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认识声音的产生和传播的条件.

认识声音的产生和传播的条件.


• 二、乐音的特征 • 物体有规律地振动发出的声音叫做乐音。音调、 响度、音色是乐音的三要素。 • 1.音调由发声体的振动频率决定,频率越大, 音调越高;频率越小,音调越低。发声体振动的 频率有高有低,人耳能够听到声音的频率范围: 20 Hz到20 000 Hz,频率低于20 Hz的称为次声 波;频率高于20 000 Hz的称为超声波。
• 2.响度跟发声体的振幅和观察者距离发声体的 远近有关系。振幅越大,响度越大;振幅越小, 响度越小。离发声体越远,听到的声音越小。发 声体的振幅有大有小,振幅太小,响度太小,人 就感觉不到声音;响度还跟距发声体的远近有关, 距发声体太远,人也感觉不到声音。声强是表示 响度大小的物理量。分贝是声强的单位。发声体 的振幅越大,响度就越大,分贝值就越大。 • 易错点 声音的高低——音调和声音的大小—— 响度。 • 辨析 震耳欲聋和声音刺耳,前者反映了声音的 响度大,后者反映了声音的音调高。
• 四、噪声 • 1.从物理学的角度看,噪声是指发声体做 无规则的振动时发出的声音。从环境保护 的角度看,凡是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 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起干 扰的声音,都属于噪声。 • 2.减弱噪声的途径有三条:在声源处减弱; 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在人耳处减弱。 • 噪声是一种污染,从学科体系分类,污染 分为声污染、光污染、热污染、放射线污 染。从状态分类,污染分为固体污染、液 体污染、气体污染。
声现象
• • • • 认识声音的产生和传播的条件。 了解乐音的特性。 了解现代技术中与声有关的应用。 知道防治噪声的途.振动的物体叫做声源. 注意 (1)发声体既可以是固体和液体,也可以是气体; (2)发声体肯定在振动,但振动却不一定发声。 2、声音靠介质(一切固体、液体、气体)传播,声音在 不同介质传播速度并不相同,声音在固体中传播比液体中 快在气体中传播最慢。声音在15℃空气中传播速度为我们 340m/s。声音以波的形式传播,称为声波,声波能传递 能量和信息。真空不能传声。 注意 同一声源发出的声音,在不同的介质中可以以不同 的速度独立传播。如:用铁锤敲击一次注水的长水管,在 另一头应能听到分别由铁管、水、空气传来的三次声响。
3.回声是声音从振动的发声体发出,遇到山 崖、墙壁等障碍物反射回来使其又传入人耳的 声音。人耳区分回声和原声的最短时间间隔是 0.1s。利用回声可以测定距离。例如要测定 海底的深度,可以从船上发出特定的声音,并 使用特定的仪器接收到回声信号,并记录下回 声和原声之间的时间间隔t,在查出声音传播速 度υ的条件下,即可求出海底的深度。 易错点 海底的深度s=vt。正确的应是s=vt/2, 因为从发出的声音,到遇到海底反射回来接收 到回声信号的时间间隔t内,声音传播了两个海 底深度的距离。
• 3.音色反映了声音的品质,不同发声体的 音色也不同。如在钢琴和吉他上弹奏一特 定音符时,其音调和响度均相同,之所以 能分辨出不同乐器发出的声音,主要是靠 音色来区分的。正所谓:“闻其声就知其 人”,也是如此道理。
• 三、声音的利用: • 利用回声可以测定距离。 • 声音可以传递信息、声音可以传递能量。 • 超声和次声 • 频率低于20 Hz的称为次声波; • 频率高于20 000 Hz的称为超声波。 特点:频率高,穿透能力强。应用:B超、清洗精 密机械零件、去结实。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