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溪市海洋经济发展规划慈溪市发展和改革局慈溪市海洋与渔业局二00六年九月慈溪市海洋海洋经济规划组织机构及人员名单一、领导小组组长:李兴达副组长:杨慧芳成员:何登森(市府办)徐桐琦(市海洋渔业局)岑剑国(市发展改革局)陈仲才(市规划局)徐强(市水利局)罗爱庆(市环保局)黄建岳(市旅游局)陈可伟(市交通局)陈亚伟(市财政局)罗维昌(市经济发展局)徐德忠(市国土资源局)岑伯明(市海洋渔业局)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海洋渔业局,岑伯明兼任办公室主任。
二、技术专家组组长:彭立功成员:顾学俊陈忠阳陈德昌三、编写组组长:岑伯明陈海芳成员:高爱仙顾洪祥施申乔胡仲煜钱立权目录前言 (1)(一)慈溪市发展海洋经济的目的、意义和指导思想 (1)(二)《规划》编制的依据 (2)(三)《规划》的范围 (3)(四)《规划》的期限 (3)一、海洋经济发展概况 (4)(一)海洋经济发展现状 (4)(二)存在问题 (6)(三)有利条件 (6)二、发展思路与主要目标 (9)(一)总体思路 (9)(二)指导原则 (9)(三)发展目标 (10)三、海洋产业发展及布局 (12)(一)围涂造地 (12)(二)水产养殖 (13)(三)临港工业 (16)(四)滨海旅游业 (19)(五)港口服务业 (19)(六)海洋新兴产业 (21)四、海洋生态环境与资源保护 (22)(一)海洋污染防治 (22)(二)海洋生态保护 (23)(三)海洋生物资源保护 (23)(四)海岸和滩涂保护 (24)五、保障措施 (25)(一)增强海洋意识,加强政府对海洋工作的领导 (25)(二)加大对外开放力度,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 (25)(三)实施“科技兴海”战略,提高海洋经济科技含量 (26)(四)强化管理,依法治海 (26)(五)政策扶持,加大海洋投入 (26)(六)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创造海洋经济发展的外部环境 (27)前言21世纪是海洋世纪,开发利用海洋资源,发展海洋经济已成为我国沿海地区加快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与新的经济增长点,慈溪市从海洋资源开发和海洋经济发展的实际出发,依据《全国海洋经济发展规划纲要》、《浙江海洋经济强省建设总体规划纲要》、《浙江省沿海市、县(市、区)海洋经济发展规划编制指导意见》(浙发改地区[2004]529号)以及《宁波市海洋经济发展总体规划》等有关精神,制定了《慈溪市海洋经济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旨在为慈溪市加快发展海洋经济和建设海洋经济强市提供科学依据。
(一)慈溪市发展海洋经济的目的、意义和指导思想2005年,慈溪市生产总值达到375.23亿元,比上年增长15.0%,人均GDP 达到36961元,进入了工业化、城市化快速推进,市场化、国际化全面提升的新时期。
加快发展海洋经济,是慈溪市经济社会发展到新阶段的现实需要,也是资源开发规律的必然要求,更是经济能否在未来保持持续稳定快速增长的关键。
海洋经济是可持续经济,因此,加快海洋经济发展,是增强城市综合实力、提升城市竞争力的客观需要,是落实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实施海洋开发”战略部署的重要内容,是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直接体现,是深入实施宁波市第十次党代会提出的“六个联动”战略的内在要求,更是慈溪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前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必然选择。
慈溪市海洋资源丰富,可开发利用的潜力很大。
加快发展海洋产业,促进海洋经济发展,对于形成新的增长点,促使“十一五”乃至更长时期,慈溪市经济持续稳定快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加快发展海洋经济,要充分吸纳陆域经济发展的成功经验,综合开发各种海洋资源,充分考虑海洋独有的特色,发展海洋产业,为社会提供全方位、多层次的海洋产品与服务。
海洋经济的主体是海洋产业,因此,海洋经济的发展过程也是海洋产业体系不断完善,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产业间不断融合的过程。
在推动海洋产业体系发展过程中,要坚持三个基本原则,即陆海一体原则、科技兴海原则与可持续发展原则。
(二)《规划》编制的依据《规划》编制的依据主要有:(1)《全国海洋功能区划》(国家海洋局,2002年12月颁布);(2)《全国海洋经济发展规划纲要》,(2003年5月9日国务院批准实施);(3)《浙江海洋经济强省建设总体规划纲要》,(2005年);(4)《浙江省海洋功能区划(修编)报告》(2005年10月);(5)《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行业标准》(HY/T052-1999,海洋经济统计分类与代码);(6)《宁波市海洋功能区划(修编)报告》(2006年7月);(7)《宁波市海洋经济发展总体规划(第一稿)》(宁波市发展计划委员会,2005年2月);(8)《宁波市环杭州湾产业带发展规划》(宁波市发展计划委员会,2003年7月);(9)《慈溪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慈溪市人民政府,2006年2月慈溪市十四届人大会议审议通过);(10)《慈溪城市总体规划(2002—2020)》(慈溪市人民政府,2003年);(11)《慈溪生态市建设规划(2003—2020)》(慈溪市人民政府,2004年);(12)《慈溪市滩涂围垦总体规划(2003—2020)》(慈溪市水利局,2003年4月);(13)《慈溪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003—2020)》(慈溪市风景旅游局等,2003年8月);(14)《慈溪市水产养殖规划(2004—2015)》(慈溪市海洋与渔业局,2004年12月);(15)《慈东工业园区总体规划》(慈溪市规划局等,2004年4月);(16)《慈溪市海洋功能区划》(慈溪市水产局,2001年12月);(17)《慈溪市“十一五”期交通发展规划》(慈溪市交通局编,2006年3月);(18)《统筹余慈地区发展规划纲要》(甬政发〔2006〕64号)。
(三)《规划》的范围《规划》的范围,从区域看,涉及慈溪市的海域及近海陆域;从产业来看,根据慈溪市资源特点,涉及的主要海洋产业有:围涂造地、水产养殖业、临港工业、滨海旅游业、港口服务业、海洋新兴产业等。
〔1〕(四)《规划》的期限本《规划》的规划期与“十一五”规划相一致,规划到2010年,重大问题远期展望到2020年。
〔1〕目前,哪些产业属于海洋经济是有争议的,进入《中国海洋统计年鉴》的海洋产业有12个,加上一个其他类;而编入《全国海洋经济发展纲要》的只有8个:海洋渔业、海洋交通运输、海洋石油天然气、滨海旅游、海洋船舶、盐业及海洋化工、海水淡化及综合利用和海洋生物医药。
编入《浙江海洋经济强省建设规划纲要》的有港口海运业、临港工业、海洋渔业、滨海旅游业、海洋新兴产业5个。
编入《宁波市海洋经济发展总体规划》产业有:临港工业、港口服务业、海洋渔业、海洋交通运输、海洋油气业、滨海旅游业、海洋船舶工业、海洋科技、海水利用产业9个。
本《规划》结合慈溪的海洋资源状况,确定其产业为以上6个。
一、海洋经济发展概况海洋经济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开发利用海洋资源和空间的各类产业及相关经济活动的总和。
慈溪市有宽广的海域国土、丰富的海洋资源和优越的区位条件,加快海洋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经济社会意义。
(一)海洋经济发展现状慈溪市开发利用海洋资源有着悠久的历史,但由于受客观条件的限制,目前慈溪市海洋资源开发的门类不多,主要涉及滩涂围垦、水产养殖、滨海旅游等。
1、围涂造地稳步推进慈溪素有“唐涂宋地”之称,市域面积一半以上均通过围海造田而来。
目前,该市仍拥有长江以南最大的连片滩涂,其中吴淞高程零米以上的有近60万亩,且仍呈扩大趋势。
20世纪90年代以前,合计围垦滩涂面积为16.25万亩。
90年代中期,为从根本上解决经济社会发展的空间制约,慈溪相继实施并完成了四灶浦滩涂水库工程、淞浦围涂工程和半掘浦围涂工程,1990~1994年合计围垦面积达11.26万亩。
1997年实施并于2000年底完成的龙山两万亩围涂工程标志着慈溪滩涂围垦走上政府调控、市场化运作、多渠道筹资的快速良性发展道路,并为建设大规模滩涂围垦工程提供了资金保障。
自2000年以来,慈溪又相继完成了四灶浦西侧6.7万亩围涂工程、淡水泓3万亩围垦工程,分别为杭州湾跨海大桥、杭州湾新区和慈东工业园区提供了建设用地。
2004年10月,投资超9亿元的徐家浦两侧10.6万亩围涂工程又全线开工建设,这项工程是我市迄今为止规模最大、投资最多的一项围涂工程,并创下了全省单体围垦面积之最,预计工期5年。
解放后至2005年年底,新围滩涂可利用面积30.44万亩,其中已利用22.6万亩。
这些围垦土地已为种植业、水产养殖业和城镇建设等各方面提供了可开发利用的新土地,拓展了人们的生产和生活空间。
2、水产养殖迅猛发展慈溪水产养殖业自建国以来至上世纪七十年代,发展一直比较缓慢;八十年代初,沿海群众利用杭州湾沿岸低洼盐碱地挖塘养鱼,发展了2万亩精养鱼塘;九十年代,突破“杭州湾不能发展海水养殖”的思想束缚,利用滩涂发展海水养殖,至今已逐步形成了具有区域特色的规模化百里沿海养殖生产基地,并带动了水产品加工、出口创汇企业的迅猛发展。
2005年全市水产养殖总面积20.83万亩,产量4.90万吨,产值7.31亿元。
目前水产养殖己成为慈溪市海洋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增长点,也是“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主渠道之一。
3、临港工业日益提升依托滨海地带土地资源丰富和区位条件的优势,慈溪市加强临港工业项目建设,积极进行招商引资,使得临港工业得到了快速发展。
特别是杭州湾新区依靠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完善的基础设施、高效优质的服务,与慈溪工业经济强劲的资源配置能力对接,激发了国内外投资者的巨大热情。
杭州湾新区引进的项目,与慈溪市化纤轻纺、五金机械、电子电器、汽车部件行业对接,延伸了产业链,提升了产业层次。
截至2005年年底,共有138家企业落户杭州湾新区,100家企业开工,71家企业投产。
2005年,新区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105.88亿元,销售104.82亿元,同比增长151.26%和154.15%。
有力的带动了临港工业经济的发展,成为环杭州湾产业带的重要组成部分。
4、滨海旅游蓬勃兴起慈溪市滨海旅游业起步较晚,旅游资源的开发,景区、景点的布局建设还未形成一定的规模,但开发前景较好。
杭州湾跨海大桥的建设,是慈溪市滨海旅游业发展千载难逢的重大契机,达蓬山文化旅游区(徐福东渡遗址)、伏龙山景区和杭州湾滨海休闲旅游区等景点有一定的发展前景。
达蓬山徐福东渡遗址已建成并对外开放,吸引了大批海内外学者、旅游者前来考察和观光,成为慈溪旅游新热点。
5、港口服务业有待发展慈溪市海岸滩涂面广、水深较浅、淤涨较快,不适于建造深水港口码头,因而港口和海上运输业规模较小,到目前为止,建有西三码头、龙山码头和杭州湾大桥公务气垫船码头。
西三码头建有靠泊500吨级兼靠1000吨级泊位一个,2005年吞吐量近200万吨,港区有建塘江内河码头及与329国道沟通的四级公路配套。