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脑梗死单病种质量控制实施方案

脑梗死单病种质量控制实施方案

脑梗死单病种质量控制实施方案
单病种质量控制(脑梗死)实施方案
单病种质量管理是规范临床诊疗行为,改进与完善医院质量管理体系,提高医疗服务水平的重要措施,也是综合医院质量评价的重要指标之一。

为更好地开展单病种质量管理工作,现根据《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开展单病种质量管理控制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卫办医政函[2009]757号),结合我科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进一步加强医疗质量管理与控制,持续改进和提高医疗服务水平,更好地保
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

二、成立“单病种质量管理”工作领导小组,主要负责单病种质量管理诊疗规范
的具体执行和落实工作。

小组成员:科主任、护士长、医生、康复师、护士等。

三、单病种质量控制措施:采用定期督查,例会通报,限期整改,纳入科室绩效
评估等形式进行质量控制,促使科室质量不断改进。

四、详细方案:
(一)接诊流程:
1.按照脑卒中接诊流程:
卒中接诊流程的最佳目标是:卒中患者“绿色通道”的上述服务全部时限
方针,为小于60分钟;即是,在患者到达病院急诊在5分钟内见到接诊医
师、在10分钟内神经内科医师到达、在45分钟内完成所有必须的检测。


其是发病3小时之内,吻合溶栓治疗指证的急性缺血性卒中/脑梗死患者在
“绿色通道”逗留时限(从到达院到用rt-PA的工夫)应小于60分钟。

2.神经功用缺损评估:
每一位卒中患者在住院期间都应获得神经功能缺损(美国国家卫生研究
院卒中量表)NIHSS评估,至少在到院急时/或入院时和出院前有二次
NIHSS评估(或至少有格拉斯哥(Glasgow)昏迷量评分)记录内容可明示,
为制定相宜的治疗分案和展望风险以及转归供给支持。

3.完成头颅影像学检查(CT/MRI)、实验室检查(血常规、急诊生化、凝血功
能检查)、心电图等项检查(45分钟内完成)。

(二)静脉应用组织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或应用尿激酶的评估:
1.实施静脉rt-PA或尿激酶应用评估
2.应用静脉rt-PA或尿激酶治疗
(三)到院48小时内抗血小板治疗:
不能溶栓的患者应尽早启动抗血小板聚集治疗。

(四)吞咽困难评价:
卒中患者入院时45%(30%~65%)存在吞咽困难,其中约一半于发病6
个月是仍然不克不及规复一般的吞咽功用。

43%~54%由吞咽困难的卒中患者出现
误吸;在这些患者中,37%进一步发展为肺炎,4%因肺炎而死亡。

卒中患者
病情越严重,吞咽困难越常见,此外,48%由吞咽困难的急性卒中患者产生
营养不良。

吞咽困难治疗的目的是预防吸入性肺炎,避免因饮食摄取不足
导致的液体缺失和营养不良,以及重建吞咽功能。

所有卒中患者在给予饮食前均应确定有无吞咽困难或误吸的危险,吞咽。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