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器概论汉代
璜
汉代
西汉玉璜 谷纹蒲纹
汉
白玉双人 双凤佩
写实性 高5.7cm 宽3.4cm
玉铺首 西汉
陕西汉武帝茂陵出土
蟠龙纹 透雕 浅浮雕
腰形玉勒 西汉
项饰
玉严卯 司南玉佩 东汉
南京博物院展
汉 螭纹青白玉剑zhi
长6.6cm 宽3.7cm 高1.7cm
螭纹剑zhi 汉
兽纹剑琫 汉
蟠 螭 剑 铋 西 汉
多层青玉璧
饕餮纹 绹纹 蒲纹 绹纹
汉
三层白玉璧
汉
构思新颖 工艺精湛 出廓透雕 乳钉纹
凤纹
龙纹 “寿、乐”
西汉 青玉虎凤璧
造型新颖 工艺较精 透雕出廓
高10.7cm 宽6.7cm 厚0.4cm
东汉 出廓谷纹 青玉璧
玉璧内外 起边
出廓部分 透雕 蟠螭纹
白玉云纹双虎璜 汉代
俏色 内孔有云纹透雕
蒲纹
3、纹饰:继承了先秦的部分纹饰,出现一些新纹饰,
仍可分为几何纹和动物纹。出现植物图案纹饰。 动物纹饰出现四灵图案(青龙、白虎、朱雀、玄武), 涡纹、谷纹、蒲纹最常见,几何纹与龙纹、风纹 等动物纹常组合出现。
4、工艺
雕刻手法多样、有创新,既有精细的一面, 又有粗犷的一面。 精雕细刻者多,透雕更加普遍,大量使用高浮雕, 仍使用“游丝毛雕”工艺。
八、弃旧图新的汉代玉器 ——中国玉器发展的第四个高峰
背景:秦朝的玉器业处于低谷。 汉代是中国文化史上的一个黄金时代。在人们的思想上,
崇尚礼仪、注重节气成为一种社会风气。 封禅、求仙、祭神、厚葬之风弥漫全国。这也影响到玉器的
风格和特征。 汉代玉器是中国玉文化史上一个大的转折点,是一个弃旧
图新的时代。考古出土的汉代玉器有上万件,遍布全国。
汉代玉器总体风格特征
1、玉质:流行和田玉,特别是羊脂白玉。汉白玉驰名中外。
2、品种
(1)传统玉器中,一些消失,一些罕见: 礼器和仪仗器中的琮、璋、和戈、钺、戚、刀、斧、铲、
凿基本消失; 饰玉中玦、坠、管、珠、和笄极少见到; 璧、璜虽有出土,但大多已改头换面。璧、圭可能主要继续
用作礼仪玉器,璜、琥只作佩玉之用。 玉璧有四种;①素面璧 ②蒲纹或谷纹璧 ③蒲纹或谷纹+ 鸟纹或兽纹璧 ④出廓璧,廓外为透雕螭、龙等动物。
(2)大量涌现新的玉器种类: 饰玉:多种样式的玉带钩、4件成套的玉剑饰、玉簪;刚卯、 司南佩、铺首、翁仲、避邪;心形佩、组佩(简化)、玉舞 人等。 陈设及实用玉器:高足杯、座屏、
玉奔马、玉鸽、玉熊、玉鹰等动物。
葬玉:汉代葬玉盛行,出土品数量多、种类全、 形制新,有四种: 玉衣:皇帝及皇亲国戚用金缕玉衣,级别较低的 用银缕或铜缕或丝缕玉衣。玉衣仅出现于汉代。 玉塞:九窍塞,见于汉代。 玉握:西汉初为璜形玉握,东汉为玉猪握。 玉含:玉蝉很多,象征复活。
采用特色的“汉八刀”工艺,用简练、 准确的几刀刻划出造型,如玉翁仲、玉蝉、玉猪。
汉 青
玉
玉
圭
翁
璧
仲
写
汉
实
性 浮 雕 云 纹
高 8 公 分
汉 白玉螭柄云纹匕
长17.4cm 宽4.8cm
仪仗器
谷纹瑗
汉
黄玉环 汉代
褐红沁色
直径: 2.8cm 市场参考价:11000元
西汉玉璧 谷纹蒲纹
谷纹青白玉玉璧 西汉
立体浮雕、镂雕
素 面 剑 琫
西 汉
老土大红沁色 长:5cm 市场参考价:21000元
玉剑饰—剑彘、剑首
南越王墓 汉代
玉剑饰-剑铋
南越王墓 汉代
玉剑饰-剑铋 南越王墓 汉代
玉剑饰-剑zhi
南越王墓 汉代
玉剑饰—剑首
南越王墓 汉代
玉
剑
饰
南
—
越 王 墓
剑 首
汉 代
玉剑饰(一套)
南越王墓 汉代
刘郢的玉衣玉片小,最大不足9平方厘米, 最小不到1平方厘米,薄者厚度仅1毫米。 玉片玻璃光泽,半透明。
广州南越王墓出土丝缕玉衣 汉代来自玉衣内贴铺的 14块玉璧
南越王墓 汉代
玉塞
青白玉 西汉
汉代
玉猪握
含蝉 西汉
南京博物院展
龙环带钩
西汉
造型别致
广州南越王墓出土
金玉相连龙带钩
龙纹 乳钉纹
西汉 广州南越王墓出土
白玉 蟠螭带扣
汉
白
玉
工蝉 艺东 汉汉
八 刀
汉代 白玉凤
造型抽象 利用皮色 立体圆雕
西汉 青白玉熊
造型逼真 巧色利用 立体圆雕
玉避邪 汉
立体圆雕
西汉 青白玉辟邪
俏色 立体圆雕+浮雕
金缕玉衣
西汉
河北满城刘胜墓出土
我国目前出土过玉衣的汉墓有几十座。 其中,金缕玉衣墓只有八座。
真正称得上是金缕玉衣的只有三件:
河北满城刘胜墓 河北定县刘修墓
全长188厘米
玉片2498片
1203片
金丝重1100克
玉质多为岫玉
不好?
江苏徐州狮子山刘郢墓 全长174厘米 4248片
和田玉(白玉、青玉)
刘胜之妻窦绾的玉衣为金缕与丝带混编。 全长172厘米,2160片玉片组成, 所用金丝重约700克(刘胜的玉衣1100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