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典园林史》考试复习资料3.园林四个基本要素;山,水,植物,建筑四项工作;筑山,理水,植物配置,建筑营造5.园林隶属关系,皇家园林,私家园林的寺观园林7.园冶论造园相地以―山林地‖为第一12.中国古典园林的全部发展历史分为生成期(殷,周,秦,汉)转折期(魏晋南北朝)全盛期(隋唐)成熟期(两宋到清初)成熟后期(清中叶到清末)中国古典园林的特点:一,本于自然,高于自然。
中国古典园林有意识的对山水植物这些构景要素加以改造调整加工剪裁,从而表现出一个精炼概括的自然.典型化的自然。
二.建筑美与自然美的融糅建筑力求山水花木三造园要素有机组织在一系列风景画面中,突出彼此协调,互相补充的积极一面,甚至把后者转化为前者。
三.诗画的情趣诗情,不仅在于把前人诗中场景在园林中以具体形象浮现出来,或运用景名.匾额.12.最早见于文字记载的园林形式是囿,园林里的主要建筑物是台。
中国古典园林的雏形产生于囿与台的结合,时间在公园前十一世纪,奴隶社会后期的殷末周初。
园圃是第三个源头13.囿用于栽培圈养,台用于通神望天14影响着园林向风景式发展的三个重要意识形态方面的因素:天人合一思想.君子比德思想.神仙思想15.贵族园林中见于文献记载最早的两处是:殷纣王的沙丘苑台和周文王的灵囿,灵台,灵沼17.始皇―大咸阳计划‖内容:1信阳宫与渭北的咸阳宫构成南北呼应的格局。
2按天上的星座的布列来安排地上皇家宫苑布局―天人合一‖的体现3以咸阳宫为中心,具有南北中轴线的大宫苑集群。
19西汉众多众多宫苑中较有代表性的有上林苑,未央宫,建章宫,甘泉宫,兔园。
20汉代的上林苑是中国历史上最大的一座皇家园林。
1上林苑是一个天然山水环境2疏朗的随意的―集锦式‖布局。
3上林苑是一多功能园林21建章宫的总体布局成为后世―大内御苑‖规划的滥觞,它的园林一区是史上第一座具有完整的三仙山的仙苑式皇家园林。
22铜雀园内铸有三台铜雀台,金虎台,冰井台是一座兼军事坞堡功能的皇家园林。
23仙都苑中封土堆筑五座山象征五岳,引漳河之水分流四读为四海。
24洛阳宫城正门前形成一条直达南城门的御街——铜驮街,重要的衙署分布两侧,御街与其后的宫苑构成城市的中轴线,开创了我国皇都规划的新格局。
27公共园林——兰亭28唐长安是当时世界上规模最大,规划布局最严谨的繁荣城市29大内御苑:大明宫洛阳宫禁苑兴庆宫西苑(清)慈宁宫花园建福宫花园宁寿宫花园离宫御苑:畅春园避暑山庄圆明园颐和园行宫御苑:静宜园静明苑南苑30禁苑包括禁苑西内苑东内苑31一池三山:隋西苑建章宫32.隋西苑是一座人工山水园.小园林集群,其建成标志着中国古典园林全盛期到来.33.前宅后院布局:履道坊.拙政园.34.唐代别墅园分三种情况:1.单独建筑在离城不远.交通往返方便而风景优美的地带.(平泉庄.浣花溪草堂)2 单独建在风景名胜区内.(庐山草堂)3 依附庄园而建。
(辋川别业.嵩山别业)35.杜甫:浣花溪草堂. 白居易:履道坊.庐山草堂36.长安城内,公共园林包括三种情况:1利用城南一些坊里内的岗阜——―原‖。
乐游园。
2利用水渠转折部位的两岸而创为以水景为主的浏览地。
曲江。
3。
街道绿化。
37.宋东京的皇家园林只有大内御苑和行宫御苑。
大内御苑有后苑,延福宫.艮岳.行宫御苑有景华苑,琼林苑.玉津园.38.论述.艮岳的造园成就.1.筑山.万岁山为主位.万松岭–侧岭,芙蓉城为余脉.寿山-宾位.形成宾主分明,有远有近呼应.有余脉延展的完整山系.既把天然山岳作典型化的概括.又体现了山水画论的构图规律.假山的用石方面也有许多独到之处.山上道路是斩石开径.万岁山上多设奇特石景.2置石.大量运用石的单块特置.重要峰石均有命名.3理水,园内形成完整水系.河.湖.沼.溪.涧.瀑.潭.水系与山系配合形成山嵌水抱的态势.是大自然山水成景最理想的地貌的概括。
4植物配置。
品种多,配置方式孤植。
丛植。
混交.成片栽植.按景分区,许多景区,景点均以植物为主题.林间放养珍禽奇兽。
5。
建筑。
几乎包罗同当时全部形成.建筑布局充分发挥点景.观景作用.艮岳称得上一座叠山理水,花木建筑完美结合的具有浓郁诗情画意而较少皇家气派的人工山水园,代表着宋代自家园林的风格征和宫廷造园艺术的最高水平.39.金明池是一座以略近方形的大水池为主体的皇家园林.40.宋代文人园林的风格特点.: 1.简远。
景象简约而意境深远。
造园诸要素。
不追求品类之繁复。
不滥用设计之技巧。
也不过多地划分景域或景区。
意境的深化除了以视觉景象的简约向留有余韵之外。
还籍助于景物题署的诗化来获致像外之旨。
疏朗。
园林筑山往往主山连绵。
客山拱伏而构成一体,山势多平缓不作故意大起大伏。
水体多半以大S来造成园林空间的开朗气氛。
P配置以大S丛植。
林植为主。
建筑低数量少。
个体多于群体。
③雅致,园中种竹十分普遍且呈大面积栽植,作为园林雅致格调的象征,此外还有菊,梅;盛行太湖石―特置‖,表现文人爱石的高雅情趣;建筑多用草堂,草庐,草亭,不流俗;曲水流觞;景题而名抒发情趣④天然,a力求园林本身与外部自然环境的契合b园林内部的成景以植物为主要内容42中国古典园林中规整式的有御花园,金明池,慈宁宫花园43畅春园是人工山水园44畅春园,避暑山庄,圆明园是清初的三座大型离宫御苑,也是中国古典园林成熟时期的三座著名的皇家园林45寄畅园是一座以山为重点,水为中心,山水林木为主的人工山水园。
远借惠山优美山形,锡山龙光塔。
水体划分:①水池南北长而东西窄,于东北角上的出水尾,以显示水体有源有流②中部西岸的鹤步滩与东岸的知鱼(木监)对峙收束,把水池划分为似隔又合的南北二水域,适当地减弱水池形状过分狭长的感觉③北水域的北段又利用平桥―七星桥‖及其后廊桥,再划分为两个层次,南端作成小水湾架石板小平桥,自成一小巧水局,于是北水域又呈现为四个层次,从而加大景深46清华园是一座以水面为主体的水景园47造园家:张南垣张然计成三步代表作:园冶一家言长物志《园冶》计成全书共分三卷,第一卷包括―兴造论‖一篇,―园说‖四篇,第二卷专论栏杆,第三卷分论门窗,墙垣,铺地,()山,选石,借景―兴造论‖泛指营园要旨,是全书总纲,好的园林评价标准:―巧于因借,精在体宜‖―园说‖论述园林规划设计的具体内容及细节(4篇)两个规划原则―景到随机‖―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第一篇―相地‖山林地,城市地,郊野地,村庄地,旁地宅,江湖地。
第二篇―立基‖总体布局。
第三篇―屋宇‖园林建筑。
第四篇―装折‖装修。
第二卷‗栏杆‘ 信手化成,以简便为雅第三卷一二三篇讲门窗,墙垣铺地的常见形式和做法。
四,‗掇山‘讲述叠山的施工程序,构图经营的手法和禁忌。
五,‗选石‘应考虑,开采和运输成本。
六,‗借景‘远借,邻借,仰借,俯借,应时而借《一家言》李渔叠石土石相间土多于石《长物志》文震亨共十二卷与造图右直接关系的为室庐花木水石禽鱼四卷。
‗室庐‘卷中,把不同功能,性质的建筑及门,阶窗,栏杆,照壁等分门结论述‗花木‘42种另用园林观赏树木花卉‗水石‘常见水体,石料18节‗一峰则太华千寻,一勺则江湖万里‘48乾隆时北京西北邻主要分布:静宜园,静明园,清漪园,圆明园,长春园,漪春园,畅春园49琼华岛的建置:东坡,北坡,西坡,南坡南破永安寺,是一组堆成均齐的山地佛寺建筑群,从山门到白塔,构成南破明显的中轴线西坡地势陡峭,建筑布置依山优势配以局部的叠石而显示其高下错落的变化趣味。
主要的一组建筑群居中,后殿甘露殿,前殿琳光殿与临水码头三者构成中轴线。
着重创造山地园林的气氛。
北坡是一处既幽邃又开朗的山地小园林,小水系有溪,有涧,有潭,有瀑,有潺潺水音,伏流暗脉,构成北坡一处精巧的山间水景。
东坡植物为主,建筑比重小50濠濮间——画舫斋水系南端的另一部分筑土为山,北面第二部分为以水池为主体的小园林濠濮间。
石坊以北为第三部分,第四部分即画舫斋。
自南而北依次构成山水丘陵建筑的序列,把自然界山水风景的典型缩移与人工建置交替展现在300m的地带上。
51静心斋山水层次划分山池空间是园林的主景区,景区地段进深过浅,因地制宜运用增加层次的方法来弥补地段缺陷①跨水建水榭‗沁泉廊‘将水池分为两层次,与正厅,园门构成一条南北中轴线②池北假山也分南北并列的北高南低的两重,与水池环抱嵌台,形成了水池的两个层次以外的山脉的两个层次3通过这种多层次既隔又透的处理,景区的南北进深看起来就仿佛比实际深远得多。
52具有流杯渠:慈宁宫花园、兰亭、萃锦园、潭柘寺。
53静宜园全园分为内垣、外垣、别垣三部分54燕京八景:群岛春莺、玉泉垂虹、西山晴雪。
55有园中园:静宜园、清漪园、静明园、圆明园。
56圆明园、避暑山庄、清漪园(颐和园)前者为人工山水园,后两者为天然山水园。
57圆明三园都是水景园,三园都是人工创设的山水地貌作为园林骨架。
长春园、绮春园、圆明园集锦式。
圆明园水面大中小相结合;长春园以一大水面为主体,周围岗阜回环;绮春园则全部为小型水面结合岗阜穿插的集锦。
58长春园北景区即西洋楼包括六幢西洋建筑:谐奇趣、蓄水楼、养雀笼、兮外观、海晏堂、远瀛观。
三组大型喷泉:谐奇趣南面的弧形石阶前和北面的双跑石阶前;海晏堂的西面大门前;远瀛观南面大水法。
若干庭院和点景小品:万花阵、线法山、线法墙。
59圆明园的象征意义:运用象征和寓意的方式来抑扬有利于帝王封建统治的意识形态,宣扬儒家的哲言、伦理和道德观念。
九州清晏寓意普天之下莫非王土,鸿慈永祜标榜孝行,涵虚朗鉴标榜豁达品德,澹泊宁静标榜清心寡欲,濂溪乐处象征对哲人君子之仰慕,多稼如云象征帝王之重农桑。
60避暑山庄的分区及象征寓意。
三大景区:湖泊景区、平原景区、山岳景区。
湖泊景区具有波郁的江南情调,平原景区苑若塞外景观,山岳景区象征北方名山,宫墙犹如万里长城,外八庙分别为藏、蒙、维、汉的民族形式,整个大意为以清王朝为中心的多民族大帝国缩影。
61清漪园是一座以万寿山、昆明湖为主体的大型天然山水园。
62清漪园前山前湖景区、建筑轴线、网格处理控制。
以佛香阁为中心的中央建筑群。
63 西汉建章宫是中国历史上第一座具备一池三山的仙苑式皇家园林,颐和园是最后一座.64 清漪园模拟杭州西湖的异同同:A清漪园的总体规划以西湖为蓝本,昆明湖的水域划分,万寿山与昆明湖的位置关系,西堤在湖中的走向一级周围环境都很像西湖B清漪园之模拟西湖还表现在前山前湖景区的景色建筑之总体布局乃至局部设计中异:A杭州西湖的景色建筑自由随意的半藏半露于疏柳淡烟中,显示人工意匠与天成自然之浑为一体,清漪园的景点建筑则以其乙烯利的显露形象和格律秩序,于天成的自然中更突出人工的意匠经营.B:杭州西湖湖面辽阔,但三面近山环抱,一面是城市屏障,因而总的地貌景观便呈现为以湖面为中心的一定程度的内聚性和较强封闭度,较少园外借景可能,清漪园景观开阔度很大,外向性亦很强,为园外借景创造了优越条件.65惠山园仿寄畅园A首先建园基址相似,B园林本身设计也以寄畅园为蓝本,主体建筑物所处的位置和布局环境,土石假山均宛若园外真山的余脉,理水手法相似,都以水面作为园林的中心66颐和园怎样着眼于西北郊全局,以三山五园为主题的大环境整治A首先考虑的是与西邻静明园的关系,昆明湖往西开凿外湖,稍后又在静明园的东南接拓高水湖于养水湖,前者沿湖不设宫墙,后者亦不再纳入静明园宫墙之内.再加上田畴的穿插,园林建筑的点缀,村舍的星罗棋布,构成一个完成的风景小区,从而加强了万寿山与玉泉山在景观上的整体感和一定程度的联属关系.B其次,把考虑的范围再扩大到三山五园的大环境整体.清漪园建成,昆明湖开拓后,构成了万寿山和里湖的南北中轴线,静宜园的宫廷区,玉泉山主峰,清漪园的宫廷区三者,又构成一条东西中轴线,往东延伸交汇于圆明园与畅春园间的南北轴线的中心,这个轴线系统把三山五园串缀成整体的园林集群,而清漪园起到枢纽地位.其布局形式为三山五园的相互借景,彼此成景创造了良好条件:静宜园之俯借静明,清漪,圆明.畅春诸园,静宜,静明互借, 静明,清漪互借,静明,清漪与圆明,畅春之互借等,而最晚建成的清漪对这个庞大园林集群的有机整体及环境全局的形成,作用关键67皇家园林的主要成就:一独具壮观的总体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