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上水库帷幕灌浆及固结灌浆施工技术要求(修订稿)

上水库帷幕灌浆及固结灌浆施工技术要求(修订稿)

琅琊山抽水蓄能电站上水库帷幕灌浆及固结灌浆施工技术要求(修订稿)北京国电水利电力工程有限公司二OO四年四月核定:郝荣国审查:吴吉才校核:轶编写:莫慧峰目录1总则 (1)2一般规定 (2)3灌浆材料、设备和制浆 (5)4钻孔 (7)5钻孔冲洗和压水试验 (9)6灌浆方法和灌浆方式 (10)7灌浆压力和浆液变换 (12)8灌浆结束和封孔 (14)9特殊情况处理 (14)10灌浆质量检查 (17)11竣工资料及工程验收 (19)1总则1.1本技术要求适用于琅琊山抽水蓄能电站上水库库区围固结灌浆及帷幕灌浆工程的施工。

1.2在刚完成灌浆或正在灌浆的地区附近30m围不得进行爆破作业,如必要时,必须报告监理,应由监理、设计和施工单位共同协商确定装约量和必要的防震措施。

1.3灌浆系地下隐蔽工程,承包人对其施工情况必须认真对待,如实、准确、详细地记录施工情况和反映施工过程中发生的问题,及时整理资料,并提供给监理、业主和设计部门分析和处理,以便于指导灌浆工程的顺利进行,并为验收工作作好准备。

1.4施工单位应健全严格的质量保证体系,制订安全操作规程和质量保证措施,确保工程质量。

对灌浆施工人员进行技术培训,考核上岗。

未经技术培训和考核不合格的人员,不得从事重要工序的操作。

1.5本施工技术要求为设计容的一部分,与设计图纸共同使用。

1.6上水库位于岩溶区,采用分区局部防渗处理,防渗措施采用以垂直灌浆帷幕防渗为主、水平粘土铺盖为辅、结合溶洞掏挖回填混凝土或做混凝土防渗墙的综合处理措施。

因此,上水库固结灌浆及帷幕灌浆工程的施工质量直接关系到整个电站的运行状况,承包人应根据设计图纸的尺寸及要求,严格按本技术要求及有关规程、规认真施工,并与业主、监理、设计等各相关部门密切协作,在上一工序未验收合格以前,严禁进行下一工序作业,确保各环节的施工质量。

1.7本技术要求未尽事宜,按《琅琊山抽水蓄能电站上水库及出口明渠土建工程合同文件》第二卷技术条款(下简称合同文件)的有关章节和以下规程、规的有关规定执行。

(1)《水工建筑物水泥灌浆施工技术规》DL/T 5148-2001;(2)《水利水电工程钻孔压水试验规程》SL 31—2003;(3)《水电水利岩土工程施工及岩体测试造孔规程》DL/T 5125-2001;(4)《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GB 175—1999;(5)《水工混凝土外加剂技术规程》DL/T 5100—1999;(6)《混凝土拌和用水标准》JGJ 63—89;(7)《水利水电工程岩石试验规程》SL 264—2001;(8)《水工混凝土试验规程》DL/T 5110—2001。

1.8本技术要根据上水库高压帷幕灌浆试验结果、并结合90m高程灌浆洞和副坝~小狼洼段灌浆经验以及总结灌浆施工过程中历次灌浆技术讨论会中各参建方提出的符合规要求、利于保证灌浆质量的意见后编制,对原《上水库帷幕灌浆及固结灌浆施工技术要求》(2003年5月)进行了修改、补充和完善。

自本施工技术要求发出之日起,原《上水库帷幕灌浆及固结灌浆施工技术要求》(2003年5月)及相关的设计通知停止执行。

2一般规定2.1上水库固结灌浆及帷幕灌浆工程施工前,承包人应按合同文件第7.1.3.1条规定的容,提出钻孔和灌浆作业施工措施计划,报监理人审批,并经监理人批准后方可施工。

2.2承包人应在施工前详细了解工程的地形地质条件和水文地质条件。

承包人根据实际情况,需要修改钻孔布置、钻灌参数和钻灌程序时,应将修改的钻灌措施计划报送监理人,经监理审批后方可实施。

2.3承包人在钻孔过程中发现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情况有变化时,应及时将有关资料报送监理人,由地质、设计、监理等有关单位研究修正。

2.4上水库库区固结灌浆和帷幕灌浆及其质量检查和验收工作结束时间应不影响上水库蓄水工作。

2.5同一地段的基岩灌浆必须按先固结灌浆后帷幕灌浆的顺序进行。

2.6主坝趾板和副坝灌浆廊道的固结灌浆和帷幕灌浆宜在预埋管中进行,预埋灌浆管时应避免损坏缝间止水和结构钢筋。

当在混凝土中造孔灌浆时,必须采取有效措施确保钻孔灌浆不损坏混凝土中的钢筋和缝间止水等结构。

当固结灌浆和帷幕灌浆孔位与缝间止水或结构钢筋矛盾时,应局部调整灌浆孔位。

位于主坝趾板、副坝及灌浆洞衬砌分缝两侧的钻孔距分缝最小距离为30cm。

2.7在保证防渗帷幕施工质量的前提下,有效控制耗浆量和保证帷幕灌浆的顺利进行,要求对上水库115m高程灌浆洞和140m高程灌浆洞、主坝~寺段、副坝~小狼洼段及主坝~副坝间帷幕线上未进行帷幕灌浆的地段先进行固结灌浆,其中固结灌浆孔孔位可利用帷幕灌浆孔孔位(三排孔帷幕段,可利用上、下游排帷幕灌浆孔位;两排孔帷幕段,可利用上、下游全部帷幕灌浆孔位)。

固结灌浆施工完毕7天后再进行帷幕灌浆施工。

2.8在防渗帷幕灌浆区域,须安设抬动观测仪器,安设位置应根据灌浆施工实际情况确定,达到能满足全面准确监测建筑物抬动量的目的,保证主坝趾板、副坝坝体和上库进/出水口等结构安全。

灌浆过程中应随时观测和记录,主坝趾板、副坝坝体和上库进/出水口为抬动观测的重点部位。

要求主坝趾板和副坝坝基灌浆施工时,以每个趾板或坝段为单元设置抬动观测孔。

主坝趾板和副坝坝基的灌浆应在无抬动的工况下进行,当发现抬动(控制标准为单孔累积抬动量不宜超过0.02mm,本单元观测孔的累积抬动量不得超过0.2mm),应立即停止灌注,待建筑物结构抬动量回复至零或回复完全后复灌,施工单位也可制定控制抬动相应的施工措施上报监理批准后继续灌浆施工。

主坝~副坝间灌浆时,应对帷幕线穿过的1#、2#闸门井及3#、4#引水洞的衬砌结构设置抬动观测孔,观测孔的累积抬动量应小于0.2mm;上层灌浆时下层灌浆洞衬砌变形量应小于0.5mm,岩体抬动量应小于1mm。

2.9灌浆必须按分序加密的原则进行。

帷幕灌浆每排孔分三序施工,由三排孔组成的帷幕,应先灌注下游排孔,再灌注上游排孔,然后进行中间排孔的灌浆;由两排孔组成的帷幕,应先灌注下游排,然后灌注上游排。

主坝趾板、副坝坝基等部位的固结灌浆排与排之间和同一排孔与孔之间分为二序施工。

2.10帷幕灌浆在正常情况下,相邻两个次序的灌浆孔(同一排或不同排)应当待先序孔全孔施工完毕后再开始后序孔的施工。

当工期紧迫,后序孔和先序孔之间不串浆时,允许后序孔和先序孔并行施工,同一排相邻的两个次序孔之间,以及后序排的第一序孔与其相邻部位前序排的最后次序孔之间,在岩石中钻孔灌浆的高差不得小于15m。

2.11在帷幕灌浆的下游排一序孔中布置先导孔,原则上每30m左右布置一个,在强岩溶区、断层等地质条件复杂地段应加密先导孔孔距以查清岩溶发育等地质情况。

先导孔应比相邻的帷幕灌浆孔深5m,并进行钻孔取芯和压水试验,当先导孔钻孔发生掉钻或不返水等特殊情况时,施工单位应立即报告监理,在征得业主、监理、设计等的同意后,进行相邻孔对的物探CT测试。

承包人应根据先导孔的施工情况和测试成果,在经分析的基础上提出该段灌浆施工的建议,并将有关资料和建议提供监理、设计等单位。

根据揭示的工程地质条件、岩溶发育情况,经参建各方研究后,确定是否对帷幕孔的孔深、孔距以及灌浆材料和灌浆工艺进行调整。

2.12对钻孔过程中发生掉钻、坍孔、失水等异常情况,压水试验不起压或透水率较大,灌浆发生大耗浆等情况,以及其它监理人认为有必要进行孔电视的情况,承包人应对异常孔段采用孔电视录像,以弥补勘探资料的不足,并按监理要求刻录光盘,便于参建各方进行分析后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处理,并作为竣工资料的一部分加以保存。

2.13主坝趾板和副坝基础的固结灌浆,承包人宜在设计图纸所示的混凝土浇筑高程上进行。

制定工程进度计划时,应对固结灌浆和混凝土浇筑的时间统筹安排。

2.14岩基固结灌浆应在有混凝土盖重下进行,其钻孔和灌浆均需在相应部位混凝土达到50%设计强度后,方可开始灌浆;采用无盖重灌浆,应经监理人批准。

2.15副坝坝基灌浆洞的帷幕灌浆必须在先完成衬砌、溶洞回填灌浆、衬砌回填灌浆和围岩固结灌浆后进行,灌浆洞帷幕连接浅孔灌浆必须在上层和下层帷幕施工完毕后才能进行。

主坝~副坝间上库进/出水口段距1#~4#引水隧洞10m围的帷幕灌浆必须在桩号S1(2、3、4)0+067.268m上游1#~4#引水隧洞的回填灌浆和固结灌浆,以及引水事故检修闸门井井周固结灌浆均完成后才能进行。

灌浆洞、引水隧洞回填灌浆和造孔在衬砌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70%以后进行,固结灌浆和造孔在回填灌浆结束7d以后进行。

2.16需要从岩石表面进行灌浆的区域,在灌浆前应将漏浆或漏水的裂隙进行清理,并将松动岩石清走,以便堵漏。

2.17为防止渗漏,对上水库库和各建筑物基础围存在的全部勘探钻孔应按合同文件第7.8.5.2条的要求进行灌浆封孔处理。

其中分布在防渗帷幕中心线上游和下游2m围的勘探钻孔,应采用全孔灌浆封孔法在灌浆压力不小于2MPa的情况下进行灌浆封孔处理。

当灌浆封孔时出现大于1L/min的注入量时,应当按第8.1条要求灌注达到结束条件。

3灌浆材料、设备和制浆3.1灌浆材料3.1.1灌浆材料以水泥为主,采用普通硅酸盐水泥,固结灌浆水泥标号为32.5级,帷幕灌浆水泥标号为42.5级。

水泥品质必须符合《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GB 175—1999的规定,出库使用前应对质量作出鉴定。

受潮结块或出厂日期超过3个月的水泥严禁使用。

帷幕灌浆的水泥细度要求通过80um方孔筛,其筛余量不大于5%。

对于大耗浆孔段可采用普通水泥细度标准(即通过80um方孔筛,其筛余量不大于10%),以节省投资。

3.1.2灌浆用水应符合《混凝土拌和用水标准》JGJ 63—89第3.0.4条的规定,拌浆水的温度不得高于40 C。

3.1.3当灌浆需要在水泥浆液中掺入砂时,要求砂为质地坚硬的天然砂或人工砂,粒径不大于2.5mm,细度模数不大于2.0,SO3含量不大于1%(以重量计,下同),含泥量不大于3%,有机物含量不大于3%。

其它掺合料质量应符合《水工建筑物水泥灌浆施工技术规》DL/T 5148-2001第5.1.6条规定。

3.1.4根据灌浆需要在水泥浆液中掺入速凝剂、减水剂、稳定剂等外加剂时,各种外加剂质量应符合《水工混凝土外加剂技术规程》DL/T 5100—1999的规定。

所有能溶于水的外加剂应以水溶液状态加入。

3.1.5掺合料和外加剂的最优掺加量应通过室浆材试验和现场灌浆试验确定,承包人应将试验成果报送监理人审批。

灌浆所用浆材必须符合环保要求,不得污染城西水库的饮用水源。

3.2钻孔及灌浆设备3.2.1承包人在副坝灌浆廊道和坝基灌浆洞、主坝趾板灌浆廊道、寺灌浆洞等封闭区域使用气动钻孔设备时,应带有消音器及除尘装置,不得使用燃机驱动的钻孔设备。

3.2.2钻机和钻头应根据本工程的地质条件选用,帷幕灌浆孔宜采用回转式钻机和金刚石钻头或硬质合金钻头;固结灌浆当终孔深度小于5m时,宜选用风动或电动凿岩机造孔,终孔深度大于5m时,宜选用回转式钻机或潜孔锤冲击回转钻机造孔。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