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行政规范性文件制定程序

行政规范性文件制定程序

行政规范性文件制定程序
一、凡本局制定的规范性文件,应由主办处室起草,局办公室会同督察办
审核,并使用统一的正式拟稿纸。

二、凡上报并以市政府(包括市政府办公室)名义下发的规范性文件,经局办公室会同督察办核稿后报局领导同意后,报市政府法制办公室审核,由市政府办公室审定印发。

三、凡以本局名义下发的规范性文件,由局办公室会同督察办核稿后,经局长办公室会议讨论同意,由局领导签发,报市政府法制办公室统一编号后印发,如涉及两个处室的先由主办处室负责与涉及处室进行磋商。

四、凡与外单位联合行文的规范性文件,由草拟处室起草,交局办公室会
同督察办核稿,送局长签发后,再送涉及单位会签。

五、局办公室对拟发出的规范性文件的行文体式进行把关;督察办负责规范性文件的内容进行合法性审核。

以本局名义印发的规范性文件自发出之日十五日内应报市政府法制办公室、省生态环境厅法规处备案。

六、以市政府名义下发的规范性文件在制定前,应报市政府法制办公室列入年度制订计划。

七、规范性文件的校对,由草拟处室负责,打印、装订、分发由
局办公室负责。

4、XXXX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审批(备案)管理内控制度
为不断深化生态环境领域“放管服”和“最多跑一次”改革,提高工作效率,提升行政效能,确保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审批(备案)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强化内部
监督管理,充分发挥集体研究的作用,在原XX环境保护局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行政许可集体审议制度基础上细化并修改完善形成本制度。

一、适用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由XXXX负责审批(备案)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以下简称“环评文件”)。

二、制定原则
1、坚持改革引领。

积极推进生态环境领域简政放权,进一步提高环评审批效率,不断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和社会创造力。

优化审批管理,为重大基础设施、民生工程和重大产业布局项目开辟绿色通道。

2、坚持分类施策。

行政许可类事项坚持依法行政,在确保规范性、严肃性的前提下优化简化流程,提高审批效率;备案类事项充分体现便民高效,强化企业主体责任。

三、具体操作程序
1、分类管理
对采取审批制或备案制的建设项目环评文件实行分类管理,其中采取审批制的建设项目环评文件应实行分级审议制度,采取备案制的建设项目环评文件由经办处室进行形式审查后予以备案,备案结果定期发送相关处室(单位)。

2、集体审议
集体审议可采取会议形式集中讨论或OA公告(邮件)形式征求局内相关处室(单位)意见,其中会议形式分为处务会议、局建设项目集体审议小组会议、局长办公会议三个层级。

处务会议原则上由经办处室负责人主持,处室全体成员参与(可根据实际情
况采取视频会议等形式),负责审议拟审批的所有建设项目环评文件,形成处室意见并记录。

局建设项目集体审议小组会议原则上由经办处室分管领导主持,局机关纪委、各业务处室(单位)参加,负责审议拟审批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区域环评+环境标准''改革范围内降级后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提出审议意见,审议结果由经办处室负责记录。

局长办公会议由局长主持,也可委托或授权分管局长主持;决定环境影响报告书项目的审批结果,审议结果由局办公室负责记录。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区域环评+环境标准”改革中降级后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作出审批决定前应由经办处室提出相关意见后提交局建设项目集体审议小组会议讨论,其中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经集体审议小组会议通过后再提交局长办公会议。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作出审批决定前(“区域环评+环境标准”改革范围内降级后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除外)可由经办处室通过OA公告(邮件)形式征求局内相关处室(单位)意见后,再报分管局长同意后作出审批决定。

3、签批流程
采取审批制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原则上在完成集体审议
后,批复拟稿由经办人、处室负责人、分管局长、局长分别审核签批。

采取审批制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原则上在完成集体审议后,批复拟稿由经办人、处室负责人、分管局长分别审核签批。

涉及污染物总量指标等重要事项需要相关处室联合会签的情形,应同步纳入签批流程。

采取备案制的建设项目环评文件(包括“区域环评+环境标准”改革范围内降级后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登记表以及“零土地”技改项目环评文件)由经办人进行形式审查后予以办理。

四、工作要求
1、集思广益,各司其职。

所有集体审议参与人员必须充分认识并强化集体决策的重要性,积极建言献策。

经办处室负责执行建设项目环境准入制度;局机关纪委负责对建设项目审批进行全过程监督;各业务处室(单位)按各自职责做好相关内容的审查工作。

2、效率优先,适时开展。

集体审议会议适时开展,原则上处务会议每周召开一次,局建设项目集体审议会议由经办处室负责人提出申请,分管局长适时组织。

局长办公会议由经办处室负责人提出申请,经分管局长同意,报局长批准后由局办公室组织。

特殊情况可根据审批工作需要特事特办,经局长同意后开辟绿色通道,亦可一事一议,迅速组织。

本制度自印发之日起执行。

5、xxxx固废辐射管理许可集体审议制度
一、目的
为进一步规范固废辐射类管理行政许可工作,同时为进一步深化“最多跑一次”工作,确保“互联网+政务服务”绩效指标的网上办、即办率等。

在确保许可工作公开、公正和公平,强化权利内部监督管理的前提下,充分发挥集体研究作用,建立本制度。

二、工作范围
所有拟审批的固废、辐射类管理许可都须进行集体审议,具体事项包括危险废物经营许可、危险废物跨省转移审批、辐射环评、辐射安全许可等,集体审议根据具体事项采用处务会议或固废辐射集体审
议会议或局长办公会议进行三级会审,并最终决定项目行政许可结果。

三、集体审议操作程序
1、土壤固废与辐射监管处处务会议
处务会议审议负责决定即办件审批,包括危险废物跨省转移审批、放射源省内跨设区市异地使用报告、放射性同位素转让审批、辐射安全许可(部分终止或注销、延续、变更、重新核发)、危险废物贮存延长期限批准、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处理企业资格审批、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和场所内单位出区利用处置固体废物批准、危险固体废物管理计划备案、工业固体废物污染防治设施的拆除或闲置审批等项目。

对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辐射环评、辐射安全许可(首次申领)等须受理公示件项目进行预审提出初审意见,提交固废辐射管理许可审议会议和局长办公会议审议。

处务会议由处室负责人组织,全体成员参加,负责审议所有拟许可事项,形成审议结果并记录。

2、固废辐射管理许可审议会议审议事项
负责审议决定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辐射环评、辐射安全许可(首次申领)等须受理公示件项目的许可结果,对部分重大的固废辐射管理许可事项提出审议意见后提交局长办公会议进一步研究。

会议程序先由许可经办人汇报申请单位的具体情况,土壤处主要
负责人补充相关情况,所有与会人员提问、讨论,最终形成审议结果。

审议会议原则上由土壤固废与辐射监管处分管领导召集,局相关处室各成员参加,集体审议结果由土壤处负责记录。

3、局长办公会议
局长办公会议由局长主持,也可委托或授权分管局长主持。

会议先由许可经办处室业务负责人汇报审议事项具体情况及固废辐射管理许可集体审议情况,分管领导提出补充意见,所有与会局领导提问、讨论,最终形成审议结果。

审议结果由局办公室负责记录。

四、签批流程
上述审议事项经分级审议通过后,签批表由经办人、处室负责人、分管局长分别审核签批。

五、集体审议工作要求
1、提高认识、集思广益。

所有审议小组参与人员必须充分认识强化固废辐射管理许可审批集体决策的重要性,积极参与集体审议工作,充分献计献策,确保许可工作合理、规范。

2、效率优先,定期开展“集体审议会议适时召开,原则上处务会议每周召
开一次,固废辐射管理许可审议会议根据具体工作需要适时召开,局长办公会议由土壤处主要负责人提出申请,经分管局长同意,报局长批准后由局办公室组织。

特殊事项的审议可根据审批工作需要特事特办,亦可一事一议,迅速组织。

本制度自印发之日起执行。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