 合平民趣味为趋归。
16·Ⅰ·26 史学理论:重史传统对皇权的约束
16·Ⅱ·26 宋代土地政策不抑兼并的结果
15·Ⅰ·26 宋代经济重心南移影响东南社会地位 15·Ⅰ·40 宋代理学对儒学的发展(重视思辨)
15·Ⅱ·26 宋代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农业技术进步)
14·Ⅰ·26 宋明理学:本善习远
立意 频考: 政治:科举制
—— 杨宁一《历史学习新视野新知识》
根据材料和所学,概括宋代文官政治形成的原因。 1、科举制度完善,门阀士族势力退出历史舞台; 2、吸取唐末五代十国武人拥兵作乱的教训; 3、重文轻武的国策。
祖训: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宋朝皇帝所受10道束缚
天、誓约、条贯、道理、祖宗法、 史官(修史)、共治政体(政治权力结构的 设置)、经筵(陪侍帝王读书论学)、君臣共 商国是 、公议(公众评议和舆论)。
三、微专题突破
突破2:唐宋经济变革
宋代经济革命,一般是指农业革命、 货币革命、科学技术革命、能源革命、 交通(水运)革命、商业革命、市场革 命以及都市化方面的重大变化。
——摘自胡志宏《西方中国古代史研究导论》
(1)农业革命
高德步: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士庶之十分严格。而到了唐中 叶以后,由于均田制度崩坏,土地买卖和土地兼并导致土地 的加速流转,加上商品经济的迅猛发展,使世族地主世代相 袭的地产大多转入新兴的庶族地主之手。经过唐宋变革,享 有特权的世族贵族不存在了,奴婢、部曲(为庄园主打战), 佃客(为庄园主耕种)等作为贱民不存在了,中国进入了 “齐民”(平民)为主的社会。
(2)从影响看
宋代——没有突破农耕经济的范畴,没有推动封建生产方式向资本
(4)重心变化:趋于平衡 最终完成
(15·Ⅰ·26)宋代东南沿海地区出现了 一些民间崇拜,如后来的被视为海上保护 神的妈祖、被视为妇幼保护神的临水夫人 等,这些崇拜得到朝廷认可,后世影响不 断扩大。这反映出( ) A.朝廷不断鼓励海洋开发 B.女性地位逐渐得到提高 C.东南沿海经济社会影响力上升 D.统治思想与民众观念趋向一致
(佃客部曲-庄园主)
契约租佃经营
(佃农-地主)
【学术争鸣】“不抑兼并”的影响 ?
蔡绍荣:北宋的不抑兼并不是一项顺应历史潮流的进步政 策,它严重损害了自耕农经济,是对生产力发展的反动。
杨宁一:在租佃契约关系下,佃户尽管有沉重的地租负担, 但基本摆脱了地主对生产过程的干预,很大程度上获得了 生产经营的自主权;因此,可以说租佃制是适应当时生产 力发展需要的。
复习课(两个课时)
走进宋代
你的印象
名人印象
重文轻武 经济繁荣 科技发达 理学兴盛 国穷民富 积贫积弱
陈寅恪:“华夏民族之历史, 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赵宋 之世也。” 汤因比:“如果让我选择, 我愿意活在中国的宋朝。” 黄仁宇:“历史进入了宋朝 就好像从古代进到了现代” 。
时空定位
唐 618-907
科举社会》
官员身份变化: 以 门阀士族 为主
以 寒门庶族 为主
需要注意的是,科 举考试在唐代虽有较大 发展,但在面向社会、 公平竞争等方面还不完 善,主要表现为它保留 了察举制的残余,推荐 在科举考试中仍然占有 突出地位。 ——杨宁一《新视野、 新知识》
科举制度的变化:
963年,宋太祖下诏:“礼部
(2)手工业革命
(18·I·26)北宋前中期,在今四川井研县一带
山谷中,密布着成百上千个采用新制盐技术的竹
筒井。井主所雇工匠大多来自“他州别县”,以
“佣身赁力”为生,受雇期间,若对工作条件或
待遇不满意,辄另谋高就。这反映出当时( ) A.民营手工业得到发展 B.手工业者社会地位高 C.雇佣劳动已经普及 D.盐业专卖制度解体
宋词
声声慢·寻寻觅觅 (宋 李清照)
寻寻觅觅, 冷冷清清, 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 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 怎敌他、晚来风急! 雁过也,正伤心, 却是旧时相识。
贵族文化
市井文化
奔放恢宏、敦厚丰腴
严谨含蓄、风雅清瘦
外
体态丰腴、雍荣华贵 热烈奔放、大胆性感
向 开
放
内 省 瘦弱病态、贤妻良母
贡举人,今后朝臣不得更发 公荐,违者重置其罪。”为 杜绝朝臣请托,宋政府在科 举考试中推行“锁院制”,
即主持考试的知贡举(考官) 确定下来后,马上进入贡院 (考场),不得出外,不得与 外人交通,食宿都得在贡院之 内。”——吴钩《宋朝的科举 制度和唐朝有什么不同?》
(18·Ⅲ·25)表1据学者研究整理而成,反映出 两宋时期 表1 宋代宰相祖辈任官情况表
原因
多重角度看影响
北方
对城市发展?
战乱频繁
经
(南方沿海城市发展)
人口南迁 先进技术
济
对海外贸易?
(海外贸易兴盛)
劳动力
重
对人口分布?
心
南方
南
相对稳定 自身潜力
移
(南方人口膨胀)
对文化教育?
(文化重心南移)
对生态环境?
(南方开发过度)
唐宋经济变革小结
农业革命:从限制兼并到不抑兼并; 从土地国有制的崩溃、士族地主衰落到 庶族地主私有制发展; 从自耕农经营、田庄集体规模经营向契约 租佃经营转变;
五代十国 907-979
辽、西夏
北宋 960-1127
金、西夏
南宋 1127-1279
一、基础梳理 政治
中央二府三司制 地方收钱权兵
通判谏院
文化
文人山水画、风俗画 个性化书法 宋词、话本、南戏
科举制 王安石改革
与少数民
活字印刷、指南针发明并外传 火药广泛运用
理学
一、基础梳理
政治上: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 制度加强。宋的边境战争 一度频繁,但 民族交融 密切。
——牟发松《“唐宋变革说”诸问题述评》
根据材料,概括唐宋文艺的主要变化(4分)
骈文
哀江南赋序 (南朝庾信)
日暮途远, 人间何世。 将军一去, 大树飘零; 壮士不还, 寒风萧瑟。
唐诗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唐 王勃) 城阙辅三秦, 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 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已, 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 儿女共沾巾。
约束皇权 经济:不抑兼并
经济重心 思想:理学
素养:时空观念 历史解释 唯物史观
热点:公平正义
唐宋是中华文明史上的两座高峰 起 发 鼎成 源 展 盛熟 先 秦 隋宋
“唐宋变革论”
日本学者内藤湖南1910年发表《概括 的唐宋时代观》一文,提出“唐宋变革论”:
唐代是中国中世的结束, 宋代是中国近世的开始。
于千千:不抑兼并使得国家、地主与农户之间的契约呈 现了有效率的状态,激发小农的生产积极性,并努力提
消极:导致自耕小农衰退,国家农业收入减少。
积极:契约关系使农民对国家和地主的人身 依附关系松弛,农民自由度提高,调 动其积极性,推动农业生产力发展。 也有利于推动手工业和商业的全面发展。
(13·Ⅱ·25)汉唐制定土地法 规,限制私有大土地的发展, 宋代一改此法,“不抑兼并”。 据此可知宋代( ) A.中央集权弱化 B.流民问题严重 C.土地兼并缓和 D.自耕小农衰退
——斯塔夫里阿诺斯(美国)《全球通史》
你如何评析宋朝发生商业革命这一观点?
赞成,宋代出现商业革命
城市的变化? 货币的变化?
商路的变化? 政策的变化?
不赞成,宋代并没有出现商业革命
(宋代和16世纪西方“商业革命”的不同)
(1)从发展水平和范围看 宋代: 西方:
(2)从影响看 宋代:
不赞成,宋代并没有出现商业革命
李瑞华:唐代开元以后,均田制被破坏,土地私有制发展。 宋代地主土地私有制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并居绝对的优势 地位,从而奠定了租佃经济的物质基础。
(1)农业革命
土地政策
唐朝
限制兼并
宋代
不抑兼并
土地形态
国有土地(均田制) (庶族)地主土地私有 世族地主土地
土地经营
自耕农经营
(自耕农-国家)
田庄规模集体经营
(宋代和16世纪西方“商业革命”的不同)
(1)从双方发展水平和范围看
宋代——工商业的发展仍受重农抑商政策的制约,对外贸易仍以官 方贸易为主,官营手工业仍然占据主导地位,国内市场比较狭小; 西方——新航路开辟后西欧商业经济领域产生的一次重大变革。 表现为世界市场开始形成,流通商品种类的增多,商路贸易中心由 地中海沿岸转移到大西洋沿岸。
经济上: 南宋 时,经济重心南移完成,农业、手工业、 商业超过了前代,中国的封建经济 高度繁荣 。
思想文化上:文化成就突出,达到新高峰,在世界处于 领先 地位。
成熟
二、真题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